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佛教小故事大全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4日

  佛教否定宿命論,認為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你認為的佛教是怎樣的呢?相信有的兒童也是很喜歡看佛教故事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兒童佛教小故事篇1:有因有緣,世間相聚

  釋迦牟尼佛的時代有個村落,村人都非常鐵齒,不信佛法,不信善惡報應,要度他們可以說很不容易。

  釋迦牟尼佛就吩咐目犍連尊者去跟他們說法,去度他們。果然目犍連尊者一去,一跟他們說佛法,他們很歡迎,也很能信受。之後,那個村落的人全部信佛。

  有弟子因此非常疑惑,就請示佛陀。

  佛陀才說,過去世目連尊者曾是個樵夫,有一天在山上撿柴時,驚動樹上的蜜蜂,全部飛起來,好像很生氣要咬人一般。樵夫就跟這些蜜蜂說,你們不要生氣,你們都有佛性,將來都能成佛,以後我得道時,就先來救度你們。

  這樣經過了幾世,那位樵夫已經在釋迦牟尼佛座下,修行開悟證果得道。那些蜜蜂,因為在同一個蜂巢,都有六親眷屬的因緣,做人的果報一到,也都同時在同一村落出世為人。

  由於目連尊者過去世跟他們結了好緣,結這個互相得度的緣,所以目連尊者一來就受歡迎,所講的佛法他們也會信受。

  因此我們跟什麼人有緣,就會來結為夫妻、做父子、兄弟、六親眷屬,或者朋友;可以出生在這個地球上,同一個國家、城市、村落,甚至同一個家庭,就是過去世有很深的緣。當然那個深的緣是善或是惡,各有不同,但總是有緣才會結合。

  俗話說:「夫妻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父子原宿債,討債還債,有債才來。」

  兒童佛教小故事篇2:人生不能太忙

  有一個樵夫,他數十年如一日上山砍柴,然後就趕緊到市集去賣。這一天他覺得很疲憊,走到半路就在一棵大樹下休息了。過了沒多久,緊接著有一個朋友,也是樵夫,剛好路過,看到他在那裡休息,就對著他說:“朋友,趕緊上路了,要不然你趕不上賣木材。”他就對著這個朋友講,“我先等一會,歇一會,等到我的靈魂跟上來了,我再接著走。”

  我們有沒有忙得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忙什麼了?方向到底對不對?人生踏出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的,我們都覺得踏得快,踏的步伐大就是贏了,其實不然。首先方向要對,方向錯了,適得其反,徒勞無功。所以人生不能太忙,得有冷靜下來思考方向的一個空間。

  所以現代人生活,不能走向“忙、盲、茫”的人生。我們看老祖宗造字,這個“忙”字怎麼寫?心死了。所以人家問我們說:“你最近怎麼樣?”我忙死了!我好忙!那就是心死。以後人家問:你最近怎麼樣?“我最近很充實,過得很有意義。”絕對不能忙死了,因為人一忙,心就定不下來,這個時候看不到自己內心的狀況,也看不到身邊人的需要。

  等身體出狀況了,孩子出狀況了,夫妻關係、親人關係出狀況了,他覺得很茫然。我人生這麼努力,怎麼結果是這些不順遂的事情,是這些遺憾的事情?所以不能忙,得要有靜下來學習智慧的時間。有了智慧才能走對方向,才能引領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學生,走向人生的康莊大道。所以我們都很急,而現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應該是我們要開智慧。我們不開智慧了,哪怕走得再快,可能都帶錯了路。

  兒童佛教小故事篇3:玄奘大師與心經的故事

  玄奘去印度的路上,依靠《心經》的威力遣除了一切違緣。當年他帶一些眷屬西去取經,以種種原因只剩下他一個人。有次他路經一個寺院,看見一個老和尚病得很嚴重,玄奘生起極大的悲心,沒有繼續趕路而一直呆在寺院裡照顧他。後來那個老和尚的病基本上好了,臨行之前,他送給玄奘一本梵文的《心經》,玄奘一路上都在念誦。

  有一天他來到恆河岸邊,看見數千人聚集在一起,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來是婆羅門外道在祭拜河神。按照當地傳統,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選一個年輕男子扔進河裡。當天正好選中了一個,他的家人特別傷心,與此男子哭作一團。正在依依不捨之際,他們忽然看見來了一個外國和尚***玄奘大師***,當即笑逐顏開、歡喜若狂,立即將玄奘捆了起來,準備讓他代替那個年輕男子。

