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觀課報告範文
語文是我們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科目。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一堂課的好壞,既要看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能力,更要看學生在這節課上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根據陳毅老師這堂課上的學生活動情況我作以下簡單分析。
一結論
1、部分學生缺少機會參與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力求全體學生參加,這堂課上的情況是大部分口頭表達能力較強、學習較好的學生髮言機會較多,能多次回答問題,多次操練;仍有一部分學生缺少參與機會。
2、學生活動的形式還不夠多
課堂活動中絕大多數活動是個人和一對一的形式,學生相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比較少,全體學生是否能在語言環境中充分運用所學知識表現得不夠明顯。
二建議
1、增加學生相互合作和交流的機會。
如:一個學生在朗讀完後,是否不要簡單的方式決定誰讀的好,在評價學生朗讀時最好能讓孩子們說一說你喜歡哪個同學的朗讀,欣賞他什麼?這樣同學間不僅學會了去發現別人的優點,還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去讚揚鼓勵別人,而且自身在學習過程中也受到鼓舞,進一步增加了學習的慾望,更加對學習充滿了樂趣。在語文教學評價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改進評價的方式方法,教師要做到更準確,更恰當,更有效地去評價學生,才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才能堅定學生學習信心,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
如:在經典誦讀之後可以加入這樣一個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師:說的真棒!書上哪些地方寫出了荷花的美呢?下面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小組合作學習,把你們覺得荷花美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讀出荷花的美。學生組內自讀課文,勾畫出荷花美的句子,練習朗讀
師:作者為什麼能寫出這麼美的荷花呢?
指導回答因為作者仔細觀察,併發揮了想象。
師:那作者是怎樣觀察和表達的?我們再來讀讀課文。先讀讀第二段,邊讀邊體會哪些詞句用的特別好!想好了,可以和旁邊的同學互相說說。課件出示第二段
學生讀課文,邊讀邊說,有的和旁邊的同學議論
2、增加獎勵方式
“綜合獎勵” :1、直接獎勵個人貼紙。2、分組獎勵星星、蘋果、小花等,下課時候結算,多的一組為贏。3、對學生進行多元性評價。
“分層獎勵”法:同一個班級的學生由於智力、能力發展水平不一樣,學習基礎和家庭教育方式等也不盡相同,導致了他們發展速度的參差不齊,個體間的差異很大。“分層獎勵”就是針對學生這種個體間的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增強自身競爭力的基礎之上提高競爭意識,循序漸進地進行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突破,以達到對目標的實現。讓其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課堂觀察之課堂評價有效性分析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學評價則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課堂教學有效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常常聽到“給他掌聲”、“棒棒棒,你真棒!”、“你讀得很好”、“你讀得真有感情”,這種帶有單一性、單向性、模糊性特點的課堂評價語言。久而久之,學生聽後毫無感覺,評價亦失去原本應有的激勵效用。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精彩的評價,而精彩的評價源於教師對學生的關注,源於教學情景的創設,源於教學細節的捕捉,源於教師的教學智慧。
一、關注情感,激發興趣
積極的情感能使課堂教學充滿人文魅力,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好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把握好評價的時機,給學生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及讚許,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例如,上課伊始,陳老師請同學誦讀荷花的對聯,並分別給予了“既清楚,又有感情”“真流利”、等評價,讓學生如沐春風,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整堂課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二、具體明確,切中主題
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切中要害,不能含糊其詞。當學生說出“白荷花從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時,李老師提問怎樣長才是“冒”,學生回答“鑽,”為什麼不用其他的詞來代替呢?老師總結評價說“荷花要長得快!”評價語言切中主題,具體明確。
三、承上啟下,引導探究
一句好的評價語,應該是在激勵學生的同時,能進一步開啟他們的思路,激發他們深入探究的慾望。由荷花的美的教學引入對荷葉的美的教學;“聞著撲鼻的香味,看著那千姿百態的荷花,欣賞著美不勝收的畫卷,我忽然覺得自己彷彿就是一朵荷花了…..” 李老師一邊小結評價一邊將學生帶入到下文。這些評價在整個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與此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繼續探索課文的慾望。
建議:
老師評價語,評價有些籠統,沒有針對性,學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裡。老師的評語更要有針對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當學生說不清楚的時候,可以用這樣的評價語試試“老師知道你心裡已經明白了,但是嘴裡說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轉述出來,然後請你再說一遍,好嗎?”
