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踐論文例子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社會實踐能力的高低是體現學生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很多高校在培養學生時,往往不重視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實踐論文,供大家參考。

  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一:社會實踐活動對職業院校學生的意義

  摘要:社會實踐活動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是溝通校內校外、學校與社會的橋樑。本文闡述了社會實踐活動對於職業院校學生的重要意義,認為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在校學生加深對本專業的瞭解、為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以及提高德育的實效性等具有多方面意義。

  關鍵詞: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 德育

  黨的報告中指出,要堅持讓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可見加強青少年教育要從多方面入手。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要大力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內容豐富、形式各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並認真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遵循學生成長和教育的規律,以瞭解社會和服務社會作為主要內容,以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為載體,用固定的實踐基地為依託,並以建立長效機制為保障,指導學生走出校門、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開展以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願服務、公益活動以及勤工助學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增長才幹、為社會做貢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使其成長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社會實踐活動的作用

  1.開展社會實踐活是學生個性發展及社會發展的需要

  當前社會發展迅猛,產生了諸如環境問題、國際間問題、科技資訊問題等新的問題,這些都帶有跨學科的性質,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這些新的社會性問題提供多種解決機會。社會實踐活動的產生體現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現今全國範圍內積極推進以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應對這一需求的重要舉措。職業院校學生身心發展基本成熟,同時可塑性強,是人生道路中第二次性格定型期。學生們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思維都很活躍,並且具有強烈的探究慾望,他們不滿足於只對書本知識進行簡單地死記硬背,還在知識、能力多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理論研究基礎;隨著職業院校學生生活的空間不斷擴大,學生對於人生、社會、對於自我都形成了初步認識,學生在校期間這一階段是為了培養有責任感的生活、有個性的生活、有創意的生活方式的關鍵階段。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大部分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後將會盡快直接面對社會生活的實際,儘快參與到社會生活與生產勞動中去。所以,加強職業院校學生的社會素質的培養,是由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所提出的客觀要求。可見當今的教育需要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指導職業院校學生開展、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他們的探究能力,提升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以及幫助學生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2.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緊密聯絡學生的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是對之前所學理論知識的延伸同時體現對知識運用的實踐性,它是培養學生情感、態度、個人品質的活動平臺,彌補理論教育之不足,寓德教於活動中,激發學生求知慾,將學生主觀能動性發揮到學習與實踐中去。社會實踐活動以其獨特的性質與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職業院校學生的在校學習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教育與實踐結合是改造社會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法。作為職業院校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必需的基礎文化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同時還需要讓學生掌握較為熟練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和適應職業與社會變化的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立業創業能力。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參與意識、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和實踐意識與創新能力,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於更好地達成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有非常大的意義。

  3.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推動德育教育發展

  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各式活動對於加強素質教育、豐富社會體驗以及發揮其德育功能都有著重要意義。職業院校組織學生參加志願服務工作,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為社會貢獻年輕人的才學、能力,在不同的活動中發揮自身的作用與優勢,這樣可以滿足青年人“自我實現”的最高需要,人生的價值也在志願者活動中得到體現,並從中體會奉獻精神和參與社會活動的責任感,使精神境界得到昇華。青年志願服務活動可以算作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方式與內容的深化。全面積極實施素質教育,在校外注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其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職業院校可以以學校團委為組織者,積極開展青年志願者服務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揮專業及個人特長,使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為社會服務,並以此帶動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全面發展。

  二、施行體驗教育

  體驗教育即引導學生在豐富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多種體驗,並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進而養成熱愛生活、艱苦奮鬥、誠實守信等優良品德,促進學生的社會素質提高與發展。體驗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實踐的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道德結構的完善和健全個性的形成。為了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體驗中明理、體驗中成長,可以開展“體驗教育”式的學校德育特色活動,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多樣資源,開展豐富多樣的學校體驗、家庭體驗及社會體驗等活動。以“體驗教育”為載體,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體驗活動。依託社群,幫助學生更積極地融入社會、體驗生活,進而領悟生活的真諦,並得到社會各方面的支援與配合,反過來又促使學校端正辦學思想,使德育工作力度加強了,使德育渠道拓寬了,使學生政治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提高了。

