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心得體會
有經濟必然會有管理,經濟與管理是相輔相成的。如何更好的進行經濟管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你參考!
篇1
回顧和總結近年來的工業經濟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堅持創造寬鬆的經濟發展環境,是振興地方工業經濟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城子河區的工業經濟得到了較快發展,這與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密不可分的。一是要求我們政府部門要樹立創造寬鬆的經濟發展環境的服務意識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主動服務企業。二是要求政府部門積極推進誠信建設,政府要誠信,企業要誠信,真正淨化投資環境,讓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堅持改革與發展相結合,是促進地方工業經濟發展的動力。緊緊把握國家支援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與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等有利契機,吸引大型戰略投資者及民間資本參與改制與資產整合,最大限度地發揮資產效應,為地方工業經濟的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堅持平等相待,是促進地方工業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基石。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無論企業納稅多少,無論企業屬於哪個行業,只要在國家政策允許範疇之內,我們都努力做到權利、機會、規則公正、分配公平、政策、規則、程式、結果透明,實現規範化運作,提高辦事效率,發公開嚴密科學有效的辦公制度,從根本上促進企業平等,保證地方工業企業全面健康協調快速發展。
——堅持走科學發展之路,是保證地方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是永恆的主題。科學發展觀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與科技進步為動力,樹立全而、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發展觀。而企業作為GDP的主要貢獻者和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的,堅持科學發展觀是十分必要。做為政府就要鼓勵企業樹立正確的企業的科學發展觀,引導企業企業的管理者具有前瞻眼光,從而適應當代市場經濟體制格局,推動全區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篇2
上半學期,我們學習了《經濟管理基礎教程》,接受了有關經濟管理基礎方面的學習,受益匪淺。通過學習,我瞭解了很多有關經濟上的一些問題,加深了對一些經濟學名詞的理解,並瞭解到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及注意點,以及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或基層員工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與素質。
任何一門學科的產生和發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來自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需要,經濟學尤其如此。經濟活動是人類最重要的實踐活動之一。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消費過程中都會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此需要一種系統的理論對其進行解釋和指導。這正是經濟學產生的根源。
在第一章導論中,我瞭解到經濟學可以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巨集觀經濟學兩大類。微觀經濟學是主要研究個體決策單位的經濟行為的一門科學。而巨集觀經濟學則是研究巨集觀經濟總量的一門學科。我還了解到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也多種多樣,有實證分析、規範分析、均衡分析、邊際分析、動態分析、靜態分析、經濟模型等。此外,從第二章,我也瞭解了很多關於消費者行為方面的理論,消費者應如何選擇以及消費者的行為會對經濟有何影響等等。這些教會我們作為一個成功的企業,應如何從需求的一方,也就是從消費者偏好和選擇方面來研究市場。而作為進入市場的另一方,也就是從供給的角度來說,第三章又講了作為一個廠商應如何有效地組織生產、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以獲得最大效益。而第四章又介紹了有關國民經濟的基本變數,包括國民經濟如何統計核算、GDP如何計算、國家財富與儲蓄的含義、價格指數、通貨膨脹、利率、失業率等,這些又加深了我對一個國家國名經濟的瞭解。而第五章講了一些巨集觀經濟政策,從中,我瞭解了國家為達到巨集觀調控目標可採取的政策及具體措施有哪些。
而第二篇講了管理學的基礎知識,從中,我瞭解到很多關於企業與管理的知識。企業在提高人們生活水平上起著關鍵的作用,人們生活水平的高低,取決於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的總量,標誌著國家的富裕程度。而管理則是伴隨著人類共同勞動而產生的,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活動。從古至今,人類社會所有傑出的工程專案無一不是在嚴密的管理之下進行的。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為,管理是社會經濟不斷髮展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是組成生產的第四要素。“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已為多數高速發展的國家的實踐所證明。而我國企業經濟效益的低下,有技術的原因,而更多的則是管理水平的落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管理學的有關知識,並將其應用於企業的管理實踐中,以求得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
