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論文模板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是怎麼樣子的呢?小篇就為你們收集了兩篇北京大學論文範文,這樣就會有直觀的印象,也會更好地理解。

  北京大學論文範文篇一

  金融脆弱性、金融創新、金融風險和金融危機

  【摘要】本文將熱力學中能量和熵的理論引入金融體系,提出金融熵的概念。通過對金融能量的耗散和金融熵變的分析,闡釋了金融不穩定性,指出金融不穩定性是由金融熵增所致。通過對金融熵增的因素分析,指出降低不穩定性的有效途徑是發揮金融系統的自組織功能,以及從系統外部環境引入負金融熵流.本文還從熵的角度分析了東南亞金融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揭示了熵與金融風險、金融脆弱性、金融不穩定性及金融危機之間的關係。最後提出構建我國金融穩定製度的方法。

  【關鍵詞】金融能量;金融熵;金融系統;金融不穩定性

  一、引言

  對金融不穩定性而言,其研究側重點和研究方法各異。早期學者認為金融不穩定性很大程度上源於經濟基礎的惡化。Minsky1982認為金融不穩定性來自於金融業高負債經營的本性。Diamond and Dybvig1983指出對銀行的高度信心是銀行部門穩定性的源泉,認為銀行體系不穩定性主要源於存款者對流動性要求的不確定性以及銀行的資產較之負債缺乏流動性。隨著資訊經濟學及行為金融學的發展,諸多的研究強調了投資者所能獲取的資訊及其預期對於解釋金融市場行為的意義,並形成了金融機構內在不穩定性理論。亞洲金融危機使許多研究集中到諸如對外借款、不良貸款、金融自由化、匯率制度等方面,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解釋了金融不穩定性。

  雖然這些文獻對研究金融體系不穩定性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主要著眼於影響金融穩定性的單方面因素,沒有綜合考慮金融系統的開放性、複雜性、非線性和動態性,比如對這次次貸危機的分析,因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金融不穩定性存在的問題。而在這方面,作為普遍科學方法論並被譽為“宇宙至高無上的哲學規律”的熵理論給我們提供了新的分析視角。本文就嘗試從熵理論出發來分析金融體系不穩定性問題,並試圖給出減少金融體系不穩定性的政策建議。

  二、熵理論簡述

  克勞修斯1864提出熵的概念,指在能量釋放轉化過程中不能被轉化做功的能量總和,用來反映系統中無規則運動的微觀混亂程度。系統中可做功的那部分能稱作系統的可用能,不可用能記作,系統總能記作,則:。熵的定義及度量就由下式給出:

  1

  其中C為任意正值常數,這就意味著熵與系統的不可用能成比例。

  孤立系統和外界之間完全沒有任何相互作用。對其而言,按照熱力學第一定律,,同時按照能量的降級原理,必然是負值,所以對於孤立系統,必然有熵增原理表示式:。因為任何一個系統連同其外界一起就構成孤立系統,所以我們將其寫成:

  2

  可以看出,孤立系統的熵總是趨於增加。這一結論意味著孤立系統的狀態變化過程只能朝著熵增的方向進行。同時也意味著孤立系統只有當其熵最大時才能達到平衡狀態。因此孤立系統的平衡條件是:。在封閉系統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時,其行為狀態總是由非平衡態向平衡態發展,經過一定時期後形成靜止的平衡狀態,它不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也不與外界發生聯絡,整個系統呈現出均勻、單一的特性。這是一種僵死、混亂、無序的狀態。在系統分析中,熵值越小,表明系統越有序;反之,系統越無序。當系統平衡時,熵值最大,系統最混亂、最無序。

  針對孤立系統的熵增問題,普里高津提出了開放熱力學系統熵變公式:

  3

  耗散結構理論利用上式指出,提高系統有序性就要控制系統熵增,其必要條件是,系統向外界排出熵或從外界吸收負熵,即,且滿足。開放系統能與外界交換能量,也能交換物質,使其在不斷地耗散能量產生熵的同時,又從外界更大的環境中得到能量產生負熵。正是這種非平衡態勢的熱力學運動使系統不斷優化。

