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公務員申論範文
申論是一種新出現的應試文體,是審評公務員人才素質的一門重要考試科目,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
城市,詩意棲居之地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留於城市,是為了生活的更好”,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道出了城市發展的意義在於給予人們生活,而不是生存。生存意味著保持生命體徵,能活下來;生活則意味著能高質量的生存,不僅要存活下來,還要活得舒適、活得體面、活得有追求。城市應該成為人們生活的地方,而不只是生存的地方。
在物質慾望不斷膨脹、城市病症日益加重的今天,城市該何去何從?德國古典浪漫派詩人荷爾德林吟誦的“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上”為我們描述了一種美好的的生活狀態,這應該成為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從“生存”到“生活”,就是一個為生存增添“詩意”的過程。
詩意當來源於“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的人居環境。“一切景語皆情語”,令人賞心悅目的環境,是詩意的源頭。當前,城鎮化過程中,一味追求高速度、大規模,忽視人居環境建設。當我們身處蚊蠅滋生、臭氣熏天的垃圾包圍圈裡,哪來的詩意?當我們吸著氣味刺鼻、損害健康的受汙染空氣時,哪來的詩意?當我們連乾淨的水都喝不上的時候,哪來的詩意?人居環境被嚴重破壞的城市,不要說生活了,連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脅。
詩意還來源於“溫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的社會環境。一個公平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讓民眾感到安全、幸福,才能不為“五斗米”而疲於奔波。過去的城市建設大多以經濟建設為重點,關注於GDP數量的增加,而忽視社會民生建設。現在一系列副作用顯現出來:貧富差距加大、城市安全堪憂、交通擁堵嚴重、房價不斷飆升......成為“房奴”、“車奴”、“孩奴”、“蟻族”、“鼠族”的我們,每天都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中度過。這樣的城市生活,何談詩意?
詩意也來源於“詩成六義備,樂奏八音諧”的文化環境。一個失去文化傳承的城市,等同於失去靈魂的驅殼。一個沒有靈魂的驅殼,又如何懂得詩意呢?然而,現如今有很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注重歷史文化傳承,盲目抄襲國外經驗,洋地名、洋建築隨處可見,“大廈加廣場”的模式不斷複製。呆板僵化的城市外殼下,是蒼白淺薄的“靈魂”。實現詩意的棲居於城市中,深厚的歷史底蘊、豐富的文化內涵必不可少。
詩意的棲居是生活態度,是生活方式,更是生活追求。“望得見山水”是詩意,“留得住鄉愁”也是詩意。城市,應該成為人們詩意的棲居之地。
二
禮之所存,立世之所需
春秋戰國,克己復禮,樹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西漢武帝,三綱五常,建立封建君主禮儀之制;北宋南宋,天理天道,強化東方帝國倫理道德之位……歷史的洪流從不曾停息,大國的傳統禮儀源遠流長。孔孟等思想大家宣揚的立身行事之本即為“禮”:孝德之心曰禮、仁愛之心曰禮、規矩之心曰禮……禮之所存,立世之所需。
禮之所存,人立世之所需。每個個體都是社會中的一員,脫離於社會之外既不能生存,而個體利於社會之必備條件即為個人的禮儀文明。“瓜子男鳳爪女”類的新聞常見諸報端:某某在地鐵上嗑瓜子,瓜子皮隨意丟放引人白眼,某某在公交上啃鳳爪,散落在地的骨頭絆倒老人……縱觀這些事件總能引發罵聲一片,觀眾們抨擊這種公共意識缺失的行為、諷刺這些沒有禮儀的路人。而立於社會之必需即為被社會需求,與其他個體形成和諧互助關係。由此可見,不學禮之人則與之相悖,所以,安身立命、行身立世之本在於每一個國民都能學習禮儀、踐行禮儀、倡導禮儀。
禮之所存,文立世之所需。中華民族的禮儀傳統自古就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繫民族獨特性之保障。隨著新大陸的發現,世界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我國的改革開放在迎來國外資金、技術的同時,西方的文化價值隨之湧入,半睡半醒的民族接受它,當代年輕人喜愛它,傳統孝德、傳統仁愛等禮儀與此同時收到實用、利益等資本思想的腐蝕,這些衝擊了我國文化的獨特性,消解著民族文化的鮮明性。所以,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特色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亦為學禮之所需。
禮之所存,國立世之所需。國家這個實體自產生就是由每個國民共同構成,所以一個國家的風評就取決於國民禮儀文明之體現,每一個國民在內體現國民素質,在外體現大國風範。在21世紀激烈的世界競爭中,比拼的不僅是一國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更有一個國家的文明素質,試想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只注重燒殺掠奪,那麼只能如一戰二戰中的侵略者一樣會被世界人民所痛恨、被歷史所懲罰。以史為鑑,在新一輪的世界競爭中,注重國民禮儀意識、提升民族文明素質從而樹立文明禮儀大國之形象勢在必行。
《論語》有云:“不學禮,無以禮。”流傳至今,則演繹出禮儀乃立人、立文、立國之所需。有鑑於此,當前國家應大力借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禮儀風尚;學校、家庭教育都應將禮納入教育過程、言傳身教;每一個國民也應樹立正確的恥辱觀、努力提升自身禮儀文明底蘊。藉此良機,讓文明社會的建設搭乘學禮之風,讓風範國家的樹立藉助學禮之帆!
三
發展電子商務 助推資訊社會建設
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購物方式,更為我國資訊化建設發展提供了契機和途徑。電子商務是企業創新驅動產業升級的重大戰略,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完善面向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在當前我國資訊社會的建設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改善電子商務發展環境,推動法律和政策體系建設。目前電子商務法律法規以及標準體系急盼建立,電子商務信用機制亟待制訂。政府應針對電子商務交易、信用、物流、供應鏈協同、融資服務等環節,制訂一批具有前瞻性、可行性、開放性、相容性的法規、規範、標準,維護電子商務交易秩序,防範交易風險。從而避免“電商大戰”此類兩敗俱傷的事件發生,從制度和法律上保障我國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
完善物流體系,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良好支撐。我國電子商務的供應鏈、運輸鏈、資訊鏈、服務鏈等配套環節還很不完善,支撐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各大平臺亟待健全。尤其是我國的物流體系遠遠落後於電子商務的需求,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因此,應結合城市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配送體系建設、鄉鎮綜合商貿服務中心建設,鼓勵整合利用現有物流配送資源,建設物流資訊協同服務平臺和共同配送中心,完善電子商務物流服務體系。
鼓勵創新,提高電子商務企業的競爭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鼓勵電子商務服務技術和模式創新,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我國自2012年以來之所以一再上演“電商大戰”,根本原因就在於電商創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同質化嚴重。因此,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要想實現新的突破,必須要加快創新步伐,加快新技術、新成果、新模式的應用轉化,形成差異化優勢。
當前我國正處在資訊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是在新形勢下提高企業競爭力、促進資訊化建設的重要方法之一。各級政府機構要高度重視電子商務,以促進電子商務創新和服務平臺完善為核心,深化電子商務和實體經濟的有機融合,優化電子商務環境,打造電子商務產業鏈,提高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讓我國經濟騰飛的駿馬在平穩通暢的資訊高速公路飛馳。
江西公務員申論參考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