綜上所述,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雖著墨不多,卻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在課堂中的評價,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那麼,就讓我們精心地設計好這“三言兩語”,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切實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二
觀李老師的課堂教學,心中豁然開朗,原來,“語文課”要這樣教“語文”。我們驚喜地認識到研修給我們的課堂帶來的變化,研修使我們的教學設計取得的進步。針對這節課,我認為李老師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匯入新課先是情。
李老師利用現有資源---課文插圖創設情景,讓孩子從觀察到說話,認識圖畫美的同時也就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語文學習,可謂“未成曲調先用情”,調足了學生胃口。
2、感受畫面再激情。李老師採用多種形式賞讀兒歌,在教學中先發揮自身聲情並茂地導讀的優勢向學生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夏日荷塘美景圖。然後採取個別讀、小組讀、全班齊讀、配上動作表情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懂了畫面—-美,讀出了感受---可愛,也讀出了對學習的喜愛,很好地激發了學生識字激情。
3、初步探究興致濃。在這個環節中老師讓孩子再讀兒歌,抓住順口的特點----押“ao”韻,引出帶有“包”字的一系列形聲字。而後隨文識字,利用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特點組織教學,引領孩子在文字王國中遨遊。課堂上老師教得張弛有度,學生學得興致濃濃。
4、總結特點------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在這一環節教學中抓住“你們怎樣記住它們”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領悟形聲字的特點。最後通過兩個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識字,順利地完成了目標教學。
5、指導書寫--以點帶面。教學中老師發揮自身書寫又一優勢,展示“包”字的範寫。示範中滲透了方法指導,評價中找出了存在的不足。寫字教學落實得紮實到位。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課堂延伸,把語文的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引導孩子在生活中識記、積累漢字。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的一次大膽嘗試。
總之,整堂課思路清晰嚴謹,目標明確,措施到位。課堂教學從設計到實施都很好地體現了從“內容分析”到“能力培養”的轉變,也很好實現了“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
三
作為王村鎮中心小學語文教研組的一員,我很榮幸就李老師執教的《尊嚴》這一節課與在座的各位老師做觀課報告。我觀課的角度在與“教”,在於李老師在她一節課的教學中是否落實了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生本高效。
要實現生本高效的語文課堂,就要打破現有的教學常規模式,首先就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李老師的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課前李老師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李老師對預習卡進行了如下設計: 1、這篇課文我讀了幾遍,達到了什麼要求;2我學會的生字;3、我積累和理解的詞語;4、課文主要內容; 5、在預習過程中我搜集到這些資料;6、我困惑的問題。上課之前,學生都根據自主預習卡的引導,進行了充分的預習。從識字寫字,到朗讀概括,質疑問難。每個學生來上這堂課都是有準備的。先學後教為高效課堂做好了充分的保障。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二步:檢查預習、鞏固預習。這一步李老師重點檢查學生對生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李老師基於學生預習卡上生字出錯的情況重點指導學生寫好“瘦”和“善”。在對課文內容的檢查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按照事情發展順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建議:根據老師指導的方法,學生再進行二次概括,對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做到有效訓練。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三步:構建話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這一步李老師緊扣學生預習中困惑的問題,迅速梳理歸納,找準文章的切入點,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和交流的話題“你從文中哪些句子當中感受到年輕人的尊嚴?”。話題是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生成的,更能激發學生閱讀探究的慾望。這一環節中,李老師指導學生自己默讀,邊讀邊思考、標畫、寫感受;又讓學生在小組之內合作探究;然後再指名全班交流。在這裡李老師既給予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又給予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理念。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四步:點撥提升,學習表達方法,昇華情感。