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離騷教案和說課稿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1日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下面小編給你分享,歡迎閱讀。

  人教版離騷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離騷》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瞭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拍、重音。

  4、瞭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並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執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操。

  教學重點

  1、通過鑑賞《離騷》的優美詩句,學習屈原追求美政、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鑑賞詩歌的比興藝術手法,藝術價值。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對詩作中疑難的字、詞及表達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節奏地誦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方法

  1、運用講讀法、逐節誦讀、講講背背,指點難字讀音、難字詞義。

  2、運用討論法,讓學生理解詩中作者的愛國憂民感情及他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過比較閱讀法,延展課堂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對作品的理解。

  教具準備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匯入

  這副對聯說的是哪一位作家?——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這是詩人中的詩人,高峰上的高峰,王者中的王者。王者歸來。今天我們來觸控他的靈魂,《離騷》就是屈子真情的告白。誰來說一說屈原?

  二.屈原及相關簡介

  1.屈原,名平,字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屈原因出身貴族,又見聞廣博,記憶力特別好,對時代風雲變化了如指掌,而且擅長口才,很快成為楚國政壇引人注目的風雲人物。

  26歲就擔任楚國左徒兼三閭大夫。這職務相當高,僅次於楚國最高行政長官令尹,相當於後來的副宰相。他對內經常和懷王一起討論國家大事,頒佈政令;對外處理楚國與列國的外交事務,接待各路諸侯的來訪。楚懷王非常信任他。當時的戰國七雄形成東西兩大陣營,即西邊的秦國想吞併東邊的六國,東邊的六國聯合起來抵禦秦國的兼併。屈原審時度勢,實行聯齊抗秦、南北合縱的統一陣線。

  屈原在楚國政壇的崛起,他的一系列政治主張的提出,在楚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老百姓拍手叫好,卻引起了貴族勢力的一片恐慌。因為屈原的政治主張特別是改革主張,對舊貴族勢力很不利,對楚國內部的親秦派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這兩股勢力的代表人物是令尹子椒、現後鄭袖、上官大夫靳尚和公子子蘭。他們結成死黨,在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用惡語中傷屈原。懷王雖然對屈原十公賞識,但他性格中的另一面卻表現為孤傲自大,頭腦簡單,無一定主見。懷王經不起鄭袖、靳尚一夥的挑唆,一氣之下疏遠了屈原,搞通撤掉屈原左徒職務,任命他掌管王族三姓事務,不讓他參與國家大事。

  楚懷王十六年,秦相張儀入楚,用重金通過靳尚賄賂懷王寵妃鄭袖,慫恿懷王斷絕了與齊國的外交關係。楚、齊關係破裂,六國聯盟瓦解。懷王受了張儀的欺騙,幾次興兵伐秦,都大敗而回,只得再度起用屈原出使齊國,修復楚、齊關係。

  此後,在內外交困的情勢下,楚國幾乎成了秦國手中的玩物。秦國對楚國採取了又打又拉的兩面手法,累次誘騙楚國上當,削弱了楚國的政治、軍事實力。楚懷王三十年,秦國一面出兵攻找楚國,連取楚國八城;一面寫信給楚懷王,約他去秦國武關與秦昭襄王會晤。這顯然又是一個***。懷王一意孤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是個親秦派,極力主張懷王西行。懷王一進武關便被秦國軍隊軟禁起來,把他押到秦國首都咸陽,以番臣禮遇待他逼他割地便放他回去。懷王不堪凌辱,悄悄逃到趙國。害怕秦國的趙國不敢收留他,又被秦兵擄去,三年後死在秦國。

  太子熊橫繼位是為楚頃襄王,以其異母弟子蘭為令尹。這時伸展的楚國已是政治腐敗,經濟崩潰,兵無鬥志,元氣大傷。屈原在政治上累遭挫折,眼見親秦派已經得勢,趁著懷子耿柩運回郢都,舉國默哀致祭的機會,拼死揭露了那批禍國殃民的親秦派的罪行,遭到更沉重的打擊。頃襄王在一怒之下,再次把屈原流放到江南地區。這時他“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只得以死明志,於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節這天抱石投汨羅江而死。