  三、金融熵的引入

  熵理論已經從單純描述微觀世界的熱力學物理概念,演變為一個與自然和社會相統一的動態開放的概念。這一理論也被推廣到幾乎所有科學領域,包括社會學範疇。愛丁頓從認識論和方法論的角度,將熵增定律譽為“宇宙至高無上的哲學規律”,愛因斯坦則稱之為“一切科學的根本法則”。

  儘管熵理論在自然科學領域產生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若直接把它應用到社會科學領域,如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必然會產生不少問題。因為任何理論都有其適用範圍,不加限制的推廣是不可取的。本文把熵分為熱力學熵和非熱力學熵兩大體系,後者主要指一切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熵,並對非熱力學熵變規律界定為:在同一層次上,系統內的正熵和負熵具有共軛性既共存又相反的性質,總熵變等於正熵、負熵的累加之和,其結果屬於實數,可分為大於零、等於零、小於零三種情形;對於理想情形,總熵變等於零。雖然金融體系和熱力學體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運動體系,存在不同的運動形式,但是金融體系中卻存在著與熱力學體系中產生熵的相似條件。這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運動體系實質上都是傳遞能量的運動系統。正因為這一點,我們試圖把金融體系和熱力學體系進行模擬,把金融資源的運動和熱運動結合起來,提出金融熵的概念。

  金融體系是一個金融能量持續運動並不斷轉化的系統,而且人類社會的一切經濟活動都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一切金融資源的運動都是不可逆的過程。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這正是系統產生熵的條件,因此,金融體系的不可逆性的運動形式必然會產生金融熵。本文將金融資源定義為:在某一時期內可轉化為實體經濟投資的金融資產。將金融體系所擁有的金融資源總和稱為金融資源的總供給,把單位金融資源所能實現的GDP產出稱為金融資源的產出能力,把金融資源的總供給與單位金融資源產出能力之積定義為金融能量。同時將金融系統中所貯存的金融能量的無效耗散部分稱為金融熵,以這一概念表示金融系統的混亂程度。

  四、用金融熵對金融不穩定性的闡釋

  著名的貨幣金融學家弗裡得裡克·S·米什金Fredric S.Mishkin在《全球金融不穩定:分析框架、現象和問題》一文中對金融不穩定做了這樣的定義:“當金融體系所受的某些衝擊已經明顯干擾了資訊傳遞,進而導致金融體系不再能有效地將資金傳輸給生產性投資機會時,金融不穩定就發生了。事實上,如果金融不穩定的程度達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它就會導致整個金融市場功能的喪失,即引起人們通常所說的金融危機”Mishkin,1999。簡言之,金融不穩定是指在各種內部衝擊之下,大部分或所有金融資產的價格和規模在一定時期內出現超常變動,進而導致金融體系不能有效地發揮作用,並且影響到實質經濟正常執行的一種經濟失衡現象。在這種失衡達到十分嚴重的情況下,金融不穩定將表現為金融危機,換言之,金融危機是金融不穩定的集中表現。

  本文將金融不穩定性界定為:金融體系抵禦風險的能力不足而導致的自身不穩定性及易受攻擊性,其實質是金融體系內部的運動狀態的混亂和無序的直觀外在表現。而其內部的混亂和無序狀態是因金融資源在傳遞與轉化金融能量的過程中,出現無效金融能量耗損而致使金融熵增並累積所致。所以,本文認為,金融不穩定性是因金融系統中的熵增而產生並存在的。

  金融脆弱性的基本內涵強調脆弱是金融業的本性,是高負債經營行業的特點所決定,這是狹義的金融脆弱性,有時稱為“金融內在脆弱性”。廣義的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種趨於高風險的金融機構負債過多、安全性降低,承受不起市場波動的衝擊,即廣義金融脆弱性的表現。

