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對我國大學實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思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論文關鍵詞: 大學 通識教育 專業教育 
  論文摘要: 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在高等教育價值多元化的今天必然存在著矛盾,為此,本文在理清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二者的相互關係,提出大學要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適當結合,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與專業教育(professional education)之間的矛盾日益受到我國高教界的關注,許多大學進行了這方面的探索。但是大學對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認識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筆者撰寫本文對大學實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相關概念的澄清 
  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1909年,哈佛大學校長洛厄爾第一次對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進行了區分。他認為,傳統的自由教育貫穿於本科生教育的全過程,而通識教育主要是作為專業化前期的知識準備。儘管目前仍有人認為通識教育與自由教育這兩個概念很難區分,但從美國各知名大學的最新網頁資料上看,現在的趨勢是將這兩個概念作適當區分:自由教育更多地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職業教育;而通識教育則更多地作為大學教育或課程結構的一部分,與之相對應的概念是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最多隻是自由教育的一部分,而專業教育則是自由教育的另一部分。或者說,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都只是“表”,自由教育才是“裡”。 
  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內涵 
  1.通識教育的內涵 
  從19世紀初“通識教育”一詞被提出來以後,有代表意義的表述將近50種。1945年,美國哈佛大學委員會發表了《自由社會中的通識教育》,將通識教育定義為“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首先作為人類的一個成員和一個公民所應接受的那部分教育”。南京師範大學魯潔教授認為“通識教育就是一種教育的理念,一種教育所指向的價值目標,而不是指某一項教育的舉措,如增加某門課程,改變某種方法之類”。臺灣大學教授黃俊杰博士認為“通識教育就是一種建立人的主體性並與客體情境建立互為主體性關係的教育,也就是一種完成‘人之覺醒’的教育”。我國學者李曼麗在綜合了各種通識教育的表述之後,對其內涵做出了初步建構:就其性質而言,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的非專業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的人和國家的公民;就其內容而言,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 
  2.專業教育的內涵 
  專業教育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逐漸從人文教育中分離出來的,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由於社會不斷髮展,分工越來越細,職業化的教育受到重視並得到快速發展。它與通識教育不同,它是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過系統的講授某一學科專門知識,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人才,為未來的職業做準備。

關於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究
淺析醫學專業新生教育的幾點做法
相關知識
淺析對我國大學實施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思考
淺析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
我國上市公司推行審計委員會制度的思考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對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的思考
淺析我國全面實施房產稅的問題與對策
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環境分析
我國大學生創業實訓心得體會
我國大學生創業實習心得體會範文
我國大學生創業的風險分析
我國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