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學術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02日

  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主張用主流心理學已有的方法來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積極心理學與班主任智慧

  【摘 要】職業學校的育人工作呼喚著班主任工作向專業化轉變,而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和育人工作中,各類難題卻時刻困擾著很多一線的年輕班主任,他們苦於班級管理沒有思路,處理問題找不到方法。將積極心理學與班主任工作相結合,探索在積極心理學理念引領下的班主任工作智慧,有利於班主任工作的科學開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班主任;育人

  職業學校班主任不好當,這是很多職業院校班主任老師的共同心聲。面對一批“調皮”的孩子,如何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怎樣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學生的不良學習、生活習慣怎樣才能轉變?這些問題困擾著每一個班主任,但要回答這些問題顯然不能簡單地用“愛”與“奉獻”來應對,而是需要更多的智慧。

  一、積極心理學是班主任工作的最佳搭檔

  提到心理學,很多人想到的是心理專家用來研究和治療人的精神或者心理疾病,是一種幫助人們從某種“逆境”中掙脫的學科,很有神祕感。其實這樣的理解並不全面,心理學還有著幫助普通人更好地生活以及發掘和培養人潛能,幫助其樹立健康的人格及和諧的世界觀的重要作用。而由美國心理學家Seligman提出的“積極心理學”恰恰側重了這一方面。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是人們應該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待心理和心理問題,激發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力量和品質,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彼岸。積極心理學關注的是普通人的積極品質,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關注如何挖掘和激發人的潛能。

  職業學校擔任班主任工作的人,很多是一線的專業教師,但是其工作的側重點和教學工作又有明顯的區別。班主任工作的本質還是育人,其核心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思想道德、健康心理品質的教育,教育的物件既有學生個體也包括班級整體。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知道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學生具備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正確的價值取向;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學生收穫健康的人格,並認識到自身的能力和價值。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職業學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訴求和最終目標很多都與積極心理學所倡導的理念相吻合,因此可以認為“積極心理學”一定能夠成為班主任工作的最佳搭檔。

  二、積極心理學倡導換一個視角看待班主任工作

  很多教師提到職校班主任工作,多用“累”“瑣碎”“像保姆”等詞彙來形容,這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現狀,但同樣也說明大部分班主任的工作視角關注的是日常的“管”字。我們不妨換個視角,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待班主任工作,可能會發現班主任工作更像是“建築師”或“導演”。

  一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

  概括來說,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對待過去的滿足感,對待現在的快樂感以及對待未來的希望和樂觀。一旦學生缺失了這些積極的情緒體驗,勢必會造成對當前學習生活的牴觸和對未來的迷茫,而在職業學校,這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所以,職業學校的班主任所要做的,首先就是幫助學生找回積極的情緒體驗,工作不能僅僅停留在對“現在”的管上,而是要將工作重心放在幫助學生找回失去的自信,創設和諧的班級氛圍以及激發學生對未來的憧憬等方面。

  二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

  積極心理學認為,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種人格的相互抗爭,有消極的力量,如壓抑、恐懼、生氣、悔恨、自卑、自私和說謊等,但同樣有積極的力量,如喜悅、快樂、希望、負責任、謙遜、寬容、慷慨等。所以,班主任應當在開展班級管理以及學生教育的過程中牢記,所使用的方法和最終的目標是不斷增強學生內心的正能量,為學生積極人格特質的培養創造適宜生存的心理環境,始終為天平正能量的一邊增添砝碼。

  三班主任要重視班級整體的組織系統建構

  在很多班主任的工作中,關注的往往是少量的學生幹部以及個別的“調皮”學生,“抓兩頭放中間”現象的屢屢出現,造就了班級學生中的“沉默大多數”。這恰恰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誤區,殊不知這“沉默大多數”在引導班級整體風氣方面往往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要建構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班主任必須重視班級多數學生的力量,重視對班級整體的引導,靈活使用同伴教育的方式,確保班級整體向前。

  三、將積極心理學提倡的方法融入班主任工作

  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和育人工作中,班主任們常常為班級整體發展等“面”上的工作勞心,也不斷地為學生中出現的狀況等“點”上的事情而傷神。但很多班主任卻常常將兩者區別對待,其實學生中出現的種種現象既有其偶然的因素,同時也往往代表著這個年齡層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或班級的整體風貌,所以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更加應該“點”“面”結合地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本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有這樣一個案例:小張同學上網成癮,父母多次教育效果不明顯,為此家長還沒收了小張的電腦。但小張還是每天放學後都去網咖,很晚才回家。家長無奈,只好求助班主任。其實不論遇到怎樣的問題,作為班主任都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面去思考,並加以解決。

