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企業轉型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7日

  軟體企業具備一定的實力,能夠主動開展技術創新,但同時又處於企業發展的探索期,面臨著戰略、市場、管理、研發等方面的眾多風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轉型軟體企業財務研究 》

  【摘要】 資訊產業已成為衡量一國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近年來我國軟體產業高速增長,然而我國軟體企業乃至整個IT產業普遍面臨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長期處於產業鏈的低端,軟體企業的轉型勢在必行。文章選取了具有轉型背景的10家軟體類上市公司,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因子分析,結果發現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是軟體企業在轉型期間需要著重關注的三個方面。針對這些軟體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了若干對策建議。

  【關鍵詞】 軟體產業;財務狀況;因子分析

  一、前言

  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步入一個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和靈魂,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近年來,隨著全球軟體市場經濟資訊化程序的加快,以及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對軟體產業在投資、融資、稅收、產業政策等諸多方面的大力支援,我國軟體產業以年均超過30%的速度高速增長,在國際上的地位顯著提高、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無論是發展速度、產業規模、產業結構、還是人力資源培訓以及基礎設施環境等,都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我國的軟體產業起步較晚,經過二十幾年的艱苦創業和發展,其總體水平仍處於初級階段,仍然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1產業總體規模小、缺乏國際競爭力、市場佔有率低;其規模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相當明顯,即使與同是發展中國家的印度相比,也存在較大的差距郭斌,2004;2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薄弱、自主品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產品少;由於軟體產品的生命週期很短、產品更新升級頻繁、換代速度快等特點,軟體產品高利潤、高回報的主要源泉來自於持續不斷的創新。然而目前我國軟體企業乃至整個IT產業普遍表現出創新能力不足,特別是軟體產業鏈上游產品的研發投入水平較低、原始創新力不足等現象;3基礎軟體的研發設計需要較大的企業規模、較高的管理水平和較多的資金投入,這是國內企業目前難以勝任的,基於此國內軟體企業更傾向於“二次開發”,往往是接到一個專案就做一個軟體或者是專門的軟體外包服務,所接業務要開發軟體的通用性差,難以轉移到其他專案,造成企業低水平重複開發現象嚴重、經營成本高、長期利潤薄弱、可持續發展能力差等問題張雲川和蔡淑琴,2005;由於基礎軟體研發方面的空乏導致我國軟體企業在核心技術上的創新能力低,缺少自主設計的、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市場佔有率高的軟體名牌產品,長期處於產業鏈的低端,並因此使得大量利潤流向國外企業,嚴重影響了我國軟體產業的積累和迴圈能力,使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方向受制於人Arora and Gambardella, 2004。

  由於我國軟體產業在以上各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面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國軟體產業必須探索出一條新型的企業戰略發展道路,以促使企業的永續健康發展。現如今,有些軟體類企業採取了自主研發的經營策略,對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轉型升級,即企業的業務不僅僅侷限於軟體外包業務更是在多領域多行業佔有著一定的市場份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以軟體類上市公司為例,針對軟體企業從傳統外包業務到自主研發的轉型背景,深入分析轉型階段軟體企業的財務特徵,並提出對策建議。

  二、研究方法設計

  一軟體企業財務評價指標的設計思路

  通常來說,我們對一家企業的財務狀況的考察主要從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四個方面來考核。1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一般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公司資產變現速度越快,公司能夠轉化為償債資產的數量越大,說明償債能力越強。反映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資產負債率和產權比率。2營運能力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用資金週轉速度的相關指標去反映資金利用率,表明公司管理人員運用資金、經營管理的能力。生產經營資金週轉的速度越快,表明資金利用的效率越高效果越好,公司管理團隊的經營能力越強。反映營運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應收賬款週轉率、存貨週轉率、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週轉率以及總資產週轉率。3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是公司管理效能和經營業績的集中體現,主要取決於企業實現的銷售收入和發生的費用、成本等因素。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標主要有營業利潤率、銷售淨利率、資產報酬率、總資產淨利潤率、淨資產收益率、投入資本回報率、營業成本率。4發展能力是反映企業在未來年度的成長前景以及持續經營潛力,是上市公司實力的綜合體現。其主要分析指標有總資產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

  由於軟體產業是典型的知識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在基礎軟體等需要大量R&D投入的領域,商業機制和市場壟斷造成了市場進入壁壘高,使得一般企業難以企及。但是在應用軟體、專業服務等更為廣泛的領域,為新的進入者提供了更多的平等競爭機會。因此綜合考慮到軟體行業的以上特徵,我們應該重視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同時公司營業狀況也不可忽視韓雪和方新,2002。

  然而針對本文所選取的十家軟體產業的上市公司而言,由於其處於一個轉型期,可能會在研究開發專利技術方面投入較多,企業的負債水平將會提升,因此可能會造成企業的盈利能力不穩定,企業的發展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綜合上述分析,本文選取了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週轉率、流動資產週轉率、總資產週轉率、銷售淨利率、營業利潤率、總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利息保障倍數、淨資產收益率增長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營業收入增長率、銷售收到現金比率、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和企業自由現金流量這17個指標去全面衡量企業的財務狀況。

  二樣本與資料來源

  本文基於中國證監會行業分類規則,在計算機應用服務行業中選取了有自主研發趨向、正在進行轉型升級的十家軟體產業的上市公司,分別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同方股份、億陽信通、長江通訊、中天科技、恆生電子、東軟集團、寶信軟體、浙大網新、方正科技以及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海隆軟體。以這10家企業為研究物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7個財務指標進行因子分析。這17個指標可以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現金流狀況等方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績效。本文財務資料主要來源於國泰安資料庫,資料的計算運用了SPSS17.0和Excel2007軟體。

