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下數學教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五年級數學學習內容在小升初考試中也佔一定的分數,怎樣更好的學好數學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並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並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是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新知講授——鞏固總結——練習提高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三角形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我們學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隊了,學校為他們做了一批紅領巾,要我們幫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幫學校解決這個問題?螢幕出示紅領巾圖

  師:同學們,紅領巾是什麼形狀的?

  生:三角形的

  師:你們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探索這個問題。

  板書:三角形的面積

  二、新知探究

  1、課件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麼計算?

  生: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板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得到的?

  生說推導過程

  師:在研究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時,我門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來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積你打算怎麼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和四邊形。

  2、動手實驗

  師: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兩個完全一樣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一個長方型,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可以利用這些圖形進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組能用多種方法發現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生小組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成果,推導公式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1.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認識它們之間的關係。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絡,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學難點: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2.立體圖形的識圖。

  教具準備:

  教具:長方體框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等;投影片;動畫。 學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紙盒。

  教學設計:

  一、複習準備

  1.請同學們自己畫一個已經學習過的平面圖形;再請每位同學用手摸一摸畫出的圖形;老師明確:這些圖形都在一個平面上,叫做平面圖形。

  2.教師擺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臺、長方臺、墨水瓶盒等。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的各部分都在一個面上嗎?不是 教師明確:這些物體的各部分不在一個面上,它們都是立體圖形。

  3.引入:今天這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有什麼特徵。

  教師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一長方體的特徵

  1.請同學取出自己準備的長方體。 教師提問:請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是由什麼圍成的? 請用手摸一摸兩個面相交處有什麼? 請摸一模三條稜相交處有什麼?

  教師板書:面、稜、頂點

  2.參考討論提綱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徵。

  【演示動畫“長方體的特徵”】

  討論提綱:

  ①長方體有幾個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麼關係?

  ②長方體有多少條稜?稜的位置、長短有什麼關係?

  ③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教師板書:長方體:

  面:6個,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稜:12條,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

  頂點:8個。

  教師:請完整地說一說長方體的特徵。

  3.比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

  老師提問:長方體是立體圖形,畫在紙上如何與平面圖形區別呢? 請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哪幾個面? 你能看見幾條稜?哪幾條稜?

  教師介紹長方體的畫法: 看不見的稜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後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4.出示長方體框架觀察。

  教師提問:框架上的12條稜可以分幾組?怎樣分? 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長度相等嗎?

  教師明確:相交於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二正方體特徵

  1.【演示動畫“正方體的特徵”】

  教師提問:看一看新得到的長方體與原來長方體比較有什麼變化? 長、寬、高變為相等,六個面都變成了正方形,長方體變為正方體

  2.對照長方體的特徵學生自己研究正方體的特徵。 學生討論、歸納後,

  教師板書:正方體:

  面:6個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稜:12條稜長度都相等。

  頂:8個。

  3.學生討論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

  相同點:面、稜、頂點的數量上都相同;

  不同點:在面的形狀、面積、稜的長度方面不相同。

  教師提問:看一看長方體的特徵正方體是否都有?試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

  學習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什麼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於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後把資料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後填表,集體彙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裡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於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於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聯絡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稜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資訊,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a•a=a3

人教版五年級上位置教案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找規律教案
相關知識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數學教案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生物教案設計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語文教案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語文教案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作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作文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假如我是市長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假如我是一棵樹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單元作文假如我是一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