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9日

  臺兒莊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範文,歡迎借鑑參考。

  一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遊覽。臺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臺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臺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臺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臺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臺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裡築臺而居,於是被稱作“臺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臺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臺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臺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臺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裡,也使用臺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臺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麵積,臺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臺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臺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臺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三是她儲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臺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政治標誌符號。

  我們先說臺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萬里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XX年前的春秋時期,在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XX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裡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臺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臺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臺兒莊地勢較微山湖一帶低窪,其海拔高度低於微山湖的湖底。為了防止汛期儲存的湖水通過運河一洩而下,治河官員想出了多建船閘的辦法。在這段運河開通之初的明朝萬曆年間,從微山湖口的韓莊至臺兒莊,建起了八座節制閘。從南方載貨北上的船隻,經過船閘需要一定的時間,大量的官船和商船要在臺兒莊等待,這個特殊的漕運樞紐於是滯留了大量流動人口,使得臺兒莊迅速繁榮。明末至整個清代,臺兒莊始終保持著“商賈迤邐、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繁榮景象。

  臺兒莊是一個移民城鎮,這裡的居民基本上不是土著,沒有排外的“地頭蛇”欺負外鄉人。所以,南來北往的富商大賈,都願意藉助臺兒莊的商機創造財富,置辦家業,長久定居,進而捐助善款,修橋鋪路,建廟辦學,成為臺兒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到清代的康熙年間,臺兒莊的常駐人口已經達到五萬人,流動人口達到七八萬人。由於在此經商和定居的來自四面八方,他們在營建自己的商鋪和住宅時,帶來了各地的建築風格,使得臺兒莊城裡集中了京派、晉派、陝派、魯南、江浙、徽派、閩南、嶺南、歐式、中東等不同建築;容納了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媽祖等民間宗教在內的中外各大宗教,據文獻記載,大戰前的臺兒莊,大小廟宇多達72座;由於臺兒莊富有商機,吸引了官員、軍人、儒生、商賈、僧道、醫藥、農夫、匠人、武俠、梨園、術士、雜耍、藝妓、掮客等三教九流在這裡駐紮、佈道、淘金和發展,成為不同文化的匯聚融合之地。

  以上是臺兒莊的文化標誌符號。

  關於軍事符號,我想大家馬上就能想起發生在70多年前的臺兒莊大戰。詩人桑恆昌曾在一首詩裡寫到:“也許,臺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臺兒莊。”1938年的臺兒莊人,受交通和通訊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看到全世界,可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戰,確確實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中華民族對日抗戰史上,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取得勝利的大型會戰很多,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天,回顧戰史,目前在海峽兩岸得到認同的將領,首選臺兒莊大戰的指揮者。這樣,臺兒莊又成為國共兩黨聯絡互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政治標誌符號。

  繁榮興盛了300多年的臺兒莊,到1855年也就是清朝咸豐五年,黃河在河南銅瓦廂決口,改道從山東入海,淤塞了山東境內的運河航道,京杭不能貫通,臺兒莊的繁榮受到影響。1938年春天,中日軍隊在臺兒莊持續了半個月的血戰,使這個稱得上中外建築歷史博物館的臺兒莊,無土不沃血,無牆不飲彈。堅固的城牆、威嚴的衙門、寬敞的會館、莊重的廟宇、華麗的商鋪、樸素的民宅,被夷為一片廢墟。戰後,國民政府登報承諾,要重建臺兒莊。可是,因為戰事緊張,加上後來的內戰,國民政府的承諾一直沒能兌現。臺兒莊的居民,在斷垣殘壁上重建的商鋪和民居,已經無法重現臺兒莊往日的輝煌。

  XX年隆冬的一天,新任棗莊市人民政府市長、海歸雙博士陳偉,帶領政府部門和各區市的負責人,從滕州市的紅荷溼地上船,沿運進行考察,研究討論資源枯竭城市的發展戰略。汽船航行了11個小時,天色擦黑才到達考察的終點臺兒莊。這時,臺兒莊區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陳市長,在臺兒莊舊城區,還保留著一段明清時期的古運河。這段運河,因為廢棄不用,在月河街一線留下了十多處古運碼頭。具有歷史視野和戰略眼光的陳市長,不顧一天的勞累,當即決定到現場進行考察。當他聽說上海的綠房子公司計劃投資六億元,把這一帶開發為商品房時,陳市長立即下令叫停。之後,陳市長利用節假日,先後40多次到臺兒莊明查暗訪,發掘古城遺蹟。經過專家論證,市政府作出了重建臺兒莊古城的決定。這樣,我們在四百年前興建、一百年前衰落、七十年前被戰爭摧毀的基地上,復活了臺兒莊古城。

  可以說,臺兒莊古城是搶出來的,挖出來的,創出來的:所謂搶,指的是搶救性儲存與重建,如果不是陳市長當機立斷,所有的歷史遺蹟都在商品房開發過程中徹底破壞,失去了恢復的可能;所謂挖,指的是挖掘古城的文化基因,與整個民族的文化精神相銜接,進行基因修復與再造;所謂創,就是在重建中,不拘泥於戰前的原貌,而是在不違背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創造出康乾盛世時期的臺兒莊古城風采。決策者、設計者和建設者,本著存古、復古、生古的原則,使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承載了大戰文化、運河文化和魯南地域文化,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臺兒莊是運河文化古城,是民族楊威之地,是南北水運交通樞紐,這裡,國家級的景點有,國務院第一個批准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溼地公園、國家級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愛國教育基地、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等等。

  今天我們到臺兒莊參觀遊覽的景點有:臺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觀、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a區。

  到達現場之後,各景點的導遊會給大家作具體的介紹。

  我的介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二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遊覽。臺兒莊位於山東省最南部,古時候屬於蘭陵舊疆,現在是棗莊市的一個縣級行政區,與江蘇省接壤,為山東省的南大門。

  現在,我利用大家乘車去臺兒莊的時間,簡要地介紹一下臺兒莊的基本情況。

  首先介紹臺兒莊名字的由來。我們今天提到“莊”這個字的時候,常常與“村”合用,稱為“村莊”,與城鎮相對。其實,在古代,村與莊,是兩個概念。村,是由家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後來成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莊,是朝廷、貴族所擁有的土地,在這些圈定的土地上居住的居民,是軍人或僱民。臺兒莊,應該是荀子任蘭陵令的時候楚國的屯田,後來在此形成居民區。關於臺兒莊名字的由來,傳說很多,比較可信的是,臺兒莊土地肥沃,但是地勢低窪,汛期成為洪水走廊。人們在這裡築臺而居,於是被稱作“臺莊”。唐代準提閣內的碑文上,出現“臺家莊”的名字,明代正德年間所立的泰山廟碑文中,出現“臺家莊集”,證明那時候已經不是普通的村莊而是頗具規模的集市。大運河開通之後,南方客商語速比當地居民快,使“臺莊”的發音出現兒化。明代崇禎十二年所立的防務碑上,已使用“臺兒莊”的稱謂。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裡,也使用臺兒莊這個名稱。今天,我們能夠肯定的是,臺兒莊由田莊到運河重鎮的過程,是伴隨者運河的開通與興盛的。