  一不以點概面,而是全面地看待問題

  網路成癮等職校生普遍存在的現象,並不單純是行為習慣的問題,其本身就有心理方面的問題,班主任遇到這樣的問題至少應當意識到以下幾個方面:青春期學生迷戀網路,發源於對外界事物的強烈好奇,好奇心本身是人格形成中的正能量,但是青少年自我管控能力弱,把握不好度,就產生了負面影響;對一樣事物的迷戀代表著學生對其強烈的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本身也是一種正能量;學生對正常學習和生活的排斥、對網路虛擬世界的沉迷同樣反映出學生在現實世界的學習和生活中找尋不到成就感;學生存在的問題不是一天造成的,作為班主任同樣不能寄希望於一次教育互動就能夠有效果;小張出現的問題,同樣是班主任進行班級教育和班集體建設的一次契機,要解決其個人問題,同時要做好對班級整體的引導。    二積極心理學提倡積極的教育方式

  對於小張的情況,很多班主任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對其糾正錯誤、克服缺點、禁言禁行、設立約束規則和提出處罰措施等,而這些做法一旦過度,青春期學生就會出現過度管控下的“超限逆反心理”,勢必會強化學生內心的負面人格因素,並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所以,班主任在處理問題的時候,最好是變“管”為“導”,用相對柔和的手法在事件中擴充套件和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班主任要建立一種積極的環境,讓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而不是給予過多的約束、控制、批評和說教。例如案例中的小張,班主任可以利用他對網路的痴迷,為他量身安排一些任務,讓他成為班級的資訊員管理班級QQ群和班級空間,為班級各專業課查詢資料,為班級的各項活動在網上尋找素材等等。在充分肯定小張興趣特長的基礎上,引導其把精力更多地用在有益的事情上。

  還可以充分發揮同伴教育的作用,在班級中成立“計算機網路興趣小組”,班主任指導小組成員每天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一些辦公軟體和必要的網路知識,鼓勵小組成員服務同學、服務老師,使得對小張一人的教育變成覆蓋多人的教育,最終在班級中營造良好風氣。這樣一來,小張每天的學習和生活都能“忙”起來,在班主任為他“量身打造”的積極環境中有事可做,並在現實中尋找到缺失的成就感。

  三善用希望療法,讓學生逐級進步

  古希臘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一位雕刻家愛上了自己雕出的少女,他每天對著雕像向神祈禱,終有一天雕像變成真正的少女並伴他終身。由這個故事誕生出了心理學著名的“皮格瑪利翁效應”。它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讚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支援,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感,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並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轉而言之,當一位班主任老師對自己的學生有所期望時,這個期望總有一天會實現,這就是所謂的“教師期望”,也被稱作希望療法,這恰恰與當前普遍提倡的“賞識教育”不謀而合。

  像小張這樣的學生,班主任應當清醒地認識到,對他們的教育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定具有反覆性和長期性。所以,班主任不能因此喪失對他們的期望,而是應當將教育合理地規劃為幾個階段,從上網只玩遊戲到能夠利用網路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從無法控制上網時間到有計劃地利用網路娛樂,從被動地利用網路服務同學到主動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服務師生等等。每當學生有所改變時,班主任應積極讚賞,並給予新的期望,採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予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希望療法”並不代表不加原則地讚賞,而是要求班主任為學生的成長不斷設立適合的短期目標,並不斷進行鼓勵,在其達到目標後給予讚賞並設立新的目標。同時,設立的目標要讓學生始終處於“跳一跳,夠得著;小步走,不停步”的狀態。

  四注重學生的多元智慧――讓積極的因素最大化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了著名的“多元智慧理論”,提出要以多維度的、全面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評價學生。他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兒童,而老師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智慧所長。在對學生的日常教育引導過程中,不能雙眼緊盯學生的缺點不放,這隻能成為對學生不斷增強的負面心理暗示,就好像有些班主任在班會上總是不斷強調不能這樣、不能那樣,而有些班主任懂得表揚小張的文明有禮、小李的勤奮好學、小陳的熱愛勞動……久而久之學生們都覺得自己是班級的優秀一員,聚集的正能量也會讓班級風清氣正。

  多元智慧理論的提出,讓班主任工作理念產生新的變化,班主任必須充分認識到,學校不是“模具加工廠”,要珍視每一個學生的不同。上帝關上一扇門,也必然會開啟一扇窗,無論是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行為具有偏差的學生還是性格不討人喜歡的學生,他們身上必然也有閃光點等待著班主任去發現。如果班主任能夠堅信每個學生都具有各自的天賦,每個人都是某方面的天才,學生自己也意識到通過努力都可以成為天才,他們將更加自信,對未來滿懷信心,這正是一種強大的積極力量。

