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地壇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對每一位教師都不言而喻,它起到來讓教師們總結歸納,找出不足與彌補漏洞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我與地壇》教學反思,希望對你有用。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一***
《我與地壇》是史鐵生的代表作,課文節選了一、二兩個部分。史鐵生在《我與地壇》中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基礎,敘述了他多年來在地壇公園沉思流連所觀察到的人生百態和對命運的感悟,講述的中心是人該怎樣來看待生命中的苦難。作者最終由個人嚴酷的命運上升到生命永恆的流變,超越了個體生命中有限的必然,把自己的沉思帶入到了生命全體的融會之中。
教學中我採用的是“誦讀——體悟”法,誦讀學生很投入,可是對文中的感情學生很難體悟到。學生不明白作者為什麼能從地壇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動。我要求學生從第5、7節的描寫中尋找答案,費了不少時間。分析第二部分時學生雖誦讀了,但不能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悟不到作者對母親深摯的感情和偉大而深切的母愛。我建議學生找出文中關於母親心理活動的語句和思考作者對母親的態度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認為學生在理解文字時不能將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活體驗帶到文字中去,再有就是學生缺少那種人生經歷,不能和文字產生對話。更主要的是我們的學生生活中情感缺位了。他們對父母為他們付出的一切已經習慣了,他們已經溺死在父輩愛的潮水中了。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部分學生已經串連起自我的生活體驗,體會到了生命的可貴,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了。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二***
《我與地壇》這篇課文我用了兩個課時。在上第二個課時“我與母親”這一部分時,由於我的嗓子有點啞了,於是就想著自己少講一點,也給個機會,讓學生多講一點。
“我與母親”這一部分主要是讓學生體悟到作者對母親的情感。於是,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討論母親在史鐵生心目中的形象,要求從原文中找出依據。對於討論,學生向來是很喜歡的。熱鬧地討論之後,學生也能踴躍發言。基本上,學生都能從原文中找出描寫母親的句子。但是,學生對於母親的形象,僅僅只是說“對兒子無私的、偉大的愛”。抓住這點之後,無論找到什麼句子,都是說明了母親這樣的形象。
學生能找到關鍵的句子,這很好。但是,對於文字的解讀還是不夠的,不能從某一個具體的句子出發來分析人物形象,這是我需要去引導的。
《我與地壇》教學反思***三***
《我與地壇》是我很喜歡的一篇散文,它那洗練懇切的語言,它那冷靜沉穩的敘事風格,它那淋漓盡致的痛苦,它那歷難而不屈的堅韌……無一不深深打動著我。怎樣讓學生也能“於我心有慼慼焉”,感受到這篇文章的文字魅力和思想魅力,我思考了很久。
課文節選的是第一部分和最後一部分,但我覺得學生人生體驗不夠,很難理解最後一部分的人生哲理,倒是第二部分描寫母愛,言辭懇切,令人感動,學生容易有共鳴。於是我把第二部分列印給學生,重點講述一二部分。
我決定用“剖西瓜”的方法,先讓學生找準課文切入點,然後融會貫通全文。為此,我打破通過劃分結構來把握文章內容的做法,讓學生圍繞三個問題來閱讀全文。這三個問題是:人為什麼要出生?是不是一死了之?怎樣活?在課堂上,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把握全文,思路清晰,理解準確,思維活躍,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美中不足的是,因為學生大都是“泡在蜜罐里長大”的,人生經歷有限,對苦難的感受不深,所以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解僅僅流於表面,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薰陶和強化。
駱駝祥子的讀書筆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