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如何去學習
作為大學生,老是靜不下心來學習怎麼辦?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你參考。
篇一
時光荏苒,猛然回首,我帶過的學生已有五六屆了,細細回想,心中滿是感慨。每一屆學生從踏進校園就開始了那種一以貫之的迷茫。他們一直在尋找,在思考,大學究竟應該怎麼過,而我也在不斷思考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的大學教育,身為大學生,應該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去學習,提升自我,實現上大學的目的。
大學的魅力,不僅美在校園,美在環境,還美在它的自由,它的包容,它的活躍。但是,我想說,大學,其實也是你一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系統性地接受教育的幾乎。這是你最後一次能夠全心建立你的知識基礎。這可能是你最後一次可以將大段時間用於學習的人生階段,也可能是最後一次可以擁有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實自我的成長曆程。
很多人都說,大學是人生最關鍵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裡,所有大學生都應當認真把握每一次學習的機會,為未來的人生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石,努力為自己編織生活夢想,明確奮鬥方向,奠定事業基礎。
那麼,大學生到底應該如何去學習呢?
一、端正學習態度,擔責任,有激情
當你終於可以放下高考的重擔,開始真正去追逐自己曾經的夢想;當你終於可以離開熟悉的家庭生活環境,獨立參與可能陌生的團體和社會生活;當你終於可以不再單純地學習或簡單的背誦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而是有機會在學習理論的同時親身實踐;當你終於可以不再由父母包辦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切,而是有足夠的自由去處置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所有。面對這樣一個多彩自由的大學,你拿什麼去面對學習,去面對成長。
“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命運”。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才能克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態度明確,注意力專注,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作為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體現的學習態度,又是來源於對大學的認知與感悟。要勇於擔當大學生應該擔當的責任與義務,要有不斷學習進取和奮勇向前的力量和激情。
積極的去面對大學,去好好生活,好好學習。有激情,有責任心,要果斷負責,要積極主動,這些都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礎素養。
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倡自學
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知識的更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來得迅速,新的知識不斷的產生,舊的知識不斷的被更替。所以,只有不斷努力的自學,才能具備良好的適應性。記得《學會生存》一書的作者埃德加·富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呈送的報告中所說,“唯有全面的終身教育才能使你避免因知識落伍而市區晉升或淘汰的厄運,有利於新工作的變動,彌補你知識上的不足,使你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因次,學會自學,靠自學去理 解老師傳授的知識,靠自學去獲取新知識,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我為將來適應社會、走進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學和高中不一樣,高中只學習具體知識,而大學更多的是學習一種思維方法,強調多角度的去思考問題。
我們必須自主地學習、探索和實踐。必須去培養廣泛的興趣,從而自主的去學習。事實上,到大學,大家會發現很多問題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觀察角度。在學習知識或解決問題時,不要總是拘泥與固定的思維模式,不要讓自己成為課本或經驗的奴隸。只有在學習中敢於創新,善於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生潛在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學習能力才能被真正激發出來。這就是自學的表現之一。
《禮記·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其實也就是在告訴我們,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裡的人才資源,從各種渠道吸收知識和方法。我們可以主動去向老師請教,或者請他們推薦一些課外的參考讀物,方便自己在課下學習。其實不僅僅是資深的教授,青年教師、博士生、碩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學都是最好的知識來源和學習夥伴。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可以學習的良師益友。經常大膽提問,經常和同學老師切磋,我們就能學到最有用的知識和方法,並且受益終生。