  三分析方法

  在多元統計分析中,因子分析是一種很有效的降維和資訊萃取技術,它就是用少數幾個因子去描述許多指標或因素之間的聯絡,在儘量減少資訊丟失的前提下,將相關性比較密切的幾個變數歸在同一類中,每一類變數就成為一個因子,以較少的幾個因子反映原資料中的大部分資訊,然後再根據各個因子的貢獻率定以權重,從而計算出綜合得分。這樣的計算結果更為客觀準確,操作性也比較強劉豔楠和陰訓法,2011。因子分析中有多種確定因子變數個數的方法,如基於主成分分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基於因子分析模型的主軸因子法、極大似然法、最少二乘法等。其中基於主成分分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是使用最多的確定因子變數個數的分析方法。整個因子分析方法的基本過程是:第一步:將原始資料標準化。第二步:建立變數的相關係數R。第三步:求R的特徵根極其相應的單位特徵向量。第四步:對因子載荷陣施行最大正交旋轉。第五步:計算因子得分。

  三、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1得出了10家上市公司17個指標資料的描述統計分析,可以看出流動比率的平均值是2.18,資產負債率均值為0.42,這表明企業的資產變現速度較快,償債能力良好。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各個指標均值相差不大,但利息保障倍數的極大極小值差別懸殊,說明不同企業的盈利狀況可能有顯著差異。反映企業成長性的指標的均值最小為0.06,最大為0.26,相差較大,從指標方差的大小來看也是如此,這表明各個企業的發展不均衡。

  四、因子分析

  一資料標準化處理

  首先對各樣本單位的資料進行標準化、同向化的處理,例如在所選取的財務指標中,資產負債率是一個適度指標,即指標值有一定的範圍受限,並不是指標數值越高越好,如果高於50%,反而表示企業實際成果越低,因此在分析結果的時候要考慮到其特殊性,指標處理的目的是為了讓處理後的指標都具有正指標的性質。

  二因子的提取及分析

  1.運用SPSS17.0資料處理軟體,採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因子提取結果,根據因子分析法原理,取特徵值大於1的因子,由表1可知,有五個因子。由於前五個主因子的累計方差資訊已達到86.031%,說明前五個主因子所含資訊含量也達到86.031%,因此選取前五個主因子即可。

  2.為了進一步更好的解釋變數,使得各個因子的典型代表指標的意義相對突出,有必要通過最大方差法進行正交旋轉,得到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

  通過表3可以看出,第一個主因子主要由淨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淨利潤率、利息保障倍數、資產報酬率、銷售淨利率和營業利潤率決定,這些指標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能力狀況,因此稱第一個主因子為盈利能力因子。傳統意義上認為利息保障倍數是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但是該指標是指企業生產經營所獲得的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它也反映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大小和企業盈利能力對債務支付的保障程度,因此該指標也可以歸屬為盈利能力指標。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個主因子對所有初始變數的方差貢獻率為36.55%;第二個主因子在淨資產收益率增長率、基本每股收益增長率、淨利潤增長率和營業收入增長率上有較高載荷,它基本反映了企業的成長性和發展能力,因此稱它為發展能力因子,它對所有初始變數的方差貢獻率為19.13%,排在第二位;第三個主因子是由於流動資產週轉率、應收賬款週轉率和總資產週轉率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三個指標反映了企業的經營運轉狀況,因此稱之為營運能力因子,該因子對所有初始變數的方差貢獻率為12.35%。

  前三個因子對這些公司財務特徵的解釋能力達到了68.032%,因此在對有自主研發趨向的軟體企業在未來的財務狀況進行考察時我們應著重關注公司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狀況。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第四個主因子主要是由於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稱為償債能力因子,該因子在因子重要性排名中佔第四位,其方差貢獻率為9.7%;第五個主因子在企業自由現金流、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淨流量和銷售收到現金比率上有較高載荷,它集中反映了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因此成為現金流因子,它對所有初始變數的解釋能力為8.297%。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現金流狀況從另一方面反映了企業的自有資金償付債務以及內部資金流動的情況,保持現金流穩健是可持續經營的基本保證,也是提高投資盈利性的基本條件,因此這也是我們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張鈺,2005。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採用因子分析法,我們發現軟體企業在轉型期間的突出財務特徵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盈利能力,二是發展能力,三是營運能力,這三個因子對轉型軟體企業財務狀況的解釋能力達到了68.032%。

  這說明,首先,針對這些企業經營範圍的擴大,涉足新的領域以及自身發展的新規劃,結合軟體產業本身技術、資金、知識密集的特點,需要加強產業的R&D投入,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投入能力,然而軟體的開發研究是一個週期較長的過程,這些資金的投入在短期內得不到回報,因此會造成企業的盈利狀況不穩定。其次,軟體行業作為高技術產業, 研發投入市場風險很高,需要大量的資本注入Kshetri,2005。但是由於軟體企業無形資產比重較大,在申請銀行貸款時,沒有固定資產抵押,因此很難取得貸款,造成企業經營運轉過程受到影響。最後,企業要進行業務的拓展,盈利狀況的波動以及負債水平的上升,會造成投資者信心不足,致使企業未來成長髮展能力受到限制。

  當然,除了要重視這些企業的前三個因子之外,我們也不能忽視第四和第五個因子,即反映企業償債能力和現金流狀況的因子,在轉型期間也應該加以關注。

  二對策建議

  針對本文研究結論,我們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援,更離不開強有力的政策推動。軟體行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社會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經過多方共同的努力,我國軟體產業取得了驕人成績。儘管近年來我國軟體產業的政策貫徹落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軟體政府採購、軟體出口、投融資體系和機制建立以及軟體市場監管等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付瑜,李文生,2007。因此政府部門有必要進一步明確政策導向,完善產業發展環境、落實產業政策,為鼓勵我國軟體產業繼續又快又好地發展營造了一個較好的外部環境。

  2.我國軟體產業與其他軟體大國的發展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同質化、平淡化、過度無序競爭是資源的浪費,造成企業營業額大、利潤小,可持續性發展差。因此企業要有自己的準確定位,專業分工,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相關產業鏈。首先我國軟體應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由於世界知名軟體企業掌握著整個軟體產業的技術方向和市場競爭規則,國內軟體只有走出國門,更多的與國外廠商合作才能追隨國際軟體業最新的技術走向,不斷縮短與國外軟體企業的差距代志華,2004。

  3.我國軟體市場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隨著行業資訊化不斷深入,各行業自身的行業背景和特性也就越發明顯,我國軟體產業應根據各行各業的特點並結合自身實力,充分發揮本土地域優勢,提高創新能力,增強自主研發能力,研發適合企業使用者的軟體產品。

  4.在軟體產業的未來發展道路上不容忽視的還有人才的培養朱敏銳,2005。人才是知識密集型軟體行業的核心,而由於我國現行的績效考核以及薪酬福利制度的建設不科學、不完善,廣大軟體人才的積極性未能得到合理的調動,難以發揮其創新作用。因此,科學、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的建設,對於軟體企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考文獻】

  [1] Arora A, Gambardella A.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 Perspectiv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 NBER Working Paper, 2004, 41:12-19.

