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經絡具有溝通上下表裡、聯絡臟腑器官與通行氣血的功能。《內經》認為:十二經脈“內屬於臟腑,外絡肢節”,具有“行氣血而營陰陽,儒筋骨,利骨節”的生理功能。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1.大腸經:幫你排毒

  大腸經從鼻翼旁的迎香穴開始,經過脖子,貫穿手臂,止於食指指尖。經常敲打大腸經,可清腸潤胃,使你代謝通暢,有很強的排毒效果,使你面板滑潤、口氣清新!大腸經的作用時間是早5點到7點,建議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腸經,以幫助身體代謝掉夜晚沉積於體內的毒素!

  2. 三焦經:讓你免疫力提高

  三焦經起於眼角魚尾紋的生長處絲竹空穴,止於無名指之間。三焦經是人體健康功能的總指揮,它能使各個臟腑順利合作,步調一致,有些中醫學家還將它等同於淋巴系統,可見其作用不一般。

  經常敲打三焦經,能提高身體免疫力,讓你不再小病連連!三焦經的執行時間是21:00到23:00,建議你敲打前儘量少喝水,三焦經還主管水液執行,體內水液沉積太多,會讓你次日清晨感覺眼皮腫腫的!

  3.肺經:讓你面板不再幹燥

  從肩胛骨凹陷處連出一條直線,沿著手臂內側,到拇指內側端止,為人體肺經。“肺主皮毛”,經常敲打肺經的同時,保證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進水量,就能使水分通過肺經運轉到真皮層,使你的面板不再幹燥!

  敲打肺經時,從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於手掌面積較小,從手腕到拇指內側,建議你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壓,以使穴位足夠受力。

  另外,清晨3點到5點是肺經執行時期,按理說此時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願打攪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將敲打肺經作為晨練第一課!

  4.心包經:讓你吃不胖

  從乳頭外側一寸的天池穴開始,到中指指尖末端,為心包經。心包經的始端在心臟外圍,中醫所說的心包就是心臟外面的一層薄膜,當外邪侵犯時,心包擋在心臟前面,起到一定保護作用。

  經常敲打心包經,除了提高心臟功能,讓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還有一定的減脂效果。晚上19點到21點是心包經執行時間,如果你在晚飯後敲打心包經,可使血液中積存的膽固醇順暢地排出體外,加快食物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擔心發胖!

  5.心經:最準確的自我體檢法

  心經始於腋下,止於小拇指指尖,貫穿上臂內側。中醫認為,心經可透露出人體最準確的健康指標,是不可不試的健康自測法。

  具體方法很簡單:先將手向前伸直,15秒後,斜放下45°,10秒後,再把手臂垂直舉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靜脈凸顯消失,說明你指標正常,不必為健康擔心,如果靜脈凸顯消失緩慢,說明你疲勞過度,急需減壓,建議你藉機美美地睡一覺!

  6.小腸經:擁有纖細手臂

  小腸經由眼角內側半寸處的晴明穴開始,經由臉頰、脖子,貫穿手臂,止於小拇指指尖。小腸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減弱,手臂就會出現鬆鬆的肉肉。

  要想擁有纖細手臂,就需要經常揉捏小腸經。具體做法很簡單,把手舉起來,用手指肚捏手臂內側,以微有痛感為佳。經常這麼做,小腸經附近的肌肉血流通暢,手臂就會變得纖細了。

  7.胃經:讓你臉色白裡透紅

  8.膽經:讓你頭髮黑亮

  9.膀胱經:讓你記性好

  膀胱經從頭頂的百會穴開始,延至後背、臀部,於腳跟止。一般中醫認為,膀胱經真正的效力位置從腰間開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夠了。經常敲打膀胱經,可改善腦部供血質量,刺激腦神經細胞活性,讓你記憶力提高!下午15點到17點是膀胱經的執行時間,那時敲打,可有效減少“午乏”,讓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經絡養生調理脾虛的方法

  1、滋養脾胃的穴位

  公孫、豐隆

  正坐垂足或仰臥時,公孫穴位位於人體的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為兩足弓相距最遠處。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處,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為全身祛痰之要穴。公孫為脾經絡穴,豐隆為胃經絡穴,絡穴既可治療本經的 病變,還能治療相表裡經的疾病。公孫賀豐隆兩穴可兼調脾和胃。公孫穴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和位於胸腹部的衝脈直接相通,衝脈乃“十二經之海”,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經常伏案工作的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時,一隻腳外翻,用另一隻腳的足跟踩壓在公孫穴上適當按摩,可使胃蠕動加強,胃酸分泌增加,從而出現飢餓感。公孫穴可以有效防治胃酸過多,降低飢餓感;豐隆穴多用於化痰溼。對於想減肥但難耐飢餓的人可以經常按摩這兩穴。