  按照行政級別和麵積,臺兒莊趕不上河北石家莊,可是,她卻贏得了“天下第一莊”的聲譽。

  這不是臺兒莊人夜郎自大,“天下第一莊”的美育,出自乾隆皇帝之口,他和康熙皇帝分別六下江南,都要路過臺兒莊。有一次,乾隆皇帝面對臺兒莊的繁榮與興盛,發出“天下第一莊”的讚譽。而明清兩代和20世紀的沉重事實,又為這塊土地賦予了文化的斑斕和歷史的厚重。

  今天,臺兒莊仍然是“天下第一莊”的原因,一是她在中國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二是震驚中外的臺兒莊大捷,三是她儲存了50多處二戰遺蹟,四是市區兩級政府對臺兒莊的搶救性重建,使她呈現出無可替代的文化、軍事和 標誌符號。

  我們先說臺兒莊與京杭大運河的關係。

  長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畫下雄渾的一撇,京杭大運河畫下了遒勁的一捺,成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長城為防禦遊牧民族的侵襲而建,今天,只剩下象徵意義,而沒有了實際功能。而京杭大運河,這個溝通中國南北的偉大工程,至今仍然發揮著交通運輸和優化生態的功能。

  說起運河文化,我們必須梳理一下運河的歷史。據考古學家考證,早在2700年前的春秋時期,在臺兒莊區張山子鎮境內的逼陽國,就有了人工開挖的運河。24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了從今天的揚州到淮安的南北水道邗溝。隋煬帝開挖的運河,北起河北的涿郡,經洛陽通達浙江的餘杭。經過幾百年的不斷疏通,到公元13世紀,元世祖完成了由北京到杭州的大運河工程。明朝初年,永樂皇帝出於把國都由南京前往北京的考慮,在元代運河的基礎上,疏通、擴建了京杭運河,打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使之成為明政府的 、經濟、軍事命脈。那時候,微山湖尚未形成,今天的湖區一帶,是十幾個互不相連的小型湖泊。途經這裡的京杭運河,自濟寧往下,走的是微山、留城以西的線路,自徐州至淮安,運河借走黃河水道。因為黃河為季節河,旱季斷水、汛期黃犯,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通航。為了保證這條國家命脈的暢通,一代代治河大臣,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有人認為治運必先治黃,有人認為治黃不如避黃。於是,在“借黃就運”和“避黃行運”的問題上爭執了幾十年。萬曆年間,“避黃”派勝利,在萬曆三十二年,開通了時稱泇運河的臺兒莊運河。這段運河的開通,避開了黃河水患,使運河通航天數增加80多天,每年經過臺兒莊運河的船隻7000多艘,運輸物資400萬擔。同時,還間接地促進了微山湖的形成,成為補充運河水源的水櫃。

  三

  臺兒莊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有“天下第一莊”之稱清乾隆賜。 古城佔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割槽、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古城。 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

  歡迎您光臨大戰故地、江北水鄉、運河古城——臺兒莊參觀遊覽。

  臺兒莊古城,是一座二戰遺蹟儲存最多、被世人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的歷史聖城;是古運河畔唯一一座八大風格建築融為一體,72座廟宇匯於一城,南北交融、東西合璧的文化名城;是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完整儲存了古碼頭、古駁岸等水工設施,被世界旅遊專家稱為“活著的運河”的運河古城;是中國唯一一座擁有14華里水街水巷,乘坐舟楫能夠遍遊全城的東方水城。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系統工程中,臺兒莊是一處重要節點。

  臺兒莊古城規劃面積為兩平方公里,按照“大戰故地、運河古城、江北水鄉、時尚生活”的城市發展定位,確定11個功能分割槽、8大景區和29個景點。遵循“存古、復古、創古”的理念,將儲存下來的大戰遺址、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古縴夫村等歷史遺產,進行科學修復,重現“一幅清明上河圖,十里畫廊卷不住”的壯麗景象。臺兒莊古城集“運河文化”和“大戰文化”為一體,融“齊魯豪情”和“江南韻致”為一域,是極具人文魅力的旅遊目的地,是沿運獨有、世界知名的旅遊休閒度假區。

  有人說,看水鄉去周莊,看古城去平遙,兩者兼顧去麗江。但是,周莊有水卻不是大戰故地;平遙有古樸的建築卻沒有大運河;麗江有城有水,卻沒有臺兒莊這樣豐富的文化積澱。來到臺兒莊古城,既古運河,又親臨了大戰故地,觸發了思古幽情,還領略了古老文化,享受了時尚生活。臺兒莊一日遊,等於同時去了周莊、平遙和麗江。有位網友說:“周莊是懷舊,平遙是療傷,麗江是豔遇,臺兒莊是夢鄉。”

  現在我們遊覽的是重建之後的臺城舊志景區,佔地面積38155平方米,建築面積30295平方米,約佔古城一期核心區的十分之一。主要有步雲廊橋、參將署、久和客棧、翠屏學館、臺莊驛、日升昌記、文匯酒樓、謝裕大茶行、扶風堂、天水堂、三恪堂等不同風格的明清建築。

  西門

  這是臺兒莊古城的西門。臺兒莊大戰期間,曾經是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的臨時指揮部。

  臺兒莊形成於漢,繁盛於明清,建有城門六座,命名不算整齊,但富有學問。東門叫“仰生”,意思是官府、官員,仰仗眾生而存在;西門叫“臺城舊志”,表明她是舊城的標誌;北門為“中正”,意為中正仁和;小北門叫“承恩湛露”,意思是承蒙上蒼恩典,享受濃濃的甘露;南門叫“惠迪吉”,意思是,順從天道就能吉利;小南門叫“迎祥”,意思是迎來吉祥。這些城門,在臺兒莊大戰期間,全部毀於戰火,我們今天看到的城門,是2011年春天重建的。

  臺兒莊在元代就已經築城,但那時候僅僅是一座土城,俗稱“土圍子”。明朝萬曆三十二年,泇運河開通,臺兒莊成為運河重鎮。我們現在看到的運河,就是泇運河。泇運河的“泇”,是三點水加上一個加減的加字。關於泇運河的歷史,到閘官署裡我再給大家介紹,我們先介紹臺兒莊城池。明清兩代,在朝廷命官的主持下,多次修築臺兒莊城。康乾盛世時期,臺兒莊城的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咸豐七年,黃河決口,殃及到臺兒莊,城牆受損。咸豐七年重築城牆時,縮小了城區規模,其中西城牆向東後退1公里。這座城門樓,是在咸豐年間的舊址上重建的。