  [2] Kshetri, Nir. Structural Shifts in the Chinese Software Industry[J]. IEEE Software, 2005, 224:86-93.

  [3] 代志華.軟體產業發展模式國際比較及借鑑[J].商業研究,20048.

  [4] 付瑜,李文生.對我國軟體產業持續發展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78.

  [5] 郭斌.軟體產業發展的若干問題探討[J].科學學研究,20044.

  [6] 韓雪,方新.中國軟體產業差距分析和戰略對策思考[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11:11-14.

  [7] 劉豔楠,陰訓法.基於因子分析法的遼寧省高新技術產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經濟研究,20111:29-30.

  [8] 朱敏悅.我國軟體產業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J].計算機教育,200510:7-8.

  [9] 張鈺.我國軟體產業綜合分析與發展戰略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10] 張雲川,蔡淑琴.離岸外包與中國軟體產業發展的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3.

  篇二

  《 經濟轉型下的軟體和IT服務企業發展策略探討 》

  內容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IT產業革命的不斷深入、網際網路金融和大資料時代的來臨,軟體和IT服務業可謂首當其衝。本文以2010-2012年中國A股軟體和IT服務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基於行為金融學相關理論,以公司財務管理活動中的股利政策為切入點,提出中國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在經濟轉型下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管理者過度自信 軟體和IT服務業 股利政策 發展對策

  國家工信部在2012年制定的《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指出,軟體和IT服務業是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域性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由此發展和提升軟體和IT服務業,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國家資訊保安保障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為適應持續變化的市場需求、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以面對日趨複雜、激烈的國內外競爭環境,紛紛選擇了上市融資。

  文獻綜述

  管理者過度自信是指管理者高估自身決策能力和私人資訊的準確性,從而高估公司未來業績而低估未來風險。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投資、融資等經營決策都有顯著影響,而股利政策作為公司融資決策和投資決策的邏輯延續,也將受到管理者過度自信心理行為偏差的影響。

  Ben-David、Graham 和 Harvey2007蒐集了接近7000個由CFO針對股票市場提供的概率分佈觀測值。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公司的股利政策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並且伴隨著長期過度自信的值從中位數到最高數,公司支付股利的傾向性大概下降了12.4%。Deshmukh、Goel和Howe2008利用模型驗證了高管過度自信和股利支付之間的關係,並得出結論:在高管過度自信的公司中較少發放股利;在較低成長機會、較低現金流及資訊不對稱性較高的公司裡,高管的過度自信將會引起公司股利支付的大幅度降低。

  國外學者對管理者過度自信與股利政策之間的關係研究主要基於這樣一個前提:管理者在對投資專案進行融資時偏好從公司內部融資。他們的研究結論也比較一致,即存在過度自信心理的管理者一般傾向於較少發放現金股利。這一結論是否在中國市場環境下也成立值得深入研究。

  軟體和IT服務企業股利政策的實證研究

  本文選取2010-2012年間中國滬深兩市A股軟體和IT服務業上市公司作為初選樣本,通過篩選,並利用資料分析軟體 Excel和統計軟體SPSS進行資料處理。根據本文研究需要,對候選樣本進行合理的篩選剔除:剔除了ST、PT類公司;剔除了樣本中資產負債率大於1的公司;剔除研究期間內資料缺失的公司樣本。為消除IPO對所研究資料的影響,剔除了2009年12月31日以後上市的公司。

  一軟體和IT服務業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度量方法

  國外關於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主要以每股現金分紅作為股利政策的度量指標。同國外相比,儘管中國上市公司每股派現金數額相對較少,但是現金分紅仍然是最重要的股利分配方式之一。在公司價值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的導向下,公司股利政策通過影響公司自有現金數量來影響高管人員的經營決策。配股雖然是股利發放方式之一,但是配股屬於股權融資的範疇;送股也不會導致公司自有資金的增減,而發放現金紅利將直接導致公司自有資金的減少。因此,本文使用每股現金紅利作為公司股利政策的度量指標。

  二變數選擇及研究模型設計

  本文中的管理者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董事、其他高管人員。借鑑Hayward和Hambrick1997的研究,本文采用薪酬最高的前三位高管的薪酬之和佔全部高管薪酬總額的比值作為過度自信的替代變數。通過將樣本公司薪酬排名前三的高管年度薪酬總和的比值進行由高到底排序,若某上市公司薪酬排名前三的高管年度薪酬總和的比值大於中位數,則認為該上市公司的高管有過度自信表現,否則,則認為沒有表現出過度自信。

  1.股利分配概率衡量指標:發放現金股利時,P=1,不發放現金股利時,P=0。

  2. 股利分配政策衡量指標DPS。由於每股現金股利是公司實際支付的現金股利水平,故本文采用每股現金股利的數量作為股利政策的替代變數。

  3.控制變數。本文選取企業規模、盈利能力、債務水平和派現能力等與現金股利密切相關的重要影響因素作為控制變數:公司規模Size:以資產總額的自然對數來表示公司規模;盈利能力ROE:以淨資產收益率來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債務水平Debt:以資產負債率衡量公司的債務水平;派現能力Cash:以每股經營活動中的淨現金流作為公司派現能力的衡量指標;年度時間差異虛擬變數Year:本文選取的樣本年限區間為2010-2012年。為檢驗管理者過度自信對公司股利分配概率和股利分配水平的影響,本文建立了以下兩個模型,觀察在控制其他變數的前提下,管理者過度自信分別與我國軟體和IT服務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率和股利分配水平的關係:

