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走遍千山萬水是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主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計劃及備課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走遍千山萬水”為主題,選編了《古詩三首》《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三篇精讀課文,《七月的天山》一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組成。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並以他們獨特的感受,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古詩詞、散文遊記,多樣化的文章體裁,豐富多彩的語言,一定能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積累描摹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蒐集自然風光的圖片、文字資料。通過這些語文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目標:

  1、本單元認識24個生字,會寫2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語文園地的28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詩詞及課文。

  3、走進文字,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體會作者對山水的熱愛之情,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美詞句表情達意的。

  4、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訓練重點: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感受語言的魅力。學習作者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描摹景物的方法***第二課***,學習按遊覽的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第三課*** ,鞏固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第四課***。

  教學時間安排:

  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

  1、詩三首 2——3課時

  2 桂林山水 2課時

  3 記金華的雙龍洞 2課時

  4、七月的天山 1課時

  語文園地 4——5課時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能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三首詩詞。

  過程與方法目標:

  2.學習通過自讀詩文,結合課文插圖和註釋的方法,感知詩詞大意,體驗詩詞中所描繪的景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在整合閱讀中感受祖國山水的美麗,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本課有三首詩詞,《獨坐敬亭山》這首詩,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望洞庭》寫的是在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憶江南》這首詞是白居易離開杭州,回到洛陽以後懷念杭州時寫了三首《憶江南》中的第一首。“憶江南”,詞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所回憶的是詩人曾經觀光遊覽當地風景時所留下的印象。

  三、學清分析

  三首詩詞,學生在經典誦讀時已經背誦,可能因為回生現象也已經淡忘,但畢竟背誦過,所以記憶不成問題。重點放在詩句的品評方面。這三首古詩詞都是寫景的,因此本課的教學我擬採用並列推進式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分別理解同構文字的詩意,再比較其中的區別和聯絡,體會詩人不同的意境和心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誦讀與品味,區別與聯絡相結合學習古詩。

  學法指導:指導學生學會藉助註釋、工具書及資料理解詩句,在誦讀中體會情感的學習方法。

  五、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定情境,導語激情

  1.播放祖國山水美景圖片,用激情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之中。

  ***預設:同學們,我們祖國的千山萬水是那麼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連綿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藍天的雪峰,那遼闊無邊的草原……這些美麗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優美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大家一起隨著詩人的腳步,走進敬亭山,遊覽洞庭湖,追尋江南美景好嗎?***

  設計意圖:王國維說:入境始於親。以美麗的祖國山水圖和激情的語言創設出濃厚的學習情境,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誦讀,初識詩文

  1.自由讀三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後藉助課文註釋,嘗試著說說三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指名讀詩,其它同學評價是否讀得正確,適時指導學生學會課文生字。

  3.齊讀三首古詩,讀後思考:這三首古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處?

  4.交流讀後收穫。

  ***預設李白、白居易、劉禹錫三位詩人都是唐代的。三首古詩都是寫景的。《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寫現實中作者看到的景物,《憶江南》寫的是詩人回憶中的江南美景。前兩首是詩,《憶江南》是詞。***

  設計意圖:知人論詩、整體關照乃古詩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後即將三首古詩和盤托出,在藉助課文註釋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聚焦古詩同異,這樣的設計將同一主題古詩的學習進行有效地整合。

  三、對比品讀,體察詩韻

  ***一***學習《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1.過渡語引入。***請大家認真讀讀這兩首古詩,想想這古詩分別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描寫的?你感受到了什麼?想好了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收穫。***

  2.品讀《獨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想想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哪些事物?分別是怎樣的?

  ***預設:《望洞庭》描寫了湖水和秋月。《獨坐敬亭山》描寫了孤雲和眾鳥。用詩句概括。詩人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洞庭湖描寫得很美麗!從“潭面無風鏡未磨”和“白銀盤裡一青螺”中可以感受到洞庭湖的確很美麗!從“相看兩不厭”這種擬人手法,可以看出敬亭山也是美麗的。***

  3.自由發言,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理解詩句意思。

  ***預設: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一片白雲,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只有靜靜地凝視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多麼和諧,平靜潭水無風,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迷濛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裡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李白通過眾鳥飛盡和孤雲獨閒,寫出了自己孤獨寂寞的心境,而劉禹錫則通過比喻,寫出了洞庭湖的美麗景色,抒發自己愉快輕鬆的心情。***

  4、體會詩中寄寓的情感。

  都是美景,為什麼人的心情卻不一樣呢?

