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霧霾的政治論文
霧霾的形成,可以說是世界發展的必然,是人類活動、科學發展以及自然活動的結果。這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霧霾汙染及其防治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大氣環境惡化的狀況,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城市尤其嚴重。這與我國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及過高的人口密度密切相關。霧霾天氣頻發就是其導致的嚴重後果之一。本文就主要對霧霾汙染及其防治問題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霧霾;汙染;治理
中圖分類號:TE08文獻標識碼: A
2012年11月以來,中國中東部大部分省區陷入了嚴重的霧霾天氣之中,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特別是2013年1月,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共發生了5次強霾汙染。PM2.5成為了公眾嚴重非常熟悉的詞語,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等於2.5m細小顆粒物,它是氣象部分用來監控空氣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他的大小大概相當於人體頭髮直徑的1/20,PM2.5是空氣中非常不容易被發現的一種有害物質,所以需要我們去認識並且有意識的去防範。PM2.5在大氣中也聚集體的最常見的非恆定的化學組合物,其可製作成的汙染空氣是有害的顆粒或汙染物,可以向增強的毒性及太陽光的散射,導致大氣的能見度減少。所以,天氣環境對我們生存和生活息息相關,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健康,這是我們需要長期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霧霾中的有害物質必須要值得我們重點防範。
1、霧霾含義
霧霾顧名思義為霧和霾的統稱,兩者有很大區別。霧是由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它是一種空氣中的水汽產生凝結的自然天氣現象;霾是空氣中的灰塵、硝酸、硫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顆粒物形成的造成視覺障礙的氣溶膠系統,即灰霾,它是由大氣汙染導致的;霾在水汽凝結、空氣溼度變大的情況下就轉化成了霧,通常可從空氣溼度上對兩者判斷,當相對溼度大於90%時稱為霧,80%--90%之間為霧霾混合物,小於80%時稱為霾。
霧霾主要由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以及可吸入顆粒物組成。其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是氣態汙染物,而可吸入顆粒物才是加劇霧霾大氣的元凶。近幾年PM2.5,PM10等專業名詞成為了熱點詞彙、PM為顆粒物的英文縮寫、PM2.5,即為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汙染物顆粒,它是霧霾大氣的主要控制指標。它既是一種汙染物質,也是許多有毒物質如重金屬、多環芳烴等的載體、
2、霧霎的危害
霧霾帶來的危害有很多、第一,霧霾天氣時,天空灰濛濛,能見度低,易引起交通事故。第二,霧霾天氣會導致近地層紫外線輻射減弱,使得空氣中傳染性的病菌活性增強,增多患傳染病的可能性性。第三,霧霾由數百種大氣顆粒物組成,其中危害比較大的則是直徑小於等於10微米、2.5微米的顆粒,即PM10和PM2.5。它們能直接進入並吸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葉中,從而引起支氣管炎、鼻炎等疾病,若長期處於這種環境,會誘發肺癌。PM2.5還可以進入血液,損害血紅蛋白的輸氧能力從而引發心臟病、動脈硬化等各種疾病。第四,霧霾天氣時氣壓比較低,空氣中含氧量下降易讓人感到胸悶。同時,陰沉沉的霧霾天氣會影響人的心情,易產生悲觀情緒甚至失控。第五,霧霾會對太陽光進行吸收和散射,從而會減弱太陽輻射強度和減少日照時間,進而影響到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這將對農業的產量、生態系統造成影響、可見,霧霾嚴重影響著人類的生存和健康。
3、霧霾產生的原因分析
3.1、汙染物的排放
導致霧霾天氣的汙染物主要來自工礦企業和汽車尾氣。天津重工業並不發達,但為了彌補旅遊季節性的缺點,同時促進就業,像水泥、玻璃、石化、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企業,近些年在原有基礎上也有了快速發展,儘管國家出臺了節能減排政策,粗放型經營的模式有所改善,但短期之內這些企業的汙染貢獻值仍不容忽視。近年來,天津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快速增長,而交通道路條件發展相對滯後,早晚交通高峰時道路大範圍擁堵,有資料表明,機動車頻繁熄火起步和低速行駛時,PM2.5排放量遠高於持續高速行駛。可見,機動車尾氣也是導致天津霧霾天氣的主要根源之一。
3.2、地表形貌的改變
隨著近些年來城市人口的增長、城鎮化的建設和旅遊立市目標的確立,在房地產開發中興起一股海景高層建設浪潮,大量靠近海岸的高樓拔地而起。這些高樓阻擋了幾乎是每日的陸地和海洋之間的空氣流動,減弱了海風對大氣汙染物的擴散和稀釋作用,加劇了城市霧霾天氣發生的頻率和強度。