三、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
隨著改革開放後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國教育事業也在迅猛發展。應當說,今天的大學校園裡各種教育教學設施都應有盡有。圖書館,網路室,電子教育室,多媒體教室,英語聽力教室等等,很多可能大家平時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資源,其實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善於並願意去發現這些資源,從而更好的利用這些資源來提升自己,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應該努力做到的事情之一。
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際網路,培養獨立學習和研究的本領,為適應今後的工作或進一步的深造做準備。首先,除了學習老師規定的課程以外,大學生一定要學會查詢書籍和文獻,以便接觸更廣泛的知識和研究成果。例如,當我們在一門課上發現了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就應當積極去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瞭解這個課題的來龍去脈和目前的研究動態。熟練和充分地使用圖書館資源,這是大學生特別是那些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大學生的必備技能之一。其實在讀書時,可以儘量多讀一些英文原版的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寫得深入淺出,附有大量例項,比中文教材還適於自學。
其次,在書本之外,網際網路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學生們可以藉助搜尋引擎在網上查詢各類資訊。充分利用網路的力量,很多我們平時疑惑不解的問題,有時只需在搜尋引擎中簡單檢索一下,就能輕易找到答案了。學會利用網路和搜尋引擎來自己查考求證、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除了搜尋引擎以外,網上還有許多網站和社群也是很好的學習園地。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學習網站,可以下載很多優質的學習資源,如有的外語學習網站就可以免費下載高質量的學習材料自己學習。
不要只是在期末的時候才去圖書館自習,也不要每天上網都只是沉溺於娛樂和聊天,懂得適當的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過不了多久,學校新建的圖書館就能竣工對學生開放了,更多的圖書和學習資源,希望大家到時候能多多的去圖書館看書借書,開闊自己的眼界。在平時上網的同時,多瀏覽瀏覽相關的學習網站,每天一點點的積累,就會累成畢業后豐碩的果實。
四、從社團到社會,學會在實踐中前進
大學和高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大學多彩多樣的社團。從剛剛步入大學校門的那一刻開始,豐富多彩的社團生活就撲面而來了。興奮、好奇、大膽、靈動,也許還帶著點兒羞澀和懵懂的你們,開始了從社團活動到一點點接觸社會的體驗。
通過一些社團活動,去培養自己的實際能力;通過兼職、家教等很小的實踐,去一點點的開始涉足這個對你們來說還算新奇的社會。在其中,收穫友情,收穫教訓,收穫感動,收穫繼續奮鬥的勇氣和激情。
不過,也應掌握好實踐活動與學習的關係,掌握好這個“度”。因為假如離開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單純地去實踐也是徒勞無功的。培養自己的能力,也要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要擺正學業和培養能力的關係,實現魚和熊掌的兼得。
孩子們,其實從踏進大學校門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必須從被動轉向主動,就必須讓自己成為自己未來的主人,就必須積極地去管理自己的學業和將來的事業。不斷的告訴自己,“要讓大學生活對自己有價值”。鞭策自己,不斷前進。總的來說,大學的任務就是:學會學習、學會投身社會實踐、學會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學會做人。主動、專業、廣泛、創造的去學習;真誠、友善、寬容、平和的去對待他人和社會。學會去利用身邊的資源提升自己,也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
努力在大學四年裡,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孜孜不倦,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己,利用身邊可以利用的一切學習資源,為實現人生的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努力自主的拼搏,這也是大學之美的體現。
篇二
大學生怎麼學習,如何學習?該怎樣學習?學習啥?什麼重要?
大學是青春年華時代,朝氣蓬勃,思維獲耀,不可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走。
文化課重要嘛?重要,真正要,為啥?不是我們交錢了嘛?交錢是上帝,但是學校是否如此呢?不能怪學校、不能怪老師?一切怪自己頓悟問題,一天在寢室,你是否能認識到高人、貴人呢?
大學生學習什麼——文化
大學生文化,專業課、選修課,算課時。大學本來可以一年就可以學完所有課程,但是學校要收四年錢,所以我們要呆四年。養四年的身體,陶冶情操。
如何學,文化這個就是專業,邊學邊看課外書,你覺得你不喜歡,你可以去找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仔細研究,深入分析,不懂百度下,一定要仔細學習,不然時間浪費,但自己學的四不像。
社會不是說大學生學習能力強嘛?但英語四六級不是還是難住大部分人嘛?考試還不是有掛科嗎?
