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音樂鑑賞論文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抽象的藝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影視音樂在影視藝術中的功能
摘要
[摘 要] 影視是藝術與現代科技相融合的產物,它綜合了文學、音樂表演、繪畫藝術等很多藝術種類,不但是聽覺而且還是視覺的藝術。影視音樂伴隨影視藝術的出現而出現,它是影視藝術的很重要的表現手法,影視音樂與畫面很完美地融合為一體,展現出影視劇的藝術結構和美學賞析原則。影視音樂是影視藝術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是影視藝術語言不可或缺的載體,在影視藝術中有很多種藝術之功能。
內容
?[關鍵詞] 影視音樂;藝術功能;影視藝術
影視之中的音樂,是影視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元素。當前所有影視之中,就找不到一部沒有音樂的影視劇。很多大獲成功的影視劇若沒有音樂襯托,它的藝術感染力肯定會大大減弱。影視音樂與影視畫面完美地融合為一體,展現出影視劇的藝術結構與美學賞析原則。影視音樂不但有音樂的共同點,還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對當今民眾的社會文化生活有很重要影響,在影視中有極其重要的藝術價值,此種藝術作用大都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烘托背景氛圍
音樂能給影視的部分或者全部創造出某種特殊的氛圍基調,進而強化視覺感官功效,強化影視畫面之感染力。此種音樂不只是簡要反覆影視畫面的內容,而且全身心地給影視創造某種氣氛。此種烘托氛圍的背景音樂對提升影視劇的藝術感染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此種音樂的烘托功能,包含有烘托環境氛圍、烘托時代氣息、烘托地域色彩、烘托民族特徵等方面。
一 烘托環境氛圍
音樂可給整部影視劇烘托某種整體的環境氛圍。比如影片《城南舊事》。該影片通過小英子的眼睛見到社會上的一切來展現20世紀20年代京城南部的社會風貌,表現了作者林海音由這些小事的記憶中引發的一種“離我遠去”的憂鬱情感與思鄉之情感。作曲家呂其明按照這部影片的基調,選取20年代風行一時的校園歌曲《送別》給此部電影音樂做主旋律,且運用不常用的配器,僅僅用了絃樂隊與抱笙等一些極具民族特色的樂器,用極其簡單明瞭洗練的音樂語言,給整部電影烘托了某種無比惆悵的依依惜別之情感。音樂也能給影視劇的某一部分烘托創造氛圍。給一部電影中的一個場景創造某種特殊環境的氛圍:是熱鬧或是寂靜,是繁榮或是極度蕭條,是嚴肅或是激情四射,等等。
二 烘托時代氣息
每一時期的音樂,不管是其內容、樂調、表演方式還是風行的樂器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影視音樂可按照影視劇的社會背景,選取當時那個年代的曲子或歌曲當做影視劇的主題音樂。與此同時,也可使用此種音樂為影視劇創造背景氛圍,來起到烘托影視劇時代氣息的作用。比如,展現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專家李冰修建都江堰的電影《李冰》,就採用了中國古代名曲《梅花三弄》,很好地表現了一種古時氛圍。展現新中國建立之初的電影,經常應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等音樂作主旋律。這些音樂都很好地展現了電影的時代印記。
三 烘托地域色彩
影視音樂按照影視劇故事所發生的地方,選取極具地方特色的小曲、地方戲曲和曲藝的音樂,就可給影視劇創作烘托出某種地域色彩。電影《紅旗譜》由瞿希賢作曲,說的是上世紀30年代河北省淖沱河流域人們反抗地主壓迫的鬥爭故事。音樂就採用了河北地方特色的音樂——河北梆子當做創作素材,凸顯板胡、嗩吶等極具河北特點的民族樂器,極具慷慨激昂粗獷豪邁的音樂特色,也說明故事發生是在河北一帶。至於外國的電影,它們音樂的地方性也特別顯著。比如人們熟知的印度、俄羅斯等國的電影,其音樂都具有明顯的自己國家的地方特點。
四烘托民族特徵
影視音樂按照影視劇所展現的各個民族,採用各個民族的音樂,也給影視劇烘托了民族特徵。彥克作曲的展現藏族地區人民翻身當家做主人的電影《農奴》,選取極富藏族民族特徵的音樂,由女高音歌唱家才旦卓瑪表演裡面的電影主題曲,讓電影的藏族地方特徵尤為突出。電影中《冰山上的來客》用新疆地區民族歌曲的音樂旋律來創作的主題歌曲,烘托了故事發生地——塔吉克族居住區民族的風土人情。
二、描繪人物內心世界
音樂能通過特殊的方法來展現人類的豐富繁雜的情感世界。音樂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現人內在的心靈體會和豐富多變的情感世界。在一部影視劇之中,有時一個場景展現的是人物角色的某種情感:或是高興、歡樂,或是苦難、傷感,或是恐懼、害怕,或是放鬆、歡愉等。影視音樂最拿手的就是展示人物角色的內心情感,表現畫面上不能直接表達的人物繁雜的心理活動。影視劇借用音樂的目的,是運用音樂強化影視劇的情感色彩,進而達到整部影視劇和人們情感的融合。要有此種作用的音樂,在影視劇中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或是影視畫面中音樂,或是影視畫面之外音樂;或是歌曲,或是樂曲。
