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小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野外或者戶外運動時如有發生骨折,一定要正確且及時地進行處理。倘若處理的方式不正確,不僅使傷者疼痛加劇,還可能會造成殘疾或死亡。所以戶外運動者一定要具備一些,緊急時可對自己或者同伴採取急救措施。下面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些,一起來看看吧。

  骨折急救“三不”原則

  不沖洗。沖洗易將汙染物帶入身體深部甚至骨髓,造成傷口感染,引發骨髓炎。骨折也會出血,沖洗開放性骨折時可能將已經產生的血痂衝開,導致再次出血而難以止血。

  不復位。盲目復位極易造成二次損傷,或汙染的骨折端回縮造成深部感染。

  不上藥。以免增加處理難度。

  骨折急救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一:發現或疑似骨折,現場人員首先要使傷者部位制動!用制式夾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樹枝、手杖、報紙等做成的夾板進行骨折固定。如果這些條件均不具備,傷者自身身體也是良好的夾板。固定的目的是避免骨折處再次受損,減輕疼痛,減少出血,易於搬運。

  注意事項二:上夾板前,凡是和身體接觸的地方要用棉花,軟物墊好,避免進一步壓迫,摩擦損傷。骨的凹凸處、四肢、軀幹的凹凸處,因骨折造成的畸形處,一定要加夠厚的棉織品軟墊才能避免再度損傷。

  注意事項三:骨折固定綁紮時應將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同時固定,才能限制骨折處的活動。所以夾板長度要超過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只有大腿骨折時夾板的長度是從腋下至足跟,因為大腿肌肉豐厚,僅僅固定髖及膝關節,難以固定牢固。

  注意事項四:骨折固定綁紮的順序是應先固定骨折的近心端,再固定骨折的遠心端,然後依次由上到下固定各關節處。下肢骨折和脊柱骨折要將兩腳靠在一起,中間加厚墊,用“8”字包紮方法固定。綁紮鬆緊度以綁紮的帶子上下能活動一釐米為宜。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尖,以便隨時觀察末梢血液迴圈狀況。如果指趾尖蒼白、發涼、發麻或發紫,說明固定太緊,要鬆開重新調整固定壓力。

  如何預防骨折後遺症

  一般而言,骨折後遺症的表現非常多樣化,但基本出發點是各種關節功能在不同程度上的喪失,具體有關節僵硬、關節攣縮、肌肉嚴重萎縮、關節活動嚴重受限、關節疼痛、肢體腫脹等,有些患者下肢骨折或脊柱骨折後長期臥床,還會產生肺炎、尿路感染、靜脈血栓等併發症,甚至伴發嚴重的心理障礙。如何才能有效的預防這些骨折後遺症呢?這裡在飲食上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一、忌偏食:骨折病人,常伴有區域性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二、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

  三、不要盲目補充鈣質: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

  四、忌少喝水:臥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儘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減少骨折後遺症。


日常急救措施
人員溺水急救方法
相關知識
骨折急救小常識
生活中常見的急救小常識盤點
煤氣中毒的急救小常識盤點
家庭急救小常識
12條實用的家庭急救小常識
幼兒安全急救小常識
幼兒園急救小常識
意外急救小常識
燙傷急救小常識
旅遊急救小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