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李老師用時最長的一個環節,也可以看出是李老師這節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李老師抓住了文字的精要之處——也就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進行了提升——即不僅要關注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可以表達內心,在閱讀和習作中還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動作、神態把人物形象寫具體。李老師在學生的交流中利用換掉關鍵詞句比較體會,角色體驗,朗讀感悟等教學策略,讓學生體會“目光頓時灰暗了”這一典型的神態和“喉結上下動了動”這一典型的動作,對錶現年輕人自尊、自愛、自強的高尚品格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只有這樣寫,年輕人擁有尊嚴的人物形象才更鮮明更具體。李老師課堂上的著力點真的是少而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展現了課堂的高效性。李老師實現了由“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華麗轉身,把語文課上的更有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五步:拓展學法,讀寫結合。如果說閱讀是讀者與文字和作者對話的過程,那麼,寫作則是提高並錘鍊自己的語言,豐富自己的內心情感的過程。只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更好地落實課程標準中的讀寫目標。我們看到李老師並沒有停留在教給學生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而是接著進行片段練習,讓學生給文章“補白”——演一演、想一想、並寫一寫傑克遜大叔又會有哪些典型的神態和動作。幫助學生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舉一反三,順向遷移。李老師的高明之處還在與,給文章“補白”之後反問學生:為什麼作者只寫了年輕人的典型神態和典型動作,卻沒有寫傑克遜大叔的呢?為什麼作者寫文章的時候沒有對兩個人平均用力呢?學生說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年輕人哈默,而不是傑克遜李老師順勢總結:在同一篇文章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建議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和習作中關注文章的主要人物。這一步拓展和提升堪稱精妙!語文即是訓練語言的學科,學生通過學語文學會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課也才更具語文味。
李老師課堂教學第六步:推薦閱讀,遷移延伸。作為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所學的內容應該更寬泛,教學的開度應更大,只有做到了這兩點才能真正實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的理念。因此,遷移閱讀能力,拓展閱讀內容,拓寬閱讀視野是生本高效課堂的最終目標。
從課前交流“超級模仿秀”;到課堂上構建話題、朗讀感悟、抓點提升;到最後的拓展閱讀。李老師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思路清晰,環環緊扣又層層遞升。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交相輝映,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充分發揮,教學目標得以充分落實,實現了生本高效。衷心祝願,在這些年輕老師的帶動下,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深處漫溯”。
四
今天學習了《世界主要氣候型別的分佈》這堂觀摩課 ,感觸頗多。 這節課中,教師對教材和學情分析準確到位;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處理合理符合學生的識知規律。課堂結構清晰明瞭、教學環節完整流暢。課堂教學採用了資訊科技直觀高效。教學語音富有激勵性,生動準確。
一、成功之處
1、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本堂課能夠讓學生自主學習,並能結合他們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地理與生活的聯絡。
2、智慧拼圖遊戲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3、使用多媒體,以大量的圖片和地圖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
4、採用激勵性語言進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愉悅,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5、經過教師整合,課堂教學有理有序、重點突出、化難為易。
6、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自己做、自己說,培養了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
7、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自我梳理和歸納地理知識的能力。
8、教師教態自然語言條理生動、富有激勵性。
二、不足之處
1、對於氣候特點分析不到位,感覺比較模糊,表達也不夠清晰。
2、學生自主學習時間較少,有些問題不能夠放手讓學生自主完成。
3、缺少板書,有失課堂重點的突出。
4、教學方法單一,還可以採用多變的教學方法。
5、學生獨立學習、發言不足,有待改善。
6、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三、努力方向
學習了這堂觀摩課,收穫頗多,同時反思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應該從以下幾點加以改善:
1、應進一步認真研究教材,挖掘課程資源。
2、想方設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認真分析教材和學情,根據實際制定合理的課堂教學容量,使教學設計更加完美。