一用影視畫面中音樂的表現形式展現
電影《甲午風雲》裡鄧世昌用其彈奏的中國古典名曲《十面埋伏》來發洩內心的憤慨之情,這是影視音樂這種用聲抒發情感的典型例子。這部分慷慨激昂悲壯的琵琶名曲,用影視畫面中音樂的表現形式抒發了主人公內心悲壯的情感,展現了鄧世昌對國家危亡的擔憂以及誓死和入侵者進行戰鬥的無畏之氣概。
二用影視畫面之外音樂的表現形式展現
電影《紅高粱》裡貼窗戶花那部分:釀酒坊的當家人、身患麻風的李掌櫃死了以後,九兒和夥計們將李大頭使用過的東西全部燒掉埋掉,還用高粱酒往地上連續潑了三次,來去火消毒。九兒將她的住所也再次重新整理一遍,所蓋被褥換新的。這時電影畫面上,上身穿紅衣服的九兒在新換的窗戶上小心地貼著漂亮的窗花,臉上露出從沒有過的歡愉,好似這次才做了一回新娘。烘托這個畫面的音樂,是一小段溫柔、優美動聽而又含蓄的嗩吶小曲,這部分畫外音樂給這個場景烘托了一種歡愉、祥和的氛圍。
三、連續的電影鏡頭
在影視劇中,音樂有的時候猶如一個鏈條,將很多散開的、跳躍的影視鏡頭連線在一起,這乃是人們說的音樂的連結作用。因為一部影視劇的時間不長,若將那些較短的鏡頭都仔細地講述清楚,需要太多的篇幅。然而音樂是不會多佔據空間的,音樂將這麼多看起來沒有聯絡的鏡頭連結起來,讓它們變成一個整體,這是影視音樂獨特魅力的地方。比如在電影《鳳凰琴》裡“升旗”一場景就由十多個不同鏡頭構成:裡面有全景鏡頭在校長帶領下升國旗;有中景鏡頭兩位教師吹口琴、吹笛子,校長手拉昇旗繩;還有其中全景鏡頭王老師在學生們的後面仰望升起的五星紅旗;有個五星紅旗飄揚的特寫鏡頭等。編導在這時運用笛子、口琴奏響國歌,讓十幾個不一樣鏡頭有機融合在一起,這個設計極其巧妙、特別真實,效果也特別好。音樂在這裡起的連結作用尤為顯著。
四、發揮影視評價的作用
發揮影視音樂的評價作用,比如稱頌、同情、痛訴、悼念等作用。在影視中儘管有的時候能運用像戲劇旁白的畫面之外的音樂形式作評價,可此種方式若使用不當就會出現生硬之感,然而用音樂來評價則是很好的方法。音樂在時間的行進中對人們的聽覺起作用,當人們全神貫注欣賞畫面上展現的人和事時,音樂的評價作用也許不會被人們感覺到,可恰好是這沒被感知的音樂,增強了畫面的感官效果,給人們極強感染力。電影《血戰臺兒莊》結尾時,中國軍隊在臺兒莊戰役中戰勝敵人,消滅了大量日本人,但也付出了巨大代價,這時,有一幕讓觀眾肅然起敬的場景:城牆上都是戰死的中國軍隊的屍體,有的躺著,有的掛在牆上,但被戰火燒爛的中國旗幟依然飄揚在城上;在牆下卻到處都是日軍的屍體,襯托這莊嚴、悲壯的場景,是讓人感動且倍感親切的音樂,聲音有點弱的小號多次吹出《義勇軍進行曲》的動因:音樂是在讚頌的角度,稱頌中國老百姓無畏犧牲,奮勇打擊日本帝國主義的勇敢的民族精神;正是中國軍隊在這場戰役中用他們血肉之軀擋住了日本侵略者,構築堅固的鋼鐵長城。看到這種莊嚴、悲壯的場景,觀眾很難用言語來表達他們的情感,而這時用的音樂卻遠勝言語。
五、進一步深化影視主題
每部影視劇都有其要展現的主題。比如電影《血戰臺兒莊》展現的是中國人民反擊日本侵略者,為中華民族獨立的奮勇殺敵之精神;電影《留村察看》展現的卻是新社會中國共產黨員不計個人得與失,帶領窮困地區人們擺脫窮苦的較高思想品位。影視劇中的所有藝術素材,比如導演、表演、攝影、美工等都跟隨主題思想在施展各自不一樣的作用。影視音樂則運用音樂這一形式為深化影視的主題思想發揮它特有的功能。在很多中國的影視音樂裡,很多都採用 “主題歌曲”來總結一部影視劇主題思想。著名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就創作了很多電影歌曲,比如《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又出現了很多優秀的電影歌曲,比如《送戰友》等,這些歌曲和電影內容密切融合為一體,有凸顯電影主題的功效。
影視歌曲不但有能進一步深化影視劇主題的功用,影視樂曲一樣能有相同功用,且比採用歌曲的機會多。此種用來表達影視主題、概括影視劇主要情感或描繪主角個性的樂曲,一般叫做主題音樂。主題音樂是影視劇音樂的中心,是整部片子音樂向前發展的根本。在一部影視劇中,常常在最重要的時候,運用主題音樂對故事情節或人物角色作烘托和渲染,進而起到進一步深化影視劇主題的功用。電影《人到中年》的插曲,對進一步深化電影的主題有催化劑之功效。優美動聽的電影音樂,形象地描繪了女主角對未來孜孜不倦的追求,對人生的堅毅的信念,凸顯了這些知識分子們“地位卑不忘記憂國憂民”的高尚人格魅力。這部電影音樂用絃樂主旋律,它所展現的使人震撼的無窮的藝術魅力,讓人們深受感動,因此它也成為我國影視音樂史上的典範之作。與此同時,因為主題音樂在影片中反覆出現,讓整部電影的音樂更趨於統一,並且給人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總而言之,影視音樂是影視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法,有音樂的所有共性,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是影視藝術語言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載體。伴隨影視藝術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導演和作曲家的一同努力和推動下,影視音樂的展現手段更加多種多樣,手法一直在推陳出新,在影視劇中發揮愈發寬廣和全方面的藝術之功能。