  金融風險是指金融交易過程中因各種不確定性因素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

  五、從熵的角度重新審視金融危機以東南亞金融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為例

  金融危機,又稱金融風暴,是指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和金融機構倒閉數的急劇、短暫和超週期的惡化。傳統的經濟理論告訴了我們很多造成金融危機的原因和解決危機的辦法,但九十年代以來多次發生的貨幣危機和金融危機卻給予這些理論以“證偽”,尤其是1997年影響深遠的亞洲金融危機和這次次貸危機出現了許多新特點,說明GNP、通脹率、失業率、財政赤字等傳統衡量經濟狀態的指標不再完全適用,與日益一體化的世界經濟相比較,巨集觀經濟學的理論已經遠遠滯後了。所有這些變化,促使人們去重新認識現代經濟金融體系下潛藏著的不穩定根源。事實上,現代虛擬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的倒金字塔結構是現代經濟金融體系不穩定的內在根源。這種倒金字塔結構引起了金融系統的熵增,而熵增又誘發金融不穩定性,當不穩定性達到一定程度就引起金融危機。

  1.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原因

  1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內部經濟的矛盾性,即,內部的巨集觀經濟政策、經濟體制尤其是企業制度和金融制度的缺陷性因素的積累及由此引發的經濟結構、資源配置方式的不當與低效率:

  ①經濟發展過熱,結構不合理,資源效益不佳。

  ②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的優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正在下降。

  ③銀行貸款過分寬鬆,房地產投資過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

  ④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資,大量引進外資並導致外債加重。泰國外債1992年為200億美元,1997年貨幣貶值前已達860億美元,韓國外債更是超過15D0億美元。

  ⑤匯率制度僵化。

  ⑥在開放條件和應變能力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當國際遊資乘機興風作浪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2從外部原因看,國際遊資的投機活動引發了金融危機。由於東南亞各國過早地實行了本幣的完全自由兌換,於是,國際炒家從當地銀行貸出大量該國貨幣投向外匯市場,該國貨幣貶值後,再以較低價格購回,除了歸還銀行貸款和利息外,還可以獲得鉅額利潤。國際炒家的投機對東南亞各國實施的釘住美元的匯率制的穩定,形成了巨大的衝擊。

  總之是當年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過度投資和過度吸引國外短期資本熱錢,都是投向股市、房地產等而沒有投向實體經濟製造業,致使經濟中產生了大量的泡沫,經濟結構的不合理產業空心化或去生產性加之過早開放資本市場給索羅斯等國際炒家以可乘之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2.美國次貸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

  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產生的最根本原因是資產價格泡沫增加了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貸款機構在利益驅動下放鬆了信用風險的管理。次級抵押貸款是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本身就屬於高風險產品。首先從金融產品創新來看,金融產品創新既有風險又有收益。金融創新更多的還是要在優質資產的基礎上進行金融產品創新,美國次貸危機之所以爆發,因為次級貸款本身就不是優質的產品,是有問題的資產,是對於有問題的資產進行重新的整合和打包,當然這種方式有可能適應對有投資風險偏好的人比較適合,反之的話就會造成巨大的風險。在創新過程當中要更多的用優質資產,那麼一些不良資產或者是有問題的資產是不宜於創新,否則會增大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

  其次為分散抵押貸款機構的信用風險及流動性風險,美國的投資銀行通過資產證券化這一金融創新工具,將同類性質的按揭貸款處理成債券形式在次級債市場出售。最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創新產品是所謂的債務抵押證券CDO,它是將基於次級按揭的MBS按揭支援證券再打包發行的證券化產品,這一過程被稱為二次證券化。在這次證券化過程中,基礎資產池中的信用風險不同程度地轉移到不同檔次的CDO投資者。此外,以信用違約互換CDS為代表的金融創新產品在風險轉移過程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方面,CDS可以用於高階檔CDO的信用增強,將信用風險轉移給信用保護出售者,進而獲得資本市場準入;另一方面,CDS也可以被信用保護出售者用於構造高風險的合成CDO,以承擔次級按揭風險來獲取高收益。金融創新產品讓風險轉移進一步市場化、擴散更廣。