  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熱愛的詩人。所以在屈原投江自盡的日子,民間有粽子、賽龍舟的習俗。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蘭哥白尼、英國沙士比亞、義大利單丁***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誕生在山青水秀的秭歸樂平裡。***傳說秭歸縣名由屈原而來。屈原有個姐姐,屈原被流放前,她曾特地趕回來寬慰弟弟,其情其景,感人至深。後人為表示對這位賢惠的姐姐的敬意,將縣名改為“姊歸”,後演變為現在的“秭歸”。***秭歸鳥即子規鳥。相傳為屈原妹妹屈麼姑的精靈所化,每年農曆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們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原。

  2.屈原作品

  《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漁父》《招魂》等,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的政治抒情詩。屈原的作品是他堅持“美政”理想,與腐朽的楚國貴族集團進行鬥爭的實錄,表現了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於祖國的決心。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還以一系列比興手法來表情達意。他以鮮花、香草來比喻品行高潔的君子;以臭物、蕭艾比喻奸佞或變節的小人;以佩帶香草來象徵詩人的品德修養。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參差錯落、靈活多變;語言上採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極富於鄉土氣息;其方言土語大都經過提煉,辭藻華美,傳神狀貌,極富於表現力。

  屈原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一個愛國者的悲劇,一個改革家的悲劇,一個正義毀於邪惡的悲劇。縱觀他的一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永遠為後人所惋惜。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出現,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而且他所開創的新詩體——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的詩歌創作開闢了一片新天地。後人也因此將《楚辭》與《詩經》並稱為“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同時,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還影響到漢賦的形成。

  漢代以來,屈原在中國歷史上地位日漸崇高,影響愈加深遠。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燦爛的中國文學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偉大,一是他矢志不移的愛國精神,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汙的高風亮節。二是他用畢生心血寫成的20多首詩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也。***王國維***

  3.關於楚辭

  “楚辭”戰國時期興起於楚國的一種詩歌形式,亦稱“楚辭體”。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後人也有用“騷”指代楚辭的,故稱“***詩”。楚辭發源於中國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謠,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在語言形式上,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助語勢,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色彩。楚辭的出現標誌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展,是《詩經》以後的一次詩體創新和解放。

  《楚辭》:西漢劉向編輯的收錄屈原等人詩歌的一本詩歌總集。

  三.解題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併為之奮鬥不息的一個縮影,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一首政治抒情詩,《離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詩全詩372句,分93節,共2464字。

  四.誦讀

  1、請大家朗讀這段用血淚寫成的文字,注意在形式上這首詩有什麼特點?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如何。

  楚辭體或叫***,兮就是一個標誌,如去掉兮後再讀一遍***生讀***。“兮”使全詩一直在迴環往復的旋律中進行,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兮”字具有特別強烈的詠歎表情色彩、構成詩歌節奏的能力,同時,“兮”字句作為一種文化存在,反映了荊楚民族的自由浪漫精神和屈原的悲怨憤激情緒。“兮”在句中起了其他虛詞所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從而構成一種獨特的意味。聞一多認為“兮確乎是詩歌的核心與原動力”。項羽是楚國的貴族,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女性中的偶像,同樣是楚國的貴族《離騷》中屈原是怎樣的形象呢?

  2、放錄音:

  第一遍,要求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及句子的節奏。注意下列字詞的讀音。

  kuā zhuó chà chì jí guò miǎn

  修姱 謠諑 侘 傺 岌岌 攘詬 偭規矩

  第二遍,讓學生輕聲跟讀。

  第三遍,讓學生大聲朗讀。

  3、指名學生朗讀,指正生字的讀音及句子的節奏把握詩的節奏,在理解的基礎上誦讀,在反覆誦讀中進一步理解

  ***1***把握詩的節奏

  ***詩的節奏要複雜一些,但仍有規律可循,這就是每個詩句都可以分成兩半,中間用虛詞連線,前一半佔兩拍,後一半看起來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長音或停頓,其實也是兩拍。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

  X——X X 虛詞 X X***空拍或加語尾助詞***,一般一句是三四個節拍。

  下面試從課文中舉幾個例子,虛詞皆加括號。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芳——與澤***其***——雜糅***兮***,

