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服務畢業論文
近年來,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病毒的爆發和流行使我國公共衛生服務經受嚴峻的考驗,整個社會開始前所未有的關注公共衛生服務問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
1健全工作體系
1.1組織保障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衛計、發改、財政、民政、教育等15個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漢川市健康管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市衛生計生局成立了以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長任副組長、局機關相關科室和試點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漢川市衛生計生局健康管理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委員會;4個鄉鎮試點單位均成立了以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
1.2技術保障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指導團隊的基礎上組建了5支市級健康管理服務指導團隊,負責全市專案工作的指導、督查與考核。每個鄉鎮試點單位組建了由醫療、公衛等人員組成的健康管理服務團隊,定期開展健康管理督導、村級考核、簽約服務。
2提升服務能力
2.1實施規範化工程投入150萬元,對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一、二樓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力爭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健康管理中心;自籌資金180餘萬元,在5家試點單位組建示範化、標準化、資訊化、自動化的健康小屋;4家試點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對所轄的試點村衛生室進行了改、擴建,做到綠化、美化,真正體現人性化。
2.2實施標準化工程投入資金50多萬元,制定了統一的《漢川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手冊》、宣傳專欄、簽約協議書和宣傳摺頁,做到形象標識統一、制度標牌統一、宣傳專欄統一、檔案管理統一、工作模式統一“五個統一”。
2.3實施資訊化工程依託漢川市衛生資訊綜合管理平臺,實現醫、保、防健康資訊的互聯互通。將身份證號作為唯一識別號碼,啟用新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系統;全市所有醫療機構均安裝執行統一的醫院資訊管理系統,全面實行電子病歷、電子處方,新農合管理系統已實現市、鄉、村全覆蓋;試點單位健康體檢系統、健康管理評估系統和健康小屋所有資料及時與綜合管理平臺對接。
3強化工作模式的探索
3.1建立健康管理流程
按照健康管理的核心內容,結合該市實際,堅持個性化設計和跟蹤服務兩個原則,建立了漢川市健康管理六項工作流程,即:“建立健康檔案、進行健康體檢、填寫評估問卷、解讀評估報告、制定簽約服務、實施干預指導、開展階段評價”。制定了《漢川市健康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在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建立健康管理部,市人民醫院組建高血壓、糖尿病干預門診,市中醫醫院組建中醫治未病健康管理科,市婦幼保健院組建孕產婦、兒童健康管理門診;在仙女山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城隍鎮衛生院、沉湖鎮衛生院和楊水湖防治院等4家基礎條件比較好的鄉鎮衛生院建立健康管理室;每個鄉鎮試點單位確定4家村衛生室開展健康管理試點工作。
3.2建立全生命週期管理流程
市婦幼保健院與市民政局聯合辦公,對已登記的新婚夫婦進行摸底造冊,進行跟蹤管理,並將相關資訊及時反饋到戶口所在地鄉鎮衛生院,由鄉鎮衛生院對其進行定期隨訪;鄉鎮衛生院負責對轄區內中、小學生建立健康檔案[7],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對其進行評估和干預;高中至65歲期間的所有人群按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由服務物件自主選擇不同的醫療衛生單位提供不同內容的個性化服務;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從業人員的預防性健康管理[8];鄉鎮衛生院負責為本轄區65歲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中醫體質辨識、評估和干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指導和督導,市級綜合醫療機構負責提供技術支撐和轉診服務。
3.3建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
結合流程制定並下發了《漢川市促進基本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保障有機結合的創新之路,促進各項工作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可持續發展;制定了《漢川市綜合醫院臨床醫生參與基層醫療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管理辦法》,將全市30家專案實施單位分成3個片,分別由市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3家市直綜合醫院負責,向每個衛生院選派不少於3名臨床醫生的團隊,建立對口包片、定向聯絡、雙向轉診制度。結合健康管理試點工作,制定和下發了《漢川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和《漢川市65歲老年人健康管理實施辦法》,在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的基礎上,設計了特定需求和個性化的服務包,供服務物件自主選擇簽約醫生和服務包。
4強化政策支援的突破
4.1實現新農合資金突破
積極探索新農合資金總額預付和費用前置的方法,新農合先期出資100萬元,主要支援4家鄉鎮試點單位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和65歲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開展高血壓、糖尿病和65歲老年人等重點人群的健康管理簽約式服務。本著“知情、自願、自費”的原則,高血壓患者簽約600元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包,個人自付400元,新農合報銷200元,享受在基本藥物目錄內一年免費針對性用藥;糖尿病患者簽約900元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包,個人自付600元,新農合報銷300元享受在基本藥物目錄內一年免費針對性用藥;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500元的健康管理服務包,個人支付100元,新農合報銷240元,可享受相應價值的健康管理服務。
