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孟子的思想
孔子與孟子在文化思想上都有很大貢獻,後人也對他們的主張褒貶不一。下面由小編為你闡述兩人的思想,希望你喜歡。
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倫理思想--“仁”。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簡單的表述就是“愛人”,即對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統攝“義、禮、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個人修養的最高標準。
***2***孔子的政治理論――“德治”與“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國主張,認為統治者應“正己然後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擴充到政治領域, 要求君主愛民, 施行仁政。他還提出“正名”的主張,認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應安守本分, 名實相符,並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倫觀。
***3***孔子的天命觀――敬鬼神而遠之。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他主張祭祀, 是對鬼神表示誠敬的意思, 至於鬼神是否存在, 則可以不問。相對於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強調人的主觀努力,把探討和解決人世間的實際問題放在優先地位。
***4***孔子的教育觀--有教無類:他主張教育的物件不應分貴賤賢愚, 而要一視同仁, 開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視啟發式教育,是現代民主個性化教育和啟發式教育思想的源頭。學思並重:在治學方法上, 孔子主張學思並重, 認為“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均衡發展:對於學術的傳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並以“詩、書、禮、樂”等內容教導學生。故孔子之教, 可謂重視德、智、體、美的均衡發展。
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學說: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礎。孟子認為,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四心就是人類文化規範——仁、義、禮、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認為,一個人如果不願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棄”、“自賊”。
***2***“仁政”思想:孟子繼承並發展孔子“仁”的思想,從其性善論出發,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學說。“仁政”就是國君能夠“與民同樂”,使人民的生活***。
孟子的“仁政”學說,包含了對人民的重視,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說把人民看作是國家政治的根本。這是孟子學說中最光輝的組成部分,是對我國古代人道主義思想的總結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學說中還有不少關於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為堯舜”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等等,如此種種,都是激勵人心、傳頌千古的名言。來應該說,孔廟在政治儒學裡,有一些作用。事實上,作為政治儒學的一個工具,孔廟並沒有很好地發揮它的作用,作為民間儒學的一個載體,其發揮的作用反而更大一些。學術界有人提出:儒學的博物館化。所謂"博物館化",即儒學不存在了,只能在博物館裡,在歷史教科書上才能找到。這個觀點,如果用在政治儒學上,我覺得是非常恰當的。作為儒學為封建帝王服務的那部份,確實是走向死亡了,而且在現實社會中,也不再有其立足之地了。但是,另外的兩類儒學和政治儒學情況並不是完全相同,是有區別的,尤其是學術儒學。現今已經有人在重視道德儒學了。因為時間關係,在此不作展開說明。在學術儒學領域裡,我個人覺得,從孔子、孟子、荀子直到今天,它經歷了5個比較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儒術獨尊"階段,具體來說,就是孔、孟、荀三位大師的時代,他們基本上是"儒術獨尊"時期。他們之後,還有沒有獨尊儒術的儒學家了?有。但是我翻過有關的儒家學案,尤其是宋明的一些學案,如《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查來查去,真正恪守儒術獨尊這一系的,很少,大概有兩到三派。所以,多數儒家在學派上,對外部文化都有所吸收,比如對道家、道教或佛教。逐漸就形成了第二個階段,即儒道互補型,以魏晉時期最突出。魏晉時期,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互補,一個是儒家思想和道教思想互補,各有側重。魏晉時期,有不少思想家,包括魏晉玄學的很多名人,應該說,都是儒道互補型的代表。
孔子臨終遺言_關於孔子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