  唯——昭質***其猶***——未虧。

  《離騷》本來是用楚地曲調吟誦的,音樂性很強,誦讀時首先要劃分好節奏。誦讀時,上分句末字“兮”,猶如現之“啊”,讀音要稍長,押韻的字要重讀,反覆練習,直至口熟。

  ***2***體味詩的情感

  朗讀時還要把握每一節的主旨,一節一節地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感情。

  例如:第一部分第1節主要是說他因進諫而遭貶黜,接著就說到朝中小人如何誣衊他,而君王卻執迷不悟,由此他想到當時政治上的壞風氣:投機取巧,不顧公理,造謠中傷,產生了孤獨感。但他決不同流合汙,把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終於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結論,這種精神是極為感人的。

  第二部分說既黜之後,該怎麼辦?反省自己,是否沒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承著反省的思想,檢查自己的進退、製衣,肯定了自己的美好品質及政治主張“苟餘情其信芳”,“唯昭質其猶未虧”,信念更加堅定,為了尋求理想,“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汙;潔身自好,自我完善;堅持真理,獻身理想;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情感無不激勵著一代代仁人志士,為光明自由幸福而鬥爭。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4、請同學們集體讀一遍課文,要讀出語氣。

  五總結、擴充套件

  課文節選比較集中地表現出屈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要善於“移情”,學習屈原追求理想、保持節操、九死未悔、憂國憂民的高尚品德,喜愛表現愛國情懷的詩句,併產生共鳴。課外閱讀《離騷》的其他部分以及《讀本》中的《涉江》、《國殤》,你會情不自禁地受他感染。佈置作業

  1.詩人謳歌、追求的是怎樣的理想?***找出詩句,並稍加闡述***

  2.你最喜愛哪些詩句?在這些詩中,詩人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對你有什麼啟示?

  附:板書設計

  離 騷

  線索:誶 替 退 往

  內容:直言進諫 替而不悔 謹慎審度 鬥志彌堅

  情感波瀾:跌宕起伏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二、整體把握課文

  1、要求學生藉助課下的註解,疏通課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詞及常用字、詞的特殊用法。***1***補充註釋

  ①民生:遊國恩《離騷纂義》:“民生即人生。”人生是泛指,應包括屈原自己。

  ②浩蕩:原形容水大貌,引申為放縱自恣,反覆無常,不知深思熟慮。

  ③民心:人心。楚辭中“民”多指“人”,此處的意思是“別人心情”,也即是詩人屈原的心情。

  ④糅:這裡指性質相反的兩個事物揉合在一起。

  ***2***必須掌握的實詞及其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

  ①替:廢棄。***王朝興替***

  ②申:申斥、申述,加上罪名。***三令五申***

  ③嫉jí:忌妒。***嫉賢妒能***

  ④溘kè:突然,忽然。***溘然長逝***

  ⑤不群:卓爾不群。

  ⑥方圓:方枘圓鑿,也說圓鑿方枘。

  ⑦相安:相處,相容。***相安無事***

  ⑧尤yóu:罪過,過失。***以儆效尤***;責難,怨恨***怨天尤人***

  ⑨岌岌jí:山勢高聳的樣子。***岌岌可危***

  ⑩陸離:修長的樣子,也形容色彩繁雜的樣子。***光怪陸離***

  ⑾昭zhāo:明白***明潔***,***以己昏昏,豈能使人昭昭***

  ⑿遊目:放眼遠眺。***遊目騁懷***

  ⒀彌彰:更加明顯。***欲蓋彌彰***

  ⒁懲chéng:挫敗。***懲惡揚善***

  2、要求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思路。

  明確:《離騷》集中反映了屈原的愛國思想感情,表達了舉賢授能、修明法度以統一中國的進步政治思想,以及獻身祖國的愛國感情,體現了決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汙的光輝峻潔的偉大人格。全詩共93節,課文節選的是第20節至第32節,共13節,52句。課文內容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7節***自述遭貶原因,表示決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汙的精神,這就是司馬遷所稱道的“正道直行”。

  第二部分***8—13節***表現詩人保持美好品質的願望。這六節從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反省明志,以退為進、鬥志彌堅,更表現出詩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鑑賞第一段

  1、兩個學生朗誦。

  2、重點字詞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 眾女,喻指許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德行。

  偭規矩而改錯 錯,通“措”。

  忳鬱邑侘傺兮 忳,憂悶。

  鬱邑,通“鬱悒”,憂愁苦悶。

  侘傺,失意的樣子。

  何方圜之能周兮 圜,通“圓”。

  3、找出本段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內心苦悶,憂國憂民。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追求美德,至死不改。

