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期末閱讀練習題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2日

  期末即將到來,教師們要如何準備練習題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

  ***一***月光餅琦 君月光餅也許是我故鄉特有的一種月餅。每到中秋,家家戶戶及商店,都用紅絲帶穿了一個比臉盆還大的月光餅,掛在屋簷下。廊前擺上糖果,點起香燭,和天空的一輪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餅做得很薄,當中上一層稀少的紅糖,面上撒著密密的芝麻。供過月亮以後,拿下來在平底鍋裡一烤,掰開來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餅面積雖大,分量並不多,所以一個人可以吃一個,我總是首先搶到大半個,坐在門檻上慢慢兒的掰開嚼。家裡親友們送來的月光餅很多,每個上面都有一張五彩畫紙,印的是“嫦娥奔月”、“劉備招親”、“西施拜月”等等的圖畫,旁邊還印有說明。我把這些五彩畫紙抽下來,要大人們給我講上面的故事。幾年的收藏積蓄,我有了一大疊。長大以後,我還捨不得丟掉,時常拿出來看看,還把它釘成一本,留作紀念。我有一個比我只大兩歲的表姑,她時常在我家度過中秋節,她喜歡吃月光餅。有一次,她拿了三張五彩畫紙要跟我換一個餅,我要她五張,她不肯,兩個人就吵起來。她的臉很大很扁,面頰上還長了不少雀斑。我指著她的臉說:“你還吃月光餅!再吃,臉長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餅上的芝麻那麼多了”。這句話真傷了她的心,就掩面哭泣起來,把一疊畫紙撕成一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餅扔在地上,用腳一踩踩得粉碎,心裡不免又心疼又後悔,也就哇的一聲哭起來。母親走來狠狠地訓我一頓,又捧了個剛烤好的月光餅給表姑,表姑抹去眼淚,看看餅,抬眼望著母親問道:“表嫂,你說我臉上的雀斑長大以後會好嗎?”母親撫著她的肩說:“你放心吧!女大十八變,變張觀音面

  ②。你越長大,雀斑就越隱下去了。”母親又說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薩,保佑你長得美麗。月光餅供過月亮,吃了也會使你長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著月光餅上的芝麻,和我兩個人呆愣愣地對望了好一會兒,她忽然掰下半個餅遞給我說:“我們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畫紙與踩爛的餅屑,感激萬分地接過餅,跟表姑手牽手悄悄地去後院裡,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們都希望自己長大了都有一張觀音面。表姑長大以後,臉上的雀斑不但沒有隱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後夫妻極為恩愛,她生的兩個女兒,都出落得玫瑰花兒似的,我們見面時談起幼年搶吃月光餅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說:“月亮菩薩還是聽我的禱告的。我自己臉上的雀斑雖然是越來越多,而她卻保佑我有一對美麗的女孩子。”臺灣是產糖的地方,各種餡兒的月餅,做的比大陸上更膩口,想起家鄉的月光餅,那又香又脆的味兒好像還在嘴邊呢!中秋節,一年又一年,來了又過去,什麼時候回家鄉去吃月光餅呢?

  1. 選文開頭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月光餅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內容,事隔多年作者 為什麼還能記憶猶新

  2.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麼?文章的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3.結合上下文,分析劃線句子中“又心疼又後悔”的原因。

  4、作者在臺灣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覺臺灣的各種月餅“做的比大陸更膩口,想起家鄉的月光餅,那又香又脆的味兒好像還在嘴邊呢!”從全文看這是什麼寫法?有什麼作用?

  5.文中記敘了中秋節作者與表姑爭吵、和好的經歷,這讓你在為人處事方面明白了什麼道理?請結合生活實際,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6.琦君寫吃月光餅、喝春酒,為我們展示了浙江的風土人情;汪曾祺寫端午吃鴨蛋,使我們對江南的端午習俗有所瞭解。在中國這塊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沃土上,還有很多民俗,請你舉出一例並寫出這種民俗所蘊含的意義。

  到了這天必可以吃魚吃肉。大約上午十一點鐘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飯,把飯吃過後,在城裡住家的,莫不倒鎖了門,全家出城到河邊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腳樓門口邊看,不然就站在稅關門口與各個碼頭上看。河中龍船以長潭某處作起點,稅關前作終點。作比賽競爭。因為這一天軍官稅官以及當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稅關前看熱鬧。划船的事各人在數天以前就早有了準備,分組分幫各自選出了若干身體結實手腳伶俐的小夥子,在潭中練習進退。船隻的形式,與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體一律又長又狹,兩頭高高翹起,船身繪著硃紅顏色長線,平常時節多擱在河邊乾燥洞穴裡,要用它時,拖下水去。每隻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劃去。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船一劃動便即刻蓬蓬鏜鏜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划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了小說故事上樑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牛皋水擒楊么時也是水戰擂鼓。凡把船劃到前面一點的,必可在稅關前領賞,一匹紅布,一塊小銀牌,不拘纏掛到船上某一個人頭上去,皆顯出這一船合作的光榮。好事的軍人,且當每次某一隻船勝利時,必在水邊放些表示勝利慶祝的五百響鞭炮。賽船過後,城中的戍軍長官,為了與民同樂,增加這節日的愉快起見,便把三十隻綠頭長頸大雄鴨,頸膊上縛了紅布條子,放入河中,盡善於泅水的軍民人等,下水追趕鴨子。不拘誰把鴨子捉到,誰就成為這鴨子的主人。於是長潭換了新的花樣,水面各處是鴨子,各處有追趕鴨子的人。船與船的競賽,人與鴨子的競賽,直到天晚方能完事。摘自沈從文《邊城》