  城內有大衙門街、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和縱橫交錯的水街水巷,以及十多座古運碼頭。旁邊的這座碼頭叫“五行碼頭”,為清代最繁華的運河碼頭。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生成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行”。五行之間,形成了相生、相剋的動態關係,維持著世界的平衡。五行之中,水佔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生命之源,世間因為有了水,山有了靈性,草木得以生長,動物得以繁衍,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登上了歷史舞臺,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孔夫子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老子說“上善若水”,是因為水能屈能伸,能升能降,變化無常,容納一切,滋養一切,成就一切。臺兒莊是一座水的城市,讓我們走進這座東方水城,領略水的景觀,感受水文化的魅力。

  步雲廊橋

  這座橋是古運河上的景觀橋,名叫“步雲廊橋”,取“平步青雲”之意。

  在泇運河之前,這裡並不是運河航道,只有一條季節河。當地居民在寬度有限的河上建了一座小石橋,供平時通行。泇運河開通之後,河面變寬,限於當時的條件,沒有能力建造下面可以過船的跨河大橋,而這裡作為船隻裝卸貨物的繁忙地段,又不允許私人渡船提供擺渡服務,運河因此成為一道“天塹”。

  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康熙大帝沿京杭大運河南巡,途徑臺兒莊。嶧縣落魄文人李克敬,當時正在滕縣講學,聽到康熙南巡的訊息,收拾行囊,連夜趕赴臺兒莊,向康熙皇帝獻上《雅頌八章》的辭賦。據文獻記載,許多文人,把自己的頌詩擺在橋上,具有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從眾多才俊獻上的詩賦中,欽定李克敬的《雅頌八章》為第一,貼出皇榜,改變了李克敬的命運。第二年,山東舉行鄉試,李克敬赴濟南應考,成績全省第一,之後赴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參與了《大清一統志》的編纂工作。有人說,這座橋,使李克敬平步青雲,於是改名為“步雲橋”。

  這幅楹聯:“梯級可諧欣捷步,雲程有路喜先登。”說的就是李克敬通過讀書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

  橋面上的石雕,內容不是李克敬,而是漢丞相匡衡自學成才的經歷。歡迎關注“錦麗華”

  匡衡是西漢後期的一代名相,輔佐了漢元帝和漢成帝兩任皇帝。匡衡幼年家貧,卻渴望讀書學習。他白天給財主幹活,不要工錢,晚上借閱財主家的藏書。因為買不起燈油,匡衡就把自家的牆壁鑿開一個洞,借別人家的燈光讀書。這就是著名的“鑿壁透光”故事。現在嶧城區榴園鎮的匡談村,既是匡衡的出生地,也是匡衡談經的講堂。匡衡在匡談村講學期間,多次到臺兒莊考察,蒐集荀子在這一帶留下的嘉言懿行。

  這些石刻的內容,就是匡衡通過刻苦自學由平民到丞相、再由丞相迴歸故里得到善終的故事。

  匡衡的後人,是魯南的望族。為什麼當地沒有匡姓呢?這是因為,宋太祖名叫趙匡胤,匡氏家族要避皇帝的名諱,去掉了匡字的半包圍,改姓王。魯南的王氏家族,大部分是匡衡的後代。

  步雲橋經歷了兩個朝代,目睹了許多善與惡、血與火的故事。和平年代,置身橋上,看帆船往來,船上不僅裝載著代表名利的貨物,而且還乘坐著充滿情義的人。見賢思齊,精神境界逐步攀升,由平民成為國家棟梁。戰亂時期,人性惡得到釋放,傷及的是整個國家和所有百姓,於是人們呼喚和平,祈禱國家長治久安。

  大橋南面的石雕,是楊家將的故事。楊家幾代人對朝廷忠心耿耿,保家衛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可是,你可能不知道,英俊瀟灑的楊宗保,還是臺兒莊老穆家的女婿呢!當年,穆桂英在今天運河南岸的穆柯寨佔山為王。遼國進犯大宋,擺下天門陣。楊延昭、楊宗保父子奉命出戰,不知如何破除。已經到五臺山出家的楊五郎獻計,說要破天門陣,需要降龍木。這降龍木就在穆柯寨裡。楊宗保來取降龍木,與穆桂英一陣對打,戲劇性地結為夫妻,兩人同上戰場,破了天門陣,為國家換來太平。這橋面上的石刻,以寫意的情節和寫實的技法,講述了楊宗保練就高強本領,成為國家棟梁的故事。在此,我祝願嚮往軍旅生涯的遊客,在保家衛國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由士兵成為將軍,實現凌雲壯志。

  請大家抬頭看,上面就是“凌雲”的匾額。

  這幅楹聯:“煙霞呈五色,錦繡展千里。”字面意義是站在步雲廊橋上,能夠看到五色彩霞,想像三千里運河之上鋪滿錦繡。在象徵意義上,是對各位遊客的祝福,祝大家前程寬廣錦繡,生活多姿多彩。

  安瀾門

  臺兒莊在戰國時為楚國的田莊,漢代發展為集鎮。臺兒莊城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當時的規模是,東西長5華里,南北寬3華里。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加固城牆時,建有城門六座,水門一座。這座水門,取名為安瀾門,有祝願“水波平靜,天下太平”之意。是進入古城的水上通道,有了這一通道,城內的水街水巷,與京杭大運河的主航道實現了連通。

  雙橋映月

  這裡是“雙橋映月”碼頭,為古城觀景臺之一。拾階而下,順著水街東望,兩座古橋安臥在波光之上,猶如兩輪滿月映入河中。入夜,雙橋倒影流光溢彩,美輪美奐,讓人分不清人間天上。從這裡乘坐一葉扁舟讀作pian zhou,穿行在水街水巷,領略古城的情趣,會讓你終身難忘。

  參將署

  這座官式建築是參將署,俗稱大衙門,門口的這條古街,被稱作大衙門街。大衙門街全長1000多米,貫穿古城東西。

  參將署始建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為清朝正三品參將行署。參將統領600兵馬,負責管轄220華里運河河道的工程防護和漕運治安。1937年1月,國民政府在此設立山東嶧縣警察局臺兒莊分局。1938年初,成為第3集團軍副司令沈鴻烈的 庫,在臺兒莊大戰中,這批 發揮了作用。現為“臺兒莊古城重建博物館”。

  門前這兩根旗杆上,刻有“太平”二字的方形容器,裡面裝的是五穀雜糧,為一方百姓祈求五穀豐登,天下太平。

  牌坊

  這座牌坊為臺兒莊“水陸通衢”牌坊,她見證了臺兒莊往日的繁榮。這條街道被稱為大衙門街,1947年,駐守在這裡的 軍隊,把大衙門街改為繁榮街,建國後繼續沿用這一街名。重建古城時,恢復大衙門街的舊名。