  “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 ——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汙。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剛正不阿,願獻身正道。

  4、小結:

  述懷,揭示“朝誶而夕替”原因***潔身自好,小人誹謗,君王昏庸***,表現“九死未悔”的堅定節操。

  五、鑑賞第二段

  1、齊誦

  2、字詞

  步餘馬於蘭皋兮 步,緩行。使動用法。

  進不入以離尤兮 離,通“罹”,遭受。

  不吾知其亦已兮 賓語前置 “不知吾”

  高餘冠……長餘佩…… 高、長,用作動詞。

  唯昭質其猶未虧 “ 唯……猶……”,唯獨***只有***……還……

  芳菲菲其彌章 章,通“彰”。

  3、找出本段中詩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詩句。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 ——修身潔行,不管別人怎麼看。

  “民生各有所樂兮,餘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餘心之可懲?”

  ——以“好修”為樂,至死不變。

  4、小結

  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表現追求美德,體解不悔的高尚品格

  六、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匯入

  《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巨集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它既植根於現實,又富於幻想色彩,大量運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把現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魅力。不愧為我國最早的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典範。課文比較集中地表現屈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主要表現在:追求、謳歌理想,九死未悔,直抒胸臆;發揮想象,大量運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及對偶,把抽象的意識品性、複雜的現實關係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塑造自己美好的形象。

  《離騷》是因“憂愁幽思”***司馬遷語***而作。故以抒情為主,但也不乏生動的敘事,展示了一種“心事浩茫連廣宇”的境界,即使單就課文所節選的章節而言,它的意境也是極其開闊而明朗的。

  二、重點、難點的學習探究過程

  討論題1: 《離騷》雖以抒情為主,也不乏生動的比喻及對偶,從文中找出一二處並談談這些詩句對營造意境的作用。

  應該說,本文所用比喻及對偶較多。

  如:“既替餘以蕙鑲兮,又申之以攬茝”,運用了對偶及比喻,通過這組對偶句描述了政敵對他的誹滂、誣陷,不僅揭示了政敵的卑劣,也表現了自己的堅貞;任憑他們“既替”“又申”;作者還將自己的品德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物化為可見的“蕙、茝”這樣香氣四溢的植物,讓讀者瞭解他的美德,使詩人的形象生動具體,營造了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

  又如“步餘馬於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這些比喻及對偶的詩句,意境多麼明淨、馨香,跟現實的黑暗、汙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它使我們看到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追求。正是這樣的喜愛和追求,使他終生保持了“泥而不滓”的品質,世世代代為人民所景仰。

  本題答案不拘一格,言之成理即可。

  討論題2,有人認為直接抒情的詩句,只有“意”而無“境”,你是怎麼認為的?請找出一二句直接抒情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應該說這種認為是不夠正確的,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為此態也”等,這些詩句決非有“意”無“境”,因為詩人的情意是在楚國當時的特殊背景下產生出來的,透過它們可以返照出楚國朝政昏暗、群小盤踞要津和人民生活艱難的情狀,同時詩人保持高尚節操,獻身理想的崇高形象凸現紙面,栩栩如生。意境深邃,撼人心魄。

  三、問題探究:

  1、節選的這部分裡第一節先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第二節接著卻又說“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其未遠”,前後是否有矛盾?***討論***

  第一節寫的是詩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汙,而遭小人誣陷,君王是非不分,疏遠了他。雖遭多方沉重打擊,但他心志彌堅,毫不退縮。第二節裡寫詩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潔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動中積極進取,謀求變革。遠離政壇,並不意味著放棄操守,因此並不矛盾。

  2、這首詩運用了哪些手段來增強韻律感、音樂性?

  ①在句中普遍使用“兮”字。“兮”字是語助詞,沒有實在意義。用在上下句中間,增加了停頓,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

  ②大量使用對偶句。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③多用雙聲疊韻聯綿詞及疊音詞。如“鬱邑”“ 侘 傺”“陸離”是雙聲詞,“岌岌”“菲菲”是疊音詞。

  3、比興手法

  “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靈脩”本意是神仙,此指君王。

  “眾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蛾眉”比擬自己的美德。以“眾女”肆意造謠中傷比擬朝臣對自己的造謠中傷。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鷙”比擬詩人,“鳥”比擬周圍群小。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以衣服佩飾比擬詩人的美德。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比擬詩人品德高潔。

  4、你是如何看待屈原的愛國情感的?有人說他這是一種“宗國”思想,你同意嗎?