這本經濟學經典之作令我感悟頗深, 不僅豐富了我的專業課知識, 而且讓我對經濟學這門學 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瞭解。 阿爾弗雷德·書中近代英國最著名的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劍橋大學經濟 學教授,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初英國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人物。其所著《經濟學原理》在西方 經濟學界被公認為劃時代的著作,也是繼《國富論》之後最偉大的經濟學著作,它闡述的經 濟學說被看作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繼承和發展。書中經濟學說的核心是均衡價格論, 而《經濟學原理》正是對均衡價格論的論證和引申。他認為,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 力量均衡,猶如剪刀的兩翼,是同時起作用的。 由於初次閱讀經濟著作和自身專業知識水平有限, 我對書中的觀點理解的並不透徹。 但 還是能大概的瞭解《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 它以均衡價格為核心,分為消費論、 生產論、 交換論和分配論四大部分,包括緒論在內又可分為七篇,讀完每一篇我都會有所感悟。 序言。在我閱讀的這一版序言中,他闡述了本書的研究物件、範圍和方法,論述了邊際 分析的重要性和區域性均衡理論的正確性。 導言篇。在該篇中,書中進一步論述經濟學的研究物件即“經濟學既是一門研究財富 的學問,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強調心理因素對經濟生活的作用。 基本概念篇。這篇主要對財富、生產、消費、勞動等後面各篇所涉及的一些經濟學基本 概念進行了探討。 論需求及其滿足篇。 本篇書中主要闡述了其的消費理論, 在本篇第一章他就論述了本 書的主脈絡,即消費—生產—交換—分配。他的消費理論以研究慾望作為出發點,指出需求 是慾望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時可以用效用來衡量的。他還闡述了效用遞減率、邊際效用、市 場需求率、 需求彈性和消費者剩餘等微觀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和定律, 構建了微觀經濟學消費 論的基礎。 生產要素篇。
書中在這篇裡闡述了他的生產理論。他把生產要素分為土地、勞動、資 本和組織四類,並詳細論述了它們的供給變動規律。在對土地這一生產要素的論述中,他提 出了報酬遞減傾向規律。 通過對當時教育體制的分析, 他認為 “國家將教育當做是一種投資, 使大多數人擁有比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機會,也會很有利。……能提高英國的生產力。” 他主要通過心理因素來分析財富,認為“儲蓄的動機是家庭情感”利息是延緩滿足的報酬。 同時也分析了利率與財富增長的關係。 在對工業組織的分析中,提出了外部經濟和內 部經濟的概念,認為有效的組織能提高效率。在本篇的結尾,他還討論了報酬遞增傾向與報 酬遞減傾向的相互關係。 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般關係篇。在本篇中書中闡述了其的交換理論,也即價值論— 均衡價格論。本篇是這本書的核心部分,也是書中理論的精髓。他把傳統經濟學的供給決 定論和邊際學派的需求決定論進行了有機結合,認為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 決定需求一方的力量是某一商品的邊際效用, 決定供給一方的力量是生產某一商品的邊際生 產費用。供求均衡形成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並且這種均衡是穩定的。他進而引進了時間因 素,區分了暫時、短期、長期三種情況,認為時間長短不同,需求和供給方面對決定均衡價 格的影響是不同的。最後還研究了壟斷理論。 國民收入篇。這篇主要論述的是分配理論。書中以其在第四篇中論述的土地、勞動、 資本、組織企業家才能這四類生產要素為基礎,運用均衡價格理論來依次研究各個生產 要素,把分配問題轉為生產要素的各自的均衡價格問題。他將工資看作是勞動的均衡價格, 利息是利用資本的均衡價格, 利潤是企業家組織能力的均衡價格, 地租是利用土地的均衡價 格。在本篇的最後,他還探討了進步對價值總的影響及和生活標準的關係。 由此可見,作為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之作的學術名著,雖然博大精深, 但卻有非常完整的理論架構,分析層次分明。在序言中,書中就認為“本書仍然是一本經 濟學的入門書; 雖然不是在所有方面, 但也在某些方面類似於研究類似於研究經濟學的基礎 著作。 ” 讀完這本書,我除了被它的清晰結構感染之外,還被它的內容所吸,從中受益匪淺。無愧於現代西方經濟學的奠基之作,雖然出版於 100 多年前,但書中的 均衡價格理論以及關於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分析, 至今仍然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微觀經濟分 析的理論基礎和主要內容。 該書對後來的經濟學家影響也很大, 之後流行在英美等國的現代 貨幣主義、供給學派和理性預期學派等的基本觀點,都是師承書中的經濟理論的,即便是 發動了一場經濟學革命的凱恩斯理論,也仍然接受了它的不少東西。一大重要特點就是折衷主義。在這本書裡,用折衷主義的方法 把供求論、生產費用論、邊際效用論和邊際生產力論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研究物件上, 他主張經濟學同社會學合流, 經濟學研究物件不僅是人與自然的關係, 也有人與人之間的關 系,這顯然是一次折衷。在方法論中,他既採用推導模型的抽象法,又採納歷史主張的描敘 法,他認為各種方法應適當配合,而不應互相排斥,因此也是折衷的方法。該書的核心“均 衡價格理論” 其實也是傳統經濟學如生產費用論強調供給因素和邊際學派的效用價值論側重 需求的一種折衷。書中所運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對各經濟學派的綜合。 第一, 以心裡分析為基礎。和主觀學派一樣, 認為經濟學主要研究人類行為的動 機。他認為人的心理動機會有力的影響人的選擇行為,從而支配人的經濟活動。 第二, 強調“邊際增量”分析。這是受到數理經濟學派的啟發而產生的。書中認 為,“精神和物質世界中,我們對自然的觀察,與總數量的關係沒有與增加量的關係那樣 大”。