學習靠圈子,要氣氛。
大學生——能力鍛鍊
大學生鍛鍊能力是一件大事,但是有多少人鍛煉出來啦,有的學習找兼職,第一句話,多少錢,我只想說,你有多大本事?錢自然少不了,但是大部分常見的就是發傳單,站在那裡,街上走,鍛鍊了嗎?真能鍛鍊嗎?你自己思考你學到了什麼?你現在缺啥?
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但是我們真的不知道自己做了啥,我想都會有同感,這就是我們把控不好時間,時間管理欠缺,你是否懂得時間規劃,很多懂點表明面,不知其內涵。
參加社團,學生會,還是應該的,這樣鍛鍊能力,自己要多出錯才好,這樣經驗才深刻,學校不怕丟面子,面子不值錢,出生社會你就知道啦。
大學大三之前,可以啥都嘗試下,這樣給自己找個方向,大四就必須聚焦,一定要有專一,不然畢業後你不能找到工作,天天投簡歷,天天逛招聘。悲催!
大學生——團隊建設
大學生團隊建設很重要,自己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你要知道,畢業後能聯絡就只是那麼幾個人,人生需要盆友,基友,在困難支援你的一定深交,你想想西遊記團隊的力量。
多交流,找共同一件事,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這樣才會加深感情。
大學生——經驗
大學生經驗,經驗不是就是自己的經歷嗎?還有啥說的?
舉個例子本人初中開始打工,高中收廢品,買房子,搞中介,大學賣各種東西,辦家教,影樓,代理,做招聘。
這個還是不夠的,我們的走出去,走出去看看,拜訪下老闆,公司高層,當然這需要技巧,每個人都會有標籤,只要有價格,我們就可以請教,多拜師就會有不同的經驗,多交流才會有收穫。多總結才會有自己的一套經驗。
學習不只是來自己書本,網路,導師,……各層都有,自己善於把握。
一切都的自己好好學習,常實踐,勵志就激勵,我相信大家都看過勵志視訊,聽的激動萬分,下來還是原地踏步。
寫的不好,看完的讀者有何建議可以與本人多多交流,謝謝你的閱讀。
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做,我不能我有多大本事,但是事物本身很簡單,只是我們不知道而以!!
篇三
——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
曉濤進入大學之後,總覺得日子過得很空虛,除了每日正常上下課以外,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按他自己的話說,大學裡沒意思,學的知識還不如在高中時候學的多。
其實這是很多大學新生的誤區,大一的課程安排得較為寬鬆,很多同學下課之後就不知道該怎樣安排自己的時間了,更不知道該在大學裡如何汲取各種知識,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忽視了大學裡可以利用的多種多樣的資源。
大學畢業後,有些人只得到一張文憑,而有些人卻收穫頗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看我們是否充分利用了大學的資源。
向同學和學長請教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大學四年,與我們朝夕相處的,正是我們的同學和學長。從他們每個人身上,我們都能發現不少閃光點,如果都能夠做到取長補短,那將是多麼大的收穫啊!
