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思想家奧古斯丁簡介
奧古斯丁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認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級的,最高的、絕對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體美是低階的、相對的美。低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吧。
奧古斯丁人物簡介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亦作希坡的奧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天主教譯“聖思定”、“聖奧斯定”、“聖奧古斯丁”,公元354年11月13日-430年8月28日***,古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聖孟尼迦的幼子,出生於北非,在羅馬受教育,在米蘭接受洗禮。他把哲學和神學調和起來,以新柏拉圖主義論證基督教教義。對於新教教會,特別是加爾文主義,他的理論是宗教改革的救贖和恩典思想的源頭。他是天主教會四大聖師之一,天主教聖人,作品被譽為神學百科全書,著作有《懺悔錄》、《論三位一體》、《上帝之城》、《論自由意志》、《論美與適合》等。
人物生平
奧古斯丁生於北非***現今的阿爾及利亞***。父親是很有地位的異教徒,但財產不多,為人懶散偷安,貪戀世俗,直到臨終的時候才信主受洗。奧氏的母親莫尼加卻是個忠誠的基督徒,很關心兒子的前程;為他在神面前痛哭流涕代禱,她對這在信仰上已死去的兒子深惡痛絕。神藉異夢指示,使她堅持信心的禱告。奧古斯丁有兩種性情;一種是放肆於性慾中的性情;一種是專誠向上,追求真理的性情。也許父母雙方的品性,都遺傳到他一人身上。因此,奧氏的心靈深處成了善惡劇烈鬥爭的戰場。
稍長,奧氏便離開出生地,到附近地方上學,後來又負笈至迦太基,在那裡專攻修辭學。在這時,他結識了一個女子,並與她同居至少有十四年之久,當時他只不過十七歲而已。在三七二年,私生子出生,極為奧氏所珍愛。
奧古斯丁雖放縱於情慾最早,但追求真理也覺悟最速。十九歲時,他讀了西塞羅***Cicero***的著作後,已有心追求真理,以此為人生唯一價值。此後他開始研究聖經,“但聖經對於我好似沒有價值,不足媲美於西塞羅的莊嚴文筆。”於是他又向一種思想混合的二元主義,即為摩尼教者,追求心靈與理智的安慰。疼愛他的母親得知他信奉異端,十分痛心,幸有一位善心的主教勸慰她說:“你用這麼多眼淚代禱的兒子,不能滅亡。”
奧古斯丁崇奉摩尼教共有九年,他一面治學,一面教書,他在迦太基因作了一篇戲劇詩而文名大振。信奉摩尼教日子久了,他開始懷疑這個教門理智上的效能。於是他去見摩尼教的首領,但因這首領在教理上難於自圓其說,這使奧氏在理智的追求上失望了。於三八三年他遷到羅馬。翌年,被委任於當時西方帝國的都會――米蘭,教授修辭學。
在米蘭的時候,奧古斯丁聽見了安波羅修大有能力的宣道,但他只是仰慕安氏的口才而來,因他在這時正傾心於新派的懷疑哲學。這是他一生道德水準最低的時期,他的母親為他定了一門親事,因那女子年紀尚輕,一時未能完娶***。奧氏雖與從前之姘婦脫離關係,但不久又與另一個結上了非法之緣,行為較前更不正當。
後來,他讀到新柏拉圖派的威克多林傳記,看見他在老年時如何歸向基督,心中大受感動。現在他才知道上帝不但是一切良善之源,也是一切真實之源。因為他聽安波羅修的講道多了,所以對教會的權威有了極深的印象。加上又聽到埃及的修道士之高尚聖潔生活,乃自慚雖是個知識份子,反為情慾所勞役。在悲痛自責之餘,他奔向花園中去,伏在樹下痛哭。忽然彷彿聽到兒童的聲音說:“拿起來讀吧!”他的面色大變,抑制著眼淚,拿起一本他所讀過的書信;急忙翻開,視線即落在這段經文:“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總要披戴主耶穌基督,不要為肉體安排,去放縱私慾。”***羅十三:13-14***自此以後,奧古斯丁心裡有了平安,他感覺有從上帝而來的能力勝過罪惡,內心起了極大的變化。