  三變數描述性統計分析

  在描述性統計分析中,本文發現中國軟體和IT服務業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概率均值為0.81,這說明該行業上市公司絕大多數是發放現金股利的,且股利分配水平均值為每股現金股利0.106元。公司規模的標準差為0.77,說明該行業上市公司之間的公司規模差異較大。債務水平均值為0.3173,說明該行業上市公司面臨的財務風險較小。派現能力均值為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0.2539元,最大值為1.3364元,最小值為-1.0379元,最大值和最小值差異較大。盈利能力均值為0.1385,說明中國軟體和IT服務業上市公司經營比較穩健。

  四 變數相關性分析

  在變數相關性分析中,本文發現,中國軟體和IT服務業上市公司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分配現金股利概率之間存在負相關性,但是相關性不高;管理者過度自信和股利分配水平之間顯著,且存在負相關性,這說明過度自信的管理者越可能分配更少的股利;債務水平和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表現出顯著的負相關性,這表明公司的負債結構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概率和數量越少。派現能力與股利分配水平之間顯著的正相關,這表明企業派現能力越強,股利分配數量越多,且派現能力與股利分配概率之間的正相關性不高。另外,雖然有些控制變數之間相關性較高,但是解釋管理者過度自信、股利分配政策與其他控制變數之間的相關性不高,說明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其他控制變數對股利分配政策的影響疊加性較低。企業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概率之間的負相關性不顯著。   五 迴歸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管理者過度自信對股利分配概率的影響在5%的水平下不顯著,只有在10%的水平下顯著。這表明管理者過度自信與分配現金股利概率之間存在負相關性,但是相關性不高。債務水平對公司股利分配的影響在1%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公司的負債結構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概率越低;派現能力與股利分配概率之間的正相關性在10%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

  盈利能力與股利分配概率之間的負相關性不顯著。

  利用SPSS軟體對模型二進行迴歸分析,從表2中可以看出,管理者過度自信對股利分配水平的影響在5%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這說明過度自信的管理者越可能分配更少的股利;債務水平對公司股利分配的影響在1%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公司的負債結構越大,公司的股利分配數量越少;派現能力對股利分配水平的影響在10%的水平下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公司派現能力越強,股利分配數量越多。盈利能力與股利分配水平之間的正相關性不顯著。

  軟體和IT服務企業的相關發展策略

  一實施已轉型戰略

  影響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轉型戰略制定的因素很多,包含外部的技術、市場和政策環境,企業內部的產品服務等情況。當前,中國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的轉型大都是在原有業務基礎之上,適應技術和市場變革趨勢而做出的轉型,但成功的基本前提是轉型方向的正確,這需要企業有敏銳的行業洞察力和壯士斷腕的轉型決心。

  二加大人才培養

  轉型期間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尤為需要在引進人才、選擇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等方面加強對企業人才的人性化管理,優秀的行業人才對於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是企業成功的基石。

  三開展服務創新

  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在轉型中要注重新技術和技術創新,如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網際網路金融領域,這些領域或應用是未來行業發展的趨勢。創新的技術服務、創新,甚至是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及創新的市場需求都能體現出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的服務創新能力,成為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成功的源泉和動力。

  四強化企業文化建設

  在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轉型中,企業文化會影響企業轉型的程序。面對日新月異的技術和市場變化,一個鼓勵創新和變革的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文化會給予企業轉型以強大的動力,而守舊的企業文化不利於企業成功轉型。

  五注重風險管理

  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尤其要意識到轉型風險,從而預先構建應對機制和方案,做好企業風險管理。一方面,需要密切跟蹤技術、市場和客戶的變化趨勢,及時正確評估企業自身面臨的風險,並適當調整企業的經營策略;另一方面,要促進企業內部達成轉型的共識,增強員工凝聚力,共同應對轉型風險。

  結合本文的前續研究,軟體和IT服務企業還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不斷完善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標準和體系,建立科學的管理人員激勵機制。通過實施科學的工作績效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能夠使管理人員,尤其是高管人員更加客觀認識自身的判斷能力和經營能力,減少管理人員產生過度自信的可能,從而使得管理人員能夠理性決策。二是通過進取的約束性制度,如建立經理人市場來完善上市公司管理人員選拔制度、健全公司治理機制等來約束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管理人員的非理性決策行為,這無疑有利於軟體和IT服務業企業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亞當.斯密著,郭大力,王亞南譯.國富論:下卷[M].商務印書館,1996

  2.De Bondt, W. and R. Thaler. Financial Decision-making in Markets and Firms:ABehavioral Perspective [M].Amsterdam:Handbooks in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1996

  3.Ben-David,Graham and Harvey.Managerial Overconfidence and Corporate Policy [R].AFA 2007 Chicago Meeting Paper,200711

  4.Deshmukh、Goel and Howe. CEO Overconfidence and Dividend Policy:Theory and Evidence [R].SSRN Working Paper DePaul University,2008

  篇三

  《 倉儲金融助推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研究 》

  摘要:浙江是中小企業大省,中小企業的發展決定了浙江未來經濟發展前景,金融危機後,浙江省中小企業的出路在於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中,融資難問題最為突出。倉儲金融作為倉儲和金融交叉的金融創新,輔助商業銀行開展動產擔保貸款,在浙江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通過對擔保動產的優先選擇實現銀行“綠色信貸”,形成浙江產業叢集與倉儲金融良性互動機制,助推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從而轉變浙江經濟增長方式。