同學和學長不但是自己的學習夥伴,也是最好的知識來源。不可否認,大學生是大多數優秀青年的集合體,如果細心觀察,虛心請教,我們能從這些優秀的夥伴身上學到很多優點。遇到困難,看看別人怎樣處理類似的情況,對自己是很好的啟發。有不會的問題請教身邊的同學,並不是丟人的事情,對方認為你尊重他,這樣還會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而且,請教同學也是得到答案最快的方式。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的專長不同,每個人對問題的理解和認識都不盡相同,只有互幫互學,大家才能共同進步。
學長們的經驗和教訓對我們的幫助是很大的,尤其是本專業的學長,他們經過了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考試,對課程內容本身、學習重點都有所瞭解。可以向他們請教課程的重點內容,學習時要注意哪些問題,以後什麼知識或能力在工作或研究中有用,這樣可以讓我們在學習中少走彎路,儘快達到目的。
師者是大學的靈魂
作為課堂學習的延伸,大學新生要善於向老師請教,勇於提出問題。不論是學習方法、技巧上的問題,還是課程本身內容上的問題,師者研究領域方面的問題,與老師熟悉了以後甚至還可以提出有關做人道理方面的問題。不要為自己的問題是否太幼稚而擔憂,只要這一問題是你經過深思,四處尋答案而“百思不得其解”的,就可以提出來。師者是樂於“傳道授業解惑”的。
向師者請教,大多是學習方法和工具的技術性問題,比如學好本門課要看哪些參考書目,學好本門課的關鍵、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是什麼,該如何進行課題研究,該如何著手展開研究工作等。還有就是在日常的學習中提出一些問題,尤其在進行課題研究時。千萬不能把問題堆積起來或者繞開走,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要向老師多請教。能夠提出問題正是研究的開始,要鍛鍊自己這種能力,向師者請教之後,慢慢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四年下來,肯定收穫頗豐,甚至會發現終生研究的課題。
圖書館是豐富的知識海洋
對於大學新生的學習來說,圖書館是第二課堂。與中學不同,大學的學習更多地要靠你的自覺性。單單掌握一本教材,背誦一門課的筆記,是遠遠不夠的。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只是濃縮了的知識精華,內容只是滄海一粟,更為精深、更為廣泛的知識,相關或邊緣學科的知識等等,都需要靠自己在課後去獲取。方式當然是多種多樣的,大學為你提供了無比廣闊的學習天地。
在大學裡的所有學習資源中,圖書館應該是大學生最親密的“夥伴”。大學的學習離不開圖書館,能否很好地利用圖書館,幾乎就意味著你的大學學習是否成功。每所大學都會有自己的圖書館,有些大學的院系也擁有本院系專門的圖書資料室。不同學科的圖書館主要的藏書內容和館藏分類會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會有一些常規的閱覽室,如報刊、工具書、社科類閱覽室等。大學新生入學後辦理完閱覽證、借書證之後,不妨先去學校圖書館大致瀏覽一番,弄清楚怎樣使用電子檢索系統找到自己想要的書,怎樣瀏覽圖書館新進的書籍,哪個閱覽室都有些什麼方面的圖書,外借書一次可以借閱幾本,續借有什麼要求,怎樣預約書籍等問題。
通常,圖書館有兩種“泡”法。一種是帶有非常強的目的性,如閱讀老師在課堂上推薦的專業書籍,為了寫論文查閱資料,或者是從自己的興趣點出發,有意識地檢索某一方面的書籍。另一種則有一定的隨意性和娛樂性,沒課的時候到圖書館看看小說消磨時間,或者到期刊閱覽室翻翻最新的報紙和雜誌,時刻與社會保持同步,還可以看看本專業的前沿和動態,這些會對你的將來大有裨益。對現代的大學生來說,獲取最新的資訊資訊也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在大學聽講座
每到週末晚上,某著名大學的講座場所路邊就停滿了首尾相接的轎車,前來聽免費講座的不少是普通市民,他們或全家或邀朋引類或獨自前來,稱這種活動是“吸氧”。市民們說,到大學聽講座,是為了“吸取最先進的思想,滌盪腦中的陳詞濫調”,享受“思維盛宴”。大學匯聚了大批的社會精英,是開社會風氣之先的所在,其他地方很難辦到。
在大學裡,尤其是綜合性大學裡,為了增強學術空氣和活躍人們的思維,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經常舉辦各種各樣的普及性講座。這些講座內容豐富、形式各異:有展望性的,如介紹現代科技發展動向;有思想性的,如評價各種哲學思潮;有知識性的,如中外歷史漫談和世界地理漫步;還有文藝性的,如文學作品分析、音樂名家介紹及名曲欣賞等。它們融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於一體,對個人文化素質的提高非常重要。大學講座是可貴的思想財富,身處大學校園,有這樣的便利條件,如果能儘量多聽講座尤其是質量高的講座,四年大學生活定會有更多的收穫。
創新能力學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