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式太極拳的三路拳架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分別始創於1857年、1859年和1862年。皆為永年武禹襄與其二甥李亦畲、李啟軒共同研創,樁功更源於之前,之後便又有刀槍劍桿及推手等十多種套路傳承至今,各有其功能所應用。今天小編帶你瞭解一下,歡迎閱讀。

  

  一路中捋架為中庸捋順之拳架。其特點:中正安舒,短小緊湊,平緩穩固,虛實分明,氣勢飽滿,是含而不露文人雅緻之拳架。

  中捋架是為以後二路炮捶及三路小架打基礎而用的。習練中捋架一兩年後,既練就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之外三合,又練就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勁合之內三合。武式家傳太極拳雖重意不重形,重氣勢不重樣式,重勁法不重招法。但是在初級階段必須要嚴格遵從身法要領去練,每一招一式就像寫正楷書法一樣,一筆一劃從起筆,到落筆,到運筆,到收筆,全身意念精氣神貫注於筆鋒有人木三分之意。拳架一步一個腳印,起步輕靈,落步平穩,虛實開合,清晰分明。

  每一式都應具備身法八要。即“提頂吊襠,含胸拔背,鬆肩沉肘,裹襠護肫”。隨時體會自身各個關節肌肉的角度方向是否順從腿關節、臂關節約135度左右為最佳角度?肌肉筋骨是否貫串,身法上下是否相隨?淺析如下:

  1頭為之首,下巴回收,下顎壓住喉頭廉泉穴,眼神聚焦平視是頸椎豎直的要點,即為提頂。

  2注重腰部命門後撐是上下銜接的關鍵所在,同是脊椎豎直的要點,小腹上翻即為吊襠。

  3雙肩尖微向前內扣,膻中穴微內凹,即為含胸。

  4體內五臟六腑順垂,氣自然下沉丹田,身柱穴、脊中穴有自然後凸之意,即為拔背。

  5雙肘尖關節下墜,即為沉肘。

  6沉肘也是拉開雙肩關節的要點,肩髑穴塌陷有一小坑,即為鬆肩。

  7兩膝蓋微內扣,足五里穴內凹,即為裹襠。

  8左右兩肘尖保護肋部的章門穴、日月穴,即為護肫。這些都是上下相對應的。練拳架時要求做到這些要領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這些要領要通過一招一式拳架如_懶扎衣、單鞭、提手上勢、白鶴亮翅等動作的變化,結合千萬遍的演練,逐步才能做到的,悉心體會一點一滴,而自然逐步上身的。故而武禹襄老前輩拳論日:“先由心知,後有身知,身知勝於心知。”

  二路炮捶是技擊實戰應用之拳架套路。其特點為,快慢相間,蹦跳躥躍,拳打腳踢,爆發點穴,連環並用,是在一路中捋架及樁功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應用的套路。使習練者更掌握虛實開合,動靜結合的原理,以及與敵實戰之技能。所以,前輩說:“一定應有幾年的中捋架基礎後,再習練二路炮捶。”

  三路小架是修心養性功夫,高層次文人拳架。其特點為,不邁大步,不下大勢,動作小巧緊湊,兩腳之間只有一腳之距。兩手高不過眉,低不過乳,左右不離兩肋。全是以意行氣,貫穿內在勁路的氣勢,上下節節貫串,筋骨粘連,轉腰摩胯,骨節由下而上湧動,呼吸深長,氣勢滔滔。體現出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周身一家,腳手相隨之境界。有前輩恩師古拳譜歌訣為證。

  歌訣一:“小架如心經,藏於大架中;不練大架藝難成,不學小架心不明。”

  歌訣二:“小架不小,大架不大,去粗留精,奧祕呈形。”

  歌訣三:“意念深長,氣勢滔滔,疾如閃電,忌似木雕。”

  歌訣四:“架無定架,步無定步,物我不分,猶如雲霧。”

  歌訣五:“無柔無剛,無走無粘,猶如雷霆,猶如閃電。”

  上述歌訣高度概括了三路小架從一路中捋架,發展到二路炮捶,再上升到三路小架步步階段之妙用。從基礎功法到應用功法,再到健身養生功法,至少要有三個階段。三種套路再結合必要的站樁功法,才能完整練出內在的真功夫。又從有剛有柔到無剛無柔,從有走有粘到無走無粘,又由太極變化為無極境界之感。從有形有意的一路中捋架,到無形無意的三路小架是個漫長的過程。

  縱述以上概要,武氏家傳太極拳“懶扎衣為之拳‘宗’傳宗接代;一路中捋架為之拳‘母’剛柔基礎:二路炮捶為之拳‘子’顯剛外擊,三路小架為之拳‘女’重柔內養,三回九轉為一宗”。此文人拳論學術,完全符合老子“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的學術思想。又諳合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哲理。莊子日:“通於一,而萬事畢。”


陰陽中和之道是太極拳的靈魂
對傳統楊式太極拳認知的五大誤區
相關知識
武式太極拳的三路拳架
習練武式太極拳的主要三個階段
習練武式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武式太極拳的三個學習階段
武式太極拳的三個學習階段
武式太極拳的行拳與搏擊
武式太極拳的概述
武式太極拳的招式動作該怎樣練習
武式太極拳的招式動作
武式太極拳的基本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