  關鍵詞:倉儲金融,中小企業轉型

  一、後金融危機時代浙江中小企業現狀

  一浙江中小企業特點

  首先起步早。浙江省是中國最早開放的省份之一,改革開放初期,浙江省創業主體是洗腳上岸的農民,浙江人具有濃厚的開放意識和創新意識,浙江大地湧起了爭相創造財富的經濟大潮,形成了一種成熟的發展模式——專業市場+鄉鎮工業化,以鄉鎮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形成了區域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機制,比如溫州模式、義烏模式引起全球關注;其次數量眾多。截至2010年6月底,全省各類中小企業總數已達260多萬家,佔全省企業總數的99.98%;2009年,全省中小企業創造的工業總產值達16571.6億元,佔全省工業經濟總量的9%;工業中小企業上交稅金1543.4億元,佔全省工業稅收總量的85%;中小企業完成外貿出口7008億元,佔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81.9%;工業中小企業從業人員1412萬人,佔全部工業企業從業人員的95.1%,浙江已經成為全國中小企業最發達的省份之一[1]。大企業可以強國,小企業可以富民,可見發達的中小企業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緩解了就業壓力,實現了浙江從工業小省向工業大省的跨越。最後層次低。浙江這塊資源稀缺的省份,以製造業為主的塊狀經濟佔全部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浙江中小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為主,具有“低、小、散”的特徵,缺乏國際知名品牌,出口的產品一直以低檔產品為主,主要靠賺取不多的加工費,浙江模式所依賴的是“低端產業、低附加值產品、低層次技術、低價格競爭為主”模式,企業總體層次不高。

  二國際金融危機對浙江中小企業影響

  1.國際因素。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誘發美國經濟急速衰退,並迅速向全球蔓延,這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0%且以美國為重要市場的一般貿易出口大省的浙江出口貿易行業影響巨大,導致浙江企業出口迅速下滑,2009年浙江進出口總額為187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1%,其中進口547億美元,下降3.7%,出口1330億美元,下降13.8%。與此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多發和升級,2008年在全國遭遇來自美國、歐盟等19個國家和地區提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90起案件中,有81起發生在浙江,約佔全國九成,直接涉案金額15億元,約佔總金額1/4,以後貿易保護會愈來愈多,浙江的外貿出口形勢非常嚴峻[2]。

  2.國內因素。一是2007年國家信貸政策從緊,銀根收緊,銀行惜貸,浙江中小企業資金鍊繃緊提高了融資難度,轉向民間借貸更是提高了融資成本。二是人民幣快速升值,浙江一般中小企業利潤率在5%-10%,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累計升值20%多,導致浙江外向型的中小企業利潤被人民幣升值侵吞掉。三是節能減排,2006年以來,圍繞建設生態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浙江省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節能減排雖然有利於經濟優化和良性發展,但是提高了企業減汙成本,導致部分中小企業面臨關停或轉型。四是新的《勞動法》實施後提高了勞動密集型浙江中小企業勞動力成本,2010年4月1日起,浙江省最低月工資標準調整為1100元、980元、900元、800元四檔,最低工資標準全國最高。五是資源價格比如煤炭、石油等快速上升,原材料價格也處於上升通道,提高了中小企業生產成本。

  三後金融危機時代浙江中小企業出路

  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外向度極高的浙江中小企業經濟遭受巨大創傷,歷史經驗表明,每當世界經歷一次大的危機後,都會催生新的技術革命,推動新興產業的成熟和發展,浙江省政府提出把金融危機作為“倒逼”發展模式轉變的難得機遇,利用“危機修正”效應,推動中小企業創新,使中小企業認識到未來發展出路在於轉型升級。具體體現在:第一,部分“兩高一低”的產業、缺乏創新、過分依賴單一市場、定價能力不足的企業最終被淘汰是必然的。第二,部分創新型中小企業把握住低碳經濟商機,發展前景良好,成為後金融危機時代一個亮點,這些創新型中小企業必將成為明天我省的大企業。第三,我國結束人口紅利,高成本時代已經到來,並且這一趨勢不可逆轉,中小企業關鍵問題在於在高成本時代如何實現生存和發展,只有鼓勵、支援和幫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小企業融入科學發展軌道,浙江才能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在“十二五”發展中佔據先機。[3]2010年1月2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加快創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指導中小企業創業創新、轉型升級,為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後危機時代,浙江應推動中小企業向專業化生產、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創新、集約化經營、資訊化帶動、品牌化運作方向發展的思路,保證中小企業的發展繼續領先領跑全國,真正實現從“中小企業大省”發展成為“中小企業強省”,由“製造大省”向“創造強省”跨越。中小企業轉型升級中會面臨很多難題,比如,國際產業轉移方向、科研技術、產業群的形成、中小企業融資難、家族企業等,其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尤為明顯,資料顯示,浙江超過90%的經濟主體都面臨融資需求,浙江全方位支援中小企業融資,率先試點全國首家小額貸款公司,到2009年底共有小額貸款公司105家,推出《浙江省股權質押貸款指導意見》,以股權質押的方式拓展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中小企業貸款的信用保險服務等支援中小企業融資,倉儲金融在支援浙江中小企業融資方面更有獨創新、便捷性和可複製性。

  二、倉儲金融在浙江的發展

  一倉儲金融的起源

  隨著現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物流企業開始嘗試提供物資融資業務,物流金融開始萌芽,物流金融是指銀行以市場暢銷且價格波動小的物流產品作抵押為授信條件,並藉助物流公司的資訊管理系統,向中小企業提供抵質押融資、公共倉儲、物流配送、金融擔保、拍賣變現等綜合性物流金融服務。倉儲金融是物流金融最重要組成部分,倉儲金融是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動產抵質押貸款及其相關增值金融服務的總稱,融資業務以倉儲物質押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為主。國外早在19世紀初,由於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和倉儲行業的形成,使得倉儲金融獲得了較快發展並初具規模。1916年美國頒佈了《美國倉庫儲藏法案》標誌著倉單質押業務開始在美國規範化運作,增強了存貨的流通性,極大的改善了倉儲金融的發展環境,促進了倉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最近20多年來,西方國家鼓勵金融創新,允許混業經營,伴隨著現代物流業的飛速發展、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發達的資訊科技、先進的風險管理手段,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不斷湧現,融資物件由原來農戶擴充套件到批發零售型的流通型企業,並進而擴充套件到供應商和生產性的企業,鏈條上基本都是中小企業,形成了特有的針對中小企業的全方位的融資體系,倉儲金融業務也加入了資訊化和全程化等現代元素,在國外物流金融創新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倉儲金融市場

