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回顧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5日

  我們要努力學習七年級歷史知識,學習的進步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努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一***

  1.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 5***,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4. 618年,李淵和兒子李世民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5. 唐朝開國:李淵***高祖***;奠基:李世民***太宗***;發展:武則天;全盛:李隆基***玄宗***。

  6. 我國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690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7. 唐太宗遵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古訓,基本上做到了廣開言路。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8. 唐太宗推行開明務實的政策,在他統治時期,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局面,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9. 唐太宗被各族首領共同擁戴為“天可汗”。

  10. 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宋璟。

  11. 712年,李隆基當了皇帝,就是唐玄宗。他以唐太宗為榜樣,效仿“貞觀之治”,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不僅“貞觀之風一朝重振”,而且經濟文化又有了新的發展,形成唐朝的鼎盛時期——開元盛世。

  12. 從三國到南北朝,中國主要有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隋文帝時,下令“分科舉人”。隋煬帝時正式設定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創立。

  13. 唐朝時最重要的選拔官員的方式是科舉制度。分為制舉***皇帝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的特科***和常科兩類。常科中最重要的是進士科,其次是明經科。科舉制度在中國沿襲了1300多年,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14. 7世紀初,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15.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16. 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823年,唐藩在拉薩大昭寺前立下了唐藩會盟碑。

  17. 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骨力斐羅為懷仁可汗,回紇曾在滅亡東突厥和平定安史之亂時出兵助戰;六詔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詔的中心在太和城***大理***,唐玄宗封南詔首領皮羅閣為雲南王。

  18. 唐朝時,中日交往頻繁。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國訪問、學習。其中著名的有空海***平假名***、阿倍仲麻呂***晁衡***、吉備真備***片假名***。

  19. 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高僧、旅行家、佛經翻譯家玄奘到天竺學習佛學,求取佛經。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20. 玄宗時,鑑真應日本僧人邀請,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留下了唐招提寺和乾漆坐像,被定為日本的國寶。

  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二***

  1. 916年,生活在遼河上游的契丹族,在首領耶律阿保機的領導下,統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國,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國號為遼。

  2. 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 11世紀初,党項族首領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4. 1005年,宋遼議和,史稱“澶淵之盟”。

  5. 1115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上京。1125年,金滅遼;1127年,金軍滅北宋。1127年,趙構重建宋朝,以臨安為都城,歷史上稱為“南宋”。在眾多的抗金雄師中, 以岳飛領導的岳家軍最為突出。

  6. 遼、宋、西夏、金並立時期我過南方的農業得到發展。主要表現在:①南方灌溉技術和耕作技術有很到的提高②擴大了耕地面積③農作物種植區域的擴大和經濟作物的大量栽培。

  7. 南宋時,棉紡織業在南方興起。此後,棉紡織業成為我國古代手工業中一個重要行業。南方的制瓷業發展很快,景德鎮成為著名的瓷業生產中心。

  8. 北宋時期一種名叫“交子”的紙幣在四川地區出現,這是世界上最早發行和流通的紙幣。南宋時,發行了紙幣“會子”。

  9. 南宋都城臨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華的商業城市。兩宋時期對外貿易活躍,著名的對外貿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廣州、泉洲等。政府在這裡設市舶使進行管理。

  10.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①由於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南方勞動力增多②帶來先進的勞動工具、技術以及優良品種等③南方相對安定的政治環境④南方的自然資源得到更多地開發和利用,經濟迅速發展。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11.兩宋時,麻布仍是主要衣料,不同的行業的人,穿著不同行業特徵的服裝,婦女服裝 樣式變化最多。

  12.兩宋時,北方人仍以麵食為主食,南方人仍以大米為主食。

  13.東京是北宋最繁華的城市,城內有專門供人們娛樂的場所——“瓦子”。“瓦子”裡專供舞臺演出的地方叫“勾欄”。南宋都城臨安也一個繁華的大都市,城內供人民娛樂消遣的場所叫“瓦舍”。

  14.12世紀時,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落。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鐵木真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15.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改國號為元。第二年定都大京***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1276年,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政權滅亡。1279年,南宋殘餘勢力最後被消滅,元朝統一中國。在元軍向南推進的過程中,遭到了以文天祥為代表的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

  16. 忽必烈的改革措施:元朝統一全國後,忽必烈重用大批漢族人士為謀士,推行漢制,進行改革。①在中央,設定了管理全國政務的中書省,增設宣政院,專門負責對全國佛教事務和藏族度曲軍政事務的管理。②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③元朝還設定了澎湖巡檢司作為管理琉球***今臺灣島***和澎湖列島的專門機構。④忽必烈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多次下令禁止把農田變為牧場,鼓勵人民開荒種糧。他向全國推廣棉花種植技術,棉布開始成為百姓的主要衣料。⑤忽必烈統治時期,政府還主持治理黃河水患,開鑿了兩段新運河,使因年久失修,不能貫通的南北大運河又暢通了。⑥意義:這些措施,鞏固了元朝統治,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大都成為國內外聞名的大城市。

  17. 民族關係的發展:①原因:元朝的統一,為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條件,促進了民族融合②表現:原已進入黃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人同當地漢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漸融合在一起,被統稱為漢人。一些由中亞、西亞遷到中國居住的各族人,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族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獨特生活習慣和文化特點,並且都信奉伊斯蘭教的新民族——回族。