4.2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經費突破
在實施65歲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檢專案的同時,我們將老年人基礎服務包體檢專案由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由省的137元提高到150元,對試點單位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年終考核經費的基礎上適當予以傾斜。
4.3實現地方財政經費突破
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將健康管理工作納入到全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中,將健康教育材料製作和健康指標的監測評估等費用,按人均1元的標準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擴大服務範圍,提高服務標準,逐步與基本醫保、商業保險等部門結合,培育和發展醫療保險市場,完善投入方式,為健康管理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援。總結漢川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工作的實踐,有以下的幾點啟示:
①轉變理念,未雨綢繆。只有理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之間互為補充、協調促進的關係,才能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既使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組織、政策、技術的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也使健康管理具體的干預評價措施豐富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內涵,健康服務老百姓更樂於接受,工作才具有強大的生命活力。
②大力宣講,提高認識。宣講是自我提高的過程,也使傳播理念、提高認識的過程,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群,廣泛宣講,形成全社會對健康管理的一致認同。
③試點先行,循序漸進。健康管理是一個社會化、系統化、專業化的工程,是一個全新工程的嘗試,沒有現成的模式予以借鑑。先期試點,摸索路徑,總結經驗,分期鋪開,循序漸進,全市工作一盤棋。
④鼓勵創新,善於總結。爭取政府支援,尋求在政策上的突破。鼓勵各試點單位在各自的工作、人力資源、地理優勢上,開展創新性的簽約服務服務模式,邊試邊行,善於總結,最終才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更貼近老百姓生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更具有可持續性的協調發展。
篇2
談我國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時,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也給社會帶來了諸多新的問題和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鄉發展不均衡。城鄉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不均衡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現之一,它不僅影響到國民的健康,也破壞了社會公平和公正的實現,同時影響了經濟效益的進一步發展,阻礙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程序。
關鍵詞:城鄉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均等化
1 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的內涵及意義
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是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指全體公民,無論其民族、性別、年齡、職業、收入及社會地位,都能平等地獲得政府提供的、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標準的,結果大致均等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是屬於基本公共服務中的一項,主要包括居民健康檔案、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人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城鄉衛生醫療服務均等化的目標是保證城鄉居民生存和發展的起點公平、城鄉居民基本就醫權的平等以及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服務均等。
因為公共衛生服務的內容較廣,所以,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擴大的動態服務。由於國家統籌規劃和各地區經濟發展的差異性,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均等化也是一個多標準的體制,一般有三種理解:一是最低標準,即要保底;二是中等標準,即政府提供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達到平均水平;三是最高標準,即全國各地城鄉的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結果均等、水平一致。因此,一般對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的內容可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是人人均享有保障自身健康權的服務權利;二是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是根據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財政承受能力確定的。
