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北伐軍能夠勝利進軍的原因是什麼
翻開中國近代歷史,國共合作是最能振奮人心的事件之一。說到國共合作,就會想到北伐戰爭。北伐能夠勝利進軍的原因是什麼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北伐勝利進軍的主要原因,可歸納為:
1、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各革命階級空前團結,共同推進
2、作戰目標明確,戰略方針正確
3、工農運動蓬勃發展,工人、農民踴躍參軍參戰,大力支援了北伐戰爭
4、國民革命軍廣大官兵英勇作戰,共產黨員、青年團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接下來具體展開來談:
1. 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為北伐提供了堅強的領導。國共兩黨在北伐問題上意見一致,因而能夠通力合作,進行正確的政治指導和軍事指揮。兩黨能夠發揮各自的專長,調動各自的力量,為共同的目標竭智盡力。沒有兩黨的團結合作,北伐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2. 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支援,是北伐勝利的基礎。北伐出師時,廣東工農群眾就組織了運輸隊、衛生隊、宣傳隊等隨軍出征,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支前運動。兩湖粵漢路工人破壞鐵路,遲滯了敵人的軍事運輸。漢陽兵工廠從9月1日起舉行總罷工,斷絕了敵人的軍火來源。上海的解放,更是工人武裝鬥爭的結果。民心所向是戰爭勝利的根源。
3. 中國共產黨員英勇作戰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在北伐軍中,許多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擔任軍事和政治的負責工作,他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影響和鼓舞了廣大官兵。葉挺獨立團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覺悟程度特別高,戰鬥力特別強,擔任北伐軍先鋒,一路奪關斬將,所向披靡,為北伐立下殊功。
4. 北伐軍出兵時機恰當,戰略部署正確。當時,吳佩軍主力在南口,兩湖空虛。而孫傳芳兵力分散,又在山東、江蘇與泰軍對峙,無力主動出擊。北伐軍集中兵力先取兩湖,然後由粵、湘、鄂數路夾擊孫傳芳,這一戰略決定完全正確。蔣介石、李宗仁等國民革命軍高階將領在北伐中的正確指揮.是北伐勝利進軍的重要保證。
5. 北洋軍閥黑暗腐敗,矛盾重重。張、吳、孫三派互不統屬,各懷鬼胎,不能配合行動。一些省級小軍閥和大軍閥亦有矛盾.為儲存實力,在蔣介石爭取下改換門庭。軍令混亂、軍心渙散、人民唾棄,加速了北洋軍閥的瓦解。
6. 蘇聯的援助。蘇聯派了大批軍事、政治顧問,協助北伐軍制訂戰略方針和政治工作制度,並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援助。1926年運來飛機、大炮、機槍、步槍等各種物資,僅步槍就有2萬餘支。
北伐戰爭線路圖
北伐軍兵分三路,分別作戰。北伐的物件即佔據中國廣大地區的三派軍閥,三大軍閥皆受到日本等國的支援。湖南和湖北是主要的作戰地區。兩黨的領導人達成一致共識,吳佩孚雖然凶惡,但實力不強又有馮玉祥路隊的牽絆,南北受敵,因此決定首先攻打直係軍閥。在兩大戰役中,葉挺帶領獨立軍團作為先鋒軍首當其衝,大敗敵軍,鼓舞了軍隊的勢氣,而且戰功累累,被稱為戰無不勝的鐵軍。在集中軍力打倒吳佩孚的直係軍閥後直接向東進軍,打算一舉殲滅孫傳芳的勢力,因此領導人做出了向江西進攻的部署。蔣介石李宗仁負責指揮,直接衝向九江孫的司令部,進而攻下萍鄉,掌控贛南,後趁南昌群龍無首輕易摘取南昌。最後一路向北,圍剿奉軍。最終想要達到統一全國的目的。
不得不說的是,不足半年的時間裡,便打到長江地區,聲勢浩大,震動全中國。而且這場革命中也湧現了許多的革命英雄,許多有名的戰役也載入史冊。三大軍閥被消滅,北伐軍在這場戰爭中實力不斷增強,由最初的10萬人,擴充套件到後來的25萬人左右,按理說是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不幸的是在戰爭如火如荼的進行後,蔣汪一同叛變,建立起新的軍閥,戰爭也以失敗告終。
黃花崗起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