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小學的知識要體現與初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學生經歷由天平上的具體操作抽象為代數問題的過程,能用等式的性質天平平衡的道理列出方程,對於解比較簡單的方程,學生並不陌生。

  比如:x+4=7學生能夠很快說出x=3,但是就方程的書寫規範來說,有必要一開始就強化訓練,老師規範的板書,以發揮首次感知先入為主的強勢效應,促進良好的書寫習慣的形成。對於稍複雜的方程要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這樣就可以使探究式課堂教學進入一個理想的境界。

  不難看出,學生經歷了把運算子號“+”看錯成了“-”,又自行改正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到了緊張、焦急、期待,成功的感覺,這時的數學學習已進入了學生的內心,併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過程,真正落實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鍊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的目標,在這個思維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和發現錯誤又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也體現在耐心的等待,熱切的期待的教學行為上,老師的教學行為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氣息,微笑的臉龐、期待的眼神、鼓勵的話語,無時無刻不使學生感到這不僅是數學學習的過程,更是一種生命交往的過程,學生有了很安全的心理空間,不然,他怎麼會對老師說“老師,我太緊張了”,這是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自己不安的複雜情緒的表現。反思我們的教學行為,如果在課堂中多一些耐心和期待,就會有更多的愛灑向更多的學生,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就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勇氣,多一份靈氣。

  範文二

  新課程的改革,使得小學的知識要體現與初中更加的接軌,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解簡易方程”中進行了一次新的改革。能過本次活動我課下反思如下:

  1、在本課開始出示天平,提出“怎樣才能使得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保持天平平衡”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變化規律,推出 議程兩過保持相等的變換方法,這樣的過程做到了“寓知識於遊戲,化抽象為形象,變空沒為具體”,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2、如果我在課前準備一些“小蛋珠”來代替演示砝碼,學生會更直觀的明白方程保持不變與等式一樣的規律了。

  要求方程的解法要根據天平的原理來進行解答,也就是說要通過等式的性質來解方程,這一方法雖然說讓方程的解法找到了本質的東西,但是也讓我感到了許多困惑:

  1、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下降,有意避開了,形如:45-X=23等型別的題目。把用等式解決的方法單一化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求學生較熟練地利用等式的方法來解方程,但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方程之後,書本不再出現X前面是減號或除號的方程題了,學生在列方程解實際應用時,我們並不能刻意地強調學生不會列出X在後面的方程,我們更頭痛於學生的實際解答能力。在實際的方程應用中,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很顯然這存在著目前的侷限性了。對於好的學生來說,我們會讓他們嘗試接受--解答X在後面這類方程的解答方法,就是等號二邊同時加上X,再左右換位置,再二邊減一個數,真有點麻煩了。而且有的學生還很難掌握這樣方法。

  2、 內容看似少實際教得多。難度下降後,看起來教師要教的內容變得少了,可以實際上反而是多了。教師要給他們補充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解法。要教他們列方程時怎麼避免X前面是除號或減號的方程的出現等等。

  範文三

  解方程是數學領域裡一塊兒重要內容,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了列方程解決問題之後,很多不易用算術方法解答的習題,卻能列方程很容易地解答出來,這足以說明列方程解決問題比算術法解決問題有非常明顯的優越性。

  今年我教的是四年級,所用教材是青島版五四制教材,第一單元就出現瞭解方程的內容,這部分教材我已經教學了四遍了,按理說這第五次教學這部分內容應該是易如反掌、揮灑自如,可是面對新教材的設計,我這個五年不教學高年級的老師卻有了很大困惑----本教材的教學設計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而出乎我預料的則是借用天平演示使學生感悟“等式”,知道“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都乘或除以同一個非零的數,等式仍然成立”這個規律,從而使學生進一步從真正意義上理解方程的意義,並學會運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在以前幾輪教材中,學習解方程之前都是先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減數=被減數-差;被除數=商×除數;除數=被除數÷商等關係式來求出方程的解,就連我自己小時候學習的解方程也都是根據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求方程的解的。

  開始我有些懷疑,以為只有青島版五四制這個版本的教材利用了等式的性質教學的,於是急切的開啟電腦找到各種版本的電子教材翻看這部分內容,卻發現各種版本的教材設計思路是一樣的,都是先學習等式的基本性質,接著再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為了徹底弄明白教材的編寫意圖,我又找到了這幾個版本的教材所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翻看,新教材編寫者大致都是這樣解釋的:長期以來,小學教學簡易方程時,方程變形的依據總是加減、乘除運算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是用算術的思路求未知數。到了中學又要另起爐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或方程的同解原理來教學解方程。小學的思路及其演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對中學代數起步教學的負遷移就越明顯。因此,現在根據《標準》的要求,從小學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質,並以此為基礎匯出解方程的方法。這就較為徹底地避免了同一內容兩種思路、兩種算理解釋的現象,有利於加強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這些內容,我才從思想上認可了這種設計思路,原來是為了使小學教學解方程和中學教學解方程的方法保持一致。

  理解了教材的設計意圖,我開始強迫自己扭轉老的教學思路。結果學生因為是初次接觸,課堂上學習的竟是那樣的有滋有味。但在後面的教學中,我漸漸發現採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方程給學生帶來的竟然是區域性的銜接,而存在區域性的銜接對學生會更困難。從教材的編排上,整體難度雖然有所下降,卻把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方法單一化了。教材有意避開了形如a—X=b a÷x=b等型別的題目,不教學此類方程的求解方法,因為這類題目如果採用等式的性質來解非常麻煩。很顯然採用等式的性質這種方法教學小學階段的解方程目前存在著很大的侷限性。

  但在教學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我們又不能避免學生在列方程時,依然出現形如a-x=b和a÷x=b的方程,特別是我們不能刻意地給學生強調不能列出X在後面做減數或做除數的方程,如果這樣強調,學生心中會存在很大的疑惑,當學生列出這樣的方程時,我們更頭痛於學生求解能力的侷限性。

  鑑於以上原因,課堂上我採用了新老教學思路結合使用的方法,先從教材中的新思路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教會孩子解較簡單的方程,以便於日後初中學習時順利接軌,同時對於初中學習“移項”也能順利接收。但是面對現在四年級孩子的思維及接受能力,我再利用老教材的教學思路 “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教給孩子解方程,至少這樣能讓我的學生會解各種型別的方程,特別是有利於孩子們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他們不會再被“以乘代除”、“以加代減”的思路困擾著列方程,並且列出來還能順利解這個方程。

  我個人以為,這樣用新舊方法結合著教學,既能讓學生為以後的學習做好銜接,形成綠色的通道,同時又體現解決同一問題方法、思路的多樣性。通過學生的課堂作業,我發現教學效果出奇的好。

  通過解方程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我感到不論你的教齡有多長,你對同一教學內容教學了有幾遍,每次教學都需要教師靜下心來好好的研究教材教法,這樣才能用最適合學生未來發展的方法去教學生。

五年級上冊語文與象共舞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師的三個境界
相關知識
解簡易方程的教學反思
數學簡易方程的教師教學反思
初三化學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一次函式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反思
初二數學一次函式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反思
簡便計算的教學反思範文
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反思
數學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範文
解簡易方程教學反思
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