黨的提出,要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將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促進城鄉共同繁榮,並提出“要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的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的戰略要求。促進我國城鄉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均等化發展,對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完善我國保障體系,促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城鄉基本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均等化不僅能給城鄉居民帶來福利,改善民生,同時有利於解決城鄉二元化的問題,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對社會和諧和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2 我國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現狀
我國目前存在著嚴重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均等化現象,城鄉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及設施的分佈不盡合理,農村衛生資源配置遠遠不及城市。這種不均等主要表現為城鄉差異和區域差異。從衛生總費用的城鄉分配看,城市衛生費用遠遠超過農村衛生費用。城鄉衛生總費用的不平等就會表現為城鄉佔有衛生醫療資源的不平等。同時城鄉之間衛生醫療人員的技術水平和醫療設施質量的差距使得城鄉間佔有衛生醫療資源的不平等程度更為明顯。從城鄉人口在獲取醫療資源的可及性來看,農村遠落後於城市。
對於評價各地區居民所享受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狀況,每千人中衛生技術人員數是個重要的評價指標。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0年城市每千人中衛生技術人員數為762,比2005年5.82增長了30.93%,2010年農村每千人中衛生技術人員數為3.04,比2005年2.59增長了1301%。不論從每千人中衛生技術人員數,還是增長比率上,農村均遠遠落後於城市。從質量上看,農村地區有限的醫療設施和城市相比本身就是相對落後的,而衛生技術人員幾乎沒有人願意到農村衛生系統中任職,從而導致農村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越來越低;與農村地區相反,城市地區的大多數公立醫院,衛生技術人員一般均接受過良好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教育,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同時配備了較先進的醫療設施和裝置。這種服務人員和服務裝置上的差別會造成城鄉之間醫療需求的分佈不均衡,從而使我國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進一步趨於非均衡的狀態。
3 我國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不均等化發展的原因
我國城鄉衛生醫療服務非均等化的原因首先與政府的發展戰略密切相關,城鄉二元衛生結構是政府重城輕鄉的必然結果。同時對地方政府以GDP為標準的政績考核方式使得地方官員不關注無法產生短期經濟增長的衛生醫療服務,在醫療衛生領域進行甩包袱式的改革。
從我國的經濟結構上看,“二元經濟結構”體制導致了城鄉衛生二元結構,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被明確劃分成城市和農村兩大塊,政府公共財政支出、衛生和醫療服務資源配置更加傾向於城市,城市的發展優先於農村,這直接導致了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呈現不均等化發展狀態。
從我國公民的經濟收入和支出上看,農村居民的收入遠低於城市居民,並體現在支付能力上農村居民遠低於城市居民,城鄉收入差距嚴重地抑制了農村居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造成城鄉衛生醫療服務支出上的不均等;同樣的,農村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遠低於省市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而政府財政是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經費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衛生和醫療服務投入嚴重不足,農村的衛生醫療結構條件十分落後,服務人員力量單薄,衛生醫療結構單一,難以提供農村經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進而與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從我國的戶籍制度上看,居民被分為市民和農民,戶籍屬性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城鄉居民擁有的不同社會身份,使得兩者在享受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上的地位截然不同,擁有城市戶籍的居民容易獲得較好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而農村戶籍的居民則較少甚至無法獲得較好的資源。
從城鄉醫療保障制度來看,我國現行的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這三張醫療保險網逐步實行無縫覆蓋時,認為分割的城鄉醫療保險二元特徵也表現出來。第一,覆蓋物件不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物件是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城市居民醫療保險的保障物件是城鎮戶籍且未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內的特定城鎮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則是面向農村居民。第二,籌資標準不同。城市居民醫療保險一家庭繳費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國家沒有明確的籌資責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則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從城鄉醫療保險的籌資來說,城鎮醫療保險人均籌資額大於農村。第三,保障水平不同。城鄉醫療保險愛你都有起付線和封頂線的制度安排,但是城鄉醫療保險的補償額度卻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報銷額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額的數倍。
4 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國際經驗