  明確:觀點一:同意。屈原的愛國思想其實是一種“愛君”思想。戰國後期的“合縱”“連橫”之爭,是中國內部的矛盾鬥爭,因為它們都是周王朝的諸侯國,隨著諸侯國勢力的強大,他們都取代周天子而王天下,屈原力主聯齊抗秦的“合縱”策略,一是為保衛楚的獨立,二是進而實現楚“王”天下的企圖,這隻能說是為爭奪全中國領導權而進行的內部鬥爭,並非是抵禦外國的侵略,像他在作品中所說的“帝高陽之苗裔兮”就帶有明顯的血統誇耀。“來吾道夫先路”“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及前王之踵武”,則是一種出於“家天下”感情和宗國觀念的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屈原的種種努力,客觀地說,這的是楚王的統治,我們不必人為地拔高理解他。

  觀點二:不同意否認屈原的愛國意識。上種觀點是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去看待的。我們現在之於屈原的時代,相距上千年,我們不能苛求那個時代的屈原像我們今天這樣考慮問題。施行政策,具有和我們一樣的思維、觀點以及胸懷世界的氣度,那個時代的屈原,為了國家的前途,為了人民的生活,憂心哪焚,奔走呼號,這不就是愛國的表現還能是什麼?在他的心中,楚國就是他的祖國,楚國的人民就是他的同胞,我們能非議他的愛國精神嗎?

  對屈原的評價應該分兩個方面:作為一位詩人,屈原是成功的;但是,作為一位政治家,他是失敗的。屈原的失敗就在於他把自己的命運與楚國的國運緊密的聯結起來。他愛楚國,是愛的那麼的深沉和執著。他深深地愛著楚國的文化,這一點造就了他成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深深地迷戀著楚國的腐朽的、沒落的政壇,這一點鑄成了他只能是一位狹隘的民族主義者,從而他的國家的毀滅,連帶了他政治信仰上也徹底的毀滅。

  5、討論:屈原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最後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①觀點:可以理解——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即便他出身貴族,他和君王仍是附庸和主人的關係,他的理想只有在君王賞識並支援下才能實現,他的高潔的節操只有君王幫他力排眾議時才能保持,當君王不賞識他,不支援他,他便失去了支撐他的柱石,若不想改節,不想改變自己,那麼,他只有走這一條路。我想屈原走向這條不歸路是無奈的,並不是他真心所願。

  ②觀點:不贊同——屈原雖遭楚王放逐但楚國人民並沒有拋棄他,他自感面君無望,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便抱石沉江,這其實是文人心理脆弱的表現。他應堅強地活下來,活著便有希望。

  6、讀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發?

  明確:①一個人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為崇高遠大的理想而奮鬥,決不能動搖和悔改。

  ②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但為了追求真理,應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③即使在汙濁的環境中,也應保持自己的高潔品質。要熱愛祖國。

  四、課堂演練:

  1、“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句中“悔”字應怎樣理解更貼切?它與“雖九死其猶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為什麼?它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解析:此題考查煉字。注意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分析其效果。

  答案:悔:追悔***反省***,前一個“悔”是反悔;不矛盾,因為二者意義有差別,前者是表對自己的選擇的堅定,後者是對自己走過的路的反省;它是下文的開啟之詞。

  2、賞析“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

  ***1***“芰荷”“芙蓉”喻指什麼?

  ***2***詩人為何還要“高餘冠”“長餘佩”,這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3***這兩個詩句描繪了詩人什麼樣的自我形象???

  解析:此題考查對關鍵句的理解。其中有修辭、形象、情感的考查,考查點多,注意比較。

  答案:***1***高潔的德行。***或:崇高的品德。******2***在反省自己走過的路後,詩人沒有畏懼邪惡,而是更堅定了走自己路的決心。“高餘冠”“長餘佩”更是明確表達自己的思想:無悔選擇。***3***德行高潔的君子形象。