奧氏的悔改是在三八六年夏日將盡之時,他離開了情婦,辭去教職,退居在一處山莊,與諸友人共研哲學,寫成許多論文。次年復活節時,奧古斯丁與好友及兒子同在米蘭受洗於安波羅修。莫尼加三十二年來不斷的流淚禱告,果真得到神的垂聽!可惜是在他們回鄉的路途上,莫尼加死於熱病。奧古斯丁敘述他母親死狀,是古代基督教文獻中一座最高貴的紀念碑。他回家鄉後,仍勤究學問。不久,他的兒子也死了。
三九一年,他往希坡***Hippo***去受職為神父。四年之後,又繼承主教一職,受職後不久,當地主教全權都歸在他手中了。
在希坡,奧氏為非洲那一帶地方建立了第一所修道院,作為訓練教會領袖人才的場所。而其餘生則致力於牧養教會、宣講福音、救濟貧弱等事業上。為了解決北非教會的各種爭端,他更不辭勞苦,四出召開宗教會議。餘暇就從事寫作。
奧氏的神學思想與他的生平一樣極多彩多姿,一方面維護聖經正典的確立,亦於基要信仰或教義的演繹及闡明上有極深的創見;而其思想影響西方羅馬教會尤深。此外,他又確立了基督教哲學;他以神為中心,啟示為基本,而哲學則為神學的使女;他主張信仰使人看見真理,而理智使人多瞭解真理,但信仰乃至上,“如果要明白,就應當相信,因為除非你們相信,你們不能明白。”
這位非洲拉丁教會的領袖後因熱病,逝世於希坡,終年七十六歲。惟其影響,在歷史上延綿不斷。
《奧古斯丁懺悔錄》
《奧古斯丁懺悔錄》原名“Confessiones”,為古代西方文學名著之一。奧氏敘述一生所蒙天父的恩澤,發出對父神的歌頌。該書共十三卷,以內容言,可分為兩部分,卷一至卷九,是記述他出生至三十三歲母親病逝的一段歷史。卷十至卷十三,即寫出作者著述此書時的情況。
《懺悔錄》是一個以“心靈的焦點訪談”為最終定位和品質追求的周播節目,推崇“沒有反思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人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價值觀。力圖在與犯有重大過失的人物的深度訪談中,通過他對於自己心靈歷程的觀注和再思考,以懺悔的方式完成自我人格的昇華,並給予觀眾深刻的啟迪,從而宣示“人性的光輝,懺悔的力量”這一永恆主題。或許你一直心存愧疚,或許你一直惴惴不安,那麼請勇敢地說出你心中的祕密,《懺悔錄》願誠意傾聽,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會幫你驅散心底的陰霾。
人物評價
奧古斯丁認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級的,最高的、絕對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體美是低階的、相對的美。低階有限的形體美本身並無獨立價值,只是通向無限的絕對美的階梯。美體現為整一、和諧,而整一與和諧是上帝按照數學原則創造出來的,因而美的基本要素是數。這個觀點明顯是受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影響。在美和醜的問題上,他主張美是絕對的,醜是相對的。孤立的醜是形成美的積極因素。這種看法具有辯證性。
奧古斯丁主張藝術應拋棄現實世界而反映上帝,達到為宗教服務的目的,造型藝術用於裝飾教堂,詩和音樂應讚美上帝;人欣賞藝術作品實際上是欣賞藝術作品中所包含的上帝的理念。他認為世俗藝術是不真實的,它挑動人的邪惡慾望、使人遠離絕對美的上帝。
奧古斯丁在歸信基督之前可能就已經閱讀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大師--普羅提諾***Plotinus***的著作,所以他的思想在許多方面是有著很明顯的新柏拉圖主義的色彩。他看重永恆而形上的事物,輕視感官可及的事物;看重理論性的冥思,輕視實用的知識為此生的必須和無奈;堅持要藉著從感官的奴役得解放以達於靈魂的淨化。
奧古斯丁的宗教神祕主義美學思想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對世俗藝術的攻擊涉及到虛構、想像、構思、象徵和形象等文藝理論問題,對後來的許多文藝流派都有影響。
看過的人還:
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舒伯特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