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財務危機畢業論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經濟領域中的複雜性、不確定性日益突出,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數量也急劇上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議企業財務危機
[摘 要] 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財務危機的存在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本文簡要介紹和總結了財務危機的概念、特點、成因及應對策,以期為企業更好地應對財務危機提供幫助。
[關鍵詞] 財務危機 成因 對策
在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下, 企業經營所面臨的風險日益複雜化,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危機。在眾多危機中財務危機是企業風險系統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風險之一。它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它是威脅企業持續經營的根本性危機。
一、財務危機的概念
儘管國內外學術界對財務危機的研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但目前對財務危機尚無權威的界定。但通過對比不同學者的定義可以發現,儘管各專家學者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其實質是相同的,僅其所涵蓋的財務危機的範圍存在差異。國外絕大多數的研究將企業在破產法下提出破產申請的行為作為確定企業進入財務危機的標誌,只有少數研究將其範圍拓寬。而國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則將財務危機定義如下:1淨值為負、現金流量為負、當年度營運資金為負、破產前三年優質的營運損失為負的淨利、負的保留盈餘;2目前的現金流量不足以支付目前債務;3企業資產不足以應付目前與未來的債務;4違約企業,即沒有能力償付債務和利息的企業;5正在進行債務重組的企業。
二、財務危機的特點
財務危機不是一個獨立事件,而應將其看成一個動態的過程,一般理論界將企業的財務危機劃分為四個階段:潛伏期、發作期、惡化期和實現期。四個不同的危機階段具有不同的財務特徵。
1. 隱蔽性
財務危機的隱蔽性主要是從其週期性的角度理解,在財務危機潛伏期內,企業組織內部潛伏的風險因素和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在其發作之前有極強的隱蔽性,容易被人忽視。
2. 突發性和災難性
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受到許多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影響,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更多因素是出乎人們意料的,有的甚至是爆發性的。如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許多企業陷入危機,甚至破產倒閉。
3. 多樣性和綜合性
多樣性體現在企業經營環境變化的多樣性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的表現形式呈多樣化,而綜合性則是指財務危機是多種危機或風險事件造成企業價值損失的集中反映。
4.可預見性
企業財務危機雖然可能突然發生,但還是能夠運用一些具體措施,對企業財務危機發生的概率進行預測和判斷,從而進行事前的預測與防範,事中的化解與分散,以及事後的緩解與補救,以達到通過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將財務危機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小限度的目的。
三、財務危機發生的原因
總體而言,引發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原因大致可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無論是外部巨集觀方面的變化,還是內部微觀方面的變化,都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1. 內部因素分析
內部環境是指決定或影響企業經營管理的內部條件,相對外部環境來說,具有相對穩定性與可控性的特點。內部環境必須與企業的財務系統密切相關。即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與完善,必須要與企業的經營與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及相關條件相一致。從內部環境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投資決策失誤
成功的企業總是在追求更大的成功,不斷擴張是每一個企業內在的衝動。然而,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科學論證的盲目擴張,會使一個本來健全的組織陷入混亂,這種增長不僅會超越管理和財務上的能力,而且還會超越組織上的能力,其導致的不僅僅是經營虧損,甚至是徹底的崩潰和破產。
2 內部控制不嚴
內部控制不健全,勢必會造成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弱化,盲目採購存貨,造成物資積壓,生產成本升高,給企業帶來很大的經營風險,從而引發財務危機。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容易造成企業經營混亂。比如有的企業相關崗位之間缺乏牽制及約束機制,有的企業各個部門之間職能高度獨立,其他部門無法監督,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等等。這些問題很容易在企業內部產生不良影響,給企業造成大的損失,影響到企業資金的安全,不能夠保證企業實物資產安全有效地參與生產經營。
3 風險意識淡薄
影響企業經營風險的主要因素是:市場需求、產品售價及其調整能力、生產資料價格的穩定性、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的變化、固定成本總額的高低以及經營管理者的業務素質和管理經驗等。其中決定性因素是管理的質量。管理質量低下,使企業獲利能力減弱甚至虧損,企業為維持經營就需大量借款。當負債總額大於資產總額時,企業的償債能力過低,財務狀況惡化,這時企業容易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最終導致破產。
4 資產的流動性差
資產的流動性差是引發企業財務危機的直接原因。在維持企業正常運轉時,企業由於資金管理和排程不當,會造成支付能力不足,這種技術性失敗所引起的困難可能是暫時或區域性的,若不能採取恰當措施加以補救,就會使財務狀況整體惡化,並誘發財務危機。企業的應收賬款多且不能及時收回、存貨積壓佔用過多、存貨質量差、週轉能力不強等,都是企業資產流動性差的具體表現。一旦債務到期,企業沒有足夠的可變現資產用來償債,財務危機隨之產生。
2. 外部因素分析
外部環境會對企業的整個經營和財務活動造成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它為企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可能,形成了外部所必須的財務通道,如提供有效的籌資物件和有利的投資專案等:另一方面,外部環境又對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活動提出了制約與挑戰。而且,一般情況下外部環境因素對企業來說大多是不可控因素,也是企業無法迴避的,如果外部環境有重大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企業財務指標甚至整個財務系統都發生重大變化,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主要有這幾個方面:
