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廳燈光布光技巧
演播廳布光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節目演出的效果。那麼,演播廳應該如何布光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布光造型的研究及基本概念:
感受與表現
A布光基礎——靜態人物布光的研究布光四要素
1***主光:以主題和視點需要確定主光方向,主光強於其它光,使用聚光燈等硬光照明
2***輔助光:是對主光的輔助和補充,起修飾作用。以軟光燈照明模擬自然環境的反射光
3***逆光:在主光基礎上加光。可強於主光,也可低於主光而強於輔助光,起裝飾造型作用
4***光比:型體對各方受光的明暗比例。可根據創作需求作光比調整,從而獲得理想的效果。布光角度研究:90/120/180/270度等。
B投光實驗投射位置 受光效果 視覺印象 劇場照明裝置
1***正前上方——*** 自然感 面光
2***前斜上方——立體 有生氣 耳光
3***正前水平——平淡 表情淡化 平射追光
4***正前下方——異常 不安感 腳光及低角度投光
5***正上方向——形象失真 無表情 頂排光及頂部投光
6***正側上方——對比強烈 陰陽臉 側天橋及頂側投光
7***正側水平——強硬 冷酷感 側流動燈及平側光
8***正後上方——輪廓鮮明 裝飾感 頂排逆光及頂逆光
播室燈光常用的布光方法與技巧
演播室燈光主要是指用於演播室的燈光,演播室主要有新聞類演播室,訪談類演播室,虛擬摳像類演播室,高清演播室等等,演播室現在也是越來越普及,以前演播室主要是電視臺錄製節目時被廣泛使用,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企業,校園等為了豐富員工或學生的生活及宣傳形象等,也會常用到演播室,為了保證錄製畫面的清晰,演播室燈光就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一、燈光的作用
a.光是一種無從捉摸的表現手段,它能夠起美化作用,也能夠起醜化作用,一切視我們如何利用而定。
b.燈光使電視平面畫面中表現三度空間世界。
c.恰到好處地用光,能使影像產生的無限的藝術魅力。
二、布光設計原則
a.電視燈光設計是有目的將設計意圖以電視畫面的方式再現給觀眾的藝術創作。
b.要全面、系統的考慮人物和情節的空間造型。
c.服務於電視攝像機。
三、三點布光法
a.主光***第一度光線***
b.輔助光***第二度光線***
c.逆光***第三度光線***
1、主光
a.水平光位15°-45°之間
b.垂直光位15°-45°之間
2、輔助光
a.一般選擇水平光位另一側,不能對稱
b.垂直光位在15°-30°之間
c.均勻照亮
d.把握高度,角度
e.柔光,消除陰影
3、逆光
輸入.單逆光
K.水平光位180°或稍偏190°-195°
E.垂直光位50°-60°之間
K.雙逆光
L.位置不宜過高或過低
E.能勾畫臉頰兩側線條臉部輪廓光效果
D.注意使用物件
四、主演播區基本照度:
男主持人:面光1500LX左右,光圈值F4.5-4.7,
逆光900-1500LX,色溫3100K;
女主持人:面光1500LX左右,光圈值F4.2-4.5,
逆光1100LX左右,色溫3100K;
嘉 賓:面光1300LX-1700LX,光圈值F4.4左右,
逆光1200LX,色溫3100K。
主光能渲染畫面效果氣氛,塑造人物形象,達到造型美的要求;同時主光能造成主要的陰影,表現出外部形態、表面結構和質感。主光可以實際上或者表面上來自區域性光源***比如透過窗戶的晝夜、陽光、燈光等***或者來自一個不具體的但是能接受的發光體。面光的作用與側光一樣,是消滅畫面中照射不到的死角,取得正面的全面照度,同時和別的光混合運用,調整光比,減少或增大亮度反差,使人物面部的陰影得到較好的質感表現。亮度反差大可以形成一些夜景等效果;反差小位置低又可使較瘦的人面部顯得豐滿,還可消除一些老人面部的皺紋。
