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論文英文翻譯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8日

  翻譯是一項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的實踐活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英文翻譯畢設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英文翻譯畢設論文篇1

  旅遊資料英文翻譯方法

  摘要:由於在英漢兩種語言文化間的存在差異,不利於翻譯,而旅遊資料的翻譯從一定程度上講就是向外國遊客介紹一個國家獨特的文化,因此,研究翻譯的方法突顯重要。本文分析音譯、增補、簡化、借喻等方法,來進一步提高旅遊資料的翻譯的準確性。

  關鍵詞:旅遊資料 翻譯 方法

  來中國旅遊的國外遊客一般是通過閱讀旅遊資料,包括景點介紹、民俗風情畫冊、告示標牌、圖片、古蹟楹聯解說等內容來了解我國的奇觀異景。隱含文字特徵的旅遊資料,其譯文質量直接影響外國遊客對中國的瞭解,也是翻譯的重點和難點,影響我國文化的傳播。由此看來,進一步提高旅遊資料翻譯的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旅遊資料的英譯過程中可以採用的方法進行探討。

  1、旅遊英語翻譯中的中西方文化差異

  中西方民族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思維方式,反映在語言中就是謀篇佈局、寫作方式等行為習慣。中文寫作的功能與價值都強調“表達”,而英文寫作的功能與價值都注重“闡釋”。強調錶達的中文寫作傳統使中文寫作充滿了主觀的意識、想象和情緒。而強調闡釋的英文寫作傳統則使英文寫作充滿了客觀的反映、分析、推演和論證。英漢兩種思維的差異,易導致翻譯錯誤。英漢兩種文化的差異,導致漢語中有些旅遊詞彙在英語中找不到對等詞彙,中國獨有的文化遺產、古蹟、歷史傳說、典故、民族風情、宗教信仰和思維模式等,相關詞語出現缺失現象。如“紫禁城”沒有對等翻譯。

  2、旅遊英語翻譯方法

  為了加強旅遊英語翻譯過程中外國旅遊者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理解,更直觀、準確地進行語言和文字的交流與溝通,應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技巧,進行文字的轉換與文化的傳播。

  2.1音譯法

  在中國的人文景觀的名稱前常用漢語拼音方法給出英語對等詞語。例如:岳陽樓,Yueyang Tower;峨眉山的寶光寺,Bao Guang Monastery Divine Light Monastery等。因其文化內涵需要解釋性詞語加以說明,有時不可避免地需要音譯,音譯是外國人和中國人對中國思維模式和名勝古蹟的認同。

  2.2增補法

  因文化差異,英文讀者對富含文化背景的譯文往往難以理解。因此,在進行旅遊資料英譯時,譯者可以增加相應的文化背景解釋,努力將原文中的特色文化傳達到譯文中,即增添適當的理解原文所必需的背景知識,如歷史事件發生年代,名人身份及其在歷史上的貢獻等。以滿足國外遊客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理,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如:“岳陽樓”中的“岳陽”是指古時一個地名,因此得名岳陽樓。三月三節,可譯為“San Yue San Festival a festival that usually takes place on the third day of the lunar third month, when minority people, especially the young get together for folk song contest or making friends with each other ”。三月三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極具民族色彩,在農曆三月初三的日子,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舉行歌舞大賽,並藉此交朋友。如果不加上解釋性翻譯,國外遊客很難理解其真正含義。

  2.3減化法

  在旅遊文字慣用的表達方式中,許多漢語詞語往往只是為了渲染氣氛或順應行文習慣的需要,本身並無多大實際意義,而在英語中,這些介紹往往讓人覺得繁瑣冗長,抓不到重點。因此翻譯時可以省略那些華而不實的“溢美之詞”,省略原文中累贅或不重要的資訊,進行適當地簡化可以使譯文簡潔明瞭。

  例:嶗山,林木蒼翠,繁花似錦,到處生機盎然,春天綠芽紅花,夏日濃廕庇日,秋天遍谷金黃,嚴冬則玉樹瓊花。其中,更不乏古樹名木。景區內,古樹名木有近300株,50%以上為國家一類保護植物,著名的有銀杏,檜柏等。

  譯:Laoshna ScenicAreaisthickly covered wihttrees of many species,which add credit for its scenery.Among them over 300 ale considered rare and percious,half of which ale plants under top-level protection.Themostf~tnlous species include gingko an d cypress.

