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書筆記初中
《茶花女》是一部經典的流芳百世的小說,曾經風靡全世界,對於我們很有閱讀的價值。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1
瑪格麗特是珍珠的意思。那個手執茶花的美麗而又悽苦的女子,也只有這樣純潔的字眼配做她的名。
她身陷在那個人性幾乎泯滅的巴黎,賣笑為生;而我則擁有幸福的家庭,無憂無慮地成長著。我們之間並無任何相似,但她一直長久地震撼著我的心。
第一次讀《茶花女》是在九歲,兒童版,是她,第一次讓年少無知的我懂得了“不幸”的含義。以後的日子裡,我總是會回憶起她的故事,為她嘆息,為她憤恨。
而真正懂她卻是在十一歲。那一天,我恰巧沒帶書籤,又不忍心折壞書頁,便只好把全譯本的《茶花女》開啟放在屜中,結果數學老師硬是說我在數學課上看書,把書拽出來,擲在地下。
心裡很委屈。俯身拾起書,想要分辯幾句,卻又瞥見教師臉上的怒色,攥著紙巾的手輕撫著封面,我突然間想起了阿爾芒的父親央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分手的那一段。
靜靜聽完了老人的一大堆嚴厲的指責與苦苦的哀求後,瑪格麗特一字一顫地說:“那就請您轉告您那美好、純潔、可愛的女兒,說從前有個女人,她一生只有一個心願,但為了您的女兒,她把這願望砸毀,用兩隻手把心搗碎,死了。”
說這些的時候,瑪格麗特是絕望的,放棄摯愛,就無異於縱身跳入剛剛逃離的火坑。這不是她的義務,可為了另一個女孩子的婚姻幸福,她甘願犧牲自己唯一的心願!這種委屈,莫不如鑽心剜骨一般痛楚!相比之下,我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麼呢?我又有什麼資格為自己鳴冤喊屈、忿忿不平?
剎那間懂了瑪格麗特,懂了她的善良,懂了也的艱辛,懂了她全部的堅韌與偉大。
我與她,雖然有著太多的不同,但這並不妨礙我,成為一個和她一樣、充滿人性光輝的人!
淚,在那一瞬奪眶而出,晶瑩如珍珠。
繁華深處茶花仙,
水中倩影已難辨。
珍珠作名心亦潔,
淡笑一抹絕塵煙。
篇2
《茶花女》是一部經典的流芳百世的小說,曾經風靡全世界,數以千萬的發行量,歌劇,話劇,影視作品數以千計。作者小仲馬用自己的生活寫照編織出了一位可憐,可悲,可嘆又可親,可愛,可敬的妓女命運,茶花女瑪格麗特在人情風俗,世態炎涼的社會背景下,找到了一段真愛,並將這段真愛儲存著離開了世界。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天下蕩子魂!
可憐又可親—和阿爾芒相愛以後,天真的瑪格麗特為了愛,一切都可以犧牲,她只要他愛自己,別無所求。她曾經為了減輕阿爾芒的負擔,偷偷變賣她的首飾,珠寶,這也充分表現了一個可親的少女純潔,無私,和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可是她的純潔也抵擋不住人的七情六慾,阿爾芒雖然真心愛著瑪格麗特,但是由於種種誤會,盲目地極度猜疑,結果狠狠地報復,用自己的愛羞辱了這麼天真可親又可憐的青春少女。人心的善良,人心的邪惡,這雖然是成正比的,但是又不得不說善良可能變成邪惡,邪惡也終會變成善良,這兩者是息息相關的,正是這些人才使我懂得,每個人心上的真善美,它很容易被發覺,就是你肯不肯去了解它的奧妙了,也許,不,是的,瑪格麗特雖是個沒有辦法改變出身的妓女,但是在作者真實,美好的筆調下,呈現出一位可憐又可親的陽春白雪。
可悲又可愛—瑪格麗特對自己的妓女生涯深惡痛絕,在生活中,只有虛情假意的交易,還有這社會上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揮霍無度,醉生夢死,她曾經想過,自己被看做洪水猛獸,像賤民一樣受人蔑視,有朝一日,必像狗一樣慘死不可,毀了別人,也毀了自己。她並不是自願選擇這條骯髒的道路,而是社會逼迫的。我想,正是因為這種可悲的命運激勵著她,勇敢地找到自己真正想要,期待的東西。和阿爾芒放棄一切追尋自己的幸福,在鄉下度過的日子,我想是她一生中僅有的幸福時光,她就像是一個孩子一樣,活潑,天真。她一定是想做個普通的人吧,普通的外表,普通的一生,至少這些能使她幸福,不會再被金錢所利用,她是可以值得愛的,因為她的勇敢,因為她的執著,因為她的不顧一切,在作者真實,感動的筆調下,呈現出一位可悲又可愛的美妙高雅的人物。