  3、“忽反顧以遊目兮

  人教版離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離騷》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個專題的第五篇文章。本專題的話題是“號角,為你長鳴“,本專題圍繞人與社會的命題開展,讓學生在研習文字的過程中,瞭解社會,感悟人生。本專題意在引發學生關注個人操守,通過對問題的探討,瞭解偉大人物為信仰和理想無私奮鬥的精神,瞭解社會底層人物恪守道德準則,維護社會公正的品格,從他們的人生追求和價值選擇中認識人的尊嚴。就本篇文章而言,是屈原的代表作。詩人用香草美人比興,運用想象和聯想的手法,表達了自己高尚的品格。本篇文章是本專題的第一首詩歌,對於之後的詩歌學習具有導向性作用。本課的學習能讓學生感悟屈原豐富的想象力及 高尚的品格。

  二、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詩歌體的文章並不陌生,也能夠通過詩歌中的意象對詩歌作簡要賞析。但由於學生認識問題還不夠深刻,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還有待於提高,所以教師要加強引導學生走進詩歌中的意境,提高學生詩歌鑑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並結合本文的文章特點,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目標:瞭解有關屈原和楚辭的文學常識

  能力目標: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徵為主的表現手法。

  情感目標: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情操。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教學重點為:理解本詩以比喻、象徵為主的表現手法;教學難點為:理解屈原的愛國精神和人格情操。

  四、教法學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了突破本節重難點,我確定了本節的教法為:直觀演示法,啟示點撥法、誦讀法、合作探討法、問題引導法。為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我採用的學法為:誦讀體驗法、小組合作討論與自主探究相結合法、圈點勾畫法,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文字,在合作中分享成功,在探究中實現昇華。

  五、教學過程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都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學過程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唯一途徑。下面我重點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環節一:新課匯入

  採用問答式匯入。我會問學生“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的風騷指什麼呢?學生根據初中學過的知識能夠回答出這裡的騷就是指的離騷。繼而就引出了本課的課題。 這樣的匯入能促進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促進全體學生積極動腦,儘快地融入文字中來。

  環節二:新課講授。這一環節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我打算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1、知人論世

  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網路、書籍等渠道蒐集屈原及楚辭相關的知識及其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課上交流展示。教師做相關補充強調。這樣的檢測方式有利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求知慾望

  2、2、初讀詩歌 整體感知

  聽錄音範讀。要求:①聽讀過程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跟讀,其他同學注意詩歌的字音、節奏、停頓等;②思考對詩歌的整體感受。此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知詩歌,突破字音,為後面學生理解文字內容掃除文字障礙,奠定感情基調

  3、文字研習

  在本環節中我會根據新課程標準裡面以及本課的內容特點,設計若干問題。讓學生4人為一組,進行小組內交流,之後小組之間加以評比展示,我只進行必要點撥:

  本課教學中,我設計的問題有:

  詩人為什麼不惜筆墨表明自己身份高貴,強調自己的先天凜賦及修能? 文中描寫香草的用意?

  品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特點?

  本首詩用了哪些表現手法?

  以上四個問題由學生討論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體味,從而獲得情感的薰陶和思想的啟迪,進而達成情感目標。

  4、鞏固提升

  班級內進行詩歌朗頌比賽,要求讀出詩歌的節奏美、音韻美、情感美。讓學生盡顯自己的才華,由學生評出讀的最好的同學,教師給予一定的獎勵。此環節意在通過“微型朗誦會”的形式提升學生對詩歌的熱情,同時也讓學生在朗讀中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和情感的昇華。課堂也在朗朗讀書聲中落下帷幕。

  環節三:作業佈置;

  把《離騷》改編成一篇散文

  四、說板書設計

  對於本節課我採用三分黑板提綱式板書設計:首先在黑板中間位置板書本課的課題及其作者,黑板左側本書本節課教學目標,中間部分板書本節課的文章結構,黑板右側作為副板書,板書本節課補充的知識點。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明扼要、清晰直觀、一目瞭然,又讓學生看起來賞心悅目

人教版離騷原文
人教版可能性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人教版離騷教案和說課稿
人教版梯形的面積說課稿
人教版軸對稱圖形說課稿
人教版因數與倍數說課稿
高中生物人教版群落的結構說課稿
二年級上冊人教版清澈的湖水說課稿
人教版小數的性質說課稿
鄂教版一下九色鹿說課稿
鄂教版四下灰椋鳥說課稿
鄂教版觀察一棵樹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