1 國家巨集觀經濟環境
國家的巨集觀經濟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方向。企業財務管理的巨集觀環境複雜多變是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的外部原因。財務管理的巨集觀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資源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於企業之外,但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巨集觀環境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無法改變的。巨集觀環境的不利變化必然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例如世界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成品油價格上漲,使運輸企業增加了營運成本,減少了利潤,無法實現預期的財務收益。
2 體制因素的影響
我國目前正努力建設市場經濟體制,但同時我們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市場經濟在中國的發展是一個漸近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經營活動在許多方面還會受到原有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和政府的干預,不能完全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來執行。企業經營陷入危機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與體制因素的限制有著密切的聯絡。
3 行業自身特點影響
行業所固有的盈利能力、行業週期、行業特徵等是決定該行業中某個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會使某些“夕陽”行業逐漸被淘汰出局,比如環境汙染性企業,如果這些行業的企業不能夠及時轉型,必然被市場所拋棄,從而走向失敗。企業所處的行業發展有著週期變化:繁榮、衰退、蕭條、復甦、繁榮。當某行業處於衰退或蕭條狀態時,行業內的相關企業必然受到影響,從而容易導致財務危機,比如一些實力較弱的上市企業則無力支撐下去,只能重組改行。
四、財務危機的預控與對策
1. 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提高危機意識
風險與收益相匹配是市場經濟的一項基本規律,因此,企業在追求高回報的同時應該意識到企業自身也在面臨著高風險。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企業的競爭對手變得更加強大,而且企業跨國財務活動也日益增加,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聯絡更加緊密,財務風險範圍和防範難度增大,發生財務危機的機率也增大。
2. 加強營運資產管理,確保資產的流動性
保持資產流動性是企業的生命,也是企業能夠償還債務本金和利息的保證。因此,企業在日常管理中應該加強對營運資產的管理,保持資產的流動性。應該加強對應收賬款的動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要保持適當的現金儲備,使之既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需要,降低財務風險,又不使現金閒置太多,以增加收益;要加強存貨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安全儲備、訂貨批量和進貨時間,保證對存貨的科學儲存和流轉變現。總之,企業要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確保資產的流動性。
3. 建立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制
為使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制能夠駕馭財務管理工作全域性,更好的地發揮財務執行機制的內在功能,在財務管理體制設計和構建時,必須認真研究企業內外經濟環境,研究企業面對的政策、經營方式、內部經營基礎和條件、傳統習慣、職工素質等,構建出既科學、又合理、符合企業經營活動和理財活動實際、執行通暢、調節靈敏的財務管理體制。具體來說,企業在確定財務管理體制型別時,應以企業內部經營組織形式構建適應自身管理需要的模式,如經營活動單純的中小企業,宜採用集權制的模式;大型鬆散聯合集團宜採用分權制模式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制構建,無論採取何種形式,都必須做到:以企業內部各單位的經濟責任確定其財務責任,以內部單位承擔財務責任的大小確定其相應的財權大小,以內部各單位財務責任大小及履行情況確定其利益多少,使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制在構建時,能真正做到以財務責任為中心,以責定權。
4. 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
除了企業自身的因素外,外部因素也有可能引起財務危機,企業應當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首先,要關注巨集觀經濟環境。其次,要關注股票、匯率及國家金融政策變化,及時調整企業負債比率。企業應認真分析這些因素變化對企業的影響,及時調整負債比率,保持充足的償付能力,適應市場變化。
5. 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加強對財務危機的預測與監控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就是企業通過收集各種資訊,進行分析比較,當出現可能危害企業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它能預先發出警告,提醒經營者早作準備或採取對策,以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的損失,起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作用;當財務發生潛在的危機時,它能及時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使經營者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制定有效的措施,阻止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以避免潛在的風險演變成現實的損失,起到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的作用。
危機的危險性是固有的,而危機的機遇性必須基於企業成功的危機處理。當財務危機程度升高、跨過危機的門檻後,企業財務危機爆發已經無法避免,應積極處理財務危機,財務危機處理是一項化危轉機的系統工程,重建財務新格局。總之, 財務危機並不可怕,我國企業應學會在危機中尋找機遇, 財務危機是可防、可控和可解的,對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科學的管理,力求將危機帶來的損失或威脅降到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Marshall, David A. Financial Crises and Coordination Failure: A comment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02, 26
[2]Mitroff, I.I. 2005, Why Some Companies Emerge Stronger and Better from a Crisis: 7 Essential Lessons for Surviving Disaster, AMACOM, New York, NY.