  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由於物流倉儲企業沒有有效參與,我國商業銀行對質押倉儲物資的價值、品質、銷售狀況等缺乏足夠資訊,對質押倉儲物資的運營控制缺少專業的經驗和技能,於是出於信貸風險的考慮,銀行對倉儲金融業務較為謹慎,同時由於銀行缺乏競爭意識,倉儲金融市場處於空白。自20世紀90年代末,中小企業飛速發展,銀行積極尋求突破,沿海的一些銀行和大型物流倉儲企業合作,借鑑西方的經驗積極地進行了倉儲金融創新[4]。中儲是我國倉儲金融業務的領路人,其在1999年就與銀行合作開展了我國第一單現代的倉儲金融業務——質押監管業務,據中國物資儲運總公司網站提供的資料,目前中儲公司已與20多家金融機構合作,動產監管客戶超過1200多家,監管物品種涉及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煤炭及製品類、棉麻類、化工輕工材料及製品類等十六大類,融資規模超過400億。物流產業作為我國十大振興產業中唯一的服務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著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物流金融在中國的規模也會越來越大,估計每年有4000億至5000億貸款業務與動產質押有關。由於我國獨特的行業環境、法律環境和流通模式等決定了倉儲金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我國最重要的物流金融創新模式,未來必定有更加廣闊的市場。

  三浙江省倉儲金融發展狀況

  目前浙江發展倉儲金融業務“天時、地利、人和”,主要原因有,第一,浙江是全國經濟發展的龍頭之一,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浙江努力構建中小企業發展的良性機制,支援經濟轉型升級,這為倉儲金融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政策環境。第二,經過“信用浙江”建設,浙江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以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總體信用環境和建設水平位於全國前列。第三,2007年10月1日《物權法》的實施,明確了動產物權抵質押關係,為動產抵質押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第四,2009年9月國務院釋出《關於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動產質押”、“倉單質押”作為加強和改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重要措施,可見動產質押的實施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第五,浙江的倉儲金融市場初具規模,參與主體既有大型物流企業,比如中儲、中遠,也有專業化的金融倉儲公司,比如浙江湧金倉儲和浙江和金倉儲,國內首家專業性金融倉儲公司——浙江湧金自2008年成立以來,截止2009年底做了80多個專案18億元授信,被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09年度金融創新獎,榮獲2009年度杭州市現代服務業先進企業稱號。專業性的金融倉儲公司,是物流企業的精細化發展,專注於提供倉儲金融服務,為我省開展專業性的倉儲金融業務注入生機和活力。第六,浙江省銀行種類齊全、數量多、分佈廣泛,大都成立了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部門,開拓中小企業市場,試水倉儲金融業務,比如截至2009年12月末,杭州銀行以存貨作為擔保方式,融資總額超過20億,客戶100餘家,與多家專業金融倉儲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2010年3月26日,首屆“中國金融倉儲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杭州召開,標誌著倉儲金融在浙江已經引起理論界的高度關注,實務界也在穩步推進,浙江省倉儲金融創新完全可以走在全國的前列,其理論和實踐也可以給其他地區很好的借鑑。

  三、倉儲金融助推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

  一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難題

  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起步晚、底子薄、財務制度不健全、信用評級普遍較低,無法取得銀行信用貸款,況且我國商業銀行擔保信貸在信貸總量中佔比80%以上,接受的信貸擔保物中70%左右是土地和建築等不動產。廣大中小企業資產70%以上表現為庫存、在製品、途中產品、原料等流動資產,難以提供銀行認可的固定資產做抵押品,從而無法取得不動產貸款。除信用貸款和固定資產抵押貸款之外,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沒有正規的融資渠道,這就使其陷於艱難的融資困境。倉儲金融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手段,運作機制是中小企業利用自有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動產資源向銀行申請倉儲融資,金融倉儲企業為銀行提供動產抵質押品的倉儲保管、監管、諮詢等服務,代理銀行行使抵質押物的佔有權,實現對抵質押物的有效控制,讓中小企業動產變為可經營週轉的資金,優化企業資源,加快資金週轉速度,提高企業資金利用率,當企業還不上貸款時,由金融倉儲企業通過專業化的渠道變現貨物,增加銀行資金的安全性。中小企業利用自身動產抵質押貸款,可以降低企業過度膨脹的融資意識,有利於促進中小企業誠信和自律意識。企業貸款有抵質押物時,風險較無抵押物小,貸款的利率也低,在獲得正規貸款的同時大大降低了企業的融資成本。由於金融倉儲的加入,大大節省了對中小企業融資時的審批手續和信用擔保程式等,減少其中瑣碎環節,有效縮短貸款時間。

  據浙江日報報道,2009年1至7月,浙江省共新增小企業貸款約1100餘億元,同比增長19%,小企業貸款總量、增量和貸款的小企業戶數均居全國第一,可見浙江省中小企業貸款在2009年受到大力支援。2010年預計我國銀行新增貸款7.5萬億,銀監會要求各銀行金融機構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要確保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信貸投放的增量要確保不低於上年,在此背景下,浙江省銀行目前有超百種的中小企業貸款模式,風險管理是銀行經營管理的核心,如何控制中小企業貸款風險問題是重中之重,就中小企業現有資源而言,銀行給予中小企業倉儲融資風險是相對比較低的。中國人民銀行的一項統計顯示,這些年我國企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應收賬款等價值每年累計都達16萬億元以上,其中常備存貨的價值近6萬億元,目前通過這些動產質押取得的銀行貸款規模非常小。西方發達國家的短期貸款中30%為動產抵押貸款,按照我國2009年短期貸款24%的佔比推算,類比於發達國家,我國動產擔保貸款佔貸款總額比例可以到7.2%,依據2010年貸款7.5萬億測算,我國2010年動產抵押貸款可以達到0.54萬億,佔常備存貨比例為9%,可以看出有非常充足的常備存貨做抵押。童天水2009測算浙江省動產抵質押貸款餘額約為130億元左右,佔全省貸款餘額的比重不到0.5%,離筆者測算出的7.2%的比例還很遠,特別是目前浙江銀行業著力優化信貸結構,短期貸款佔比肯定會大於24%,所以浙江省動產抵質押貸款市場十分龐大。綜合而言,浙江中小企業而言,廣泛參與倉儲金融業務,可以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可以有效調整信貸結構,降低信貸風險,對於浙江金融業而言,可以增加浙江金融總量,推進浙江金融強省戰略。