可嘆又可敬—為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牽線搭橋的老妓女普呂當絲在她身染重病,負債累累期間,非但什麼都沒有幫助她,而且連看都不看她一下,這道出了什麼?是當時社會的複雜黑暗,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卻得不到任何寬慰的心情。阿爾芒與她的女友奧林普勾結起來傷害了受冤的瑪格麗特,她什麼都不能做,因為阿爾芒已不再相信她了,她只好在日記中寫出她的心聲,這道出了什麼?是瑪格麗特的可泣可嘆的辛苦厭倦的一生,是一個可敬的人物,含冤飲恨而死的情景。瑪格麗特值得敬重,人的內心的假醜惡都淋漓盡致地襯托了這個靈魂人物的價值。
篇3
小仲馬筆下默默為愛付出的瑪格麗特曾一度感動著我的初三時代。淡雅純潔的茶花,帶著淡淡的雅香,哀怨惆悵的開放。《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正如平日與她形影不離的茶花一樣,帶著一片芬芳和馨香,默默的在風中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和渴望,然後帶著對社會的悲憤控訴默默枯萎凋謝。她充滿熱情和希望地去追求真正的愛情生活,而當這種希望破滅之後,又甘願自我犧牲去成全他人。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聖潔的光輝。
曾經的懵懂少年以為愛情只是默默,只在最後的一霎綻放出動人的華麗。
四年後的今天,再讀了《茶花女》時卻有了別樣的感觸。一個是早已墮落的風塵女子,另一個是稅務局長的兒子——前程似錦的上進青年,兩人的戀情從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美貌的眷念開始,就註定了一場悲劇。悲劇的罪魁禍首不止只是當時社會對所謂階級間所謂純真愛情的扼殺,還是內心對不切實際的愛情不切實際的最求。阿爾芒是幸運的,因為他有瑪格麗特為他前程的付出,更有父親為他的現實著想,維護著他的姓氏,對他來說也許也只是“對一切和他情婦有過關係的人和事都懷有敬意”。而瑪格麗特則是不幸的,地位的卑劣註定了她即使真愛,也只能在默默的屈辱與煎熬中度過。彌留之際,雖然債主們來來往往,警察廳查封了她的房子,連普率當絲都偷走了她最後的那條項鍊,但是不幸中的萬幸是,她換取了聖潔的光輝。一切只留身後名,卻在不現實的戀情中逝去了一切。茶花,在冷風摧殘中只能衰敗。
如果不切實際的愛情只能是悲劇,只有最後一瞬綻放出的動人華麗留下一絲欣慰,那麼何必只求那最後的一絲欣慰呢?愛情不僅以人為主體,還充滿了社交,脫離於人與社會的愛情就註定掙脫不了悲劇的糾纏。不管是瑪格麗特所生活的19世紀,還是我們現在的21世紀,不管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國家,愛情中若存在懸殊的地位等差便有了悲劇之源。不管是瑪格麗特,還是安徒生筆下的小美人魚,地位的懸殊都註定了她們愛情的失敗。辛德瑞拉被王子眷顧只是童話,現實生活中門當戶對已習以為常。
社會是公平的,瑪格麗特的墮落與風塵為她的悲劇埋播下惡種,阿爾芒不切實際的貪圖愛情也只會為這場悲劇點下導火索。瑪格麗特的死亡帶走了一切偏見,墳墓前茶花盛開。也許正如小仲馬在第一章所說——死亡已經淨化了這個富麗而淫穢的場所的空氣。然而只有死亡才能淨化的一切偏見,何必只用死亡去淨化呢?只有死亡才能得到愛情的理解,為何就不與不切實際的愛情到來之前就扼殺掉呢?現實一點的愛情,理性一點的愛情,才能品嚐到日後的香醇,而不是茶花在冷風中的凋零,或是死後盛開的一霎。
茶花不應盛開。
荷塘舊事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