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的勵志書籍推薦
讀書,是一種修行;讀經典,是一種修煉;多看一些經典勵志的書籍,變成一個最好的自己。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經典勵志書籍:《了凡四訓》
教你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譯文:一切的福田,都在於方寸之間,從心中去尋找,沒有什麼不感通的。追求在我,不單單能夠得到道德仁義,也能得到榮華富貴。道德和富貴都能得到,這才是孟子說的“是求有益於得也”。如果不反省自己,只是一心向外馳求,那麼也只能是求索有方法,得到全憑命運,道德與富貴都會失去,所以沒有一定益處。
只要擁有了道德,富貴便會不請自來。這句話讀懂了,那人生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做了,這便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改命的開始:反省自己
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餘追省良久,曰:不應也。科第中人,類有福相,餘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譯文:雲谷禪師說,你自己揣測一下能不能中科舉?能不能生子?我想了很久,說:不應該。中科舉的人,大多有福相,我福氣很薄,又不能積累功德來培養後福,而且很沒有耐心,不能容納別人。我時常用自己的才智來欺壓別人,直心直行,說話很隨意,說了很多錯話。像我這樣福氣淺薄之人,怎麼會中科舉呢?
世界上有兩種值得稱讚的人,一種是不犯過失的人,但這種人幾乎沒有,誰能說一輩子不犯錯誤呢?還有一種,就是有了過錯能立刻改掉的人,能夠做到這一步,就是人中丈夫。
效法天道,方能趨吉避凶
易為君子謀,趨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趨,凶何可避?開章第一義,便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汝信得及否?
譯文:《周易》為君子謀劃,趨向吉祥避開凶險。如果天命是一成不變的,那吉祥怎麼可能趨向,凶險又如何避開呢?《易經》開篇就說,積累善業的家庭,必然有餘下的吉祥,你信得及嗎?
感 悟:言行舉止符合天道,符合規律,方能趨吉避凶。雲谷禪師跟袁了凡說這句話,意思是命運可以改,否則《周易》絕不會說這句話。天命不是一定的,天命是按照天道的執行規律而變化的。對於人來說,必須要效法天道,根據天道執行規律而變化,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才能趨吉避凶。
中國經典勵志書籍:《史記》
教你看穿一個人
通,觀其所禮
一個人發達了,要看他是否還謙虛謹慎、彬彬有禮、遵守規則。
貴,觀其所進
一個人地位高了,要看他推薦什麼人。他提拔什麼樣的人,他就是什麼樣的人。
富,觀其所養
一個人有錢了,要看他怎麼花錢,給誰花,花在什麼地方。人窮的時候節儉不亂花錢,那是資源和形勢造就的;人富了以後還能保持節儉,才是品行的體現。
居,觀其所親
看一個人平常都與誰在一起:如與賢人親,則可重用,若與小人為伍,就要當心。
聽,觀其所行
聽完一個人的話,要看他是不是那樣去做的。不怕說不到,就怕他說了做不到。
止,觀其所好
通過一個人的愛好,能看出這個人的本質。
習,觀其所言
第一次跟一個人見面的時候,他說的話不算什麼。等相處得久了,再聽聽他跟你說什麼,是不是跟當初一致,跟當初的差別越大,人品越不好!
窮,觀其所不受
人窮沒關係,窮而不佔小便宜,這樣的人本質好。
賤,觀其所不為
人地位低沒關係,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嚴,這樣的人本質特好。
中國經典勵志書籍:《資治通鑑》
鑑於往事,資於治道
歷史不是為寫文章而存在的,而是提供一種智慧,《資治通鑑》就是一本提供智慧的著作,這是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鉅著,由北宋司馬光等撰,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從北宋到清朝,《通鑑》一直是帝王經筵上經常使用的歷史教材,因而被梁啟超稱為“皇帝教科書”。
從曾國藩到毛澤東這些政治家都喜歡讀《資治通鑑》;毛澤東晚年曾對人講,他將《資治通鑑》這部 300 多萬字的史書讀過“一十七遍”。
金庸除了是一個小說大師,還是時評高手。而他寫時評的功底,來自讀《資治通鑑》。讀歷史、讀哲學,跟今天的事有什麼關係?可是金庸說:“《資治通鑑》令我瞭解中國的歷史規律,差不多所有中國人也按這個規律來的。”
中國經典勵志書籍:《近思錄》
身邊之事,日常之理
《近思錄》囊括了五位頂級理學大師——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朱熹的思想精華,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在書中得到了全面闡述,是學習研究理學最為經典和權威的著作。
太極、理、氣等概念,是理學經常論及的根本和核心範疇,其一切理論都是建基於這個高度之上而得出的。說白了,理學之所以讓人覺得疏遠和不親切,不是因為它有問題,而是在於太高、太精英化。
譬如《近思錄》的主線便是——從宇宙生成到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
讀這本書,是啃硬骨頭,對思維是極大礪煉,對認知是巨大提升。
中國人必讀的國學經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