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發言稿
領導幹部有更高的道德境界決不是道德苛求,而是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職責的內在要求,必須在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堅守前進方向、堅守理想信念、堅守正義良知上帶好頭、領好向。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以同志為的黨中央系統總結了黨的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豐富實踐和成功經驗,與時俱進地修訂出臺了《廉潔自律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兩部黨內法規。兩部法規的出臺,體現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堅決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的堅強決心。
用心刻印法規。《準則》堅持依規治黨與以德治黨的有機結合,重在立德,強調自律,緊扣廉潔自律的主題,重申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優良傳統作風。是黨執政以來第一部堅持正面倡導、面向全體黨員、規範全黨廉潔自律工作的基礎性法規,是黨章規定的具體化,為全體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樹立了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高標準。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展現了共產黨人的道德追求。是黨中央向全黨發出的道德宣言和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條例》圍繞黨紀戒尺開列負面清單,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為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指明瞭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對於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維護黨章黨規黨紀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保證黨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習領會兩部法規就是要把法規刻印在心上,爛熟於心,向《準則》看齊,用《條例》檢驗,力求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對法規內容要年年讀、月月思、天天想,對言行舉止要一一比對、反覆檢查、對標定位,在思想上反思自己,在行動中檢驗自己,做一個學習貫徹兩部法規的有心人。
自覺比對標杆。《準則》是共產黨人的標杆,重申了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宗旨,強調“三嚴三實”中的“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要求全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要求全體黨員要處理好公與私、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四大關係,旗幟鮮明地倡導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儉戒奢和吃苦在前。從嚴要求黨員領導幹部要做好從政、用權、修身、齊家四件事,突出家風修養和道德境界。踐行“八條規範”,就要做到“四個必須”;只有做到“四個必須”,才能踐行“八條規範”。比對標杆必須增強黨性修養,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護黨;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自覺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作為檢驗標尺,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嚴防死守底線。《條例》是共產黨人的底線,凸顯了“黨紀嚴於國法”的高標準。國家治理需要依靠法律,黨員管理則要強調紀律。黨員遵守國家法律是分內之事,而由於角色身份特殊,還需遵守紀律和規矩,黨紀嚴於國法,標準更高,要求也更高。在法律之前為黨員劃定紀律底線,從小錯抓起,不讓黨紀嚴於國法淪為空話,讓從嚴治黨、黨要管黨方針落地生根。堅守底線必須深學,提升思想境界,築牢思想防線,從內容上去感知,從內涵上去認識,從思想上去提升,達到淨化自我的目的。必須細照,要對照《條例》端正思想、擺正身份,以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領導幹部要端正從政行為,清清白白為官、乾乾淨淨做事,牢記人民公僕的身份,常修為官之德、常念民生疾苦、常思貪腐之害。
篇2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後不久,來到孔子故里山東,在這位思想文化巨人的故鄉,發表了一篇關於道德的講話,提出“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充滿希望”的論題,指出了我們思想道德建設的方向,強調了道德建設的重要性。這對於振興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以及如何進行道德建設等問題,影響巨大,意義深遠。
要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唯物史觀告訴我們,道德屬於社會上層建築,歸根結底,它是一種由社會經濟關係決定的特殊意識形態。隨著人類社會經濟關係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裡,處於不同經濟地位的人,有著不同的道德及理想追求。例如在原始社會裡,通行的是樸素的平等和諧的氏族道德;而當私有制產生、進入了階級社會之後,又分別出現了剝削階級道德和勞動人民的道德。勞動人民道德包括農民小生產者道德和工人階級道德。即使是剝削階級道德,在不同時期也會出現不同的形態,如奴隸主道德、封建主道德和資本家的道德。那麼,什麼是先進的道德呢?簡單來說,能夠順應社會發展方向,代表最大多數人民群眾利益的道德,就是先進的道德,例如,在中國封建社會的上升時期,主要代表地主階級利益的“三綱”和“忠孝節義”,曾經對於穩定社會秩序,推動社會生產發展有過好的作用;而文藝復興之後,標榜“自由、平等、博愛”的資產階級道德,在反對封建專制的鬥爭中,發揮過積極戰鬥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繼續進步,這些剝削階級道德的侷限性和虛偽性日益暴露,它們被勞動人民,特別是最先進的工人階級的道德所取代的命運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到了馬克思主義這裡,我們才知道,“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乃是工人階級和最廣大勞動人民的道德理想,這就是消滅階級、消滅剝削,實現共產主義,讓“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從中國共產黨誕生的那天起,中國人民就開始追求這個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並以此指導和鼓舞自己,領導全國人民開展革命實踐活動,並且在這些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對它的認識。從我們黨的種種優良作風,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是這種美好崇高的道德理想的反映。當然我們的道德理想追求絕不是在空地上進行,我們的先人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資源供我們繼承,例如在我國兩千多年前的《禮記·禮運》篇裡就有過關於“大同世界”的描寫,“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至於歷史上許許多多的道德原則規範,其中既有剝削階級的糟粕,又有著大量的真理因素,值得借鑑和吸取。我們必須像同志所指出的那樣,“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在實踐的基礎上,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不斷豐富和發展我們自己的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論。
值得欣慰的是,在新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我們對於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的探索,無論是在實踐中還是在理論上,都取得了許許多多新的成果,例如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它們裡面閃耀著美好崇高道德境界的光彩,並且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
人為什麼需要道德,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理想的照耀?歸根結底,這是由人的本質決定的。人是什麼?人的本質首先是他的社會性,用馬克思的話說,“在其現實性上”“乃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同時,人又是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自覺地進行各種實踐活動的動物,這也就是說,人類必須處在與社會、與自然的關係中才能生存和發展,在這些關係中實現自己;而道德正是人們處理各種社會關係、處理人和自然關係的準則,是一種指導和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雖然無形,卻滲透在人的思想認識、情感、意志和行動裡,指導著人們的前進方向、發展動力,影響甚至支配著每個人的實踐活動;它看來很虛很軟,卻體現在幾乎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事業中,往往能夠決定其是非榮辱、盛衰成敗。正因為這樣,同志在講話中才高度地強調了道德的重要,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中國人民最懂得道德的重要,道德一直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核心。遠古傳說中的堯舜禹,不僅本人都是道德模範,而且他們還善於運用道德來治理氏族事務,發展生產。到了周公孔子時代,人們更是意識到天命的不可靠,轉而運用道德來支配、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三千多年來,我國湧現出無數的聖賢君子、志士仁人,特別是人民群眾中的道德模範,他們的嘉言懿行載於史冊、流傳在民間;許許多多的倫理學派林立,新見迭出,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生活。在世界上幾大原生態文明,諸如埃及、巴比倫、希臘等等文明中,為什麼中華文明能夠始終一枝獨秀而沒有中斷?強大而成熟的道德支撐顯然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人們記得,在鴉片戰爭之後,貧窮落後的中國被列強欺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慘境地,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還是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英勇鬥爭、不屈不撓,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起自己的新中國。又經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在短短的幾十年裡,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大國。在這個滄桑鉅變中,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一直鼓舞和推動著我們奮進。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
黨員對照標準標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