因此,書中,他廣泛運用了邊際增量的分析方法。 第三, 強調“區域性均衡”分析。 書中把物理學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均衡觀念來說明經濟 力量的均衡。書中強調的均衡不是一般的均衡而是區域性均衡。在區域性均衡之下,書中研 究的是單個生產者或消費者,而不考慮各廠商、消費者之間的相互聯絡和影響。 第四,強調“靜態”分析。書中在《經濟學原理》中,總是將自己研究的現象置於經 濟關係和相關因素不變的環境中。認為靜態下,生產和消費、分配、交換的條件一般多是不 變的。 通過閱讀,我們也不難發現:受階級和時代的限制,其理論具有侷限性。 書中作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始終沒能擺脫其的歷史侷限性。首先在經濟學研究物件 上,他沒能將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生產關係引入經濟學的研究物件。因為他認為,揭露資本家 對工人的剝削不利於維護資產階級的統治。其次,其的核心“均衡價格理論”雖然使用價值 這個概念,但他所說的價值實際上是價格,從而掩飾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實質。第三,在分 配論中的工資裡,他認為工資是勞動這個生產要素的均衡價格,掩蓋了工資的本質。在利潤 中,他極力宣揚資本家在生產中的作用,掩蓋了利潤是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的本質。他把 地租看成是受土地的需求影響而由其的邊際生產率決定的和利息是資本的需求和供給相均 衡的價格也都掩蓋了剩餘價值的真正來源。 這不禁使我想到了中國。最近 20 年來,中國經歷了劇烈的社會和經濟變革,而且可以預 期這種變革將繼續沿著更加開放、更加有序的市場經濟道路前進。然而,這種變革需要適當 的經濟理論來提供某種指導, 中國發展需要經濟理論的創新。 在創新過程中無疑要借鑑西方 經濟學,就是不錯的選擇。
其實,經濟管理的知識含蓋諸多方面,以上只是我在本次學習中的一點點體會,寫出來是一種收穫,一種可以和別人分享心得的體驗。管理,尤其是企業管理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在理論的指導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從而達到實踐和理論的有機統一。
篇3
這一學期我們專業開設了《經濟管理基礎教程》這門課程。作為一個理工科的學生,平常的學習中,經管類的知識是很少涉及到的。起初我對這門課真的一無所知,而且在我的印象裡文科的學習應該是枯燥無聊,相對理科學習簡單一些的,在開始學經濟管理時,我感覺到不是那麼輕鬆,學習形式、學習方法、學習內容一下子全變了,雖然包含的知識很多都是理科的,經濟管理基礎教程的學習讓我頗有感觸。快期末了,現在靜下心來談一下體會。
經過一個學期《經濟管理基礎教程》的學習之後,我對這門課的一些基本概念有了認識,這學期我們主要學習了需求與供給理論、效用理論、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市場理論等。而在其中,我得到了幾個印象非常深刻的詞彙。“機會成本”這個詞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現在的我真正體會到“時間就是金錢”這個概念,時間有其機會成本,我們在校大學生為了學業而放棄了外出打工賺錢的機會,這是我們學習的機會成本,而有部分學生利用本該學習的時間去泡網咖,打魔獸,唱k等。這是在進一步浪費我們的時間,讓我們損失更多的機會成本。理性人,作為一名理性人,我學會在做每一件事之前考慮它的邊際收益,考試作弊可以讓我們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複習課本知識,用更多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是作弊過程中心理上擔心焦慮的過程與背那十幾頁的資料相比,那個收益更高?大概每個人心中自有答案。比較優勢,每個國家總有其比其他國家優勝的地方,相對而言,人也是一樣。每個人都有其比別人優勝的地方,覺得自卑的人,還沒找到自己優點的人大概還沒學習到經濟學這個精妙的詞語吧。無謂損失,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兩全其美的做法,為了完成某件事而損害到某些利益,那是正常的,而且是發展所必須的。有些損失我們只能設法地減少,要想完全消滅是不可能的。多元化,用許多不相關聯的小風險來替代一種大風險,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個理論適用於我們平時投資,做決策選擇。
對這門課的學習,老師對我們的要求是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一些經濟現象,並且要求我們做了大量的案例。這對我們理論聯絡實際非常有意,雖然開始時有點無從下手,感覺到很麻煩,但學完後才發現對於我們的現實中遇到的事情,真的很有意義,感覺老師把我們帶入經濟管理基礎教程的領域。
老師上課有時候講他的大學經歷,把他上大學的一些情況都介紹給了我們。每次講到一個話題,老師就可以從此引出去,滔滔不絕旁徵博引地將一大堆與此有關的東西。我覺得這樣非常好,作為一門通識課,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而老師在這方面教給我們的都是十分好的材料,很好地促進了我們在這方面的認識。
經濟管理基礎教程作為一門聯絡實際的學科,平時只有多觀察,多分析,多動手畫圖研究,才能把自己的知識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我知道,我們還在一個起點上,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研究探索,才能真正學以致用;我們這個學科沒有終點,它的魅力在於我們能在路途中欣賞到美好的風光,與眾多大家分享到他們的思維想法,他們的理論成果。
經濟管理學學習心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