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論文精選文章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國未來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為了保障和提升我國整體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就需要從幼兒教育工作入手,積極推進幼兒教育工作。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幼兒教育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1構建積極的語言環境
在日常,要善於對幼兒的心聲,認真聆聽,有效提高幼兒積極參與語言活動的主動性。每個幼兒均有自己的性格與成長背景,每個孩子都是具有鮮明獨立性的不同個體。教師要學會傾聽幼兒的語言,在孩子來到我們身邊想表達什麼的時候,作為教師一定要在面部表情上積極配合,讓幼兒覺得被尊重、被喜歡,覺得老師和藹可親,教師應當第一時間蹲下身來傾聽幼兒的話,並將真誠鼓勵的微笑向幼兒展示,讓幼兒覺得老師對自己的話語非常感興趣,願意聽自己說話,通過幼兒的語言表達,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幼兒的的語言實際發展能力,瞭解其情感愛好、、個性特徵等。在幼兒實踐出現糾紛的情況下,教師要善於引導幼兒自己妥善處理。在幼兒睡覺、盥洗、穿衣服、脫衣服時,允許他們相互之間進行小聲的交談,多為幼兒建立豐富的語言活動機會,使幼兒相互協商與交談過程中完成學習,實現語言能力的發展。
2豐富幼兒生活經驗,為幼兒語言提供豐富的素材
語言不是無源之水。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必須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對於幼兒語言發展來說,豐富的生活經驗與內容是重要的基礎與源泉,有個這個前提幼兒才會積極交流,主動表達,才會真正有話要說,有話可說。所以幼兒教師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重視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的創設,拓展原有的生活經驗。此外,大自然、社會現象、周圍的現實的物與人均會對幼兒的語言發展產生影響。語言的發展離不開感官聽、觸、看、摸、嘗、聞等直接感知,唯有切實感知到了,才會有表達的慾望。帶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生活,感受真實世界是很重要的。如:春天來了,帶孩子室外活動時,可以讓孩子觀察和冬天相比校園的變化。因為是孩子每天接觸的環境,經過教師的精心引導,孩子很容易發現:“柳樹發芽的了”“柳樹的芽嫩嫩的”,“小草從大地裡探出了尖尖的腦袋”,“桃花開了”、“松樹像一把雨傘保護著身下的小花”、幼兒在觀察、想象中及時將所觀所感用語言表達出來,豐富了生活經驗,也發展了語言能力。
3教幼兒禮貌用語,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一言以興邦,一言以興國”文明禮貌用語不僅對個人,對國家也有很大影響。中國式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貌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懂禮貌的人,自然會對禮貌用語使用。幼兒階段是禮貌用語培養的關鍵期,在禮貌用語使用方面,教師要積極為幼兒創設有利的環境與條件,使孩子在幼兒階段就掌握禮貌語言的使用,促進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的養成。例如教師、家長要以身作則,“您好”、“請進”常掛嘴邊,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另外,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歌曲、詩歌等教育孩子。
讓孩子認識語言的美,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教育方式。如通過“對不起真神奇”使孩子知道當做錯事情時要主動說“對不起”,當聽到道歉時也要及時說“沒關係”;通過觀看大聲回答“哎”的視訊,知道當別人叫你時要大聲回答“哎”。此外,幼兒通過文字作品學習的禮貌言行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在交往過程中學會運用禮貌語言。這同時也是整個社會所倡導的良好道德風尚。
總之,對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要對幼兒語言發展規律充分尊重,構建積極的語言環境,有意識對幼兒生活經驗不斷豐富,重視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的培養,使幼兒敢說、願說、會說。同時要有全域性意識,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相融合,做到因勢利導,提高教育效率,為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創造積極的條件,順利完成幼小銜接,提高幼兒的社會適應性,真正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人生第一過渡期。
篇2
試談幼兒教育的自然化
一、學前兒童自然教育思想的淵源
