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型社會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9日

  構建節約型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構想,也是一項具有全域性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迴圈經濟促節約型社會發展

  一、迴圈經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表現形式

  迴圈經濟本質上是要按照生態規律和經濟規律來安排經濟活動,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和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要表現形式。從技術層次上看,迴圈經濟是一種新的物質流動模式。它是將傳統的“資源開發—產品生產—廢物排放”的開放型物質流動模式轉變為“資源開發—產品生產—廢物再生資源”的閉環型物質流動模式,其技術特徵表現為資源消耗的減量化和資源的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態環境的利用效率。長期以來,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主要是以消耗不可再生資源為基礎,從自然界開採資源和對資源進行多次加工形成各種各樣的複雜產品。這種耗散方式多以物理和化學的生產過程所體現,向大氣和環境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嚴重造成環境體系的汙染和生態體系的破壞。從科學正規化的角度上看,迴圈經濟不是簡單的對三廢的回收利用,而是基於技術正規化革命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所謂技術正規化可理解為解決所選擇的技術經濟問題的一種模式,也是為社會生產主導技術體系的基本特徵和程式模式。迴圈經濟的技術主體要求在傳統的開放式技術正規化的基礎上增加反饋機制。產品生產縱向要求延長生產鏈條,從生產產品延伸到廢舊產品的回收和再生;橫向要求拓寬技術體系,使資源實現跨產業迴圈利用,綜合對廢棄物進行產業化無害處理。因此,作為一種新的發展理念、發展模式和經濟形態,迴圈經濟的技術體系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基礎,以資源再生、迴圈利用和無害處理為手段,以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實現經濟生產有效、生態效率提高、人與自然和諧、生產技術跨越的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

  二、我國嚴峻的生態環境和能源形勢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就業和物質消費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們的生活物質及生存環境被嚴重汙染的惡果,良好的生活資料和生態環境已經成為十分短缺的生活要素和生產要素。一方面,我國的經濟增長在某種程度上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我國的人口數量、工業化汙染、糧食生產和資源消耗等方面,都存在著“增長的極限”趨勢。資源無限制地採購,汙染密集型產品的過多生產,使我國的能源和生態環境已達到了嚴峻的程度。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原因,我國的生態系統本身是很脆弱的。在發展程序中,我國又處於追趕發達國家的地位,總體科學水平還比較落後,環境生產率低,而且為了追求成本最低、利潤最大化目標,在發展自己工業的同時,還接受發達國家對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較嚴重的產業轉移,進一步加劇了我國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另一方面,我國現有自然資源已無法滿足國內生產需求,儲量不足是一大關鍵因素。雖然我國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太陽能、核燃料、生物能、海洋能、風能、地能等自然資源的淨儲量均比較豐富,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能源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可消耗量少,人均能源可採儲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除了數量,我國的能源資源結構也不理想,其中煤炭資源佔能源資源總量的75.2%,水力資源佔22.4%,油氣僅佔2.4%,資源比重比世界油氣比重25.3%要低得多。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的能源儲量與未來幾十年的發展需求之間的缺口將越來越大。目前,我國基本能源消費佔到世界總消費量的約10%左右,在21世紀初期將超過1億噸標準煤,2030年約超過2.5億噸標準煤,到2050年約超過4.6億噸標準煤。在石油需求上,我國今後新增加石油需求量幾乎要全部依靠進口。而按照有關專家估算,我國煤炭剩餘可採量為900億噸,可供開採不足百年;石油剩餘可採量為23億噸,僅可開採14年;天然氣剩餘可開採量為6310億立方米,可供開採不過32年。嚴重的能源資源危機已經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敲響了警鐘。