  三、重視道德教育過程中實踐環節的作用

  實習與實訓,既是專業實習訓練的需要,也是職業道德養成中不可缺的關鍵環節。堅持職業道德教育的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對職業道德的認同,增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這是職業道德教育的必然選擇。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深刻感受、體會並認真鍛鍊,進而逐步形成優良的職業道德。職業院校要積極與企業進行聯絡,讓學生儘可能地參與到生產過程中去,讓學生“學習在企業,工作在企業,生活在企業”,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以此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與行為習慣。同時,學校還要重視職業道德教育過程中實踐環節的重要作用,積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聘請企業生產管理人員與教師共同開發制定技能實訓專業課程,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訓充分按照企業的日常生產管理模式進行,讓學生有機會提前體驗企業的生產管理模式,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協作溝通能力、創新能力以及積極的工作態度等,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自身的職業道德觀念。

  四、小結

  社會實踐活動是溝通校內校外、學校與社會的橋樑,它能使學生走出封閉的課堂,投入社會大課堂,在實踐中親身感受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從而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會發展。社會實踐活動對於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中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具有極大的必要性的。

  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二:高校團委社會實踐論文

  一、長效化社會實踐機制構建現實意義

  一延伸課堂,實現理論與實際的有效結合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至的構建,既要做到校內校外教育的有效結合,還要做到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效結合,要利於引導高校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基層。從理論角度而言,高校教育體系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分別為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社會實踐教育是課堂教學的有機延伸。與課堂教育的間接性、理論性知識習得相比,社會實踐能夠讓大學生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實現抽象理論的具體化,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讓理論從實踐中來,在實踐的過程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認識與解決問題能力。

  二拓寬陣地,加快完善高校育人體制機制

  構建高校團委社會實踐的長效化機制有利於為高校學生提供與素質教育向對應的具有穩定性與長期性的情境要素與現實環境,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高校學生對於社會的深刻認識。高校學生是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體,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學生的組織策劃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創新思辨能力有了較大提升,一方面培養了其服務社會的奉獻意識,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除此之外,長效化的社會實踐機制能夠在較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以及集體主體觀念。由於長效社會實踐機制自身的可持續性與穩定性,社會實踐活動也必然是具有生命力的動態系統,在拓寬學生的學習陣地,完善高校育人體制機制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服務基層,為基層建設提供動力與支援

  高校學生擁有著相對較高的文化理論水平,專業知識儲備量大,綜合素質優良,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走出校園,走進基層,服務基層是大學生結合自身優勢,發揮專業特長的有效形式。例如,開展科技、衛生、文化“三下鄉”活動,以及科教、衛生、文體、法律“四進社群”活動,學生能夠深入基層,宣傳和普及相關的科學知識;開展“普法宣講團”等活動,解讀百姓身邊的問題,瞭解百姓生活,聆聽百姓心聲;開展“志願者服務”、“三農宣講團”等活動,幫助百姓解決生產生活中亟待解決的技術難題,為基層的發展貢獻大學生自己的力量,提供經濟以及社會發展方面的精神動力以及技術支援。

  二、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化機制構建思路與策略

  一完善社會實踐長效化機制的組織保障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化機制的構建首先應有完善的組織保障作為支撐。科學有效的高校社會實踐組織體系應當包括領導體系、組織實施體系以及經費體系等。高校應成立由校分管領導掛帥,由相關部門組成的工作領導小組。校團委在指導高校學生開展社會實踐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應當重點負責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工作,仔細研究實踐方案,在組織上為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管理提供保障。一方面,高校的黨委團委要深入學習黨中央以及團中央的相關檔案精神,認識社會實踐在高校大學生髮展進步的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提起高度重視,將社會實踐納入教育教學改革大綱中、另一方面,作為高校社會實踐活動具體指導部門的校團委要深入理解實踐活動的實質與內涵,理清思路,對社會實踐的內容與途徑進行科學設計,選派優秀教師進行指導,確保社會實踐的良性發展。另外,要進一步宣傳高校社會實踐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為社會實踐探索新的方式與途徑,增強社會實踐效果。