  臺兒莊雖然建城較晚,但是在古代,就是交通要道。當年,屈原聯齊抗秦,晏子使楚,經過的就是臺兒莊。荀子的學生李斯、韓非,在蘭陵深造之後,到秦國實現政治理想,也要經過臺兒莊。還有張良、韓信、曹操、徐霞客、馬可·波羅,都在臺兒莊一帶逗留過。

  臺兒莊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陸首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牌坊兩面,有四副楹聯,因為時間關係,我今天只給各位解釋一副:“岸柳河橋,要平攤邗水二分明月;槳聲燈影,豈獨讓秦淮十里輕歌。”說的是,運河岸邊的垂柳和古城的過路橋、景觀橋,分攤了邗水的二分明月。邗水,即邗溝,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鑿的運河,南起揚州南面的長江,北至淮安,是史籍中記載最早的運河。其實,邗溝比起臺兒莊境內逼陽城的運河,要晚100多年。二分明月的典故,出自唐朝詩人徐凝的詩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意思是,天下有三分月色,那可喜可愛的兩分被揚州佔去了。而揚州正是古運河邗溝的南端。臺兒莊古城的岸柳河橋,與揚州平攤這最美的二分明月。下聯說的是繁盛時期的臺兒莊,“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景象,與南京秦淮河畔一樣熱鬧非凡。

  拐角樓

  這座拐角摟,為京津冀地區的建築風格,南北兩側的弧形捲棚,體現了這種建築的開放性。拐角樓佔地766平方米,建築面積1514平方米,南樓經營珠寶,北樓經營茶藝。

  久和客棧

  這座白牆黛瓦、馬頭出牆的徽派建築,名叫久和客棧。清代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由徽商胡文廣建造。重建後的久和客棧,佔地2415平方米,建築面積3554平方米,作為快捷客棧使用。古城內有許多店鋪、民居為這一風格,見證著徽商在臺兒莊的創業歷史。

  臨水商鋪

  對面的兩座商鋪,是典型的南面臨水、北面臨街的江南水鄉建築,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左邊這座名為“可意樓”,是當年的一座青樓。右面這座名為“可風樓”,告訴人們這座商鋪雖然緊靠青樓,樓主仍然潔身自好,“可作風範”。

  金玉滿堂

  這面“金玉滿堂”裝飾畫旁邊的照片,是一位戰地記者拍下的,記錄了我軍官兵由西門進入臺兒莊城的瞬間,背景是大戰前夕的建築風貌。

  有人會問,1938年的這場會戰,主戰場為什麼在臺兒莊而不是徐州呢?這是由當時的局勢決定的。“七七事變”之後,日本侵略軍一路渡過黃河,佔領了濟南、泰安、兗州;一路攻佔了上海、南京,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然後,企圖會師徐州,打通津浦和隴海鐵路,實現全面佔領中國的野心。由於南下日軍在臨沂、滕縣遇到我軍的殊死抵抗,企圖從連雲港登陸攻佔徐州的日軍,遭遇中興公司自沉商船填塞港口的阻攔,於是把槍口對準了臺兒莊。時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把臺兒莊的6000棟商鋪和民房作為掩體,在臺兒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血戰。這一戰,不僅打出了中國人的士氣,也使臺兒莊“一戰成名”。詩人桑恆昌說:“也許,臺兒莊沒有看到全世界,但是,全世界都看到了臺兒莊。”

  廣源橋

  廣源橋始建於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時任參將趙登高主持興建,寓有“財源廣進、興旺發達”之意,故稱“廣源橋”。橋長13.9米,高3.25米,跨度6.2米,橋面寬2.2米,是古城中最高的單孔石拱橋之一。

  魯班與泰山

  關於臺兒莊名字的由來,說法很多。

  有這樣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版本,話說魯班有一個徒弟,名叫泰山。這個徒弟聰明伶俐,卻不守規矩,經常惹師父生氣。有一天,魯班把他趕出家門,不再承認這個徒弟。當時,在棗莊一帶,已經有了粉碎糧食的石磨,比淮南王劉安發明的石磨早300多年。那時候的石磨,底層的圓心軸,是在打造石磨時留下的石軸,魯南人稱為“磨臍子”,很容易碰斷,磨臍子一斷,那盤磨就作廢了。魯班為此發愁多年,沒有想出解決的辦法。有一天,魯班見到有人用木軸代替了石軸。木頭韌性大,解決了石軸易斷的缺陷,而且,磨壞了能夠更換。魯班對此驚歎不已,詢問這是誰的發明。有人告訴他是泰山發明的。魯班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泰山的家鄉,就在臺兒莊。因為徒弟超過了老師,成為名人,人們就把他的家鄉稱作“泰家莊”,後來,出現音轉,稱作臺家莊,簡稱臺莊,泇運河開通之後,南方人又把這裡稱作臺兒莊。

  魯南民居

  這片建築為魯南民居,佔地面積1092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現在是普通客棧,住在這裡,可以感受魯南的民俗風情。

  臺兒莊在清代屬於嶧縣所轄的“特區”。《中華全國風俗志》認為,嶧縣一帶的民俗,既有魯國的質直懷義,也有齊國的寬緩闊達,還有楚國的輕剽任氣。儘管聖人的禮教儲存在心,卻染上了不同地方的風俗。正因為如此,臺兒莊才充滿活力。歡迎關注“錦麗華”

  扶風堂

  這處宅院為晉派建築,為祖籍扶風的萬家所建,名為“扶風堂”,俗稱萬家大院。

  萬家於清朝康熙年間由山西遷至江西,不久又來到臺兒莊,因漕運發跡,鼎盛時期有店鋪商號20餘家,官銀40萬兩,被稱作“四十萬”。古代1斤為16兩,1塊銀元為7錢重,按今天的市價,一塊銀元摺合人民幣200元。40萬兩官銀,摺合1.8億人民幣。這在當時,算得上是鉅富了。這座建築,以四合院為基本結構,採用青磚青瓦的樑柱式磚木體式,樓高院深,牆厚基寬,設計精巧,雕刻考究。有四合院、過庭院、偏正套院,60多間房屋,其豪華程度為臺兒莊之最。臺兒莊大戰期間,一度成為我軍掩體,戰役打到第四天,遭到日軍轟炸。現在我們看到的扶風堂,是在原有的地基上重建的,被稱為“文化基因復活的成功範例”。

  大門外:前面這條河就是古運河,明萬曆二十一年動議開挖,三十二年通航,400年來未曾斷流。臺兒莊大戰期間,池峰城破釜沉舟,下令炸掉的浮橋,就在前面這個位置。1959年,國家對京杭運河進行改造,將原運河取直,這段運河保留在舊城內,成為景觀河。