[3]姜紅珍 張明燕:關於企業財務失敗現狀及成因分析[J],財會通訊學術版, 2005,04
[4]池景清:企業財務危機原因的實證研究[D],暨南大學, 2006
[5]路 敏:企業財務危機及對策探討[J],現代商業, 2008,05
[6]黃國軒:上市公司如何防範財務危機[J], 現代企業, 2008,01
[7]常立華:企業財務危機的一般解釋[J], 財會月刊, 2007,34
[8]宋建蘭: 淺談上市公司財務危機的界定[J], 商業時代, 2008,04
範文二:企業財務危機研究
摘 要:國內企業如何適應複雜環境的變化,提高企業自身抗風險的能力成為擺在企業管理者面前一個現實而嚴峻的問題。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應該以企業的財務狀況為導向,對日常經營活動進行監督與約束,重視財務危機的預警研究,使其成為企業財務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文章針對財務危機的概念、型別、特徵、徵兆、成因及其預防作了分析,力求深化對企業財務危機的認識,樹立風險意識,加強對財務危機預防的研究。
關鍵詞:企業 財務危機 型別 特徵 成因 預防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3-177-03
一、企業財務危機的概念界定
綜合各方面對財務危機概念的界定,財務危機的概念可以總結為:財務危機是指企業在日常運營活動中無法產生足夠的現金流量來滿足資本所有者的要求包括債權人的償付要求和投資者的報酬要求,而引起的財務緊張和財務困難。財務危機引起的不良後果包括企業對合同違約、企業虧損、利潤下滑、股價暴跌,導致企業破產清算或者重組行為的發生。
其實財務危機的界定可以從過程、屬性或原因等多方面來確定,無論在理論或實務中都沒有公認的規定。
二、研究企業財務危機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加入WTO,以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企業體制的轉軌,資本市場的發展,我國企業理財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經營管理者、股東和債權人必須時刻警惕本企業以及其他有關企業的危機問題。具有完備風險意識的管理者,才稱得上是合格的管理者,準確預測公司財務危機,對公司經理人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使其提前採取適當的糾正措施以阻止企業財務狀況的進一步惡化,避免進入破產清算或被收購兼併的境地;對銀行等金融機構而言,可以將預測結果作為信貸決策的參考指標,從而降低信貸風險;對民間審計機構來講,可以準確判斷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從而避免因未能正確披露其經營失敗而招致的法律訴訟。因此,企業財務危機研究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此,我們有必要對財務危機的型別和特徵、預防作一個全面的分析,真正樹立起財務危機的意識,建立起有效的財務危機預防機制。
三、財務危機的型別
一般根據慣例,按照企業財務危機的程度和對其處理程式的不同,通常將財務危機分為以下幾種型別:
1.運營失敗。運營失敗是指企業收入低於包括其資本成本在內的全部運營成本。如果企業的投資願意接受較低的投資收益率有時甚至是負的投資收益率,並繼續向企業投入資金,則這類企業還可以持續經營,還沒有處於財務危機中。但是,如果企業沒有能力在一定時間內扭虧為盈,而投資者又不可能不斷向企業投入資本,因此這類企業的資產就會逐漸減少,陷入財務危機,最終會走向關閉。
2.商業失敗。商業失敗是美國一家著名的諮詢公司所使用的名詞,特指那種沒有經過正式破產程式的企業,但卻以債權人不能收回全部債權即債權人蒙受了一定的損失為代價而終止經營的情況。陷入商業失敗的企業雖沒有宣佈破產,但企業整體情況已經惡化,資不抵債,陷入財務危機中,實質上已經失敗。
3.技術性無力償債。“技術性無力償債”是指企業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由於企業運營安排排程不當、資金週轉不靈造成的。如果寬限一段時間,企業可以籌措到足夠的資金來償清債務,那麼企業還可以繼續生存下去;但如果這種技術性無力償債同時又是經濟失敗的早期訊號的話,即使是暫時籌資度過了目前的難關,但也已經陷入財務危機中,難免會一步步會走向失敗。
4.無力償債。與技術性無力償債相比,無力償債是指企業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以抵償企業現有的債務,這至少說明企業有兩種財務狀況的可能性,即企業盈利能力或收款能力很差,企業無法採用經營活動或投資活動所獲現金來償付其債務本息;其次是企業缺乏必要的籌資能力,企業在短期內可能無法籌集到償債所必須的資金,而更嚴重的是這一狀況可能並非是暫時的。
5.資不抵債。當企業總資產的市場價值低於其總負債的賬面價值時,企業就陷入資不抵債的境地了。顯然,這一情況要比技術性無力償債嚴重得多,常常會導致企業破產清算。但是,資不抵債並不意味著企業一定會破產。