美國在實現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發展中有較強的制度保障。在美國有比較完備的醫療保障體系,確保每個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均等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美國的醫療保障體系主要是依託私人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保險兩種形式,私人醫療保險是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保險金由僱主和僱員共同承擔,並且由於保險金的費用可用來減免稅款,因此大部分的公司僱主都願意為僱員支付此筆費用。社會醫療保險則是由聯邦政府或州級政府設立,用於針對貧困人口及老年人口的醫療補貼,同時聯邦政府還提出了各項針對弱勢群的醫療補助計劃。
德國政府主要是通過財政的均等化落實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均等化,財政的均等化包括縱向財政平衡和橫向財政平衡兩個方面。縱向財政平衡是指上下級政府之間的財政轉移支付,財政分配資源是根據各級政府所承擔職能所需資金量和政府財政的負擔程度,在全國範圍內實現各級政府之間的財政平衡,稅收協調是縱向財政平衡的主要形式,聯邦政府通過調整共享稅在各州的分配比例來達到縱向財政平衡的目的,同時,聯邦政府還通過財政補充撥款來輔助平衡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均等化。橫向財政平衡是通過將財力雄厚州的部分財政收入轉移到財力相對較弱的州,從而達到各州之間財政相互協調的目的,使財政收入和支出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德國政府為實現財政均等化制定了明確的國家法律進行有效保障。
日本在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領域也建立了相關的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健全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並且適時地制定公共衛生設施的發展計劃。為確保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資源供給,日本政府建立了公共財政預算和財政融資制度,對各級醫療機構通過公共財政預算給予支援,並對民間衛生和醫療事業實施稅收優惠、提供低息貸款等政策,有效彌補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供給的不足。
國際上實行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發展採用的措施主要可概括為以下三點:1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法律保障體系;2充分落實中央統籌和地方發展的財政平衡政策;3鼓勵民間、私人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作為對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補充。
5 我國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發展的對策措施
為維護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公益性,建設覆蓋全民的醫療體系,實現我國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均等化發展,我國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健全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的法律法規。
健全的法律法規是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均等化的有效保障,尤其對偏遠山區居民及重點人群如婦幼兒童、流動人口、老年人、中低收入居民等,應打破戶籍制度的限制,加快推進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均等規範化,確保人人享受相同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權利。戶籍制度惡化了社會公平造成城鄉居民在社會福利上的不平等,進行戶籍制度改革是必然的,其改革的大方向是城鄉統一的戶籍制度。
第二,轉變政府職能,制定科學合理的財政體制。
推進政府由經濟建設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將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民生建設指標納入對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指標當中,並改變考核方法,變對上負責為對下負責,以公眾的滿意度來評價地方政府的政績。建立合理的財政支付體系,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衛生事權和財力,優化轉移支付制度,改善財政對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地域性差異,縮小城鄉差異。
第三,鼓勵民間、私人衛生醫療事業的發展。
創造支援民間衛生和醫療服務機構發展的政策環境,積極發揮民間社會力量,對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進行補充,同時通過市場機制引入民間衛生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的競爭,促進公共醫療服務的進一步完善。
第四,逐步實現城鄉醫療保險的整合。
現行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籌資標準和繳費標準均有不同,要實現城鄉醫療保險的整合難度很大,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整合並不是不可能。城鄉醫療保險的整合應該先穩定城鎮醫療保險水平,然後逐步提高農村醫療保險水平,再逐步實現城鎮與農村醫療保險的整合,實現城鄉醫療保險均等化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辰.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制度與政策研究[D].南寧:廣西師範學院,2012.
[2]王雙彪.我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現狀、挑戰及對策[J].職業與健康,2013,3:377-380.
[3]劉海英,張純洪.我國城鄉公共衛生資源投入不足還是配置失衡[J].中國衛生經濟,2012,8:12-15.
[4]桑鳳平.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經驗觀照與下一步[J].改革,2012,5:150-153.
[5]李妮.實現我國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政策設計[J].知識經濟,2012,23:75.
[6]解堊.城鄉衛生醫療服務均等化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關於公共政策方向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