文獻
[1] 高健,孫湘明.系統藝術概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2] 許桐君.電影導演的表演藝術[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
[3] 陳璐.“我是電影”——告訴你“我”看到的世界[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
[4] 張狂.跟著電影去旅行[M].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04.
篇二
利用網路和影視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
摘要
摘 要: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抽象的藝術,通過敘述網路資源與影視資源在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運用,變“抽象的藝術”為“可視的藝術”來說明,利用網路多媒體教學能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探索,創新的能力,同時也給學習者開創了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使他們在藝術的海洋裡自由的翱翔。本文分別從音樂教學與影視音樂的內在聯絡、運用影視資源使音樂教學順利展開、網路環境下的音樂欣賞教學,這三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內容
關鍵詞:網路 影視 音樂鑑賞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b-0194-01
1 音樂的“視”與“聽”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抽象的藝術”。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使音樂“聽起來很美”還要想辦法使音樂“看上去很美”。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同舞蹈、繪畫等藝術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它必須通過聆聽旋律的起伏變化、節奏的快慢以及力度的強弱等,來感受音樂作品所塑造的音樂形象或音樂場景。正由於音樂欣賞基於抽象的藝術之上,對於並未經過長期專業音樂訓練的中小學生來說,僅靠“聆聽”來感知音樂的形象與內涵顯然有一定的困難,那麼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就更希望通過某種具體形象的指導,在某種程度上實現音樂的“可視性”,從而幫助學生欣賞與理解音樂作品。顧此,利用網路及影視作品的應用來彌補欣賞課教學的不足,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將欣賞課由原來的“聽”變為“視聽”,使得欣賞的音樂作品從過去的“靜態的、二維的教材,轉變為由聲音、文字、圖片構成的動態的三維的,甚至四維的欣賞教材”。電影、電視是運動的藝術,它更是空間的藝術,可視的藝術。人們可以直接感覺到它所表現的事物。不必像音樂藝術這般抽象,這般必須經過思維的“翻譯”才能將所表現的形象具體化。然而畫面展現了藝術形象鮮活的一面。但感情的深度和情緒的強度用畫面是不容易表現出來的,而對音樂來說,幾個大跳的音程或是一段急促的旋律就可將這一點表現的淋漓盡致。音樂藝術與影視藝術的結合,無疑在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中給欣賞者以美的享受。
2 影視資源的運用使音樂教學順利展開
2.1 影視資源的運用使節奏教學輕鬆進行
節奏是音樂的骨骼。而正是因為它在構成音樂的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往往“骨骼”便會成為音樂欣賞中的“攔路虎”。對於中小學生來說,節奏的學習是比較困難和枯燥的一個過程,學生對它缺乏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應當運用相關的影視資料,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例如:在學習初一年級第四單元具有進行曲風格的節奏時,播放一些如《義通軍進行曲》《解放軍進行曲》之類的影視資料。學生們在聽著剛勁有力的音樂,看著解放軍戰士動感整齊的正步畫面時,會情不自禁地踩起進行曲的節拍,很快的掌握進行曲的節奏。
2.2 影視資源的運用使欣賞真正成為享受
欣賞課難上,是音樂教學中常會碰到的問題,特別是那些器樂曲的欣賞,常會令老師和學生覺得頭疼。欣賞課上,學生們不是忙著做與欣賞無關的事,就是聽得呆若木雞,聽完了連最起碼的感受都說不出來。面對這種情況,例如:在欣賞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的《春江花月夜》時,可以邊聽邊給學生播放舞蹈視訊《春江花月夜》進行觀看。畫面中皎潔的明月掛在空中,燈光打在夜幕朧照下的舞臺上,波光凌凌,美倫美幻。輕披沙衣的舞者,做著各種與音樂相織的動作,臉上的表情更是襯托音樂的起伏。那麼在這樣一種情境下,學生感受到的美,要比重複播放音樂讓其欣賞來的多來的快。