  四十萬碼頭:四十萬碼頭是萬家的私人碼頭,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用於貨船裝卸貨物,兼具汲水、洗菜、洗衣等生活功能。古城內現有此類碼頭13座,這些古碼頭,在準備拆除的時候,因為陳偉市長的叫停,才被保留下來,成為見證古運河的歷史遺存。

  大門上方的木雕:這座兩層門樓,木雕做工精美,人物、風景栩栩如生。古人對大門的要求很高,被稱為“識禮之門”,通過大門向外人展示生活品味,表達美好意願。門樓上面的雕刻為詩、琴、書、畫,下面是人物,展示的是家庭和美、孩童歡愉的形象。

  水井:井上篆寫“清渫”二字,寓意主人品格高潔。

  水榭:這座水榭的楹聯:“月朗雲無意,風清水有情。”暗示了萬老爺與巧嫂子既含蓄又堅貞的情感。

  金蟾吐水:三條腿蛤蟆被稱為“蟾”,傳說它口吐金線,是旺財之物。在道教故事中,有一位劉海,跟著呂洞賓修道,他功力高深,喜歡周遊四方,降妖伏魔,造福人間。有一天,他降服了長年危害百姓的金蟾妖精,金蟾受傷斷其一腳,只剩下三條腿。自此,金蟾臣服於劉海門下,為了將功贖罪,便使出絕活,口吐金絲,幫助劉海救助窮人。

  金蟾的造型很多,一般為蹲坐於金元寶之上的三足蟾蜍,揹負錢串,體型肥碩,透出富貴自足的樣子。有“吐寶發財,財源廣進”的美好寓意。放置此物於家居或商鋪之中,能夠財運亨通,大富大貴。

  柱礎石的石雕:柱礎石的石雕為“琴棋書畫”和“梅蘭竹菊”。西南院:這進院子原先是廚房和傭人居住的地方,現在做高檔餐飲。門上的木雕:上為古時的“罄”,下為“魚”的圖案,寓意為“吉慶有餘”。

  廣濟橋

  俗稱“丁字橋”,原為木橋,清咸豐七年1857年由萬家出資修建為石橋。橋長11.8米,寬2.7米,高3.1米,跨度5.8米,橋石為名貴的蘇州木瀆金山石。街坊鄰居感念萬家賙濟大眾的慈善之情,稱其為“廣濟橋”。

  三恪堂與運河稅史館

  這組建築叫三恪堂,俗稱陳家大院,是清朝末年臺兒莊富商陳家的府第。

  清代的臺兒莊,先後三次出過“四大家”。清初,有鬱、臺、花、馬四家,康乾時期又出了燕、尤、趙、萬四家。晚清的陳家,與王、袁、駱三家不再稱“大”,而稱為“臺兒莊四小家”。這座院落,為魯南殷實人家的建築格局,實用而不張揚,體現了陳家的處世態度。

  陳家大院取名“三恪堂”,有兩層意思。一是不忘先祖。二是表明為人處世態度。

  臺莊驛

  這座建築為臺莊驛站,是京杭大運河上一處重要的水驛。

  驛站是古代飛報軍情、接送客人、運輸軍需的中轉機構。歷代王朝都十分重視郵驛,稱之“國之命脈”。驛站的功能,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機關招待所。凡持有“驛關”證件的官員,可按官階高低,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每隔十華里設有一個郵鋪,次要郵路間隔二三十里。臺莊驛為水驛,是伴隨漕運而設立的。明朝萬曆三十四年,河漕總督御史曹時聘在臺兒莊設立驛丞一人。清乾隆七年,編制增加到五人。

  臺兒莊水驛佔地1108平方米,建築面積530平方米,為蘇州園林風格。現在作為驛站文化展示區,向遊人展示中華民族三千年郵驛文明史及地方驛站發展歷程。

  翠屏學館

  這座廟堂式建築是古城的一所私塾學校,名為翠屏學館,始建於清朝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是尤家辦的義學,對外收徒。該私塾1938年毀於戰火,現在原址重建。

  這副勸學的楹聯:“跬步休輕,可酬胸內摩雲志;寸陰莫誤,請聽門前流水聲。”跬步kuǐ bù,一隻腳邁出去的距離。語出《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成千裡。”這幅楹聯的意思是:學子循序漸進的腳步,是實現凌雲壯志的基礎;在學習的道路上,不要耽誤一寸光陰,時間像流水一樣流逝,永不回頭。這後一句,讓我們想起孔老夫子“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教誨。

  私塾產生於春秋時期,除秦朝曾短暫停廢外,一直是官辦學校的重要補充。私塾在漫長的傳統社會綿延不衰,與官學並駕齊驅,共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為培養人才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臺兒莊的私塾學校,光緒年間有32處,培養出許多文化名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運河支隊創始人孫伯英、趙靜波,詩人賀敬之,戲劇導演鄭亦秋,歷史學家胡繩武、張玉法,軍旅作家賀茂之,臺灣美術教育家金哲夫,兒童文學作家鬱化清,江蘇畫家賀成等知名人士,都是臺兒莊私塾教育體系的受益者。

  這所私塾,佔地面積1197平方米,建築面積680平方米,為私塾文化展示區。

  日升昌記

  這個大院為日升昌票號的非正式分號。

  我們先看大門兩邊的楹聯:“謀利以天下為計,聚財乃義中所求。”這幅楹聯,隱含著臺兒莊日升昌票號的由來和經營理念。

  票號是現代銀行的前身,日升昌票號為山西平遙縣達蒲村李氏建立。自1824年正式辦理面向全國的匯兌業務,到1914年倒閉,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歲月裡,為中國的現代金融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文獻記載,日升昌在全國幾十個城市設有分號,而臺兒莊分號沒有列入其中。但是,在臺兒莊古城裡,又確實有一家“日升昌記”錢莊。

  這不是我們為了增加古城內涵而有意造假,而是尊重事實,對這處確實存在的錢莊進行復建。

  現在,請各位遊客跟我一起,走進復建的日升昌記,重溫一段沉甸甸的歷史。

  天水堂

  這座建築為趙家的府第,名為天水堂。房主的祖籍在甘肅天水,所以用天水堂作堂號。

  趙家大院現為馬可·波羅驛館,這與馬可·波羅有什麼關係呢?馬可·波羅是義大利的冒險家和旅行家,他在中國生活了17年,而且做過朝廷命官。返回歐洲之後,寫了《馬可·波羅遊記》,記錄了中國40多個城市的風土民情、物產地貌,在義大利引起轟動,間接地推動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作者記述了他在“臨州”的見聞,臨州即臨城,也就是今天的薛城,距臺兒莊只有幾十公里路程。為了紀念馬可·波羅的這次旅行,我們把趙家大院命名為馬可波羅·驛館。

  廣匯橋

  廣匯橋於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由趙家出資興建,橋長11.5米,寬2.96米,高3米,跨度5.7米。1938年毀於戰火,後搭建為簡易石板橋供人行走,現在原址復建。這座“廣匯橋”,取“匯八方商賈”之意。