  二助力浙江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

  當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汙染為特徵的綠色經濟、低碳經濟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可以說是人類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黨和政府高度關注,一行三會聯合釋出《關於進一步做好金融服務支援重點產業調整振興和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指導意見》,銀監會先後出臺了《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商業銀行併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劉明康2009指出我國各銀行積極行動,創新服務機制,發展“綠色信貸”業務,減少高能耗、高排放企業信貸。在信貸支援我省企業由以往的“高能耗、高排放”向“低能耗、高附加值”調整時,銀行面臨兩難抉擇,傳統的“高碳”企業是銀行利潤重要來源,但是難以為繼,新的“低碳”企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但是還處於發展初期,持續巨大投入與其有效產出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就加大了銀行為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投放新增貸款的風險識別和信貸決策難度。

  浙江商業銀行完全可以藉助倉儲金融業務,通過對倉儲金融中融資行業的選擇、中小企業的選擇、質押動產的選擇可以使銀行在降低風險的同時,避免向高能耗、低附加值企業發放貸款,助力浙江經濟轉型升級,支援生態浙江建設。“動產易動”會造成質押物的流失或貶值,不同的存貨,在價值高低、暢銷與滯銷、形態品質變化等方面千差萬別,選擇何種動產是關鍵。劉萍2009認為抵質押存貨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價值高、體積小;二是不容易黴變損壞,不具有保質期;三是市價變動小,不是季節性銷售商品,不是更新換代快的商品;四是必須要適銷對路,不是滯銷積壓商品;五是容易脫手變現等。從實踐來看,目前質押的動產主要有質地穩健、市場價格波動小、變現能力強的工業原料、農產品和大量消費品,倉儲金融常用動產涉及黑色和有色金屬、造紙、化紡、食品、建材、電子機械、交通、農產品、石油、能源等十餘個行業,從行業分佈來看,目前倉儲金融尚處於開拓市場時期,未體現出倉儲金融對低碳行業的支援。隨著銀行對低碳行業貸款比例不斷增加,通過倉儲金融業務,在選擇抵質押產品時完全可以體現綠色信貸,向低碳行業傾斜,優先將太陽能、風能、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工程、資訊網路、高階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經濟的企業發放動產抵押貸款。對於傳統的高碳行業,比如石化、煤炭、鋼鐵、水泥、冶金等急需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類正在轉型升級中的中小企業,更應該通過倉儲金融業務給予支援,支援這類企業轉型升級。對於目前尚未準備轉型升級的高能耗製造企業,暫時不允許通過倉儲金融獲得貸款,這些企業在融資壓力下,必然要尋求突破,進行轉型升級。對於浪費資源、汙染環境、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等落後生產能力型別的企業,且無志於轉型升級的,堅決不能通過倉儲融資,實在無望的就破產。通過以上有選擇的開展倉儲金融業務,在浙江形成一批高科技企業,支援大部分企業轉型,堅決淘汰一小部分落後企業,在浙江率先推進金融倉儲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中小企業踐行低碳經濟的發展戰略,最終實現浙江省經濟增長方式的重大轉型。

  三倉儲金融與浙江產業叢集良性互動

  塊狀經濟曾經是支撐浙江省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組織形態,但是支撐浙江塊狀經濟的大多是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傳統產業,產業層次低下、創新能力不強、規劃引導缺失、轉型升級緩慢。2009年浙江省政府決定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提升,產業叢集是產業發展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地緣現象,即某個領域內相互關聯互補、競爭的企業與機構在一定的地域內集中連片,形成上、中、下游結構完整從原材料供應到銷售渠道甚至終端使用者、外圍支援產業體系健全、具有靈活機動等特性的有機體系,其核心是企業之間及企業與其他機構之間的密切聯絡以及互補性[5],依據各區域經濟特點,浙江首批選擇了杭州裝備製造業、寧波服裝、紹興紡織、嵊州領帶等20個現代產業叢集示範點。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在浙江現代產業叢集發展過程中,金融支援戰略的選擇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核心環節,倉儲金融作為優化信貸資源配置、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缺口、降低信用風險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充分發揮倉儲金融與產業叢集的良性互動。

  首先,產業叢集內每個企業既要在經濟活動中保留關鍵環節、提升核心競爭力,又要與自己的生產活動相互關聯的其它企業建立穩定密切的聯絡,通過產業叢集的價值鏈聯絡和企業間技術傳遞的整合,實現企業間關係的高度合作與協同,在現代產業叢集內開展倉儲金融業務,克服中小企業地理分佈缺陷,方便對動產實行集中監管,進一步開展動產質押貸款,通過完善的資訊科技平臺,實現企業之間物資流通,真正將動產轉動起來,減少了中小企業動產運輸成本,有利於供應鏈上的企業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的統一。其次,叢集內的中小企業大多是圍繞同一產品系列或上下游系列發展,一方面關於抵質押品的價格、屬性比較透明,減少了抵質押雙方資訊不對稱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個抵質押物流動性較強的流通市場,一旦借款企業無力償還貸款時,金融倉儲企業可以很方便地把抵押物變現,並且還可免去很多中間交易環節,節省交易成本,有效降低銀行開展倉儲金融業務的風險。再次,產業叢集內倉儲融資極易形成規模效應,會降低中小企業倉儲成本和融資成本,吸引金融機構擴充套件產業叢集企業信貸業務,提高叢集內金融服務水平,通過金融的支援提高產業叢集的集聚能力和生產效率。最後,通過金融倉儲企業完善的資訊平臺,構築叢集內產品價格、數量等方面最新的資訊,發揮金融倉儲企業中介作用,為叢集內企業開展業務決策、投融資決策提供參考,詳細的業務記錄有利於銀行了解抵押動產的系統性風險,也可以為浙江省掌握各個產業叢集發展各階段的特徵以及出現的問題,瞭解各產業叢集發展的動態資訊,便於及時採取解決措施,促進產業叢集的健康發展。

