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杜甫被稱作為什麼
杜甫是唐朝的大詩人,所寫之詩銜接了盛唐至中唐的過度時期,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杜甫簡介
杜甫,字子美,河南鞏縣人,自稱少陵野老,被後人尊稱為詩聖,其詩被稱作詩史,對我國古代詩歌的影響深遠,是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出生於北方的名門大士族,家族為京兆杜氏分支的襄陽杜氏,自祖父杜審言起舉家自襄陽遷至鞏縣。杜甫小時候家境優厚,生活寬裕,年幼好學,七歲能成詩文,不過杜甫小時候也十分頑皮,院子裡棗樹熟了的季節,一天可以上樹不知幾回。
杜甫十幾二十歲時好遊歷,四處出遊,24歲時考試落榜,至744年,杜甫遇到李白,兩人一見如故,談詩作文甚是交好,秋末時節二人告別,杜甫結束遊玩回到長安。
杜甫所生活的年代恰逢唐朝由盛至衰的轉折,由於杜甫家學淵博,其早年的作品一方面主要表達了他理想中的生活與抱負,另一方面顯露了他關懷民生與駁斥政治醜惡的思想,逐漸走上了憂國憂民的創作道路。隨著唐玄宗的政治日益腐化,其生活也逐漸陷入困境。
此時杜甫仕途也不順,遭遇科考鬧劇,士子全數落選,無奈之下轉投權貴之門依然無果,困居長安十年,鬱郁不得志。
後來遭遇戰亂,杜甫顛沛流離也始終不忘牽掛國家與百姓憂患。此後,杜甫在官場流離,遭遇了世態炎涼,在此期間他創作了不少佳作。759年,杜甫開始在外漂泊,社會動盪,杜甫對混沌的政治痛心疾首,生活艱苦,此時作品的產量也極大。
此後,杜甫在船上飄蕩,思鄉心切卻因生活艱苦而不能北上,最終於大曆五年冬,死於一艘小船上,享年59歲。
杜甫代表作
杜甫為現實主義詩人,其所寫之詩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夠很好的將現實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結合,使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得到高度統一,他早年的詩歌多為偉大抱負,在他漫遊時期,詩歌多表現放蕩不羈狂傲的一面,有內心巨集偉之志也有山河雄偉之象。
在杜甫客居長安期間和經歷“安史之亂”時期,詩歌多為表現仕途不順、動盪年代的社會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現實的同時也通過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變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這期間產生,不僅使用獨特的創作風格,而且很好的表達情感,使人產生共鳴,在文學造詣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別”是杜甫看到人民不僅要忍受戰爭的殘酷還要受到統治者的壓迫,其中感受他們所受的苦難所寫的,分別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成為著名的詩集。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杜甫心繫國家興亡,滿腔憤怒之情通過《悲陳陶》、《悲青阪》、《春望》、《哀江頭》等詩爆發悲憤之情。
在杜甫回鄉探望,心繫家人也有幾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都表現了杜甫在旅途所經歷的悲苦之事還有見家庭貧困的現狀以此表達對當時局勢的見解和無奈。
李白和杜甫關係
李白與杜甫,合稱李杜,一個詩仙、一個詩聖,都是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唐朝大詩人,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一個是浪漫主義的典型人物,一個則是現實主義的代表,上下難分,文人相吸,他們之間一見如故的真摯友情也是名垂文學史的千古佳話。
李白與杜甫是在杜甫父親的家中相識的,兩個一遇便如知音般相見恨晚,當時的李白已經是聲名遠揚的大詩人了,而杜甫不過是侵犯權貴被放至山林的默默無聞之輩,但是同為孤僻性格的兩人卻十分投緣,如同兄弟般珍惜彼此,一起喝酒作詩,十分暢快,在臨行分別時還寄詩相贈。杜甫的詩中表現出了對於李白的極其崇敬,對其詩文的評價也甚是貼切。李杜之間的關係,幾乎可以稱為繼伯牙子期之後的最佳友情了。
但是二人此次一別,就再也沒有重逢過了。也許是中國太大,又或許是二人結識已晚,顯得李杜二人之間的交往過於短暫。在此之後,深情的杜甫一直沒有放下對於李白的想念,常於各處寫下深刻牽掛的詩句。而李白呢,他寄情于山河,步履不停,廣交友人,而杜甫也成了他漫漫遊歷長河中的一瓢。二人互相別無所求,兩大才子能有機會相逢相識,便已是世間難得之事了。
李杜二人都仕途不順,鬱郁不得志,但李白寄情思與山水,四處遊歷,而杜甫卻心繫百姓疾苦,揭露暗政。杜甫的天賦略微不如李,但他勤學嚴謹,依舊留下了許多不朽佳作。
詩人杜甫的詩被稱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