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多少人連中三元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8日

  連中三元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即連續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取第一名。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那麼?

  “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的合稱。三者分別指明清時代開科取試的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連中三元、或三元及第一詞來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

  科舉考試是從府、州、縣基層開始,叫做童試。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後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考秀才是初級考試,俗稱“小考”。由於童試在古代是基層考試,所以其第一名案首尚算不得“元”。鄉試才是科舉正式考試的開始。

  鄉試是正式科考的第一關。按規定每三年一科。遇上皇帝喜慶亦會下詔加開,稱為“恩科”。鄉試在省城進行,考期在八月,分三場,又稱“秋試”、“秋闈”。各地秀才雲集省城一爭高低,考中之後稱舉人,中了舉人便具備了做官的資格。舉人的第一名是“解元”;

  再高一級是會試,因由禮部主持在春天舉行,所以又稱“禮部試”、“春試”、“春闈”、“禮闈”。會試在京師舉行,赴考者是舉人,考中之後稱貢士,會試的第一名是“會元”;

  會試揭榜後,被錄取的貢生須於下月應殿試。殿試又稱御試、廷試,即指皇帝親自出題考試。殿試在皇上的金鑾殿舉行,參加考試者是貢生,此考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以後一甲叫進士及第、二甲叫進士出身、三甲叫同進士出身。殿試的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

  一個考生只有在這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三頂桂冠為同一人所摘取,才能稱之為“連中三元”。想想全國有多少人才在競爭,再有才華的考生也很難保證每考皆榜首啊,只要有一次考個第二,就不是“連中三元”了。

  儘管非常之難,歷史上仍有17名學子過關斬將而“連中三元”!他們是:唐朝的張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孫何、王曾、宋庠、楊寘、王若叟、馮京;金朝的孟宋獻;元朝的王崇哲;明朝的黃觀、商輅、王名世;清朝的錢檠、陳繼昌和戴衢亨、王玉璧。他們不愧是歷代之俊彥,是奇才中的奇才!

  此外,歷史上也出過兩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萬曆年間,浙江永嘉人王名世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千戶。他博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秉性剛介,不媚權貴, 頗有直道君子之風。

  其二是清朝順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號稱“神射手”,故人們贊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筆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譽。

  相關閱讀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狀元郎戴衢亨,在一些書中對其有爭議。

  有資料記載唐後期宰相白敏中***白居易堂弟***也是“連中三元”的,白敏中雖然狀元及第,但鄉試時卻並非第一。

  有人認為宋代陳堯叟、彭汝礪兩位狀元郎亦曾“連中三元”。

  遼代王棠連中三元,遼興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狀元。官拜南府宰相,後病逝於任上。

  另商河相府曾有人連中兩元,卻在殿試中考取榜眼,沒有完成連中三元。皇帝發榜後感覺可惜,下旨在魯北建“魁星樓”以示表彰,現仍存遺址。

  明代崇禎年間內閣首輔周延儒連中會元、狀元,但沒有中解元,屬於連中兩元。

  黃觀在明代的科舉考試中取得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六次第一,後人用“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間無”來稱讚他創造科舉考試史上的奇蹟,可是在明代的登科錄中,卻沒有他的名字。因為在“靖難之變”中,黃觀保持了忠臣的名節,為“君臣大義”的傳統觀念而犧牲了自我。早在朱棣起兵之初,黃觀在其起草的討伐文告中,就痛斥朱棣的所為,揭露朱棣的篡位野心。建文四年,朱棣的軍隊南下,京城危機,黃觀奉旨離開南京,去安慶一帶招兵。結果,在他返京的路上,朱棣的大軍攻破了南京。黃觀悲壯地為建文帝殉難了,但朱棣卻仍不放過他,憤恨之餘,叫人紮了草人,帶上黃觀的帽子,放到街上斬首示眾。更殘忍的是朱棣下令屠殺黃氏家族所有的男丁,歷史記載,僅有黃觀的弟弟黃覯留下一子,幸運地躲過一劫。怒氣未消的朱棣還命人刪改了登科錄,把黃觀的名字劃掉,妄圖抹殺他輝煌的歷史。

古代人是怎麼藏冰的
明初內戰靖難之役
相關知識
古代有多少人連中三元
朝鮮古代有多少首詩詞
紅樓夢中有多少人有夢
一個消防中隊有多少人
中國的大學生真正考研的有多少人
王俊凱的粉絲有多少人為什麼這麼有錢
世界上最大工廠有多少人
棒球比賽有多少人
黃連種植的成本有多少_黃連高產種植技術
怎麼檢視無線路由器下有多少人在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