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7日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前秦戰敗後苻堅被殺,北方重新分裂。東晉則趁此北伐,保住東晉數十年的***。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希望你喜歡。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佔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

  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不稱皇帝***。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樑***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併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淝水之戰後的中國

  中國南北分立的局面繼續維持。東晉乘勝北伐,收回黃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謝安去世和前線主帥謝玄退隱而轉為守勢。前秦元氣大傷,苻堅於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萇所殺,各族紛紛獨立,中國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亂的局面,先後成立了十國。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統一北方。而東晉則延續了數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劉裕篡位,改國號為宋;中國的南北朝時代開始。一直持續到公元5***,才被隋文帝楊堅統一,建立了“隋朝”。

  淝水之戰不如赤壁之戰有名的原因

  首先,是《三國演義》名氣高。這本書名氣太高了,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又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赤壁之戰又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濃墨重彩描繪的一場戰役,從第42回到50回,都是描寫赤壁之戰的,還有後來演變的白話評書就更加詳細了,因為赤壁之戰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中的高潮,它的高知名度就不言而喻。換句話說,只要看過《三國演義》以及改編的影視劇、戲劇的,就沒有不知道赤壁之戰的,因為“三國”家喻戶曉,所以赤壁之戰必定也是家喻戶曉。但是淝水之戰恐怕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有關淝水之戰的知名度很高的文學作品好像沒有,影視劇也沒有。

  其次,由於《三國演義》以及一些說書人的濃墨重彩,所以,赤壁之戰又顯得非常精彩。例如諸葛亮舌戰群儒,激將法,群英會蔣幹中計——反間計,黃蓋詐降——苦肉計,草船借箭,諸葛登壇——借東風,最後火燒八百里連營,曹操敗走華容道等等,這一套連環計非常精彩。具體可以閱讀《三國演義》。

  淝水之戰的故事就簡單多了。故事是這樣的,苻堅的先行部隊抵達淝水後,臨水布兵,這本沒錯,背水一戰。東晉的軍隊派出使者前去交涉說,“貴國的軍隊這麼大老遠的跑過來,卻臨水佈陣,我國的軍隊都沒過來,這仗怎麼打,不如你們往後退一點點,挪出一塊地方,讓我們的軍隊過來,雙方大戰”。有意思,有點像春秋時期的戰爭,春秋時候的戰爭就是雙方在國境線附近,要等雙方軍佇列陣完畢,才能開戰,只要有一方沒列陣好,就不能去進攻,很講究禮儀和規則。但是戰國之後,戰爭就是“兵者,詭道也”,你死我活,誰贏誰就是老大,那還管什麼禮儀與規則。更有意思的是對於這樣的請求,苻堅竟然同意了。

  於是前秦的軍隊就開始往後移動,不移動則已,一移動問題就來了。前方的軍隊往後移動,後方的軍隊不知道什麼情況,以為吃了敗仗,同時軍隊中還有喊“苻堅敗了”,苻堅的軍隊一下子如同鳥獸作散,亂成散沙。苻堅的弟弟苻融親自出馬都阻止不了,自己反而掛了。苻堅的軍隊“亂七八糟”之時,而已經渡過河的東晉軍隊豈能放過如此“良機”,於是趁機出擊。苻堅身中流箭,落荒而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故事就這麼簡單,還沒打,就自己亂了,主要是苻堅的大軍缺乏紀律性,同時軍隊成分複雜,羌人、鮮卑人、氐人、漢人,簡直是“五胡雜交”,自然“心懷鬼胎”。並且在戰爭前,前秦的很多人是反對的,其中包括王猛和苻堅的弟弟苻融,也就是說,前秦還沒出徵,軍心已經散了,根本沒人想打,所以才會有戲劇性的一幕。這就是淝水之戰,比起《三國演義》濃墨重彩描繪的赤壁之戰確實要簡單多了,也確實沒羅貫中筆下的赤壁之戰精彩。

  所以,淝水之戰的知名度要低於赤壁之戰,就不言而喻了。

  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相同點:

  1. 兩次戰役都是世界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而且都是中國北方的幾十萬軍隊敗給中國南方的幾萬軍隊。

  2. 兩次戰爭都充滿了傳奇色彩。赤壁之戰讓風流倜儻、足智多謀的周瑜青史留名。蘇軾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誇的就是周郎。淝水之戰則讓“東山再起”的謝安名垂千古。

  3. 戰敗的一方,兵力雖眾,但都存在硬傷,因此才導致兵敗。赤壁之戰中,作為中國北方的曹操一方,兵強馬壯,全軍將士上下一心,但硬傷是曹操的軍隊不熟悉水性。而淝水之戰中,作為中國北方的苻堅一方,雖然也是兵強馬壯,但軍隊內部也存在硬傷。當時苻堅雖然結束了中國北方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但是內部異族之間的明爭暗鬥和勾心鬥角,就像一顆***一樣,隨時可能爆發。這直接導致了苻堅軍隊在淝水之戰中的失敗。苻堅敗回北方後,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人果然重新分裂出去。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

  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不同之處:

  1. 兩次戰役中的人員構成。赤壁之戰中,無論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是漢人,承續的是正統的中原漢族文明。也就是說,赤壁之戰中的三方,是漢族文化內部的一場戰爭。無論哪一方獲勝,都改變不了中華大地的主體文明基調。但淝水之戰不同。淝水之戰中的北方苻堅,代表的是北方遊牧民族文化***匈奴、羯、鮮卑、羌、氐等***。他們雖然取著漢人的名字,但他們信奉的並不是漢族文化,可以說,他們每個人手中都沾滿了漢族人的鮮血。所以,淝水之戰,就其精神實質而言,是異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一場戰爭。如果淝水之戰中,中國南方漢族文化的代表----東晉戰敗的話,中華大地的主體文明基調將被改變,中國漢族核心文化有可能從此從太平洋的西海岸消失,世界歷史將因此而改變。

  2. 兩次戰役的勝負對中國歷史文化程序的正負面影響。先看赤壁之戰。如果赤壁之戰中,曹操獲勝,那麼曹操將統一全中國。按照曹操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重新建立一個不亞於大漢的鼎盛王朝, 絕非痴人說夢。如此,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大唐王朝,有可能提前幾百年就被曹操實現。當然,這僅僅是猜測罷了,誰也不能保證曹操如果赤壁之戰獲勝後能建立一個鼎盛的中華文明。但實際情況卻是,赤壁之戰以中國南方的獲勝作為結束,延緩了中國統一的程序,直接導致了此後賈后亂政、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和後來長達幾百年的長期分裂局面。中華核心文化在五胡十六國北方異族的掠奪和屠殺中,摧殘殆盡。不幸中的萬幸,中華核心文明竟然被偏安一隅的東晉保留了下來,這完全要歸功於淝水之戰。
 

董賢的人物生平
諸葛亮有多高
相關知識
淝水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長平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伊闕之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柏舉之戰爆發的原因有什麼
鄢陵之戰爆發的原因有什麼
湘西會戰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中東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蘇德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俄土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艾陵之戰爆發的時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