2.3 影視資源的運用使教學匯入充滿動感
匯入是通向學習新課的橋樑,在一堂課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影視資源的運用使教學匯入更有動感。如教唱《兒童圓舞曲》這首歌時,先播放《溜冰圓舞曲》的影像資料給學生欣賞。通過冰面上簡單的滑行動作,告訴學生,這種三拍子,強弱分明,又極具舞蹈性的曲子,便被稱作“圓舞曲”。那麼在接下來的歌曲欣賞及學唱部分,你會發現學生會把歌曲演唱的韻味十足。
3 網路環境下的音樂欣賞,教學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善於利用資訊科技網路,為學生學習音樂提供一個聲情同步、形聲並茂、時空統一的多媒體音樂世界,通過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多種資訊方式呈現出來。並用演示,自學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去感受美,欣賞美和理解美,啟迪學生去想象美與創造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鑑賞音樂的能力。
3.1 網路環境下,教師角色的定義
在網路教學環境下,可以讓教師從音樂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變為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指導者、促進者。在進行音樂欣賞課教學時,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廣泛,教師不再是惟一的知識源,教師的主要任務不僅僅是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交給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讓學生學會自己欣賞音樂,領悟音樂的內涵。
3.2 網路環境下,教學內容設計的變化
以往的音樂欣賞教學,我們多以書本上的內容為主,最多再加上磁帶等媒體手段加以補充而已;而在網路環境中,我們面對的是整個世界,其欣賞的內容擴充套件到了音樂的各個領域,如作者與創作的時代背景,音樂所代表的流派,後人對作品的評價等等。因此,一個音欣賞的主題所帶出來的欣賞角度就有了多種的變化。現在不是提倡“發散性”教學嗎,那麼我認為,利用網路正好可以彌補音樂教學過程中發散性教學展開的不足。這就要求我們今後在教學中,一定要充分根據網路的特點,堅持內容上的多樣性與靈活性。
3.3 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變化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模式開始由單一型向多元化轉變,通過模擬課件、影象放映、互動式教學等方式加以詮釋,更加有助於提高知識傳授的質量,提高學生欣賞能力。以往的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通常學生接受的欣賞內容都是由“教師”或“書本”這些主觀因素所帶來的。“教師”準備了什麼樣的欣賞曲目,學生就要被動接受,往往,一節課上下來,學生一直扮演“聽眾”的角色,而忽略了在欣賞課中學生才是“主角”。基於這樣的問題。我們將欣賞課放在網路環境下進行更能使學生成為音樂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
4 網路資源與影視資源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綜上所言,在音樂教學中運用網路資源和影視資源,是一種必要的改革措施,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和教師應在今後的工作中,更有效的運用多媒體網路、技術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有所收穫、有所提高,不斷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與此同時,也給學習者們開創了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使他們在藝術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
文獻
[1] 石延春.淺談影視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電影評介,200813:69,74.
[2] 黃睦和.網路環境下的音樂欣賞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9.
有關推薦:
表演藝術類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