4、多參加聽評課活動,取長補短,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五
《最後一頭戰象》這節課在老師的引領下,我們與臺上的孩子們一起走進一個發生在動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動容的悲情故事,結識了一頭有血有肉、重情重義、 善良忠誠的戰象嘎羧,並與戰象嘎羧一同經歷了生命大限將至時的心路歷程——從英雄垂暮時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戰甲時的英武豪邁,從重臨舊地時的深切緬懷到安葬 自己時的坦然安詳,真是:英雄垂暮近黃泉,重披戰甲憶當年。憑弔故地念戰友,莊嚴歸去共長眠。
聽這節課總體感覺是:教學思路在清晰連貫中蛇行,教學環節在自然流暢中游走。動態生成中彰顯教師的教育智慧,氣定神閒中透露教師的紮實功底。之所以這麼 說,是因為這是一節本色的語文課堂。本色語文,就是讓學生徜徉在內涵豐富的語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靈去觸控語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去關照語言 文字,用語言文字滋養稚嫩的心靈,用自己積澱的語言文字去放飛心靈。本色語文就是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語文的魅力在語文裡。這節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本色匯入。緊扣題目中的“戰象”,以一句“你們見過大象打仗的場面嗎?”引領學生快速進入了文字的第一自然段,在物件兵的介紹中學生感受到了戰象在戰 場上的作用,它們不光馱著象兵浴血搏殺,還像一位勇猛無謂的展示奮力殺敵,“長鼻劈敵”、“象蹄踩敵”,它們像象兵一樣威風凜凜、勢不可擋。它們哪裡是 象,分明是戰士,是士兵。對這樣的戰象,未曾走進故事,便已肅然起敬。在瞭解了戰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後,老師很自然地引出最後一頭戰象——嘎羧。這樣 的匯入方式沒有花架子,充滿了語文味,劉老師是在用語文的方式匯入新課。
2、本色理解。閱讀理解過程以一個主問題核心問題貫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著怎樣的情感,課文又是怎樣來表現它的情感的呢?”,這個問題牽一髮而動 全身。在這個主問題的引領下,學生首先走進了“段落”的叢林——披掛象鞍,快速閱讀,感受戰象的所作所為;然後又走進“句子”的叢林 —— 找最能表現嘎羧物件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畫體味交流。此時,學生已經走進了語文的叢林中去感受體味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但這還不夠,老師又繼續引領學生在 密林中探幽尋蹤,那就是抓詞語——你覺得哪個詞最能表達嘎羧物件鞍深厚的感情,引導學生抓住描寫戰象嘎羧動作、神情的關鍵詞語來交流體會,摩挲、淚光閃 閃、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別重逢。因為動物是沒有語言的,也沒有為常人所明瞭的表達方式,但它們的行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們豐富的心理變化與情感起伏。抓 住這些舉止神情就能走進它們的內心世界。於是,學生從這些關鍵詞語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湧動的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憑弔戰場部分,劉 老師同樣引導學生由段到句到字詞,抓住“久久凝望”、“親了又親”、“吼叫”體會嘎羧對戰友的無限緬懷,對過去驚天地、泣鬼神戰鬥場面的無比留戀。可以 說,在整個閱讀理解的過程中,老師始終關注文字中的語言因素,以語言文字為載體和依託,不僅讓學生搞明白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內容,即“寫的是什麼”,還讓學 生搞明白這些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即“表達的是什麼”,還讓學生知道作者是用什麼樣的語言形式來承載這些內容的,即“怎麼寫的”。我一直認為:只有鉚定語言文字的閱讀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課。
3、本色結課。本色的語文課不僅讓學生去觸控語言文字、關照語言文字、感悟語言文字,還會放飛語言文字。這節課的最後,劉老師安排了一個“練筆”環節,讀 寫結合——臥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話想說,它想說些什麼?你看到靜靜躺在墓坑裡的嘎羧,又想說些什麼?從兩個內容中 任選其一寫話。可以說此時學生已經體會到嘎羧豐富的情感世界,對這位“戰鬥英雄”充滿了無限的敬意。老師用一種語文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傾吐心聲、抒發情懷 的機會。於是學生的情感在放飛,語言文字在放飛。聽著學生髮自肺腑的心聲,我們感受到飽含真情的語言文字是溫潤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這就是本色語 文的美魅力。語文課的最高境界有人說是“無痕”,我還想說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態”!
最後,由衷地感謝這次研修以及為我們講課的這些優秀教師,為我們奉上這樣一道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些優質課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帶給 我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鮮亮麗的背後不知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打磨和歷練,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種擁有叫付出,有一種付出叫幸 福。就讓我們像這些優秀教師一樣,繼續執著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大道上,讓幸福在付出中昇華!
八百字讀書後感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