  上述分析表明金融創新與危機產生和傳導密切相關,金融創新產品使金融體系信用風險承擔總量增加,導致了信用風險由信貸領域轉移到資本市場,進而傳導到更加廣泛的投資者。由此可見,金融創新在本次危機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金融業在傳統風險的基礎上面臨越來越大的金融創新風險。可以說金融創新引起了金融系統中的熵增。即:金融創新——金融熵增——金融風險——金融脆弱性——金融不穩定性——金融危機。

  六、減少金融體系不穩定性的政策建議——構建我國的金融穩定製度

  源於金融脆弱性Finacial Fragility的特徵,金融危機Finacial Crash已成為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幽靈。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到2000年,共有93個國家先後爆發了112場系統性金融危機。頻頻爆發的金融危機讓各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從金融機構本身到財政、貨幣以致經濟、社會和國家安全都受到衝擊。因此,防止金融脆弱,建立穩定金融制度是我國目前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就我國而言,金融體系存在內在的不穩定性。我國的轉軌過程為雙重轉軌,即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同時,小農經濟向現代化轉軌。而在這雙重轉軌中都孕育著不穩定性。在雙重轉軌中的諸多非穩定性因素,對中國金融穩定性必然產生影響。表現為風險和不穩定性因素向金融體系的集中,為金融體系承擔了相當多的轉軌和改革成本,金融制度本身變遷中蘊涵的不穩定性,從而決定了轉軌時期中國金融制度的內在不穩定性。

  一構築有效的金融安全網制度;二加強徵信體系建設;三完善金融產權制度;四人民幣匯率採取管理浮動制;五采取多種監管形式,加強金融監管;在次貸危機中,美國金融體系中的多個環節都存在著監管缺失,因此加強監管非常必要。

  總之,既然金融不穩定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金融危機,那麼降低不穩定性的有效途徑是發揮金融系統的自組織功能,以及從系統外部環境引入負金融熵流,這就需要構建金融穩定製度。構建金融穩定製度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協調和努力,也只有銀行、證券、保險業執行有序,穩健、和諧,從金融系統外部引入負熵,金融系統才能健康發展。防微杜漸,方能讓中國經濟走得更加踏實。

  參考文獻

  [1]黃福賜.工程熱力學原理和應用[M].北京:電力工業出版社,1982.

  [2]青木昌彥,奧野正寬.經濟體制的比較制度分析[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3]王恆君.經濟能·經濟熵·經濟危機[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2:72-75

  [4]何剛,陳文靜,葉阿忠.熵理論與制度變遷方式的選擇[J].財經研究,20043.

  [5]南旭光,羅慧英.基於熵理論的金融脆弱性分析[J].美中經濟評論,20035.

  [6]南旭光.金融脆弱性的動態視角:金融熵及制度變遷[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5.

  [7]黃德思,單順剛.運用分析熱力學系統的熵理論分析中國金融生態[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3.

  [8]海曼·明斯基.金融體系內在脆弱性假說[M].1982.

  [9]黃金老.金融自由化與金融脆弱性[M].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

  [10]石俊志.金融危機生成機理與防範[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北京大學論文範文篇二

  後金融危機時期公共金融教育探究

  摘要:金融危機使得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學習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識,對於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和金融形勢的變化是極其必要的。所以,危機過後加強公眾的金融教育,提高國民的整體金融素質,對於增加居民的收入、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業的安全以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後金融危機;金融教育;金融安全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金融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危機使人們更加認識到金融知識的重要性,引發了人們對金融教育的關注。可以說,金融與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而且對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不斷加深。但我國公民的金融知識比較匱乏,金融意識相對來說比較淡薄,並且對金融政策法規、金融市場、金融產品、金融風險等認識還比較膚淺。這種情況非常不利於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對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會形成一定的制約。因此,在當前的情況下,加強對公眾金融教育,使公眾瞭解和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識顯得尤為迫切。