  謝裕大茶行

  這座木雕茶樓,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由浙江茶商沈綺建造,名為蘇杭茶樓。沈綺有茶園百畝,就到這裡銷售茶葉,兼開茶館。咸豐七年1857年,徽州茶商謝正安收購了蘇杭茶樓,改名謝裕大茶行。原建築毀於1938年的戰火,因為是全木質結構,大火三天不滅。現在原址復建,為茶藝文化展示區。中國是茶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不同品種的茶葉,陪伴著中華民族走過五千年的風風雨雨。這裡所展示的茶藝文化,獨具臺兒莊特色。清代中葉,臺兒莊的飲茶習俗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僅茶葉品種,就有綠茶、青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由於品種不同,飲法不同,季節不同,飲者的境界不同,對茶的要求不同,派生出來的藝術表現不同,於是產生了臺兒莊特色的茶文化,成為東方藝術寶庫中的奇葩。

  廣源河

  這是臺兒莊古城特有的水街,當地人稱它為“廣源河”。臺兒莊特殊的氣候,使這裡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由於地勢低窪,歷史上曾經是洪水走廊,老百姓在此築臺而居,取土時挖出了18個大小不等的水汪和14華里長的溝渠,成為水街。這些明溝暗渠把18個水汪串在一起,與京杭大運河相連,形成縱橫交錯的水網。水街旁邊,建有許多私家碼頭,成為古城特有的景觀。重建後的臺兒莊,恢復了古城的水街水巷,復原了古城水系,形成了城水相依、碧水靈動、以河代路、以船代步的東方水城風貌。遊客可以乘船遊覽古城的任何景點,充分感受江北水鄉的迷人風情。

  臨水商鋪

  對面的建築是臨水商鋪,為江南水鄉風格的建築。剛才我們遊覽的是古城的臺城舊志景區,接下來請您參觀運河街市景區。

  運河街市景區現在我們進入了運河街市景區。這個景區又稱老街區,是臺兒莊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區,從明朝末年到民國初期,一直是古城的商貿中心。1938年的臺兒莊大戰,這裡是戰鬥最激烈、雙方傷亡最為慘重的地段。歷經幾百年的古樸建築,十有被戰火摧毀,人們在廢墟上修復的商鋪和民居,為我們保留了珍貴的二戰遺蹟。如果說,剛才在臺城舊志景區領略的是大戶人家氣派的豪宅,在老街區,感受的則是戰爭與和平彼此消長的沉重。

  船形街

  前面的這條街是船形街,長110米,中間寬60米,四周環水,形似揚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風順”。設計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非物質文化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園內所展示的,既有大運河沿岸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展示,也有其他地區的作品,充分體現了大運河的包容胸懷。船形街的二樓,為書畫和攝影藝術家提供作品陳展服務。有興趣的遊客,可以上去參觀。船形街不僅整體像一艘巨船,而且裡裡外外還塑造和繪製了許多小船。中間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龍舟形貌。這尊石雕作品是鎮水獸,保證河水波瀾不興,航行安全。船上有供演出的後樂亭,現在正演出的柳琴戲,是當地的鄉土劇種。這一造型美觀、功能別緻,具有象徵意義的船形街,是古城重建中“創古”理念的體現。

  臺兒莊因運而興,在晚明和整個清代,一直是運河重鎮,漕運樞紐。使臺兒莊繁盛的原因,是船隻帶來的人流和物流,所有的商業、服務業,都建立在航運之上。船是船民的家園,也是為臺兒莊帶來財富的載體。在中華民族的集體無意識深處,船的地位也非同小可。常用的祝福語中,一帆風順,一路順風,本意都是對行船者的美好祝願。這些祝願,已經超越了水上航行本身。重建臺兒莊古城,城中要有幾處地標,船形街應該是一處。而地標建築既要有具體功能,又要超越具體,成為符號,具有普遍意義。船形街是對運河航行者的祝福,也是對所有遊客的祝福。在此,我祝願各位遊客,來船形街走一趟,從此雲帆高揚,風順水順,求財得財,求福得福,求子得子,求學得學,一生平安,世代富貴。

  天后宮

  這座天后宮,是大陸同類建築中規格最高的一座。清朝初年,由福建商行集資興建,建成後成為福建會館。在整個清代,天后宮香火旺盛,不僅是福建商人的精神家園,也是過往船家朝拜媽祖的聖地。不幸的是,這座神聖的廟宇,毀於1938年的戰火。今天重建的天后宮,建築面積1508平方米,為二進庭院格局。有正殿、配殿、前後廂房、戲樓、鐘鼓樓及附屬建築80餘間,是一處具有鮮明閩南特色的建築群。抱廈屋面,琉璃瓦蓋頂,屋脊上有二龍戲珠,線條舒展流暢,雕樑畫棟,彩繪點染,肅穆中透出金碧輝煌。

  月河街

  這條街是月河街,全長280米,是臺兒莊最繁榮的古街之一。因為處在月河北岸,故名月河街。在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髮揮著為過往船隻提供服務的功能。清末民初,月河街有商鋪四五十家。建築以二層為主,區域性三層,抱柱出廈,店面臨街,住宅臨水,北雄南秀的兩種風格,在這裡實現了統一。

  雖然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原汁原味的明清建築所剩無幾,但是,古運河北岸的順河街、月河街、丁字街等街巷地基,仍然得以儲存。在重建這些古商鋪、古民居的時候,有著歷史依據,使得重建的古城幾乎是歷史的重現。

  這些古街巷、古民居順河而建,佈局靈巧而不失莊嚴,參差蜿蜒,錯落有致,體現了臺兒莊古城“南北文化交融之地,雜而有序的建築風格”,這多元文化特徵,給人無窮的回味。

  “山東第一閘”地標碑

  明清時期的臺莊閘,就位於這裡,它是北上漕船由江蘇進入山東的第一道閘,被稱為“山東第一閘”。這塊地標碑,1912年由中興煤炭公司所立,以紀念棗莊至臺兒莊的鐵路開通。中興公司的煤炭,一直通過臺兒莊運河外運。

  西廂房-奏疏簡介

  奏疏是中國古代社會臣僚向君王進言時使用的文書,主要有奏章、表議、題本、奏摺等幾種形式。

  據統計,有關臺兒莊運河的奏疏多達5000餘件,其中硃批御折約500件。這些奏疏,涵蓋了治水思想、工程設計、河務管理、漕糧運輸、運河區域經濟等方面。現在展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20多本奏疏。

  北大廳

  這幅楹聯:“淡如菊荷何妨瘦,清到梅花不畏寒”和匾額“清慎勤”,道出了閘官必須具備的“淡、清、慎、勤”品質。

  西牆上展示的是李化龍的《議開泇河疏》。李化龍總結了開泇的經驗教訓,分析了開泇的六項益處。他所陳述的利弊,入情入理,深得萬曆皇帝認可,批准立即開工。東牆展示的是當代運河走勢和一些與運河相關的詩書作品。

