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在初三化學生活中常見的鹽的教學上教師們有哪些反思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

  本課題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與社會的發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學設計中,密切注意聯絡社會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慾望中探索新知識,變枯燥為生動,把學習作為一種享受;另一方面,課程設計儘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通過大量的實物、錄影、圖片,讓學生去感知、體驗、對比,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本課題設計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介紹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方法;第二課時介紹粗鹽的提純以及複分解反應。

  本課時介紹幾種生活中常見的鹽: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碳酸鈣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本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用視訊資料介紹學生熟悉的物質──氯化鈉的製取過程,石筍和鐘乳石的形成,用豐富的表現形式保證學生的視聽結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課堂活動,展現化學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採用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展示自己所瞭解到的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一些性質和用途。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使他們都能具備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須的化學知識、技能,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讓學生體會化學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緊密相聯,真正體現“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通過學生探究實驗,注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探究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增長知識,使學生切實感受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參與意識,體現合作性學習和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從而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最後讓學生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上網查詢為我國制鹼工業做出巨大貢獻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蹟,將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愛國主義教育融為一體。

  二

  初中化學到了第十一單元已接近尾聲,教材在編排上沒有按知識體系進行,所以從傳授角度出發,會深刻地感覺到內容顯得比較散。筆者在反思二十餘年的教學生涯,發現在使用知識體系較清晰的原教材時,每屆學生在學習知識錯綜複雜的“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氧化物、酸、鹼、鹽相互轉化關係”時,都會出現的不可避免的兩極分化現象,似乎一下明白了教科書編排的意圖——這裡不正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歸納、整理出知識條理體系的極好素材嗎?如此設計教學,不正是為學習綜合性較強的後續內容,在作極其重要的能力鋪墊嗎?這裡的“亂”與“堵”,是為了後續學習中,學生能夠自覺地從綜合性內容中整理出系統,從而保持學習的系統和流暢。

  為此,教學設計需要突出了三個基本理念:一是,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出發,聯絡實際,學生既感到親切,又感到有用;課前,讓學生多渠道收集資料,課中,讓同學之間進行交流,不是“我講你聽”,自然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獲取新的知識,用新知識來解決問題,使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與創新思維得到充分地發展。三是,教學過程以學生自主性學習為主,注重了協作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個體學習與集體學習相融合,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

  三

  本節課主要設計思路為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和教師演示實驗,完成對碳酸根離子鑑定和複分解反應及條件的學習。

  通過遊戲來引入幾種常見的鹽類物質並同時學習了它們的性質及用途。本人重點利用生活中常見物質來完成教學任務,如利用鈣片來檢驗碳酸根離子,利用白醋、檸檬來代替稀HCl。同時通過動畫展示和實驗演示相結合的方法引入複分解反應及條件的學習。在上課過程中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實驗的能力,較好的完成課堂教學內容。

  不足之處:由於本節課教學內容過多,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探究內容未能有效組織學生彙報總結,而是由教師本人代替,講述內容教多;複分解反應條件教學時,未能設計有效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著重觀察生成物特點,導致學生在總結時過多觀察生成物中均含有鹽類物質,而忽略了對沉澱、氣體和水的重視;最後課堂練習的難度大了,應將書寫複分解反應方程式改為初步判斷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

初三化學教研組計劃
九年級化學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初三化學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反思
九年級化學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反思
九年級下冊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設計
生活中常見的鹽教學反思
生活中常見的胎教誤區有哪些
生活中常見的急救小常識盤點
生活中常見的順口溜祝福語
美國生活中常見的俚語對話
生活中常見的同義詞
生活中常見的關於吃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