  一、加強公共金融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加強金融教育有利於提高公眾的金融素養

  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每個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有金融需求,而且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豐富,公眾參與金融活動越來越多,金融活動已經滲透到公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對公眾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金融政策的調整、金融產品的開發以及金融市場的波動,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人們的經濟利益。公眾能否充分享受金融服務,能否有效促進金融的健康執行,都與公眾金融素養的高低密切相關。所以危機過後,加強公共金融教育,培育全民的金融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強公共金融教育有利於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對金融消費者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並且金融消費者的素養越高,越有利於金融業的發展。我國不僅有龐大的金融消費者群體,而且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對金融產品的需求必然也會快速增長,這對金融業的快速發展無疑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我國消費者的金融素養遠遠跟不上金融業快速發展的要求,這反過來必然會對金融業的發展形成一定製約。所以,加強公共金融教育,對普及民眾的金融知識,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優化金融資源配置,促進金融業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加強公共金融教育,能夠促進金融產品開發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拓展金融創新和金融市場發展的空間,也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防範金融風險,不斷增加財產性收入,同時又可以很好地促進金融業的快速發展。

  3.加強公共金融教育有利於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與安全

  金融業是高風險行業,通過加強金融教育,普及民眾的金融知識,可以提高社會公眾對金融風險的認識和警惕,對防範金融危機、維護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說公眾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是一把雙刃劍,消費者一方面可以享受著金融產品和服務帶來的便利和收益,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潛在的金融風險。長期以來,在金融風險的防範上,我們關注的重點在於風險管理的技術手段,而對普及金融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公眾對金融知識的瞭解,對金融體系的信心,是金融安全執行和健康發展的關鍵。加強金融教育可以增強社會公眾的風險意識和防範道德風險,可以增強社會公眾金融法治意識,可以培育全社會誠信觀念,為拓展金融市場、促進金融創新和金融業改革發展創造有利環境。金融危機的發生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對此我們必須具有足夠的認識。

  二、現階段我國公共金融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公共金融教育體系不健全,公眾獲得金融教育渠道較少

  公共金融教育需要一個覆蓋整個社會的完整體系,但目前我國公眾金融教育體系很不完備,在現有的情況下,不僅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履行公共金融教育的職責,而且更沒有建立公共金融教育的制度規範,缺少科學合理的公共金融教育機制。即便時而有些職能部門和金融機構業開展金融教育,但其教育渠道過於單一,教育媒介較少,輻射面較小。在我國目前的金融體系中,缺少明確的金融教育組織領導機構,也沒有制定關於金融教育的長遠計劃。對社會公眾的金融知識宣傳往往只注重一些表面的資料資料,如散發了多少宣傳單,接受了多少次諮詢,組織了多少場講座或報告會,辦了多少場展覽,等等,至於公眾對金融知識宣傳教育的內容能否理解,宣傳活動對公眾的金融意識和金融行為,是否有幫助和作用,組織者缺乏跟蹤調查,也無從知曉。

  2.金融教育宣傳活動少,過於形式化,教育效果較差

  一方面,我國的各類金融機構在進行宣傳過程中,很多時候只注重在所謂的“宣傳月”“宣傳週”等集中宣傳活動時間進行突擊性的金融宣傳,常年性的公共金融教育宣傳活動幾乎不存在。另一方面,即便是在所謂的宣傳活動中,為了完成宣傳任務,宣傳者往往更注重宣傳形式和宣傳聲勢以及對宣傳部門所產生的“良好的”社會影響,至於在宣傳過程中,有什麼效果,是否達到了宣傳目的,宣傳者並沒有真正放在心上,這好像與他們沒什麼關係似的。在城市裡的宣傳方式僅僅是在一些主要街道張貼零落星散的橫幅標語,偶爾發一些金融知識宣傳單,有時在金融機構辦公樓前擺上幾張桌子,幾個工作人員成立個臨時的諮詢點,熱鬧一陣子就草草收場,最後向上級部門發個報告。這樣的宣傳只是流於形式,起不到宣傳應起的作用。在農村地區,很少能看到有什麼金融宣傳活動。