  五班主任要不斷修煉自身的情緒智力

  情緒的掌控也是一種重要的智力因素,試想:當學生的話還沒說完就被粗暴打斷,當事情還沒調查清楚班主任已經大發雷霆,當學生看到班主任每天都板著面孔……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怎麼會有良好的效果?所以班主任同樣要將積極心理學運用於自身,學會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事務中理清思路,在眾多複雜問題面前保持冷靜、積極應對。只有老師先“陽光”了,學生才能“陽光”,只有班主任自身充滿正能量,班級才能積極和諧。

  積極心理學為奮戰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一線的老師們打開了一扇窗,將其中的理念靈活地運用於日常的工作,便於班主任在繁雜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找到著力點,從而更好地體現班主任工作的智慧。

  篇2

  論積極心理學的積極意義

  經濟發展不是目的,更不是唯一最高的硬道理,GDP只是實現人的生活全面幸福的手段。如果經濟發展了,人們步入了小康社會,不滿意和精神痛苦卻日益增加,出現所謂的“13跳”,那麼經濟發展就不是硬道理,而是痛苦之源和罪惡之源。經濟發展的唯一目的是讓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這種幸福生活僅僅是一種主觀感受,也就是說,人們僅僅是為主觀的某種滿意的感受而活著。當然,我們不否認高樓大廈、汽車電腦對於幸福生活的作用,但這些作用必須化為某種人的主觀幸福感受衡量才有現實意義。積極心理學就是一門關於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可以向人們開啟通向幸福的大門。

  一、打破不合理的消極心理學傳統,引領心理學重新迴歸三項使命。

  當一個社會處於穩定、繁榮昌盛的和平時期,這個社會的文化就會特別關注人的創造性、幸福等個人層面和集體層面的積極品質;反之,社會關注積極品質會進一步促進社會本身的繁榮與發展,兩者相互促進和影響。心理學自取得獨立以來,肩負三大使命,由於二戰特殊的時代背景,致使心理學變成專門致力於糾正人類存在問題的科學,心理學工作者把精力集中於心理問題的評估和矯正上,這種心理學被稱為病理心理學或者消極心理學。這一時期的心理學的核心任務是修復問題,卻忘記了心理學另外兩大任務:幫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加充實幸福;發現並培養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不難發現,無論是從心理學自身發展來看,還是從人類社會發展來看,積極心理學的產生和興起都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消極心理學只看到人的心理問題和一些不良事件、惡劣環境,把心理學的目的定位為去掉人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及社會中的各種問題,寄希望於去掉問題之後就可以給人類和人類社會帶來幸福、快樂和繁榮。消極心理學以問題為中心,背離了心理學研究的本意,沒有問題的人並不意味著就一定是個健康的人、生活幸福的人,去掉心理問題或行為上的問題也不一定就能自然形成良好的心理或行為模式。在消極心理學視野裡,不存在利他、同情、美德等,有的只是錯覺、幻覺、非理性、自私自利等字眼。在消極心理學看來,消極的社會動機是真實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積極的社會動機只是一個副產品,是人類偶然為之的。這種價值取向不僅影響了心理學本身的健康發展,而且影響了社會的價值觀,阻礙了社會和諧發展。

  比如,兩百年前,邊沁提出的享受主義價值觀深入人心,以致一些當地人唾棄利他、寬容、感恩、希望、樂觀等人性的高階品質和高階需要。當然,這也和積極心理的似本能性並不對應特殊的行為模式有關,如滿意和幸福就沒有特殊的行為模式,人們不容易認為它們是人類本身具有的心理品質。人們被經驗矇蔽,更傾向於認為享受、競爭、貪婪、嫉妒、焦慮、抱怨才是真實的情緒和真實的人性,“我多你少”、“我贏你輸”的短缺經濟學的馬太效應才是生命的真諦,反而認為那些積極品質僅僅是些理想主義的傳說或者道德說教者的杜撰。人們不知,那些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價值觀並未使人遠離動物本性多遠,物慾橫流的生活無異於醉生夢死,跟著感覺走並不會產生真正的幸福。

  二、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使人幸福的心理學,可以幫助人類真正到達幸福彼岸。

  當我們從消極心理學的角度把一個人評價為少焦慮或無焦慮、少恐懼或無恐懼時,這個人就是心理健康的。可實際上,免於心理疾病只是心理健康的一個基本條件。一個少有消極情緒的人是否積極地熱愛生活、是否有效地開發了個人潛能、是否活得精彩,不得而知。在心理健康評價視野中,孤僻、脆弱、妄想、憂鬱、攻擊性等成為主要關注的內容。然而大千世界,眾多文化,不同國度,生活著許多情緒積極、內心快樂的人,他們體驗著病人難以體驗的幸福,每天都充實而有意義地生活著。心理學就應該研究這些超級健康的人、內心充滿積極性的人。其實,從相反的角度說,如果我們不理解這些心理健康的人和最積極的人,就不能理解心理病態。從消極心理學的實踐來看,我們已經證明:依靠修正問題的消極心理學不能為人類謀取幸福。