6.正式破產。根據法律規定,因無力償債而正式進入破產程式的企業為正式破產。破產是企業財務危機的一種極端形式,當同時出現企業資金匱乏和信用崩潰兩種情況時,企業必定會破產。因此,破產是指企業的全部負債大於其全部資產的公允價值,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出現負數,並且,企業無法籌集新的資金,以償還到期債務的一種極端的財務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債權人或債務人要求,經法院裁定,企業需要按照法律程式轉入破產清算。
四、企業財務危機的基本特徵
一般講,企業財務危機的產生並不是突發性的,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逐步發展的過程。企業財務危機在從小到大的整個發展過程中都會表現出不同的財務特徵,但這種表現可能並不是十分顯著和明顯的,有的甚至是潛在的,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解決,逐漸積累,一旦急速發展,就可能馬上陷入完全的財務危機狀態,從而導致嚴重的後果。從實際看來,大部分陷入財務危機的企業的表現都是基本相似的,它們具有廣泛的普遍性。只是不同的企業由於產生財務危機的原因不一,所以這些財務危機特徵的表現各有不同,或者更側重於某項或某幾項危機特徵的表現。
按照財務危機的發展過程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個主要階段:財務危機潛伏階段、財務危機的發展階段、財務危機惡化階段、財務危機的最終階段,並各自表現出不同的財務危機特徵。
五、企業財務危機的基本徵兆
企業要想有效地防範企業財務危機,就必須充分了解和把握本企業可能出現的各種財務危機的表現特徵。財務危機的基本徵兆主要表現如下:
1.財務狀況明顯惡化。企業可能發現財務危機最主要的和最顯著的徵兆就是企業財務狀況明顯惡化。其中包含的內容很多,突出表現在企業的營運資金供應困難、現金週轉失控、負債比例居高不下、償債能力明顯減弱、收款能力不差、風險投資膨脹而投資收益日趨下降、企業費用和成本嚴重超支,等等。
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極易導致企業經營和財務的徹底失敗,它是企業最顯著的危機訊號,企業必須時刻嚴密監控相關財務指標的變動,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2.經營狀況的明顯惡化。企業發現經營狀況惡化到演變成財務危機雖然還有一定時期,但是如果惡化累積而沒有應對措施,從理論上講就必然導致企業的財務危機。經營惡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有:銷售額的非預期下跌、非計劃的存貨積壓、市場佔有率較大幅度下降、平均收賬期延長、投資決策失誤、盲目擴張、企業自身交易記錄惡化、經營管理制度混亂、客戶大量流失、營銷隊伍不力、市場競爭能力低下,等等。
3.財務制度管理混亂。企業一定時期出現財務管理制度混亂和財務控制能力低下,往往是導致企業財務失敗的重要因素。
4.經營效率明顯低下。如果企業在較長一段時期內經營效率低下,就說明企業已逐步喪失其持續成長的能力,正在不斷衰退。因為企業經營效率持續低下,說明企業無法獲得應有的利潤,甚至虧損,企業的資本和淨資產等都不能增值。企業應時刻關注這些指標,提高經營效率,避免財務危機。
5.經營環境明顯惡化。企業經營環境的明顯惡化,往往是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產生的重要因素,但許多企業缺乏對環境變化的高度敏感性。
六、企業財務危機的成因分析
1.投資決策失誤,盲目擴張。很多經營成功的企業總是追求更大的成功、更大的利潤,因此不斷的擴張成為成功企業的內在衝動和投資方向。然而缺乏明確目標和充分考察論證的擴張,必然會將企業陷入混亂,造成主業的缺失,而新的擴張和投資專案又無法獲得預期的利潤,繼而企業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會惡化。這不僅僅會導致經營虧損,甚至最後會出現徹底的崩潰和破產。
2.企業內部缺乏管理才幹和管理經驗,導致管理失誤。企業內部缺乏管理才幹和管理經驗,就沒有合理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和管理混亂,而這種混亂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必然是出現管理失誤。