  3.忽視農村宣傳,農民對金融知識的渴望得不到有效滿足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的因素,各地的金融機構在開展金融知識宣傳活動過程中,經常出現“城鎮熱、農村冷”的現象。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和理財意識的提高,農民渴望瞭解更多的金融知識。但是,由於大多數金融機構在城市設的網點比較多,所以對社會公眾的金融知識宣傳普及工作也偏重城市,農村地區宣傳幅度遠遠不夠,這其中雖然有地理、環境、經濟等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民收入相對不高,能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收益不高,沒有把農民當做主要的目標顧客群,因而在農村的金融宣傳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這樣一來,農民對金融知識的渴望與需求不可能得到有效滿足。可現實的情況是農民金融知識匱乏,在金融市場活動中往往顯得被動和困惑,不知道怎樣投資理財,甚至上當受騙,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失。所以,在農村普及金融知識顯得尤為重要。

  三、後危機時期加強公共金融教育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金融教育體系,做到金融教育的全面普及

  為了全面提高國民金融教育素養,增加公眾對金融的認識,根據我國公共金融教育落後的局面,應該儘快建立與現實情況相適應的全覆蓋的國民金融教育體系。政府應該擔負起對國民進行金融教育普及的重任,並聯合金融機構、教育組織和民間力量,形成由組織者、參與者和實施者構成的金融教育體系框架。作為組織者,政府應該強力推動金融教育戰略的實施,讓更多的公眾都能接受到必要的金融教育;引導社會公眾積極參加金融教育活動;地方政府、教育機構和金融機構必須全力配合。以建立起由政府組織,教育和金融機構配合,絕大多數民眾參加的公共金融教育體系。這樣就使得我國的公共金融教育有了一個可靠的依託和保證。同時,要建立公共金融教育制度和規範,形成具有長效作用的公共金融教育機制,推動我國公共金融教育向更高層次發展。

  2.增設公共金融教育渠道,改進公共金融教育方式

  要取得較好的公共金融教育成效,必須要採取較為科學的宣傳教育方法和手段,增加公眾獲取金融知識的途徑。因此,必須增設讓公眾獲取金融知識的通道和途徑。為此,可以編印大量公益性質的並且通俗易懂的金融知識資料和讀本,向公眾免費發放;通過電視採取生動形象的方式,介紹金融常識,甚至可考慮設立金融教育電視訊道,宣傳金融政策,進行金融風險教育;在網路上建立金融知識學習平臺,傳播金融教育理念,為公眾提供系統瞭解金融知識、獲取金融資訊和學習使用金融工具的平臺;通過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開展公益金融知識講座等等。可以說,增加金融知識傳播途徑,是目前我國對公眾普及金融教育的必然選擇。

  3.區分需求差異,應該把農民作為金融教育的重點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農民的收入在不斷提高,金融需求也不斷增加,但農民對金融的瞭解卻少之又少,這非常不利於農村金融的發展和穩定。而提高農民金融素質,可以大大推動農民對現有金融服務的利用,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這有利於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實現。目前我國農村還缺少系統而深入的金融教育活動,政府應該把農村金融教育納入到農民素質教育的長期規劃當中,金融機構也應將開展農村金融教育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農村金融教育應該特別強調教育和服務相結合,根據農民的需求,設計合適的金融服務和產品,支援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和微型金融服務創新,為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融資便利,進而更好地滿足農民金融需求。

  參考文獻:

  [1]鍾玉梅.淺析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消費導刊,2009,24.

  [2]宋威,房紅.後危機時代金融教育國際化問題研究[J].黑龍江金融,2010,4.

  [3]周小川.普及金融教育提高國民金融素質

  [J].中國金融,2007,3.

  [4]植鳳寅.危機下的金融教育[J].中國金融,2009,4.
 

  ""的人還看:

北京大學論文格式
有關新聞法規論文參考例文
相關知識
北京大學論文模板
北京大學論文格式
關於考古的天津大學論文模板
北京大學英文推薦信
南京大學簡歷模板
北航博士論文模板
北航畢業論文模板
電信科學論文模板
北航碩士論文模板
北京大學畢業論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