  蘭婷書寓

  現在,我帶各位遊客到一座名為“蘭婷書寓”的青樓去參觀。歷史上的臺兒莊,有幾千家商鋪,十幾萬流動人口。應運而生的青樓,一度達到 37家。在重建臺兒莊古城時,本著復現運河古城原真風貌的原則,謹慎地恢復了一座名為“蘭婷書寓”的青樓。書寓是古代的高階藝妓,也是高階妓院的代名詞。蘭婷書寓是一個名叫蘭婷的老年名妓在臺兒莊開設的高階妓院,專門接待達官貴人,是清朝時期的“天上人間”。

  明代石婆婆塑像

  石婆婆為華夏民族的大地之母,她包容一切,佑護所有生靈,寬恕失足的男女。在民間,有認石婆婆為乾孃的習俗,相傳只要認她為乾孃,一切災禍都能免除。青樓女子自認為是罪人,於是供奉她,祈求這位寬厚的神靈赦免她們的罪孽。這尊石婆婆為明代雕塑,她的三寸金蓮帶有當時的時代特徵。

  胡家大院

  這座建築為胡家大院,系房主胡化營的祖父於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經商時所建,至今已有160年的歷史,是大戰中倖存不多的古宅之一。三間門市鋪面,經營蒸籠、扁擔、竹筐、篩子、竹筢等竹貨,生意紅火。由於戰火及運河改道,竹條生意逐漸蕭條,成為普通民居。現稍加修繕,設計為文化展示區。

  胡家大院前後兩座瓦房,北面為單層臨街門市,抱柱出廈,南面臨水的是雙層堂樓。門房與樓堂之間是長形天井,天井兩旁各有東西廂房。院內青石鋪路,室內青磚拼地,房上杉木橫樑,楠木樓板,古色古香。

  月河街南側遺存下來的建築,均傍河而建,前有臨街店鋪,後有運河碼頭,建築風格“順天然、親人和”,既體現了北方建築的壯觀沉實,又體現了南方建築的靈巧秀美。

  道升酒坊

  道升酒坊始建於清乾隆五年1740年,2010年在原址重建,規劃設計為運河酒文化體驗館。通過再現釀酒作坊與釀酒流程,介紹酒的成因與發展、酒的習俗與信仰,展現異彩紛呈的運河酒文化。

  傳統酒作坊復原區

  臺兒莊因運而興,康乾鼎盛時期,城裡有各類酒坊十幾家,外地生產的各種美酒,也通過運河彙集到臺兒莊銷售,一時間,各類酒肆、酒店不計其數。由此而興盛的運河酒文化,至今還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是道升酒作坊復原區,在這裡,我們再現了釀酒作坊的舊貌及釀酒流程,現釀現品,大家不妨品嚐一下現場釀造的“大戰酒”。

  原道升酒坊內建有酒窖一間,大窖池3口,百斤貯酒大缸50個。興盛時期僱傭釀酒師和夥計40餘人,日產白酒500斤。新釀出的白酒在蒸餾中捨棄“頭”和“尾”,將中間的優質原漿入壇泥封下窖貯藏一定時間再出售。道升酒坊用這種工藝,在運河岸邊釀酒200多年,建國後,酒坊從原址遷出,併入棗莊忠仁酒業有限公司。

  今天,我們復原了道升酒坊的釀酒裝置,讓遊客現場參觀釀酒流程:制曲→原料篩選→加水浸泡→瀝乾→籠蒸→攤涼→加曲→下缸培菌糖化→加酵母水→入缸發酵→上鍋蒸酒→分級貯藏。

  酒坊裡的酒缸、酒罈、酒簍、石磨等釀酒用具,一部分是原先儲存下來的。

  天井

  這是酒坊中的一處天井。為滿足遊客取景留念的需要,特意在此佈置了這隻“玉碗”。月明星稀的夏夜,月華瀉入天井,人與月亮對話,脈脈含情。有興致的遊客,不妨等到月上中天時來感受“玉碗盛來琥珀光”的境界。

  酒作坊遺址發掘展示區

  這裡是酒作坊遺址發掘展示區。我們在恢復重建道升酒坊的時候,從地下挖掘出了一批窖藏,為了讓遊客分享,我們特意保留了遺址現場。

  1995年,考古專家在徐州獅子山的漢墓中,發現了2000多年的蘭陵酒。陶製酒罈的泥封上,有“蘭陵貢酒”等戳記。

  道升酒坊的燒酒,與蘭陵酒同屬一類,都是用五種穀物為原料,經發酵蒸餾而獲得酒漿。

  酒文化交流區靜區

  這裡是酒文化交流區。在此,我們懸掛了一些與酒有關的書畫作品和小型酒器。

  這是酒文化知識觸控式螢幕,通過它,可以瞭解到更多的酒文化知識。

  源遠流長的大運河,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酒風酒俗。運河古城臺兒莊,以她南北交界的區位優勢,使運河酒風俗呈現出獨特的魅力。運河酒風俗,既是儀式的傳播,也有心理的繼承。

  臺兒莊是因運而興的城市,這裡的船民和商人,不是生於斯長於斯的老戶人家,而是舉目無親的移民。為了尋求照應,這些外鄉人結拜成生死弟兄。他們歃血為盟,對蒼天宣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背信棄義,天理不容!在這肅穆的結拜儀式上,他們用大碗喝酒證實各自的真誠。

  劉伶醉酒雕塑

  這尊雕塑劉伶醉酒。大家請看,上面滴酒的容器是滕州前掌大商代貴族墓地出土的提樑卣讀yǒu,酒滴到小邾國墓地出土的邾君慶壺裡,然後通過劉伶的酒葫蘆,倒流回到提樑卣中,有棗莊酒文化一脈相傳的意味。

  傳說劉伶醉酒,三年不醒。棗莊市中區有劉伶臺遺址,有興趣的遊客不妨到那裡觀光。

  鬱家碼頭

  鬱家碼頭建於明朝末年,為裝卸貨物的私人碼頭。

  鬱家藉助運河漕運生財,在從事北貨南運時,從南方帶回絲綢、茶葉等商品,船隻來回不放空。還設立了名曰“老誠茂”的商號,旗下有糧行、雜貨、客棧、飲食、洗浴等20多個店鋪。鬱家在城外的農田,租給別人耕種,秋後收租,佃戶們謊稱歉收。負責收租的掌櫃向東家彙報,鬱家主人不作核實,就發話減租。賴著不交的,就不了了之。鬱家做生意,講究買賣公平,童叟無欺。鬱家族長教導子孫和僱員,做生意不能缺斤短兩。鬱家用一個故事作家訓:北斗7顆星和南勺6顆星一共是13兩,加上福、祿、壽三星,一共是16兩,也就是古時候的1斤。做生意的時候,少給一兩減福,少給二兩減祿,少給三兩減壽。這種說法也許具有迷信色彩,但是在客觀上培養了鬱家後人對斤兩的敬畏意識。