  三、用迴圈經濟領跑生態社會

  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人均GDP已接近1100美元,社會的發展正由生產型、溫飽型向享受型轉變,社會轉型帶來的結果是各種資源的緊張,並會因此造成一系列社會和經濟問題。我國的工業化程序已進入以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導的深加工、重型化發展的新階段,單位能耗極高,能源需求巨大,能源供應體系緊張。與此同時,能源資源浪費現象比比皆是。我國的能源資源浪費與不科學、不合理的生產方式密不可分,突出表現在資源生產與消費方式不合理、資源使用方式不合理、資源產權關係不合理等方面,從而導致節約意識和成本意識的嚴重缺乏。在此局勢下,開源與節流成為經濟建設的兩大重點。加快對新能源、能源利用新技術的開發,已成為必然趨勢。今年7月,國務院繪製出節約型社會藍圖,開始啟動節約和替代石油、熱電聯產、餘熱利用、建築節能、政府機構節能、綠色照明、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七項工程。用迴圈經濟領跑生態社會,正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一大亮點。做飯不冒煙、跑車不用油、三廢零排放、利用太陽能將成為我國迴圈經濟的一種模式。在世界石油價格越來越高、我國石油儲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開發石油替代品是一條解決燃油問題的重要出路。我們可以借鑑世界先進國家的經驗,從植物油中提煉生物柴油。這種生物柴油不僅價格低廉,而且以植物油為原料,燃燒徹底,汽車尾氣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比普通柴油低50%,而且有害物質含量少,更有利於環保。為了節約成本,生產生物柴油的原料還可以來自餐桌剩餘的廢棄物,將剩菜經過仔細過濾加工後,進行生物提煉。我國是個餐飲大國,每天餐桌剩餘飯菜超過上億噸。若將所有廢棄食用油收集起來,作為生物煉油的基本原料,不僅能極大地節約石油資源,降低成本,而且還能減少環境汙染,杜絕不法分子用地溝油加工食品,保障人民健康。熱電聯產、餘熱利用應大力推廣。熱力發電廠在生產的鏈條中,同時為鋼鐵、煉焦、木業加工、地板磚加工業等提供剩餘電力和熱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等廢料轉入新的工藝流程,成為水泥生產和農業生產的原料和養料。通過不同企業和工藝流程間的橫向聯合及資源共享,使廢物成為下游工序的基本原料,實現增產不增資、增效不增虧的迴圈發展。塑料及其製品在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汙染。我國每年生產的傳統化工塑料達千萬噸,其製品廢棄後埋在地下幾百年不降解,被稱為危害環境的“白色汙染”。用玉米作原料加工“玉米塑料”將終結白色汙染。學名叫“聚乳酸”的玉米塑料目前已在我國進入工業化試生產階段。這種能全部降解的生物環保材料,可全面取代化工塑料,被視作繼金屬材料、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之後的第四類新材料,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具有戰略意義。這種玉米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澱粉,經過現代生物技術,可生產出無色透明液體“乳酸”,再經特殊的聚合反應過程生成顆粒狀的高分子材料“聚乳酸”。這種玉米塑料顆粒可完全替代化工塑料中的合成樹脂,根據不同需要,製成建築材料、包裝材料、紡織面料、日用器具、農用地膜、醫用材料及生活用品和裝飾品。當用這種生物高分子材料製成的物品廢棄後,可採用堆肥填埋處理方式,在自然界微生物作用下,徹底分解為無毒無害的有機肥料,施入農田,成為植物養料,使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如果我國有100個年產10萬噸玉米塑料的塑料廠家,我國將徹底告別白色汙染。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我國開始大力發展化學纖維以來,目前化學纖維總產量已接近世界紡織纖維總產量的50%,其中人造纖維約佔25%,合成纖維佔75%。合成纖維由於可以節省大量棉田以及具有許多優良機械加工效能,因而得以在短期內迅速發展。但合成纖維是以大量的石油、煤炭、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經過化學和機械加工製成的,而人造纖維卻是用某些廢棄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棉短絨、甘蔗渣、蘆葦、稻草、秸稈、木屑、豆渣等為原料,經過化學和機械加工而獲得的再生纖維。人造纖維的化學成分與天然纖維基本相同,具有良好的服用性如吸溼性、透氣性、柔軟性等,這是合成纖維所不能具備的。用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製成的衣物,廢棄後還可以重新作為原材料再回收利用,因此,大力發展人造纖維、降低合成纖維的生產比例,是實現迴圈經濟、節約能源、減少環境汙染的又一條有效途徑。

