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的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學校近日舉行了“國學經典朗誦活動”,我有幸閱讀了中國遠祖著作——《弟子規》。其中,我明白了做人要孝順父母和誠實守信這兩個道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掀開《弟子規》的扉頁,這短短的二十四個字引起了我的深思。在古代時,人們已經懂了“百德孝為先”的道理。可如今,我們卻對父母橫蠻無理,面對父母的熱切呼喚,我們卻不理不睬;面對父母的再三交代,我們只是口頭答應,卻遲遲不肯動身;面對父母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並非虛心接受,反而強詞奪理……為此,我們應在“孝”上下苦功,儘量做到“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
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還要誠實守信。這在《弟子規》中的“信”便有提及——“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其意思是:開口說話,誠信為先,答應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諾,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隨便答應,至於欺騙或花言巧語,更不能使用!的確,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十分講究誠信,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著“輕諾必寡信”的忠告;堅持著“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信念;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通過這次活動,我不僅對《弟子規》有了認識,還樹立了新的人生觀。在以後的歲月裡,我應該嚴以律己,做一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和知書達禮的人。
篇二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該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摺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摺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裡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後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後,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篇三
前段時間我們學校讓我們寫《弟子規》的讀後感,在我的姐姐的引導下,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弟子”也有“規”。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弟子規》裡有這樣的一句話“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
〈謹〉,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結鈕釦,有定位,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適量,不要喝醉了,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順便說一個故事:以前著名詩人王安石是當時國家的重臣,可他有一個壞習慣:不愛洗澡。有一次,國家開大會,他也參加了。正當國王在大會上公開地對王安石說話時,一隻蝨子,從他的脖子一直爬到臉上,會上的大臣都看得一清二楚,很快,這件事就傳遍了五湖四海,成了千古的笑話。所以我們要吸取教訓,不然也有可能成為別人的笑話呢。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計較小事,這樣你會很快樂。
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學仁慈……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我自己作了一首小歌:“能親仁,當然好,好日來,壞日少”我們可要努力啊!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
這就是我的讀後感。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要以它作為行為準則。
關於弘揚雷鋒精神班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