古代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8日

  現代人過中秋節一般是吃月餅、賞月,你知道古代過中秋節的習俗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古代過中秋節的習俗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古代過中秋節的習俗

  1、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2、偷菜

  在古代,許多地方流傳著中秋夜“做賊”的習俗。皓月當空,夜深人靜的時候,未婚少女們偷偷地出動了,她們躡手躡腳,藉著月色摸到別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君。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3、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各民族中秋節習俗

  蒙古族“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遊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天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尋月”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赫哲族“祭月” 在我國東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節,人們要採葡萄、祭月。相傳是為了紀念一個聰明、勤勞的赫哲族媳婦媳婦。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邊向月亮求救。最後終於奔到了月亮上。

  鄂溫克族“供月” 鄂溫克族同胞過中秋節以閤家歡聚、供月為主要內容。節日期間還探親訪友,互相宴請。中秋夜晚,人們聚集於篝火旁,歡歌曼舞,直至深夜。

  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德昂族“串月” 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賓榔、送茶訂下婚約。

  中秋節介紹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人們過八月十五中秋節有什麼意義
古代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
相關知識
古代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
古代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
重慶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
壯族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
潮汕過中秋節的習俗是什麼
上海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有什麼
上海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有什麼
日本過中秋節的習俗有什麼
安徽過中秋節的習俗有什麼
安徽過中秋節的習俗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