  原文用許多誇張性詞語形容嶗山的景色,如“林木蒼翠”、“繁花似錦”、“玉樹瓊花”。在西方人眼裡,這些形容詞缺乏實際內容,誇張餘而真實感不足。因此,譯者將這些虛化朦朧的詞語省略,只譯出原文主要內容,使譯文景物描寫真實客觀,符合英語讀者的審美習慣。

  2.4 借喻法

  借喻法就是借用英語文化中人們比較熟悉的人物事件,來解釋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內容。可以借西方文化來比喻中國文化,從而國外遊客加深印象,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例如,在翻譯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時候,我們用“Chinese Romeo and Juliet”要比“Love legend of Liang and Zhu”好得多。這種類比的翻譯可以讓遊客聯想到羅密歐和朱麗葉悽美的愛情故事,而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與此有許多類似之處,這樣可以使讀者在自己的文化基礎之上接受異國文化,加強文化交流。

  3、總結

  翻譯不是簡單的語言的對等,而是一種文化的對接和轉換,對旅遊資料的翻譯要和國際接軌,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譯文,利用文中提到的適用翻譯方法,地道的表達,才能被外國遊客理解,語言才能有效傳遞文化資訊,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效地宣傳,從而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

  參考文獻:

  [1]鄧紅順.旅遊文字翻譯與中國文化的傳播[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 第3期

  [2]喻穎,龍婷.淺談旅遊英語翻譯中的修辭和中西方文化差異[J].今日湖北下半月,?2011年第1期

  [3]趙曉豐.談旅遊文化資訊翻譯的原則和方法[J].商業時代,2009年16期

  英文翻譯畢設論文篇2

  英文翻譯本質淺析

  【摘 要】儘管翻譯是人類最早從事的智力活動之一,但是對“翻譯到底是什麼”這個本質的問題人們至今也沒達成共識。實際上,譯學上的許多重大問題,如翻譯的標準問題、直譯或意譯的問題、翻譯是科學還是藝術的問題,最終都可以歸結為對翻譯本質認識的不同。筆者在拜讀過一篇篇高論後,認識到對翻譯本質的討論集中起來涉及兩點,一是翻譯是一種怎樣的活動,二是翻譯是一種什麼性質的活動;前者討論翻譯的定義,後者涉及翻譯的概念、分類和性質。

  【關鍵詞】英文 翻譯 定義 性質

  一、翻譯的定義

  許多人曾為翻譯下過定義。卡特福德給翻譯下的定義是: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Catford,1965即“一種語言譯出語的話語材料被另一種語言譯入語中的對等的話語材料替代”。在這裡,翻譯似乎主要是兩種存在狀態,一種是源語,一種是譯語,既不講翻譯主體,也沒有提到翻譯過程,很難說它說中了翻譯活動的實質。費道羅夫認為“翻譯是用一種語言手段忠實、全面地表達另一種語言表達的東西。”可以看出上面定義中的等值論觀點來自費道羅夫的“忠實”、“全面”。在揭示翻譯活動的本質方面,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沒能明示翻譯與其實活動的根本區別。其實,摘譯、編譯等活動都是翻譯,因為上述活動都主要表現為語言間的意義轉換。

  在對翻譯本質的認識上,威爾斯比以上二位又進了一步:“翻譯是將源語話語變為儘可能等值的譯語話語的過程”。蔡毅,1995這裡沒有硬性規定,只是說“儘可能等值”。過程與結果完全不同,它們的區分很重要。Widdowson曾說過:“結果”與“過程”之分非常重要。吳義誠,1997R. T. Bell 在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一書中,詳細論述了translation的三個含義:translating,指翻譯的過程;a translation,指翻譯過程的產物;translation,是一抽象概念,既包括過程也包括產物。王克非,1997a在漢語中,翻譯一詞的含義除了以上三個外,還增加了“譯員”一項,如:他是一個翻譯。既然翻譯一詞有多種含義,我們在討論翻譯的本質時應該首先限定其所指為何。只有經過這樣限定之後,我們對翻譯本質的爭論才有意義。

  在國內,許多學者也對翻譯下了定義。張培基等編寫的《英漢翻譯教程》給翻譯下的定義是:“運用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備而完整地重新表達出來的語言活動。”張培基等,1997可以看出,這一定義是把翻譯看作行為的。翻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活動,它與其他語言活動的行為如文學創作等有所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該事物的本質。這一定義的缺點在於它同外國一些定義一樣,加了一些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翻譯活動的限定詞,如“準確”、“完整”,從而缺乏概括性。Gideon Toury曾說過:“The basic thing one must be ready to accept is that bad translations are first and foremost translations, not something completely different.”楊大亮,張志強,2001不準確、不完整的翻譯始終還是翻譯,不是其他不同的活動。正如王克非等指出的那樣,應當把翻譯的定義與翻譯的標準區別開來。很多人因此給翻譯重新下了定義。蔡毅1995:“將一種語言傳達的資訊用另外一種語言傳達出來”。 王克非1997a:“翻譯是將一種種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思用另外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文化活動”。