  章門

  章門穴在側腹部,第十一肋遊離端的下方。因章門穴為脾之募穴,脾為生化之源,五臟皆取稟於脾,故名髒會。凡五臟疾患,皆可酌情取用。按摩章門可以一手掌部於一側章門穴橫摸到另一側章門穴處,按摩此部位有醫治腰腹疼痛、疏通脾經脈氣的作用。也可將兩手做掐腰式,大拇指在後,其餘四指在前,掌心虛按在髂嵴部,用“指捏法”捏按遊離肋所處部位,即可刺激到章門穴。還可用雙手手指端按壓此穴,並且做環狀運動。左右同時進行數十次。

  太白

  太白原指星名,即“金星”,又名“啟明星”。因為金星在夜晚的天空出現時,“大而能白,故曰太白”。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後方赤白肉際凹陷處,又屬足太陰脾經的輸穴、原穴,脾土生金,故名太白。胃痛、腹脹、腹瀉、洩瀉、痢疾、便祕、納呆,皆責之於脾胃功能失調,“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故太白穴有健脾的作用,是治療脾胃虛弱的重要穴位。脾又主肌肉四肢,因此太白穴可治身體關節的疼痛。脾虛之人,手腳發冷、頭暈、胃脹難消化、腹瀉,可以用拇指或尖狀按摩器按摩太白穴來緩解,以有痛感為度。按摩固然重要,但按時吃早飯更重要。另外,在足部按摩中,太白穴位於胃的反射區,脾胃相表裡,從這一點上看,按摩時也可採用單食指扣拳法或扣指法,由腳趾向腳跟方向,由輕漸重推壓5次。輔助手扶於足背,指背頂壓時力度要均勻,並逐漸由輕到重。若有胃痛症狀,頂壓的重點向第一跖骨內側移,便可找到明顯的敏感點。頂壓時要雙手配合,形成適宜的力度。自己按摩可以採用坐位,搭“4”字腿式,用對側的手逐個按摩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如果不方便用手,可以用腳跟踩另一隻腳的太白、公孫等穴。

  足三裡

  足三裡穴位於外膝眼下10釐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我們知道,胃是人體儲藏食物的倉庫,脾的功能正常,胃部的食物才能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臟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腑消化情況的好壞,對人體健康來說極為重要。足三裡是胃經的合穴,對胃腑的好壞具有重要作用。常用艾條灸足三裡穴,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儘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如有條件,可每隔2天艾灸此穴一次,每週以面板有熱感、周圍有紅暈為度,便可以長壽。若家中無艾,以拇指或鑰匙、筆、針等按壓足三裡穴,也可達到同等效果。

  2、調理脾虛的經絡

  脾胃經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位居中焦,同主消化,但各司其職:胃主納,脾主運。胃喜潤惡燥,喜涼惡熱;脾喜燥惡溼,喜熱怕寒。胃氣以通降為和,不降則腹脹便祕、噯氣呃逆;脾氣以上升為健,不升易頭暈洩瀉、四肢睏倦、內臟脫垂,所以在養脾的同時還應重視調胃。而在十二經脈中雨脾胃關係最密切的應該是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了,滋養脾的經絡首選脾經合胃經。足陽明胃經經氣在早晨7:00-9:00最旺盛,足太陰脾經經氣在半晌午9:00-11:00最旺盛。吃早餐,能補充身體營養,7點到0點事吃早餐的最佳時間,人在此時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好。早餐可安排溫和養胃的食品,如稀粥、麥片、糕點等。過於燥熱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現嘴脣乾裂、脣瘡等問題。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貧血、頭暈等多種疾病和症狀。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洩的總排程師,又是人體中血液的統領。9:00-11:00吃過早餐後,需要依靠脾胃的運化。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血氣液會充足,白天工作時就會幹勁十足。臨床關於鍼灸治療脾胃病的報道要比肝膽疾病多許多,而且療效甚好,這也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脾胃經行於腿的兩側和胸腹部,所以揉搓或敲打兩腿、推摩胸腹都是滋養脾胃的好方法。老年人消化不好,宜常按摩腹部,即仰臥於床,以臍為中心,先順時針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時針按摩36下,然後用手拍打和按摩臍周的中脘、關元、氣海等穴20-30次,還可以在腹部用水袋熱敷或艾灸這些穴位。

中醫經絡養生艾灸
不同體質的養生茶是什麼
相關知識
中醫經絡養生之道
中醫經絡養生視訊
中醫經絡養生拍打
中醫經絡養生美容
中醫經絡養生理論
中醫經絡養生操視訊
中醫經絡養生操
中醫經絡養生保健術
中醫經絡養生艾灸
中醫經絡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