自然教育思想淵源深遠,在中西方教育發展史上,都是一股重要的教育思潮,對各時期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老子提到“自然”“無為”“順物自然”,他主張自然教育純粹提倡尊重大自然,到了魏晉時期從客觀的自然教育思想轉變為主觀的自然教育思想,認為教育應尊重兒童的天性。近代蔡元培先生提出“尚自然”、“展個性”的教育主張。把自然教育思想推向極致,更加的重視兒童。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論述自然教育理論的學者是亞里士多德。他認為教育上應遵循事物運動的法則和人的天性。到17世紀,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了兒童教育要依據人的自然本性和兒童年齡特徵進行教育,應該遵循自然的秩序。到18世紀法國的啟蒙思想家盧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提出使得西方自然教育由客觀向主觀轉變。他認為自然教育就是以發展兒童的天性為目的,適應人的生理、心理的自然本能的教育。杜威提出來的“教育無目的論”“兒童中心論”可以說也是學前兒童自然教育的隱含體現。
二、自然的含義
“自然”這個詞是大家很熟悉的詞,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常用的詞。而把“自然”之詞應用到現實的學前兒童教育中未必具有自然之意。在百度詞典中對“自然”的基本解釋如下:1.宇宙萬物;宇宙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綜合,即整個物質世界,自然界。2.屬於或關於自然界的存在於或產生於自然界的,非人為的。3.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不刻意;4.不經人力干預而自然發展。5.當然。在這五種的解釋中,我取其“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不刻意”之意來分析我們當今幼兒教育的自然性。
三、幼兒教育的自然化
1.教育期望的自然化
家長和老師應對兒童有一個自然的教育期望。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不能給孩子過重的學習任務和參加過多的活動。不能勉強孩子去學習一些不感興趣的特長,更不能把成人的價值觀、願望強加於兒童,應該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家長對教師的期待不應是“全能”“必須”。如有些家長把孩子的養教全部寄託於教師,總認為:“老師什麼都會教孩子的”。作為老師,最重要的是不能過高的期望孩子“聽話”“不要鬧”“乖”。刻板的去做,就會失去一種合理的期望。
2.幼兒園課程的自然化
現如今教育中,花哨的、高貴的、外國式的幼兒教育越來越多,越來越貴。在這樣教育中,有沒有真正地思考這樣的課程是否適合孩子今後的發展?幼兒園的教育應該為終身學習打基礎,應與我國的義務教育相銜接。幼兒的課程應圍繞幼兒的生活進行設定,不斷地豐富幼兒的體驗,培養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我們不能刻意地追求“華而不實”的課程,而應該是適宜的。
3.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自然化
環境創設包括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創設。在精神環境創設上。父母應該跟幼兒建立一種自然的親子關係,不要嚴格的要求幼兒,在幼兒身邊無論工作中、或是生活中一些事。教師應該和幼兒和教師之間建立一種自然的、朋友性的師幼關係和師師關係。在物質環境創設上,室內環境創設的自然性應該更多讓幼兒來做,而非教師,如果教師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創設,那必然失去一種自然性。對於室外環境創設的自然性。應該去順應大自然的一些特點,凹凸不平,有變化,而非現在幼兒園平坦的塑膠場地,千篇一律的、沒有一點自制的和天然的玩具。孩子的安全固然重要,但過渡保護孩子的安全未免失去人自我保護的自然性。所以在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上應該是歸於大自然的。在材料上,應該是大自然最原始的素材,沙、石、泥、土、水、樹、蟲、動物等;在形式上,應該是長短、低窪的;在與環境的接觸上,應該是身體力行的。
4.幼兒園活動組織的自然化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或者一日活動中,有的幼兒園為了搞好一場精緻的節日,比如說六一兒童節等,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排練。為了上一次公開課或者比賽課而拿孩子來演練多少遍。為了迎接上級的檢查而佈置環境,警示孩子等。如果這樣而忽視了幼兒的一日活動的常態的、有效的安排,這未免有失教育的自然性。
5.幼兒園遊戲的自然化
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主要是通過遊戲來實現的。在幼兒的遊戲生活中,教師應充分協調好教學遊戲中幼兒自由的、自主的、自覺的遊戲。幼兒的自主遊戲更能體現孩子玩的主動性和自然性,幼兒要選擇什麼樣的材料、什麼樣的玩伴,什麼樣的遊戲規則,讓幼兒來自主選擇。尤其是在自主遊戲中遇到困難、衝突時,更應該讓孩子自主去處理。所以幼兒園因該多開展孩子自發性、區角的遊戲活動,使得活動是孩子內在的、自然的需求。
6.幼兒園教育評價的自然化
教師應該怎樣自然地去評價幼兒呢?在評價的內心深處,教師應該是愛的、幫助的、促進的;在評價的內容上,應該是多方面的;在評價方式上,教師應該是客觀的、公平的、藝術的,不應該是傷害的,極端的、歧視的。只有這樣才是自然化的評價。在幼兒的教育中,我們可以深刻的理解、認識“自然”之意,做到“不勉強,不拘束、不呆板、不刻意”,才是自然的教育,才能讓孩子自然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勞倫布拉德韋.如何讓你的孩子獲得最大的學習能力[M].高原譯.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1.
[2]國家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C].中國教育部,2012.9.
[3]陳雲愷.兒童身心發展中的自然與自由[J].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20034.
學前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