  因為鬱家口碑好,生意越做越紅火。在經營店鋪的同時,又置買了大量土地,建造住宅、倉庫、碼頭,成為臺兒莊清初四大富戶之一。至今,臺兒莊還流傳著“鬱半街,花半營”的說法。

  康熙年間,鬱家三世祖鬱守然,成為候選州同,如果到任,即為六品官。可是,雍正年間,鬱家受到誣陷,朝中透出口風要進行查辦,族人四處避難。乾隆二年1737年冤案得以昭雪,但由於後來燕、尤、趙、萬四大家崛起,取代了清初鬱、臺、花、馬四大家,洗去冤屈的鬱家,沒能恢復當年的輝煌。儘管如此,鬱家的家風卻代代相傳,形成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公平交易,童叟無欺”的傳統。鬱家的後人,有一支遷到上海,做藥物生意,始終保持著當年的家風。1949年從臺兒莊去臺灣的鬱化清,成為著名的童話作家。

  順河街

  這條沿河老街名叫順河街,北接丁字街南哨門,南至小南門,全長510米,寬4米,是連線運河各碼頭的通道。運河開埠,帶動了商業、飲食業的興盛,這條商業街順河而建,故名順河街。主要功能是裝卸貨物和為客商提供飲食、住宿、娛樂服務。在清代,順河街有商鋪和會館40多家,香火最旺的關帝廟,也在順河街上。

  駁岸

  這段古駁岸,建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歷經300多年,至今儲存完好,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正是這段儲存至今的駁岸,臺兒莊運河才被被譽為“活著的運河”。2006年11月7日傍晚,陳偉市長就是在這個地方,發現了重建臺兒莊古城的依據,當即叫停商品房開發專案。在這個意義上,這段古駁岸,不僅見證了幾百年的運河滄桑,也為古城重建立下了功勞。

  泰和樓

  1938年春,中國軍隊眾志成城,共同對敵,我們以三萬將士的犧牲為代價,取得了大戰的勝利,臺兒莊成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這場戰役的勝利,震驚中外,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具有扭轉戰局的地位。經此一戰,中國抗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聲援,增強了中國必勝的信心。這是自1840年 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在正面戰場上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泰和樓位於臺兒莊古城中央,是古城的標誌性建築,規劃總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七層,總高度45米,樓體高38米。“七”是中華民族的幸運符號,“38”代表1938年的臺兒莊大捷,“45”代表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在泰和樓西北側,建有交流橋,寓意兩岸的交流與溝通。

  泰和樓由臺灣著名建築設計師、哈佛大學博士、亞洲大學校長劉育東先生和中國著名古建築設計專家、蘇州大學時匡先生聯袂設計,體現了海峽兩岸的合作與交流。2010年5月4日, 榮譽主席連戰先生來為泰和樓奠基。

  清真寺

  我們看到的前面那座建築是臺兒莊清真寺,俗稱北清真寺,始建於明朝初年。

  元朝末年,回族大將常玉春、胡大海在征戰中經過臺兒莊,留下部分回族士兵在此安家落戶。他們聚居在臺兒莊南關和北關,信仰伊斯蘭教,信奉安拉,念功、禮功、齋功、課功、朝功是他們的五大功課,有宰牲節和開齋節。為了使將士有朝拜之處,常玉春在文昌閣附近興建了清真寺。隨著臺兒莊的繁榮興盛,外地的回族商人前來經商定居,原來的清真寺已經不能滿足朝拜的要求。乾隆年間,阿訇李中和重建了清真寺。重建的清真寺,位於中正門內的鬱家花園裡,佔地38畝。寺院前大門向東,後大門向西。有過廳5間,大殿25間。清朝末年,因鄉老們有爭端,又將南講堂改建成大門樓,大門向南,把“清真古寺”的牌匾換成“回教堂”。1937年,清真寺鄉老馬振堂會同其他幾位鄉老,再次整修院牆,油漆門樓,裝飾講堂大殿,整個清真寺煥然一新。

  1938年春,日軍侵犯魯南,臺兒莊清真寺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當時,中國軍隊第二集團軍31師186團指揮部就設在清真寺內。由於清真寺離北大門較近,又是日軍向城內進犯的必經之路,因而成為中日雙方爭奪的焦點,是戰鬥最激烈的地點之一。七天七夜的拉鋸戰,有五千人在這裡戰死。戰後的清真寺,殘垣斷壁,屍體成堆。寺中的4株古柏,有兩株化為灰燼。西側小講堂的牆壁上彈痕累累,密集處的80平方釐米磚牆,於1988年10月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移去陳列。

  復興橋

  現在我們又來到大衙門街,沿著這條街,領略臺兒莊城區的水工設施。歷史上的臺兒莊,是洪水走廊,地勢低窪。按說,在古代,一般不會選擇這樣的地方築城。可是,因為泇運河的開通,臺兒莊成為京杭大運河中段的漕運樞紐,必須在這裡築城。聰明智慧的古人,用築高臺、開水街的方式,解決了地勢低窪的問題。戰前的臺兒莊城區,有18個大水汪,14華里長的水街水巷,是名符其實的東方水城。

  在重建古城時,有人建議只恢復當年的地上建築,不要恢復水街水巷。陳偉市長認為,在城區擁有水街水巷的,歐洲只有威尼斯,東方只有臺兒莊。這東西兩座城市,反映了人類趨利避害、利用自然的智慧,這樣的水工設施和景觀必須恢復。現在,遊客通過恢復後的水街水巷,可以乘船到達古城的任何一個地方。

  臨水酒吧區

  南側是臨水酒吧區,引進“千里走單騎”等知名品牌來此經營。酒吧臨河而建,可以隔岸對歌,船岸拉歌,讓遊客在古香古色的建築中盡情品嚐茗茶佳釀,置身歡歌笑語之中,享受運河古城的時尚生活。

  結束語我們參觀遊覽了重建後的臺兒莊古城,這些風格迥異的明清建築,我想一定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臺兒莊古城,她從千年的歷史中走來,屬於今天,更屬於未來。

山東煙臺龍口南導遊詞
山東青島八大關導遊詞
相關知識
山東臺兒莊古城導遊詞
山東省名勝古蹟導遊詞
山東省名勝古蹟導遊詞
山東淄博聊齋城導遊詞
山東淄博聊齋城導遊詞
山西平迢古城導遊詞
山西平遙古城導遊詞
最新的山西平遙古城導遊詞範文
山西平遙古城導遊詞作文
湘西鳳凰古城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