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揭祕猛將關羽之死
三國猛將關羽之死,一段看似美好的千年義氣,那麼事實上是怎樣的呢?趕緊一起來看看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看完也許你的疑問就有答案了。
:
“公元二二零年初,絕倫逸群的一代豪傑關羽被東吳擒獲並殺死在了臨沮,一同被殺的還有其子關平。當這顆曾傲視群雄的頭顱落地時,一段千年義氣的佳話就此開展。歷史上記載關羽死後第二年大哥劉備伐吳,後兵敗猇亭,鬱鬱而終。民間更有傳說關雲長千里魂奔。這位中國第一的武聖人頂著義氣千秋的名氣,卻也許死於結義兄弟之手。”
關羽,蜀漢資格最老的將領。年輕時殺了人流亡,最後到涿郡遇見後來追隨一生的主公劉備與同僚張飛,《三國演義》描繪桃園三結義,關羽義氣的神話也就在這片桃園中開始。歷史上記載劉備與關羽張飛恩若兄弟,睡在一個床上,平時關羽張飛則侍立在劉備左右。不管是哪一種,人們都會把劉關張更多地看成是兄弟關係,而非君主關係,也許在身喪臨沮以前關羽自己也這麼認為,或是那時他還認為自己的失敗是因劉封孟達的見死不救,而和大哥無關。不願意相信這個自己過五關斬六將,掛印封金追尋的劉備,兵敗長阪,率江夏水軍去救的大哥會見死不救。而他也許忽略了劉備入川,留關羽鎮守荊州開始,這段千年義氣就已經陷入了一個亙古詛咒中。
其實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當年也是無奈之舉,剛剛在赤壁戰勝曹操的劉備雖然獲得了喘息之機,但問題依舊嚴峻,曹操留下宗族大將曹仁鎮守樊城,東邊孫吳又步步進逼,使得入蜀成為一個必須而急切的戰略方針。但川蜀天塹縱橫,又經歷劉焉、劉璋父子兩代經營,所以要取蜀地,劉備需要傾力一擊,多數的謀士武將要投入到入川的計劃中去,部隊也多數要帶走。但荊州依舊又是劉備的根據地和退路,一定要留最信得過的大將與謀士,所以諸葛亮與關羽便留在了荊州,至於部隊也多數應該是由關羽自己招募的。
當蜀地得手後,擅長內政的諸葛亮不可避免的被調入蜀中去整理雜亂的內政,而劉備集團經營多時的荊州就全歸於了關羽掌握。直到這一刻劉備還是信得過關羽的,但大將在外,兵權在握給劉備的心裡埋下了一顆不安的種子,在漢中的劉備戰勝曹操成為漢中王后,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要問鼎皇帝的寶座,這也是為什麼關羽死了荊州丟了之後劉備依舊很快稱帝的原因,這次失敗也許也在算計之中。在劉備當上漢中王時,關羽卻接連在政治上犯錯,演義中說劉備稱漢中王后封五虎,但當使者見到關羽時,關羽卻明白地表現出不滿。雖然是演義之說,但至少可以看出此時的關羽表現出的對於劉備中央的態度,這些舉動作為君主的劉備不可能不知道也不可能不忌憚。
《三國志》裡記載了一則小故事,馬超歸降劉備以後,身在荊州的關羽寫信給諸葛亮要入川比試,後來還是諸葛亮回覆:“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意思是馬超雖然英雄但只能和張飛比肩,最終還是比不過關老爺你的武藝絕倫。寫下這些話,大概之前在荊州與關羽共事的諸葛亮知道怎麼捋關羽的順毛,但諸葛亮必然不會真喜歡關羽,關羽輕視文人是出了名的,諸葛亮會委曲求全一時但不會委屈一輩子,就像日後擊倒李嚴一樣,只是這時還不到擊倒關羽的時候,也沒有能力擊倒關羽,因為主公劉備對關羽的想法還沒有動搖。這個故事的結局,關羽拿著諸葛亮吹捧自己的信到處炫耀給賓客看,以此為榮。這件事情既然記在了史書裡,那必然也記在了劉備心裡,不管諸葛亮有沒有就此煽風點火,至少沒有一個領導喜歡自己的手下這麼肆無忌憚的提高自己的聲望而挑戰中央的權威。
關羽***?-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
同時關羽的性格也讓劉備產生了危機,關羽是出了名的輕視士大夫,但這些士大夫們可能很多是劉備中央派遣的文官們,所以這些文官們也沒有最後為關羽拼死而戰,就像馬良在關羽兵敗後逃回了蜀漢,不論怎麼說,看起來關羽在有意地排擠他們,把他們踢出荊州的決策圈。
