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農村資訊化發展的對策研究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提要] 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農村資訊化發展,為此,各地必須在遵循制宜性、前瞻性、相容性、漸進性等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採取如下一些對策:統一標準和技術平臺建設,促進各地協調發展;加強專業機構建設,提高資訊人才素質;強化資訊採集,提高資訊質量;關注個性化資訊需求,完善農村增值資訊服務等。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農村資訊化;對策研究

  當前,全國各地新農村建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尤其是,作為新農村建設中推進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以及人的素質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農村資訊化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充分認知、切實正視和密切關注。本文試就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資訊化發展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快農村資訊化發展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發展要求,涉及到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多個方面,而且,這些方面的建設和發展都與農村資訊化緊密相聯。
  一農村資訊化建設能推動“生產發展”。農業資訊化就是將現代資訊科技廣泛應用在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快速、有效地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業,推動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程序。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我們應該清醒認識到,農業產品質量差、效益低、農民收入增長速度緩慢,農業資源過度消耗、環境破壞嚴重以及農業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已成為新階段制約農業與農村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推進新的農業科技革命,而農業科技革命正是農業資訊化的重要內容,因此農村的發展與資訊化建設息息相關。
  二農村資訊化建設能促進“生活寬裕”。從物質建設層面來說,資訊化發展有助於農村更快、更好的獲得市場資訊、科技資訊,增加農民致富途徑;從精神建設層面來說,推進資訊化建設,可以更加合理的整合和利用社會資源,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農村社會的全面進步。農村資訊化建設的最終受益者是農民,它不僅會帶來農村生產的發展,農民收入的提高、生活的改善,更會帶來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總而言之,資訊化建設發展一步,農村“生活寬裕”的目標就會向前推進一步,二者緊密相聯。
  三“鄉風文明”離不開農村資訊化建設。鄉風文明包含的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精神文明,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廣電網和電信網等多種方式向人們傳播健康、進步的社會意識形態,無疑有利於推進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同時,資訊化的發展還有助於完善農村遠端教育系統,滿足農民技能培訓服務需求,縮小農村與城市間的數字鴻溝,為農民提供平等發展的機會,在我國廣大農村實現真正的“鄉風文明”。
  四“村容整潔”與農村資訊化建設協同發展。資訊化基礎建設是農村規劃的重要一環,在新農村發展中不僅要加大對道路、飲水、廚房、廁所等設施的投入,還要加強對電力、廣播、通訊、電訊等資訊化配套設施的完善,即“採用‘三電合一’的模式發展農村資訊化,就是利用電話網、電視網和電腦網三種資訊載體的優勢,建設公共資料庫平臺。“三網”在農村的合理佈局是村容整潔要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互要協同發展。
  五資訊化建設有助於促進“管理民主”。遵紀守法、遠離愚昧、誠實守信是當代新型農民的精神特徵、資訊化程度越高,農民的公民意識越強。例如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等形式使得政府的各種惠農政策可以很便捷的廣泛傳播,有利於提高村民的保護自身權益的認識,增加監督管理的手段,增強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也使得農村加強和完善農村民主法制建設,創造和諧的發展環境。此外,通過開發資訊科技,還可以建立面向基層的電子政務系統、小城鎮資訊化管理系統、社群管理資訊系統等,從而實現對鄉鎮和村日常事務的資訊化管理和服務,不僅有利於實現政務公開,而且有利於推動鄉村基層管理民主。

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農村人口安全問題研究
實施新農村戰略中的農村危機管理問題研究
相關知識
新農村建設中農村資訊化發展的對策研究
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會計問題研究
新農村建設中農村生態環境汙染分析
淺談新農村建設中農村水利面臨的問題探析
淺析促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策研究
探析企業經營危機管理建設中的對策研究
高校新辦專業文獻保障問題的對策研究
淺談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人力資本投資的對策探析
探究新農村建設中縣級圖書館的功能與服務
如何完善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