輔助光:也稱為補助光、副光。它是一種無陰影的軟光,用來調整光比,減弱主光投射的粗糙的陰影***減低光亮部分與陰影部分的反差比***和表達出陰暗面的細部。理想的情況是,副光最好不改變曝光,或者造成雜亂的陰影,或者破壞主光的效果。此外,副光應與所有燈光一樣,應能在單獨開啟時,不會造成妨礙畫面的陰影或造型,強烈的副光經常用來彌補缺陷掩飾主光位置不當所造成的醜陋或不適當的造型。副光在畫面中還起到修飾作用,在主光和全光的基礎上進行修飾,加工突出被攝體的全部或部分的表面結構、立體和空間。在階調配置上,他的主要作用在於,加強大畫面中的亮度間隔及豐富畫面層次,在彩色中,副光是彩色平衡的主要手段。
修飾光就是原來主光、副光、逆光等基本光種確定後,有了一個基本的光調效果,但由於人物、服裝、道具的性質、顏色、形狀不同,還需要一些補助的光,在不影響基本調子的基礎上突出一下服飾和道具的特徵,這種光稱為修飾光。眼神光就是通過反射關係,在人物眼睛的瞳孔上造成一個光斑,使得人物神采奕奕,感情逼真。因為主持人有神無神在於目。有了眼睛,才能表現出形象的神態感,所以眼神光是非常重要的。正側光在人物面部形成75%:25%的明暗分配比例,較理想的表現出人物面部的立體形態和角度。人物較瘦可降低高度,減少燈位角度,向攝像機靠近,使兩額都得到較豐富的表現;人物面部較平,可增大角度,使面部輪廓和立體層次增強。通過角度調整可以彌補一些拍攝物件的生理欠缺。
側光使人物面部形成明暗各半的亮度,突出勾畫人物前額、鼻樑和脣部的輪廓線條,造成明顯光斑,使人物面部立體形態表現得很強烈,給人以深沉、堅毅、有力的感覺。在新聞照明中常在工廠對工人布這種光。
逆光和攝像機處於相對方向,從背面照射到被攝物件身上,這樣就能夠把前景的人物和背景分開來,烘托出人物頭、肩部,勾畫輪廓線條,突出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空間深度,使人物顯得有生氣,不呆板,畫面很透亮。尤其在近、特寫鏡頭時,可在光部呈現一種光暈,增加形象美。因此在拍攝物體尤其是人物時基本上少不了逆光。逆頂光主要烘托人物頭部頸和肩部,勾畫出人物的立體輪廓,具有立體感,與背景分隔開,具有空間感。如果人物少側向側逆光方向,可在人物前額,面頰上形成鮮明光斑,造成強烈的陽光效果。當人物連續轉動與攝像機成了90度,它又可作為主要光種來突出面部的立體線條,光比運用合適,可給人以剛毅堅強的感覺。
背景光就是佈景光線處理的綜合***即背景全光—環境和天片、主光、裝飾光、輪廓光四種光線***。
環境光的主要任務是表現出時間、地點和特定氣氛、烘托人物活動。背景的階調和色調對於人物起烘托作用,特別是在人物近景和特寫中,佈景的背景作用以退為其次,而在光調的背景上描繪前景而人物的作用卻突現了出來。 燈具設定為冷光燈具:新聞和訪談節目燈具採用國際最先進的三基色冷光燈,功率低、色溫穩定。
1、在同一畫面中,如果人物活動範圍比較小,如教師坐在講臺前講課和站立起來講課,可以常用一個主光照明兩個活動部位;這樣,光線投影方向一致,背景只有一個影子,看起來場景比較統一、比較真實。
2、如果人物活動範圍較大,如教師需要經常到講臺下學生中間巡視、到講臺上板書、操作媒體進行演示等,必須需要兩個或者幾個燈做主光照明。照明不同部位的燈光,既要注意光線的銜接,使人物活動流暢舒緩,畫面統一,還要注意不要讓光線互相影響而減弱了畫面效果。
3、拍攝教學專題片現場採訪時,由於拍攝範圍很大,而燈具相對又很少,可由照明人員舉燈跟隨被拍攝人物、景物的不同位置一起活動。在拍攝大場面活動是當然也是這樣,如拍攝主題班會、校慶活動等,不過要注意在拍攝同一部專題片時,燈與人物、景物的距離和方位應該儘量保持一致,以使主光的效果保持一致,教育教學專題錄影片的風格統一。
舞臺燈光設計手繪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