3.企業資產流動性差。一個企業的資產可以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如果一個企業所擁有的流動資產佔比例較大的話,那麼它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就小。因為流動性好的資產本身就可以用於支付,容易變現,同時由於它們的價值比較確定,從金融機構抵押貸款也較為方便。而流動性差的資產,其本身的價值就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大幅度波動,一旦企業遇到財務風險,此型別的資產既不易變現也不易抵押貸款。如果在維持企業正常運轉時,由於資金管理不當造成支付能力不足,若不採取恰當的應對措施,就會使財務狀況整體惡化,誘發財務危機。企業持有較高比例的非流動資產、應收賬款多且不能及時收回、存貨積壓多、存貨質量差、週轉能力不強這些都是企業資產流動性差的具體表現。一旦債務到期,企業如果沒有足夠的可變現的資產用來償債,企業的財務危機就會發生。所以說資產流動性差是引發企業財務危機的導火索。而此類企業降低負債比例是比較有效的防範財務危機的方法。
4.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負債比例過高。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也是造成企業財務危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發生財務危機的企業是在其生產經營過程中自有資金不足,過度依賴負債以緩解其資金不足,造成負債率過高,資本結構不合理,這樣就加重了企業的利息負擔,造成資金成本過高。出現負債比例過高,資本結構不合理主要是因為企業融資決策失誤。在進行融資決策時企業沒有處理好融資渠道、融資額、融資方式以及償還期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而這幾個問題直接關係到企業財務狀況的穩定以及未來的財務風險和破產風險。
5.財務管理制度設定不合理。許多陷入財務危機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沒有設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基礎脆弱,理財觀念不科學,隨意性較強。財務管理制度漏洞擺出,企業資產浪費嚴重。在籌資時,既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資本結構,造成負債比例過高,企業利息負擔過重;在資金運營過程中,企業內部沒有建立科學有效的財務經營秩序,也沒有良好的財務經營機制和內控制度,使得財務資訊失真,隨意更改理財措施,這樣就會造成理財舞弊和理財失敗,成為財務危機發生的根源。
6.財務風險意識淡薄。有些企業在理財時傾向於獲取負債的槓桿利益,但利益越大風險就越大,如果只顧通過負債所帶來的槓桿利益,忽視了高槓杆收益伴隨著的高風險,當負債過度,不利因素產生後,其潛在的債務風險就會轉化為現實的債務危機,繼而導致財務危機。
7.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外部原因。企業財務危機不僅與企業自身因素和所處行業這些內部因素有關,而且也有一些外部影響因素,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國家巨集觀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經濟環境的變化;三是國家政策的變化。另外,國家的產業政策會根據國家的實際情況對某些特定產業實行限制或淘汰,也可能引發這些企業的危機。
七、建立有效的企業財務危機預防機制和防範對策
1.樹立風險意識和正確的財務觀念。要做到真正有效地防範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首先要在思想認識上重視這一問題,應加強對企業的領導和全體員工風險教育,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的觀念,特別是要樹立企業領導管理層的財務風險意識,防止好大喜功、不顧成本和不看市場的盲目的管理行為。此外還應樹立正確的財務觀念,正確的財務觀念是企業生存之本的理念,再成功的企業,只要財務狀況惡化,即便有再好的技術、質量和市場等,但由於資金的失控,都會使這一切化為泡影。穩紮穩打的經營方針和相對穩健的財務理念,應當始終作為企業管理者的警訓。讓每個管理者和員工都深知,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財務危機,確保企業的健康發展。
2.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強化財務監控。要確保企業有效地預防其財務危機的發生,就要避免理財失誤,就應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強化財務監控制度,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做好財務管理工作。這是一個成熟和高水平管理企業的標誌。科學合理的企業預算管理和財務監控制度應該是全方位,包括日常的營運資金管理、中長期籌資和資本結構管理、成本和費用監控、投資預算和投資資金監控、盈利水平和現金流量等有效監控等等。從長遠和整體角度來看還應包括為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而進行的前瞻性的財務規劃與控制。這一切,都應處在一個有效監控系統之中,高效率低風險地執行,如果不這樣,一些企業的成功就可能是偶然的,最終面臨財務危機卻是必然的。