  課件補充出示兩位詩人寫下這兩首詩的背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後,被迫離開長安,過了長達10年的飄泊生活。在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世態炎涼的滋味,增添了許多孤獨寂寞之感。因此他通過眾鳥高飛、孤雲閒浮、人與山“相看兩不厭”來表達自己抱負不得施展,有志難酬的無奈,讀起來使人產生一種失落、孤獨之感。劉禹錫是在去和州任職的路上經過洞庭湖,此時的他躊躇滿志,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了洞庭湖美景,令人如置身其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文字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控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古詩。

  四、作業:背誦默寫這兩首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前兩首詩詞:背誦、默寫、說體會。

  為學習下文作鋪墊。

  二、學習《憶江南》

  課件出示《憶江南》。

  1.直奔中心,引導抓住白居易描寫江南美景的句子,交流自己對江南美景的理解。

  結合註釋及資料理解。

  ***預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光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江水更顯得碧綠。 ***

  2.自由品讀,讀後交流:說說你從這首詞中還知道了什麼?

  ***預設:詩人是在回憶江南美景,從“憶江南、舊曾諳”體會到詩人對江南一往情深,十分想念。 怎麼也忘不了。

  補充資料:白居易曾在江南做官10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江南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3.賞讀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引讀:

  我們帶著江南人民對詩人的愛戴讀——

  我們帶著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眷戀之情讀——

  我們帶著詩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節讀——

  假如將這一句“能不憶江南?”改成敘述句,如“天天憶江南”“永遠憶江南”好不好呢?

  ***預設:不好,因為反問句的感情更強烈一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憶江南》

  ***設計意圖: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文字對話、生生對話,師生對話,讓學生近距離觸控古詩所描寫的景物,感悟景物之美,體會詩人內心的感受,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整體回顧,感悟詩情

  1.同樣是寫景的三首詩,三位詩人表達的情感一樣嗎?你想說什麼呢?

  自由暢談,體會三首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預設:三位詩人的心情不同,描寫的景物不同。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

  學習古詩,要了解背景,要從詩句中體會到作者的情感。***

  2比較異同。***老師板書***

  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詩人寫的***

  景物地點同***都屬於江南***

  詩詞內容同***都寫景,都是寫景抒情的***

  異:體裁形式不同***前兩首是詩,後一首是詞***

  詩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孤獨寂寞,後兩首熱情頌景抒情。***

  表現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運用了擬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對比非常強烈。紅勝火與綠如蘭。***

  設計意圖:在探索理解三首古詩的情感上再次整合,體會詩人借景抒情之妙,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之情。

  四、積累詩句,遷移詩境

  1.讀白居易所作《憶江南》另外兩首。

  其一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其二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推薦其它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如《鹿柴》《望廬山瀑布》《滁州西澗》《山行》《小池》等供學生品讀積累。

  設計意圖:課止而學未止,同題詩文的拓展延伸可以讓學生認識古詩之浩瀚,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累詩句。

  五、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前兩首古詩詞。***必做***

  2.選畫一首古詩表現畫面美景。***選做***

  課後反思:3月1日上課後

  本次採用整合的方式組織教學,效果很好。學生不單單明白了詩意,更瞭解了情由景生的道理。在比較中明白了李白的孤獨與劉禹錫的愉快與自己的仕途有關,以至於同是遊玩,心情不同。學生不僅積累了詩詞,而且學會了表達。

  《憶江南》是一首詞,學生在朗讀感悟中被江南的美景陶醉了,補充白居易在杭州任職、離任時的情景,學生對詩詞的理解更加深入。再補充其二、其三,讓學生朗讀、背誦,既鞏固了詩詞的情感又積累了語言,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更多 

四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語文鄉下人家句子賞析
相關知識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作文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練習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試卷分析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複習要點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測試卷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作文範文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作文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