而關羽在荊州明顯是有一個自己的團隊的,關平、趙累、周倉這些人都誓死追隨關羽,在最後走麥城時也無一例外的為關羽而死,可以說在他們心裡,關羽比劉備更有分量。而這些人又是荊州軍的領袖,所以大部分的荊州軍牢牢被關羽掌握,而且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唯獨糜芳與關羽不對付,而後來的出擊樊城也沒有帶上糜芳的部隊,很可能是關羽認為糜芳用起來不順手。但糜芳是劉備的大舅子,關羽這麼對待糜芳必然會讓劉備的心病更加重一層。這樣一個大將在外,讓劉備有了藩鎮割據的不安,即使關羽是忠於自己的,以關羽的資歷和驕矜,就像老祖宗劉邦信不過異姓諸侯王那樣,劉備沒法保證自己兒子鎮得住關羽。但關羽資歷太老,忠義的名聲又傳於天下,劉備即使是再不舒服也不能主動去動關羽,只能等著關羽自己犯錯。
在拿下漢中之後,事業迎來頂峰期的劉備收到了壓垮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也是解決關羽問題的最後機會。最精銳的荊州軍在沒有任何中央指示的情況下,被關羽私自率領北上攻魏。對於這件事情,我想關羽也許只是覺得自己蜀漢第一的位子有被後人超過的可能,畢竟馬超、張飛、黃忠在漢中爭奪中功勳卓著。另外可能關羽想借曹魏新敗乘機建功,畢竟當時的荊州軍操練已久又沒有什麼損傷,獲勝的可能是很大的,曹操當時都在考慮遷都避禍,所以關羽也應該自以為會摧枯拉朽。
其實關羽的充其量最多不過是想要做一個蜀漢旗幟下的第二王國,但還是忠於蜀漢的。可劉備此時內心應該是十分複雜的。
一方面此時出擊對於戰略戰術上無法批評關羽,因為曹魏多數的精兵在漢中之戰中損失殆盡,即使是留存的也急需修養,如果遇到攻擊,樊城的曹仁也許會被曹魏放棄,因為也沒有能力救。
但另一方面,這支強大的荊州軍竟然可以被關羽說帶走就帶走,劉備一定感到深深的無力感,蜀漢中央沒有辦法節制這支軍隊,再鋒利的刀如果用得不順手,也只好毀掉。
此時的劉備多半隻能與諸葛亮參謀,因為稱為蜀漢之翼的法正也步入了生命的最後。那麼結合諸葛亮對關羽的種種忍耐,在不危害蜀漢政權的基礎上,政治嗅覺靈敏的諸葛亮很有可能建議劉備做兩手準備,如果關羽真的打下了樊城北上,中央可以就地接手荊州,接著讓關羽明升暗降,奪去兵權或是至少削弱兵權。如果關羽失敗,也至少不會危害到荊州,但會大大削弱關羽荊州集團,也可以對驕傲的關羽做出有理有據的懲罰以免尾大不掉,而且當時作戰關羽是有可能陣亡的,就像後來中了毒箭,如果這樣正好就借敵人之手除掉心病,而後還可以以復仇之名名正言順的攻擊敵對。不管怎麼樣關羽都成為了一枚棄子,註定被扔出去用盡最後一點力量。而這時,不起眼的糜芳才是劉備諸葛亮計劃中的關鍵,關羽沒有帶上糜芳北上,劉備有理由相信自己的大舅子會忠實的替自己接手荊州。
不論那一種結果,劉備都應該坐視關羽的成敗,因為相信強悍的荊州軍不論勝敗都會給自己足夠的時間來決定下一步的路。並且中央軍如果為荊州軍打了後援,那會不會更加的造成政治輿論上對於中央的不利,顯出中央實力不如地方。而且事實上,經歷漢中大戰的蜀漢中央軍也確實需要修養和加固已經到手的地盤。
於是在荊州軍出兵幾月,關羽水淹七軍後,突然遭到曹魏的絕地反擊,徐晃與曹仁合擊使順利的戰事遭遇挫折,而後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軍後方,一代名將與他精銳的荊州軍以極快的速度土崩瓦解。只是這速度快到蜀漢的中央政府來不及做出反應。對於荊州,劉備、諸葛亮也不會料到這個大舅子竟然把荊州接手給了東吳。而最近的中央軍,在上庸的劉封、孟達得知了蜀漢中央上層戰前對關羽的態度必然要對關羽見死不救。
於是一代名將最後死在了自己人的陰謀之下。
關羽的簡介:
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在東南亞地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家,甚至美國、英國的華人區域,關公的信仰也都相當盛行,華僑在國外從商者很多,因此對於作為武財神的關公也多加崇祀。
佛教對關雲長的信仰只是限於供奉,並無祈禱、讚頌以及供奉儀軌,而在藏傳佛教中,有多位大師著有供贊儀軌,如章嘉大師、土觀大師以及這世大寶法王、亞青寺阿秋仁波切等。多識仁波切也曾著有關雲長簡略供贊。
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
歷史上的盧毓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