3.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一個企業發現財務狀況從順境到逆境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情,這也同其他事物一樣,都有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因此企業應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以財務會計資訊為基礎,對企業的日常經營與財務進行監測。
4.確定切合實際的經營戰略和實施有效管理。對於企業的高層領導來說,將完善的風險意識和財務理念貫徹到具體經營決策中,這些管理活動包括產品的生產、市場營銷、客戶服務、質量保證、成本控制、新品開發、市場拓展、資金週轉和品牌建設等等,良好的管理是確保成功和安全的前提,而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的短期成功是不會有長期保障的。
5.確定符合企業特點的負債比例,合理利用財務槓桿。企業為了得到利益而利用負債資金時會增加破產機會或影響股東利益,一旦企業息稅前利潤下降不足以補償固定利息支出,就會出現財務危機。因為負債利息,即財務費用是事先確定的,不論企業盈虧與否,都必須按事先約定的利率來支付債務利息。所以債務利息是固定不變的,當企業的息稅前利潤增加時,每股收益額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股東帶來更多的收益,企業的價值也會隨之增加;反之,則會大幅度地減少股東收益。因此,企業只要確定了適合自身的負債比例,通過財務槓桿的作用就會增加企業的價值。
6.培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持續發展能力。企業的主業和核心競爭力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綜合競爭力的體現。一個優秀而成功的企業,應首先明確自己的核心業務即主營業務,並以此為基礎,合理考慮多元化經營,合理擴張,提高企業的持續發展力,穩固企業的市場地位和生存基礎。在擴張的同時,不能盲目,以防止主業的缺失導致財務危機。
7.培育和完善良好的環境。培育和完善企業良好的經營和財務環境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如如何有效地拓寬融資渠道,建立與金融界良好的銀企關係,確定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樹立企業信譽,確定良好的市場信用關係、實施有效籌劃管理,建立良好的協作關係,等等。總之,一個成熟的和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都會自覺地培育和完善企業的外部環境,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同時關注和跟蹤經濟環境變化的各種因素,及時有效地調整其經營戰略和財務方針,達到有效預防企業財務危機發生的目的。
八、結論
通過以上對企業財務危機的分析,可以瞭解其概念、特徵、徵兆、成因以及應對措施。企業對財務危機的掌握,以及企業對營運風險的預測和防範已成為其市場化行為的重要方面,不僅是保障企業自身良好發展的基礎之一,也是確保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和公司財務狀況良性迴圈的一個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王克勤,曹培.公司財務危機研究.西南師範大學學學報,20051
2.徐玲.企業財務危機的影響因素及其管理對策.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623
3.谷祺,劉淑蓮.財務危機企業投資行為分析與對策.會計研究,199910
4.趙海勝,張如.企業財務問題分析.特區經濟,20058
5.張建.如何構建企業財務預警系統.財會研究,20039
6.王世洪.企業危機及其管理研究.上海企業,20034
7.張鳴,張豔,程濤.企業財務預警研究前沿.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8.王化成.高階財務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9.董研慧.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預警的實證研究.大連海事大學碩士論文,2008.2
10.汪紅旭.企業財務危機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78
財務管理論文題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