  積極心理學強調對人的積極心理品質的理解,並不是說在積極心理學家眼裡人類只有美好品質,也不是說積極心理學家不研究心理問題和疾病,只是積極心理學有自己的見解。

  積極心理學強調預防心理疾病用於治療,預防的大部分任務是建造一門有關人類力量的科學,其使命是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挖掘和培養積極品質。預防與治療的不同在於,它強調的是人性中的積極方面和健康的功能,相信人性中一定有抵抗阻礙的傾向和潛能,成長的潛能一定會戰勝不健康的因素,並相信人面對挫折和障礙,具有自我恢復的功能和康復功能。用自我康復的功能戰勝疾病因素的影響,減少障礙因素的危害。

  預防的心理基礎在於強調人性本來具有的抵抗疾病的因素,它不是我們從外部注入的力量,預防的力量在於動員人本身的力量。一個接近吸菸者的青少年,自身內部就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一個正確的處理與朋友交往的尺度的羅盤,一個不想吸菸的健全的是非判斷。預防只是幫助他認識到自己身上的積極潛能和巨大的強項,領悟到原來就有的抗拒誘惑的力量,領悟到自己是一個有能力把握未來、選擇正確生活方式的人,是他自己選擇了遠離吸菸,而不是心理醫生改變了他,是他不接近吸菸的人。再如一個具有精神分裂傾向的人,他自身內部也具有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的經驗,這種經驗原來就存在,只是一個人有病時,這些經驗被遮住了,由外顯的變成潛在的。治療過程中,我們要挖掘這種積極的經驗,將之放大,加以利用。心理疾病與身體疾病有本質的不同,心理與心態具有整體性,當我們被積極心理所主導時,心理疾病就自然而然地煙消雲散了,當我們被消極心理吞噬時,要調整起來是非常不容易的。關注積極心理,擁有積極樂觀、快樂的心是很重要的。

  積極的心理品質更加適應現代社會,具有更加持久的適應功能,積極的心理品質在適應過程中具有前所未有的意義。它可以引發人的創造性和靈活性,擴大注意範圍,使人主動捲入環境,樂觀而有效地探索環境中的任何事。研究發現積極的情緒還有助於消除消極情緒,增加人的心理資源,使人在逆境中具有容忍挫折的心理彈性。比如失敗的反饋會造成對悲觀的誇張,誇大危險,令人焦慮;而成功的反饋則造成人對成功的整體的“樂觀偏見”,使人積極克服困難,低估危險。積極的心理品質還可以擴大人的思考和行動的範圍,使人更加有創意和靈活性,願意接納新經驗。伴隨積極情緒的認知,產生不同尋常的思考、靈活和創新的學習,對新知識的接納變得更加敏感。積極心理品質還可以建立持久的個人資源,使人長壽和有力量。消極的症狀和情緒使人逃避現實,具有悲觀的偏見,縮小注意力,使人僵化。

  評價和看待人時,在傳統心理學消極心理學的各個領域如臨床心理、諮詢心理、健康心理、人格心理等都應該引入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正規化,運用和應用積極心理治療方法,注重人性積極的一面,把握個體在成長潛能的長處和優勢,把這些優勢轉變成使人適應環境和創造幸福的最佳力量。

  三、結語

  現代社會,人類不僅為了簡單地活著,而是為了有意義地活著,有尊嚴地活著,幸福地活著。人與人、人與萬物是靠各自積極組成社會的。人只有積極地對待世界萬物,社會才能和睦相處而安寧,人類才能獲得永久的幸福。心理學只有提倡並踐行研究人類積極品質才能滿足人類社會對幸福生活的需要,幫助人類真正到達幸福彼岸。

  參考文獻:

  [1]周嵌,石國興.積極心理學介紹[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0062:12-15.

  [2]Seligman ME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iogy: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hchologist,2000,55.

  [3]任俊,葉浩生.當代積極心理學運動存在的幾個問題[J].心理科學進展,20065:787-794.

 

積極心理學論文參考範文
有關記憶的心理學論文2
相關知識
積極心理學學術論文
淺談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基於積極心理學視角的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研究論文
淺談積極心理學相關論文
積極心理學期末論文範文精選
大學積極心理學論文
積極心理學的論文
積極心理學畢業論文
積極心理學結課論文
有關積極心理學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