  玄奘告訴他們:“如果你們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沒辦法,但我作為一個出家人,可不可以把今天的經唸完?等我念完經,你們怎樣處置都可以。”那些人就同意了。玄奘隨即開始念《心經》,三遍過後,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所有人都特別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給放了。

  從此以後,玄奘對般若總集的《心經》更加重視。他所翻譯的《心經》,與藏譯、其他漢譯本相比,雖然較短,但卻受過觀音菩薩的特殊加持。據說他從印度取經回來時,念及和尚所賜《心經》的恩德,準備好好報答一番。誰知當他到原來的地方,不僅是老和尚,連那個寺院也消失無蹤了。後人都說老和尚是觀音菩薩的化現。

  西天取經為佛教在中國的興起奠定基礎,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歷經千年,在現在還是有著很深的影響,而玄奘大師更是一位刻在中國歷史的一位人物,從西天取經的玄奘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東西。

  兒童佛教小故事篇4:不做神仙求往生的曇鸞大師

  【原文】

  曇鸞,初自陶隱居得仙經十卷。鸞欣然自得,以為神仙必可致也。後遇僧菩提留支,問曰:佛道有長生乎?能卻老為不死乎?支雲:長生不死,吾佛道也。遂以十六觀經與之。雲:汝可誦此,則三界無復生,六道無復往。盈虛訊息,禍福成敗,無得而至。其為壽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沙石之數有限,壽量之數無窮。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鸞深信之,遂焚仙經,而專修觀經。雖寒暑之變,疾病之來,亦不懈怠。魏主憐其志尚,又嘉其自行化他,流傳甚廣,號為神鸞。一日告弟子云:地獄諸苦,不可以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因令弟子高聲念阿彌陀佛。鸞西向閉目,叩頭而亡。是時僧俗同聞管絃絲竹之聲,從西而來。良久乃止。

  【譯文】

  南北朝北魏有一位高僧曇鸞,早年曾往江南拜訪道家隱士陶弘景,得陶弘景授予《仙經》十卷,曇鸞大師滿心喜悅,以為自已必能修成神仙,可以長生不老。後在洛陽遇到三藏法師菩提留支,曇鸞大師問說:“佛法中也有長生之術嗎?也能使人不老不死嗎?”菩提留支法師說:“真正能夠修成長生不死的,唯獨我們佛法中才有啊。”

  言畢,即以十六觀經***即《觀無量壽佛經》***授予曇鸞大師,並對他說:“你可用功誦習此經,依法修持,則從此不會再來三界中受生死,也不必再往六道中受輪迴。世間的種種盈虛訊息、禍福成敗等,再也干擾不了你。若論壽命的長久,有用劫石比喻的,有用河沙比喻的,然而沙石的數量畢竟還是有限的,而修此法門所得的壽量卻是無窮無盡的。這就是我佛大覺金仙氏的長生法門。”

  曇鸞大師聽了,深信不疑,毫不猶豫地把《仙經》燒了,從此專心依照《觀無量壽經》中的方法修習。無論是嚴寒酷暑,或疾病來襲,都從不懈怠。東魏孝靜帝對他高尚的志向非常敬重,為了嘉頌他能自行化他,令佛法廣為流傳,因賜號為“神鸞”。

  有一天,曇鸞大師知道往生時至,於是集合弟子並告誡他們說:“地獄中的諸般苦楚,不可以不時常心懷恐懼;往生淨土九品的淨業,不可以不努力修持。”言畢,即令眾弟子高聲稱念阿彌陀佛。曇鸞大師面向西方,閉目頂禮之後,安然往生。當時所有僧俗都聽到空中奏有優美的管絃絲竹之聲,聲音徐徐從西方而來,過了許久才消失。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相關內容

  

兒童感動故事
兒童佛教小故事
相關知識
兒童佛教小故事大全
兒童佛教小故事
兒童成語小故事大全_兒童成語小故事有哪些
兒童短故事大全文字_兒童睡前小故事大全文字版
兒童感恩小故事大全
兒童感人小故事大全
兒童益智小故事大全精選
兒童成語小故事大全精選
兒童動物小故事大全
兒童益智小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