  7本文主要內容是描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寫端午日這一天,當地人要做什麼?用簡短的語句概括。

  9第一段中畫線語句表現了人們怎樣的心情?作者為什麼要在文中詳細地敘寫了百姓到河邊看比賽的場面10作者運用了哪些準確的詞語來描寫槳手、帶頭的、鑼鼓手在塞船的動作?這些動詞對錶現塞船的場面有什麼作用?

  11作者說:“每當兩船競賽到激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水戰時擂鼓的種種情形。”假設你也在岸上看他們賽龍船,或者你就是龍船上的一員,你會有什麼聯想或感受?***不少於60字

  ***三***老北京的小衚衕蕭

  乾***1***我是在北京的小衚衕裡出生並長大的。由於我那個從未見過面的爸爸在世時管開關東直門,所以東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時,每當思鄉,我想的就 是北京的那個角落。我認識世界就是從那裡開始的。

  ***2***還是位老姑姑告訴我說,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衚衕出生的。七十年代讀了美國黑人寫的那本《根》,我也去尋過一次根。大約3歲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們家好像是坐西朝東,門前有一排垂楊柳。當然,樣子全變了。九十年代一位攝影記者非要拍我念過中學的崇實學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順便把我拉到羊管衚衕,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張。

  ***3***其實,我開始懂事是在褡褳坑。10歲上,我母親死在菊兒衚衕。我曾在小說《落日》中描寫過她的死,又在《俘虜》中寫過菊兒衚衕旁邊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夢。

  ***4***母親去世後,我寄養在堂兄家裡。當時我半工半讀:織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畢業***1927年冬***,因“學運”被變相開除,遠走廣東潮汕。1929年雖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學,但那時過的是校園生活了。我這輩子只有頭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衚衕裡。那以後,我就走南闖北了。可是不論我走到哪裡,在夢境裡,我的靈魂總在那幾條小衚衕裡轉悠。

  ***5***啊,衚衕裡從早到晚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大清早就是一陣接一陣的叫賣聲。挑子兩頭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黃瓜”,碧綠的葉子上還滴著水珠。過一會兒,賣“江米小棗年糕”的車子推過來了。然後是叮叮噹噹的“鋦盆鋦碗”的。最動人心絃的是街頭理髮師手裡那把鐵玩意兒,嗞啦一聲就把空氣盪出漾漾花紋。

  ***6***北京的叫賣聲最富季節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兒大甜螺螄’,夏天是蓮蓬和涼粉兒,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噴噴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熱火”。

  ***7***我最喜歡聽夜晚的叫賣聲。夜晚叫賣的特點是徐緩、拖尾,而且當中必有段間歇——有時還挺長,像”硬麵——餑餑”,中間好像還有休止符。比較乾脆的是賣薰魚的或者“算靈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戲迷,也有醉鬼,尖聲唱著“一馬離了”或“蘇三離了洪洞縣”。這麼唱也不知是為了滿足一下無處發揮的表演慾呢,還是走黑道發怵,在給自己壯膽。

  ***9***那時我是個窮孩子,可窮孩子也有買得起的玩具。兩幾個錢就能買支轉個不停的小風車。去隆福寺買幾個模子,黃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餑餑。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風箏的世界。闊孩子放沙雁,窮孩子也能用秫秸糊個屁股簾兒。反正也能飛起,襯著藍色的天空,大搖大擺。小心坎兒可樂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還常鑽到東直門的蘆葦塘裡去捉蛤蟆,要麼就在墳堆旁邊逮蛐蛐——還有油葫蘆。蛐蛐會咬架,油葫蘆個頭大,但不咬。它叫起來可優雅啦。當然,金鐘更好聽,卻難得能抓到一隻。這些,我都是養在泥罐子裡,每天給一兩顆毛豆、一點水就成了。

  ***11***北京還有一種死衚衕,有點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裡見不到陽光。北京胡同裡的平房,多麼破,也不缺乏陽光。

八年級語文下冊月考反思
七年級下冊政治期中質監試卷
相關知識
初二語文下冊期末閱讀練習題
八年級語文下冊期末閱讀複習題
一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考試練習題
湘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考試練習題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考試練習題
初二語文下冊期末試卷附答案
蘇教版初二語文下冊期末試卷
初二語文下冊期末複習考卷
初二語文下冊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初二語文下冊期末試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