  四、為發展迴圈經濟創造條件

  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了“十一五”時期大力發展迴圈經濟、構建生態社會的發展目標。在2004年召開的全國迴圈經濟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也制訂了相關計劃:到2010年,我國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迴圈經濟法律法規體系、政策支援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約束激勵機制,形成一批具有較高資源生產率、較低汙染排放率的清潔生產企業。在重點領域,建立和完善資源迴圈利用體系和機制,為建立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經濟效益好的國民經濟體系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奠定基礎。近年來,我國已加大了推進迴圈經濟發展的力度,為建立生態社會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強宣傳,使人們對發展迴圈經濟重要意義的認識逐步提高。同時,綠色服務業、環境標誌認證體系、綠色學校、綠色社群、綠色營銷等,都成為一些地方推進迴圈經濟的工作方向;二是組織試點示範區,在不同層面開展迴圈經濟試點工作:在工業園區,建立生態工業園;在農村,推廣生態農業;在城市,開展生態城市建設和迴圈經濟試點。儘管我國在發展迴圈經濟方面已有一定基礎,但從整體上看,全面推進迴圈經濟的發展,還有一些實際困難和障礙。迴圈經濟不僅與政府部門和企業相關,而且與每個公民、每個家庭密切相關。但是,人們對迴圈經濟在思想意識方面認識不足,對我國面臨的資源危機還持樂觀態度;在法律法規體系方面,還沒有形成促進迴圈經濟發展的法律框架,環保著力點仍放在末端治理上;在激勵政策方面,對再生資源分類回收處理體系和費用機制的政策可操作性不強,執行成本高;在資源共享和關鍵技術方面,缺乏相關的理論研究與資訊渠道;在迴圈經濟作為系統工程方面,體制尚未建立健全,各地方政府、各部門還未協調一致。全國各地、各級政府都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全面推動迴圈經濟的發展:1、儘快建立促進迴圈經濟的法律法規和制度,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佈局。2、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迴圈經濟的發展,利用經濟手段,採用激勵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形成迴圈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援體系。3、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形成社會氛圍。在推廣迴圈經濟的過程中,積極採用三全管理模式全員參與管理、全過程管理、全面管理進行迴圈經濟的制度管理。在全國範圍內,形成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人人有責的強烈的節約意識。政府可採取激勵機制,激發全國公民的責任心。4、在企業,生產任何一種產品,從資源開發、生產、流通、消費乃至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將每個環節和所有因素都控制起來,形成一個綜合的迴圈經濟體系。5、在全社會,組織編制迴圈經濟規劃,加強巨集觀引導,有效配置公共資源,用迴圈經濟理念,合理調整經濟區域佈局。全面發展迴圈經濟,真正形成政府推動、市場驅動、公眾行動的執行機制。

  範文二:節約型植物配置方法及效益分析

  “經濟型”植物配置是指在滿足植物的適用性、生態性前提下,選擇成本偏低的植物進行植物配置;“經濟型”植物管理模式是指選擇植物剪枝、澆灌、養護等管理程式和成本較低的植物[2]。“生態性”原則是指通過植物的多樣性構造,對綠化空間進行生態合理化配置與設計。通過構造喬、灌、草和地被植物的複合群落結構,實現葉面積指數最大化,光合綠化效率最大化,創造適合人居住和生活的最佳環境。在構造複合群落結構時,應充分考慮群落穩定性、種間關係、物種多樣性及多樣性保護等問題。其中,群落穩定性是設計的核心;種間關係是設計的關鍵;多樣性是設計的基礎;多樣性保護是設計的前提。其次,在某些環境汙染修復區,通過抗汙染植物和進化汙染植物來實現綠地對汙染物的覆蓋、吸收和進化等功能,降低汙染程度,改善生態環境。此外,還應考慮植物景觀對植物抑菌、釋放有益於人體身心健康的保健物質等的功能。“美觀性”原則是指園林景觀要符合大眾的審美觀,能夠緩解人們的視覺疲勞,能體現植物景觀的藝術價值。