  王克非1997b:“翻譯是譯者將一種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意思用另外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文化活動”。與第一個定義相比,第二個定義多了“譯者”二字,這可謂一很大進步。第二條定義突出了“譯者”和“文化”。我們過去翻譯,往往更多地注意譯出語、譯入語,對譯者在翻譯活動中的特殊意義注意不夠。在從譯出語及其文化到譯入語及其文化的翻譯活動中,譯者處於居中的位置,他的素質、動機、所處社會文化環境、翻譯觀、文化觀、甚至年齡、性格等,都可能影響到他的翻譯。

  二、翻譯的性質

  說翻譯是藝術,不如說翻譯是一種藝術性活動。王克非,1997b這裡的“藝術”不同於文學、音樂、戲劇、繪畫等藝術,它是操作性的,是一種高超的技能,是一種能運用自如的技術。因此翻譯藝術是譯者綜合運用評議等各方面知識和技巧進行又語轉換的藝術。翻譯的原理並不複雜,就是理解原文,並用譯文表達出來,但實際操作卻是困難重重。因為各種語言、文化都是長期的歷史發展的產物,它們在形式、結構、意義上有著或大或小的差異,企圖將原作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甚至形式特點、聯想意義都忠實或等值地在譯作中體現出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不可能找出幾條規律,應用幾個模式就達到滿意的翻譯。翻譯首先是一個需要藝術的天地,需要艱苦學習,獲得對相關語言及文化知識的充分掌握,需要長期實踐,修煉出靈活的富有創造性的雙語轉換技巧、藝術。

  楊武能曾說:“文學翻譯已公認為一門藝術,一種必須通過人的心智活動才能完成的藝術再創造。”王克非,1997b這突出了翻譯藝術的創造性,因為在翻譯中要想兼顧原作的形式和內容,需要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藝術性地組合成新的形式內容統一體,儘管這種藝術創造性是在兩種語言間的有限空間裡的“戴著鐐銬的舞蹈”。方平1992說:“翻譯家在文學翻譯的忠實性和文學翻譯的藝術性中間不斷地作出自己的選擇。”這表明翻譯藝術中的靈活、選擇性,不僅是在眾多選擇中取最適合者,而且是在不同上下文裡對同樣的詞、句做不同的靈活處理。

  認為翻譯是一種科學的觀點,是受到現代語言學發展的影響而提出的。語言學的進步,使人們對語言的結構、功能、性質以及與思維關係瞭解得更為精細,而翻譯主要是語際之間的語言轉換活動,所以人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對語言的深入分析,對語言活動規律的進一步認識,翻譯的祕密、規律也將被揭示出來。許多學者,如費道羅夫、奈達、紐馬克、威爾斯等,他們或是認為翻譯是一種科學,或是持翻譯既是藝術又是科學的調和的觀點。

  在中國,早在五十年代初期,董秋斯在《論翻譯理論的建設》文中論述了“翻譯是一種科學”的思想:“……翻譯是一種科學。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說,從這一種文字譯成另一種文字,在工作過程中,有一定的客觀規律可以遵循……”但是對翻譯的科學性仍有爭論。王克非等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必須嚴格區分翻譯與翻譯研究。翻譯本身不成為科學,也不是身兼科學和藝術二任的事物。

  三、結語

  翻譯作為一種實踐活動,涉及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對於翻譯的定義,我們更趨向於贊同方夢之給我們的定義 “翻譯是按社會認知需要,在具有不同規則的符號系統之間所作的資訊傳遞過程”。這一定義的好處在於它高度的概括力:既包括了語際翻譯,也包括了符際翻譯;它將翻譯視為一種“過程”;也涉及了翻譯的主體。這一定義較多地揭示了翻譯的本質。我們不宜簡單地稱翻譯是藝術,更不能說翻譯是科學。翻譯是一項具有藝術性和科學性的實踐活動。藝術和藝術性,科學和科學性不能混為一談。

軟體企業轉型論文
心酸的心情說說大全
相關知識
畢業論文英漢翻譯
發表論文英語翻譯
晨讀哲理美文英語翻譯
生命哲理美文英語翻譯
晨讀愛情美文英語翻譯
論建構主義理論對英語翻譯教學改革的啟示
畢設論文英文翻譯
畢業論文英文翻譯文獻
畢業論文英文翻譯
科技英語翻譯技巧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