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六禮是怎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2日

  六禮,漢族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彩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六禮去求婚。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歷史沿革

  《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規定“婚”的程式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和親迎,也稱“六禮”,即從 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 劉歆制婚儀。

  漢朝以後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無親迎禮。而從 東漢至 東晉更是因社會動盪,顧不得六禮,僅行 拜時***拜公婆***之禮,連合巹儀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復行親迎禮,帝室成婚也照六禮行事。宋代官宦貴族仍依六禮,漢族民間則嫌六禮繁瑣,僅行四禮,省去問名和請期,分別歸於納采和納徵。《朱子家禮》連納吉也省去,僅取三禮,三禮也成為明代的定製。清代僅重納采、親迎二禮,中間加女家鋪房一禮。 清代《 通禮》載,漢官七品以上才實行議婚、納采、 納幣、請期、親迎五禮。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

  六禮始於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的婚姻程式,雖幾經變遷,但基本上沒有脫離六禮的範圍,在 唐律、 明律中都有類似的規定。這種婚姻程式是漢民族特有的一種風俗習慣和民族特色傳統文化。

  通常與[ 三書]合稱[ 三書六禮]。

  在20世紀初逐漸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結婚。“無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牽羊禮早更。最愛萬人齊著眼,看儂親手挽郎行。”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婚禮儀式力求簡化***由證婚人宣讀禮堂所備證書,各方代表代表頌詞,主婚人宣讀訓詞,來賓唱文明結婚歌或奏樂等***,拜天地、鬧洞房等封建迷信習俗也被逐一剔除。

  隨著人們日益重視婚姻,於是對完成婚姻關係的過程就逐漸有了一套約定俗成的禮儀,就是我們常說的“六禮”,包括 納 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步驟。

  古籍記載

  六禮是漢族傳統婚禮儀式,古籍《 禮記·昏禮》上載∶ “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另《 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 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 婚姻六禮”傳統習俗。

  “六禮”即六個禮法,是指由 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俗諺說∶“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親。”另《夢樑錄.卷二十》∶“婚娶之神,先憑媒氏。”因此,媒人是締結婚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六禮之中,納徵和親迎最為重要。《詩經·大雅·大明》:“文定厥祥,親迎於渭。”舊說是周文王卜得吉兆納徵訂婚後,親迎太姒於渭濱。後世以“文定”作為訂婚的代稱。《禮記·昏義》談到親迎後新郎新娘“共牢而食,合巹而酳”。後世夫婦成婚成為“合巹”就是從這裡來的。

周朝歷史簡介***3***
西周政治經濟發展
相關知識
西周六禮是怎樣的
西周周宜壺是怎樣的
東周墓葬是怎樣的
西晉佛教是怎樣的
吃西餐的禮儀是怎樣的
關於西服的禮儀是怎樣的
西餐的用餐禮儀是怎樣的
西餐宴會禮儀是怎樣的
西周中央官制是怎樣的
關於西餐禮儀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