  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防火植物的應用。在大面積節約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考慮防火植物的應用。它不但能夠降低火災的發生,而且一旦發生火災,防火植物能夠降低火災的擴充套件速度,增加消防人員的搶救時間,從而降低整個火災帶來的災難。在設計中,設計人員可以在園林中設計植物防火隔離帶來實現防火植物功能的最大化。常見的防火植物包括:銀杏、荷木、珊瑚樹、海桐、夾竹桃和大葉黃楊等。

  吸收空氣中有害物質植物的應用。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城市空氣汙染日益嚴重,PM2.5監測標準正是在此環境下提出來的,它是指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um的顆粒物。其來源主要包括:各種燃料燃燒源,如發電、冶金、石油、化學、紡織印染等各種工業過程,供熱、烹調過程中燃煤與燃氣或燃油排放的煙塵。以及各類交通工具在執行過程中使用燃料時向大氣中排放的尾氣。種植一些植物,如吊蘭、虎尾蘭、蘆薈、常春藤、龍舌蘭、月季、合果芋、波斯頓蕨、鴨掌木等,能夠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降低PM2.5濃度。

  旱生植物的應用。在一些常年缺少的地方,為了能更多的節約水源,勢必需要考慮旱生植物的應用。一些抗旱植物,如仙人掌科、大戟科和景天科等。它們在雨季吸水貯於植物中,在旱季將水分向外散發用於抗旱,它們不僅能貯水,還是節約水的模範。當然,旱生植物的耐旱力不是無限的,一旦乾旱超過它所能忍受的限度,仍要受害甚至死亡。

  節約型植物配置方法及效益分析

  1節約型植物配置方法

  瞭解地域特點與氣候特點在明確了使用者需求和設計目標之後,設計者首先需要做的事便是瞭解當地的地域特點與氣候特點。設計者一般可以從地域特徵構造出獨特形式的景觀,從而實現當地鄉土景觀的延續。以紹興市鏡湖新區北部的鏡湖景區為例,其設計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紹興市的綠色核心。通過調查發現,它包含大量的地域特徵資訊,如魚塘、農田、水利工程、居民、樹林、小橋、石板路等鄉間文化氣息。秉持“因地制宜”的設計思想,設計者首先應該確定區域內要保留的資訊和地面肌理,得到現狀層面規劃圖;然後將生態層面、社會層面和視覺層面的規劃圖與之疊加得到最終的規劃方案。圖1,2展示了鏡湖景區的一角風景。在節約型景觀設計中,不但要考慮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符合氣候條件的植物;而且還應將適合氣候變化的景觀設計思想貫穿於整個設計中,即選擇能適應當地氣候變化的植物。

  合理配置植物。園林綠化中經典喬、灌、草的配置模式是模擬大自然中生命力最頑強的植物群落的組合方式,它從生態效益與審美角度詮釋了自己的優勢。所謂喬、灌、草組合配置,就是以喬木為主,灌木填補林下空間,地面栽花種草的種植模式,垂直面上形成喬灌草空間互補和重疊的效果。這種綠化配置亦被稱著立體綠化。在選擇喬木樹種時,最好選擇四季常青的樹種,如松樹、柏樹等。在亞喬木和灌木的配置上,元寶楓、碧桃、迎春、女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二月蘭、紫花地丁等具有耐旱、耐踐踏、抗蟲、好管理,抑制揚塵的作用,更適合做複合式綠地裡的地被植物。圖3展示一個符合喬灌草配置模式的花園。

  2效益分析

  節約型景觀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以最低的投資成本,追求經濟、生態、社會和審美效益的最大化。節約型景觀設計的經濟效益體現在以儘量少的勞動力或物資獲取儘量多的綠化空間;其生態效益體現在以儘量少的綠化空間獲取儘量多的有利於人類生活的自然環境空間;其社會效益體現在最大化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其審美效益體現在以儘量少的成本投入最大化滿足人們的視覺美感。只有最大化上述綜合效益,才能符合社會對“節約型”景觀設計的定義和要求。


電子商務風險論文參考樣本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2
相關知識
節約型社會論文
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議書範文參考
建設節約型社會建議書範文參考
建設節約型社會演講稿
建設節約型社會倡議書
有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論文
構建誠信社會論文範文怎麼寫
關於和諧社會論文範文
和諧社會論文範文
建立和諧社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