  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三***

  1.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年號洪武。朱元璋就是明太祖。1368年秋,明軍攻佔大都,元朝滅亡。

  2. 明朝建立後,統治者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軍權。①廢除丞相制,以謀殺的罪名誅殺了丞相胡惟庸②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③明朝統治者還利用廠衛制度實施恐怖專政,以強化君權。

  3. 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金國,史稱後金。皇太極繼位後,改女真族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今遼寧瀋陽***稱帝,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打敗了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順治帝遷都北京,逐漸建立對全國的統治。雍正時,建立了軍機處,它是皇帝專權的工具。

  4. 明清時期,仍採用科舉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吏,但考試的內容和文體的形式都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題目選自四書五經的文句,考生答卷必須按照呆板的格式書寫,所論述的內容須遵循宋朝朱熹的《四書集註》的觀點,不能有自己的見解。這就是所謂的八股文,八股取士是明清同志者加強中央集權的有力措施,它禁錮了人們是思想,阻礙了文化的發展。

  5. 文字獄是同志者為了集權的需要,加強思想控制,刻意挑剔文字的所謂錯誤而興起的大獄。在歷史上以明清時期最厲害,清朝文字獄達到頂峰。在文字獄的威脅下,人們不敢談論政治,懼怕作文寫詩,大批書籍被焚燬,不少人死於冤獄。文字獄嚴重阻礙了我國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6.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為加強與海外的聯絡,並宣揚國威,命鄭和率船隊出使西洋。1405年,鄭和率船隊從劉家巷出發,經占城、爪哇、蘇門答臘等地,最後到達印度古裡後返回,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務。在以後的20多年裡,鄭和又率船隊六次下西洋。他一共到過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鄭和下西洋擴大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使明朝與30多個國家建立了友好關係。他的遠航比著名的歐洲航海家哥倫布的遠航早半個多世紀,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不愧為世界傑出的航海家。

  7. 明朝中期,倭患嚴重,戚繼光奉命到浙東一帶抗擊倭寇***元末明初,日本海盜、武士勾結不法商人,結成武裝集團,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走私、劫掠。這些人被稱為倭寇***。他組建了“戚家軍”。1561年臺州戰役以後基本上掃除了浙江沿海的倭寇。幾年以後東南沿海外寇基本平息。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抗倭業彪炳千秋。

  8. 17世紀20年代,荷蘭殖民者霸佔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軍2萬多人從金門出發橫渡臺灣海峽,攻破荷蘭殖民者在臺灣的據點赤嵌樓,並將荷軍圍困在臺灣城長達數月。1662年初,荷軍投降。被荷蘭殖民者盤踞38年的臺灣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民族英雄鄭成功在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9. 鄭成功死後,其子孫爭權奪利,致使政治日益腐朽,勢力大減,臺灣又面臨被侵略的危險。為此,康熙皇帝命施琅率軍武力統一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定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定,鞏固了清朝對東南邊疆的統治。

  10. 17世紀中葉,沙俄入侵我國黑龍江流域。以雅克薩、尼布楚為據點,建立城堡,燒殺搶掠,無惡不作。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兩次派兵打敗俄軍,戰後,沙俄政府與清政府就中俄邊界問題進行談判。16***,中俄雙方代表通過平等談判,簽定了《尼布楚條約》。這是劃定中俄邊界的第一個條約。規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片地區是中國的領土,從法律上劃定了中俄東段的邊界。

  11. 清朝時期,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先後冊封喇嘛教首領五世達賴和五世班禪,雍正時期設定駐藏大臣。通過“金奔巴瓶”制度確定達賴、班禪的繼承人,並且由駐藏大臣督辦。駐藏大臣的設定,進一步加強了清朝廷對西藏的管理,有利於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12. 17世紀清政府平定葛爾丹叛亂和18世紀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以後,為了加強對北部和西部邊疆的統治,先後設定了烏里雅蘇臺將軍和伊梨將軍,對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起了重要作用。

  13. 清朝前期,我國的疆域西跨蔥嶺,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亞,東北到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是亞洲東部最大的國家。在遼闊的領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維吾兒等50多個民族,各族人民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4. 清朝康熙到乾隆時期,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出現在封建社會末期,盛世之中潛伏著危機。乾隆中期以後,土地兼併嚴重,統治集團奢侈,吏治腐敗,軍隊腐朽,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強大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15. 清朝初年,為了打擊鄭成功等沿海抗清勢力,清政府實行“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統一臺灣後,“海禁”政策一度放寬,並開放廣州、寧波等地作為對外貿易港口,到乾隆年間,面隊英國等西方國家的貪慾,清政府又加強了限制,只准開放廣州一處,並頒佈了嚴格限制外商活動和國內商民出海貿易的章程和條例,形成了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雖曾在抵禦外國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這一政策的長期推行,阻礙了中外聯絡,影響了中國吸收世界先進的文化和科學技術,阻礙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近代社會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七年級歷史知識梳理
相關知識
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回顧
川教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知識點
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濟南出版社生物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複習提綱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歷史七年級考綱知識點
政治七年級下冊知識點人教版
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