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洞溝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水洞溝景區是寧夏有名的景點,吸引了很多遊客的參觀,作為導遊要結合水洞溝的景色詳細介紹給遊客。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篇1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100處重大遺址之一。還被《國家地理》和《中華遺產》雜誌聯合評選為中國“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水洞溝還是我國明代長城、烽燧、城堡、溝塹、藏兵洞、大峽谷、墩臺等軍事防禦建築大觀園,是中國目前唯一儲存最為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水洞溝距首府銀川19公里,距機場僅15分鐘的車程,銀青高速及輔道穿景區而過,交通便捷,有近距城市遠離鬧市的優勢。

  如果說文化是水洞溝的魂,那麼創新是水洞溝發展的動力,全國遺址類的景區有很多,但是在傳統博物館參觀性功能的基礎上融入藝術性、文學性和高科技的創新元素,唯水洞溝有,水洞溝遺址博物院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畫、實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結合世界最先進的聲、光、電、可調式地震平臺等技術的運用,真實再現三萬年前遠古人類其樂融融漁獵生活和打製石器的生產場景以及暴雨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災難場景,場景的唯美和逼真,讓人震撼,藝術的構思讓遊客很快融入三萬年的生活場景中,三萬年很久遠,但在水洞溝博物院時光不再是距離,高科技讓您瞬間實現三萬年的穿越。它開創了我國博物館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國內唯一、面積最大的室內觀眾介入式動感體驗展館,已成為水洞溝一大亮點。

  水洞溝的神奇還在於它不僅是三萬年年前遠古人類繁衍生息之地,還是我國明代邊賽重要的軍事防禦重地,在我國有長城的地方很多,但是長城、溝塹、城堡與險峻的大峽谷以及沿峽谷絕壁而鑿的藏兵洞共同組成的立體軍事防禦體系,唯水洞溝有,遍佈整個峽谷絕壁的藏兵洞,場面巨集大,設計絕妙,洞內坑道、機關、暗器、瞭望臺、兵器庫、水井、將軍休息室、議事廳、廚房等設施一應俱全,在這裡您可身臨其境的參觀和體驗明代地道戰的驚險和刺激,戰爭的殘酷和明代守軍的聰明才智在這就可零距離體驗和了解,極大滿足了遊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已成為水洞溝的又一大亮點。

  水洞溝的交通工具也很有特色,遊船、驢車、駱駝車,非常悠然,在水洞溝旅遊您會忘了城市的喧鬧和心靈的繁雜,任時間就這樣一直走下去。美麗、明朗、安然、閒逸、悠遠、寧靜、和諧,城市之外,鄉村之外的水洞溝,絕對是遊客放飛心情,享受自由的休閒旅遊聖地。

  一個景區半日,從三萬年到五百年;從史前文化到邊塞軍旅文化;從土林景觀,到高峽平湖;從大漠邊關到江南秀色,可謂神奇!

  篇2

  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距銀川市19公里,佔地7.8平方公里。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中國最早發掘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被國家列為“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1988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8月,被公佈為國家地質公園。2015年7月,水洞溝景區成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被列為國家“十一五”文物保護規劃重大遺址之一。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3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5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3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

  2007年的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文物除石製品、動物碎骨和用火遺蹟外,這次發掘尤其重要的是還出土了近百枚精美的環狀裝飾品。裝飾品以鴕鳥蛋皮、骨片為原料,圓形,其外徑一般在8毫米左右,用琢制和磨製結合的方法做成,中間鑽小孔,孔徑一般在2—3毫米,個別的有4毫米,有的表面還被礦物質顏料染過色。完整、殘缺、成品、半成品各種型別都有發現。這些裝飾品小巧、規範,為目前在中國發現的舊石器時代同類遺物中製作最為精美者,極大地豐富了水洞溝文化的內涵,為研究當時人類的生產力水平、行為模式和審美能力提供了重要的資訊。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3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時光有時會埋沒一切,時光有時亦會重現一切。直至目前,水洞溝依然是寧夏已知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址,隨著考古發掘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對其研究的持續深入,新的發現仍將層出不窮。

  篇3

  水洞溝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家列為全國文物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最具中華文明意義的百項考古發現”之一;榮獲“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銀獎;中國唯一儲存最完整的萬里長城立體軍事防禦體系。

  水洞溝遺址旅遊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西距銀川市19公里,南距靈武市30公里,距河東機場11公里,地處銀川河東旅遊帶的核心部位,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接,是連線寧蒙旅遊的紐帶,佔地面積7.8平方公里。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鬥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製品、工具及石器製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對這種地區相隔遙遠,文化雷同的現象,外國著名考古專家認為是人類“大距離遷徙的同化影響”。水洞溝遺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闡述區域性石器技術傳統的成因、遠古文化的發掘和變異,以及晚更新人類在東北亞的遷移,擴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對三萬多年前東西文化的比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的人還

銀川華夏西部影視城導遊詞
西夏王陵介紹導遊詞
相關知識
寧夏水洞溝導遊詞
寧夏承天寺導遊詞
寧夏沙坡頭導遊詞
寧夏石空寺導遊詞
寧夏玉皇閣導遊詞
寧夏六盤山導遊詞
寧夏賀蘭山導遊詞
寧夏省經典導遊詞
寧夏明長城導遊詞3篇
寧夏金沙島導遊詞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