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才的相關論文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大學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我們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才》
摘要: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大學生是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為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我們必須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可以進行心理諮詢,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參與社會交往,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成才 心理調節
一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健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1.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們應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其全面發展。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3.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驚歎“皇帝女兒亦愁嫁”。因而,面對新形勢,大學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養自立、自強、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質,鍛鍊自己的社會交往能力,使自己在變幻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做出選擇適宜自己角色的正確抉擇,敢於面對困難、挫折與挑戰,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為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4.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教育部印發的《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高校充分認識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確了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依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或諮詢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勞等全面發展。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勢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高等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學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分析和研究大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心理諮詢活動,教育和引導大學生不斷地加強心理品質修養和鍛鍊,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麼,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使其順利成才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一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二採用科學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菸、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鍊、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憶能力減退。
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
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內容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鍊意志品質,改善適應能力等。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青年期的突出特點是人的性生理在經歷了從萌發到成熟的過渡之後,逐漸進入活躍狀態。從心理髮展的意義上說,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知識的幼稚決定了這個時期人的心理髮展的某些方面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困惑、煩惱和苦悶。另外,我國正處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正在發生複雜和深刻的變化,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急劇發展。這種情況也會在早晚要進入社會的青年學生中引發這樣或那樣的心理矛盾和心理衝突,例如父母下崗、家庭生活發生變故、學習成績不佳、交友失敗、失戀等。這些心理問題如果總是揮之不去,日積月累,就有可能成為心理障礙而影響學習和生活。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保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裡遨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傷。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交往。心理健康的學生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使他們能夠認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4.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對大學生心理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環境包括生存環境、成長環境、學習環境、校園環境等。
四積極參加業餘活動,增強社會交往。
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通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資訊資料共享。增強社會交往可以不斷地豐富和啟用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心理保健。
五求助心理老師或心理諮詢機構,獲得心理諮詢知識。
心理老師具備了較雄厚的理論功底和生活實踐經驗,對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問題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處理技巧。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於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老師。心理諮詢是指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從心理諮詢具有治療功能的角度來說,心理諮詢屬於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和治療手段,心理治療的物件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輕度心理障礙的人。通過諮詢者與求詢者的交談、指導,針對求詢音的各種心理適應和提出的問題,幫助求詢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引導求詢者更為有效地而對現實,為求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際關係的機會;增加求詢者的心理自由度,幫助求詢者改變過去的心理異常,最終恢復健康的心理。心理諮詢兼有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功能,通過心理諮詢,為諮詢物件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心理環境和條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質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實現降低和減少心理障礙,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
三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要有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於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並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願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是提高大學生整體素質的要求,而且是大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證和基礎。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力求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才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才有可能升起。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與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梁啟超先生這一名言震盪著一代代年輕大學生的心靈,大學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質迎接未來的挑戰,為國家的富強奉獻自己的青春。
參考文獻:
[1]陳選華.大學生心理學基礎.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3.
[2]吳漢德.大學生心理健康.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8.
[3]張大均,吳明霞.大學生心理健康,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9.
[4]梅傳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8.
探析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愛情的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