  二科學規劃社會實踐活動具體內容形式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有效構建與科學的社會實踐活動規劃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團委應當做好這一總體規劃。第一,要將社會實踐教育納入高校教育體重要體系,深入系統思考大學生實踐活動。第二,以學生需求為中心,圍繞目標,研究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外條件,創新社會實踐的內容形式,做到周密部署,逐一落實。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工作主要包括科學設計實踐內容以及豐富實踐活動形式兩方面,特別要注重加大教學課程的實踐化力度,進一步拓寬社會實踐的渠道與空間。例如,探索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立項,大學低年級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開展社會調查,高年級學生進行專業化生產實習,專業教師與優秀學生和企業“結對子”等形式。總體規劃和活動設計要緊緊圍繞“實踐育人”這一主題,發揮社會實踐對於大學生的促進作用。

  三完善長效化社會實踐的管理考評機制

  高校團委社會實踐的長效化機制要求完善社會實踐的管理考評機制。在管理機制的健全方面,第一,要加大經費投入,完善實踐專案的審批制度與資金申報稽核制度,為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與強大的資金保障。第二,要建立實踐教育與課堂教學的協調機制,有效化解兩種教學方式之間的矛盾,將實踐活動經常化、制度化,拓寬實踐範圍,拓展實踐空間,延伸實踐效用。第三,完善高校學生安全保障機制,加強指導與教育,傳授安全知識,提升學生緊急避險能力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方法。考評機制對於評價實踐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評價標準的建立上,首先要關注社會實踐所產生的社會效應,其次要關注實踐活動對於高校教學改革提供的促進作用,最後要關注社會實踐活動給大學生本人帶來的積極影響。在考核過程中,高校應當將社會實踐活動考核納入學生的學分檔案,成立相應的專門機構對學生的實踐過程、實踐績效以及實踐成果進行考核,對優秀學生進行表彰,並向有關單位推薦,形成長效化的激勵機制調動高校學生的實踐積極性。

  四建立穩定的高校團委社會實踐基地

  穩定的社會實踐基地是高校團委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關鍵組成部分,因此,實踐基地建設對於長效化社會實踐機制的構建意義深遠。通常,高校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建立在社群、鄉鎮、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等。高校應進一步拓展社會資源,依據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原則對社會實踐基地的選擇與建設進行長遠的規劃,為實踐單位提供智力支援與技術服務,加強雙方合作。要防止重建設、輕利用的現象,將工作落到實處。發揮重點實踐基地的模範作用,逐步建成多層次的社會實踐基地網路,為高校學生社會實踐的順利開展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構建高校團委社會實踐的長效化機制。綜上所述,指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提升人才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團委應當發揮在大學生社會實踐組織實施中的重要作用,紮實有效的組織實踐活動的開展,著力構建長效化的社會實踐機制,為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載體。長效化的高校社會實踐機制要以學生需要為中心,建立有效的組織保障,豐富實踐活動形式,完善管理考評體系,建立穩定優質的社會實踐基地,做到全方位、多角度與多層次。

淺談社會實踐論文精選
兒科護理學本科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社會實踐論文例子
社會實踐論文例文大全
社會實踐論文例本
社會實踐論文範例
電子廠社會實踐論文報告
淺談社會實踐論文精選
有關社會實踐論文的範文
社會實踐論文的範文
社會實踐論文範文參考
淺談社會實踐論文參考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