  四、倉儲金融助推浙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一大力發展倉儲金融市場

  倉儲金融是倉儲和金融的交叉結合,是一種金融創新,在浙江還是一個新生金融服務,市場認同度、市場接受度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執行模式、執行規律也有待於進一步探索和檢驗。浙江商業銀行應切實轉變傳統信貸觀念,關注中小企業貸款市場,始終將支援中小企業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業務增長點和履行社會責任所在,中小企業應正視融資困難,合理看待存貨被抵押現象,提高參與倉儲金融業務的熱情,金融倉儲企業提高自身資本實力,強化風險管理,創新服務增值產品,三方共同培育和發展倉儲金融市場。政府部門加大倉儲金融研究廣度和深度,將發展倉儲金融市場和支援中小企業融資以及促進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緊密結合,在浙江形成金融倉儲產業化發展。

  二始終如一支援中小企業融資

  在浙江中小企業成長的歷程中,浙江省一直十分注意營造有利於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浙江省積極創新,加大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援力度。目前信貸市場特徵和我省中小企業的特點決定了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問題,浙江省應該始終如一支援中小企業融資,比如要求各金融機構增加社會責任感,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積極推動中小企業上市,鼓勵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發現債券,給予中小企業財政稅收支援等。更重要的是注重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的貸款能力,將中小企業較多的動產轉動起來,嘗試擴大抵質押品的覆蓋範圍,允許中小企業以大宗原材料如鋼鐵、木材、在建船舶、倉單、金融租賃物等作為抵質押物向銀行貸款。

  三將轉型升級作為中小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近年來,能源及環境問題己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及社會發展的焦點問題,也成為民生問題的重要內容,中小企業作為浙江經濟的主體,有責任義不容辭地開展節能減排,推進企業轉型升級,並在轉型升級中抓住機遇,壯大自身實力。中小企業是浙江經濟中最具活力的部分,靈活性大,能夠容納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技術和生產力,船小好掉頭,與大企業相比有實施轉型升級的有利條件。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浙江中小企業應該將轉型升級作為自己發展的方向,不斷提升生產技術水平,加大科研投入,增加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增加創新能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產品附加值,使浙江企業由世界加工廠走向世界名牌。

  四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綠色信貸產品

  當前,浙江省正處於經濟增長模式調整的關鍵時候,商業銀行應該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金融支援產業調整振興,積極調整和優化現有信貸結構,創新金融產品,支援企業創新。目前,我省商業銀行尚未真正開展針對中小企業的綠色信貸產品,即使對一些新興行業的中小企業貸款,大部分也是由政府增信,區域性孕藏較大風險,比如風電裝置和多晶矽已有盲目生產跡象。目前商業銀行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綠色信貸產品,可以先從國家重點鼓勵和支援的產業做起,慢慢擴充套件到其他行業,在探索中小企業綠色信貸時,為了有效控制貸款風險,可以結合中小企業貸款的特點,積極開展倉儲金融業務,選擇可以用來擔保的體現綠色經濟的動產,真正實現對中小企業的綠色信貸。

  五支援產業叢集深化與轉型升級

  浙江省年工業產值70%以上來自產業叢集,應繼續深化產業叢集,把突出培育產業叢集作為浙江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叢集佈局,加強對產業叢集的政策支援,建設有利於產業叢集發展的良好環境。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在產業鏈構成及不斷延伸過程中,同類企業的惡性競爭難以避免,相互壓價、低價競爭必然越演越烈,產業叢集轉型升級顯得尤為迫切。結合浙江產業叢集特點,目前應著眼於提升產業叢集的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於創新,在產業叢集區域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推進傳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叢集轉變。從全球價值鏈來看,結合浙江資源稟賦和貿易的特點,必須在努力開拓國內高階市場的同時,注重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中高階市場,通過轉型升級,改變過去處於全球價值鏈的被支配地位。在現代產業叢集內深入開展倉儲金融業務,助推中小企業創新,實現產業叢集和倉儲金融發展的良性互動機制,提高浙江金融總量,支援浙江經濟轉型升級。

  六儘快建立倉儲金融技術支撐的資訊平臺

  先進、完善的金融倉儲業務需要有先進的管理方法,資訊科技是實施先進的管理方法的前提和保障。通過倉儲金融技術支撐的資訊科技平臺,將倉儲金融業務流程實現全面電子化,合作各方能夠及時得到充分資訊,有效減少資訊交換不充分帶來的風險,通過對動產與資金流的全程監控,強化授信的安全性,提高倉儲金融運作效率,為倉儲業和金融業之間的合作提供技術保證。資訊平臺的建設可以在政府部門主導下,金融倉儲企業重點參與,結合現有的浙江企業信用網、浙江中小企業網、中小企業網頁、中國大宗商品電子交易門戶等現有資訊平臺,建立銀行、倉儲企業和中小企業聯網的資訊網路,收集巨集觀經濟、區域經濟、相關行業、中小企業、擔保品市場走勢的資訊,並進行資料深度挖掘和分析,開拓倉儲金融服務的增值空間,使得網路時代倉儲金融更好的為浙江中小企業服務、為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服務、為浙江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服務。

  參考文獻:

  1.童天水論倉儲金融業務發展方略【J】浙江金融,20093

  2.李毅學屠惠遠汪壽陽馮耕中中國倉儲金融服務分析與展望【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12

  3.陶永城金融倉儲的經濟效應及其發展的思考【J】浙江金融,20103

  4.姚星垣國外金融倉儲的理論與實踐【J】浙江金融,20103

  5.周民良促進中小企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浙江經驗【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

  6.中國人民銀行佛山市中小支行課題組產業叢集的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研究【J】南方金融,20088

有關推薦:

商務談判研究論文開題報告
畢設論文英文翻譯
相關知識
軟體企業轉型論文
企業轉型論文
關於企業轉型論文
軟體企業服務型轉型論文
軟體企業服務型轉型論文
企業轉型畢業論文
有關傳統企業轉型心得體會3篇
工業轉型發展心得體會_企業轉型升級學習心得體會
企業轉型升級學習心得
企業重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