3.3、氣象條件
霧霾原本是一種自然現象,氣象引數中的氣溫、風速、溼度、大氣穩定度等均會影響霧霾天氣的出現。在一些典型的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城市,霧霾天氣原本多會出現在晝夜溫差明顯、溼度較大的季節,但由於人為因素的影響--汙染物的排放和地表形貌的改變,使得霧霾天氣在全年均可發生,只是在氣象條件不利於汙染物的稀釋和擴散時,霧霾天氣的危害性更加嚴重團。
4、歐美等發達國家霧霾治理的有效措施與經驗
4.1、法律手段
歐美各國均制定法律保障大氣汙染治理。1956年英國國會就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汙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規定在倫敦城內的電廠都必須關閉,只能在大倫敦區重建。為加強大氣汙染物的擴散,要求工業企業建造高大的煙囪,大規模改造城市居民的傳統爐灶,減少煤炭使用量,冬季採取集中供暖,逐步實現居民生活天然氣化。之後,英國又出臺一系列空氣汙染防治法案,對各種廢棄排放制定嚴格的限值及明確的處罰措施,1976年英國煙塵控制區的範圍達到90%,空氣汙染和黑煙濃度在不到10年時間降幅超過80%,整個城市空氣質量有明顯改觀。美國在1955年至1970年,陸續出臺四部與空氣汙染防治相關的法律,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法律規範體系,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原則。如:聯邦政府制定國家空氣質量標準原則、州政府獨立實施原則、新建專案汙染源控制原則等。美國《清潔空氣法》還為法律的有效實施設定了一些保障措施。例如:行政保障措施、民事訴訟和刑事保障措施等。
4.2、政治手段
首先,實施綜合治理。在對主要汙染源分類的基礎上,日本政府採取制定標準、嚴格監管、技術防控、資訊公開等措施進行綜合治理,並依據社會發展情況變化,及時修改標準,成效比較顯著。其次,跨區域實施治理。美國南加州是全美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地區,為實現跨區域協作應對空氣汙染,1977年由位於南加州的部分地區聯合成立了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制定區域空氣質量管理規劃和政策,成為區域聯防聯控的典範。1979年歐洲多個國家簽署長距離跨國界空氣汙染條約。2001年,歐盟還通過了國家排放限額指令,限定各成員國在2010年幾種重要空氣汙染物排放的限額。歐盟要求其成員國2012年空氣不達標的天數必須少於35天,不然將面臨1.5億美元的鉅額***。
4.3、經濟手段
多數研究表明,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排汙權交易是實現不同目標汙染物節能減排的有效措施。經美國環保署批准,1993年,南海岸空氣質量管理局世界上首個區域空氣汙染排放交易計劃,允許企業買賣排放配額,利用市場機制促進減排。此外,美國州政府還利用財政與稅收政策治理空氣汙染,取得顯著效果。1978年,美國國家環保局就開始根據不同的情況對設定各種廢氣資源回收系統的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州政府大都還要求優先購買使用再生材料生產的產品,並設立專項基金,對治理空氣汙染產業提供優惠貸款,以促使該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與此同時,為治理空氣汙染,美國對稅制進行多次調整,許多有利於治理空氣汙染的收費專案改革為規範的稅收。例如:新鮮材料稅、生態稅及稅收優惠等政策。
4.4、科技手段
在環境監測通報方面,英國充分利用現代利一技手段加強公眾對環境治理資訊的瞭解。英國政府開設的“英國空氣質量檔案”網站,民間組織與研究機構成立的“空氣檢測網路”,可以釋出倫敦地區的空氣質量資料,政府對此不能以任何理由指責民間檢測的“非法”、“違規”,而應該對這種正當行為給予保護。為方便公眾瞭解空氣質量最新情況,開發環境治理資訊專業系統軟體,如:通過3S技術應用,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瀏覽倫敦所有監測點各種汙染物的汙染指數和趨勢變化圖。2010年,倫敦國工學院通過多個手機操作平臺,推出“倫敦空氣”手機軟體,定期向每個使用者免費傳送倫敦空氣質量狀況,讓城市居民對整個城市空氣質量有進一步瞭解,隨時掌握每小時環境汙染的濃度和一週曲線圖。
4.5、環境措施
歐美髮達國家治理空氣汙染採取的環境措施,一方面是加強城市綠化。英國倫敦雖人口稠密,但人均綠化面積卻高達21萬平方米,1131平力公里的大型環形綠地面積環繞城市外圍,幾乎是倫敦城市面積的3倍。如今,倫敦的大霧天氣己經從100餘年前的每年90天,減少為不到10天。另一方面,嚴控機動車尾氣的排放,推動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和綠色交通。2003年倫敦推出交通擁堵費,限制私家車進入市區。計劃到2023年把倫敦私車流量減少9%,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路,鼓勵市民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出行,倫敦市市長鮑里斯就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美國採取了分類管理移動空氣汙染物質排放源,設定輕型、重型管理專案和非陸上交通使用發動機管理專案。聯邦環境保護總署立足從源頭上防止超標排放車輛的生產,制定了認證制度、檢測制度、減排配件應用制度等多項制度,保證各類管理專案的落實,較好地控制了移動空氣汙染物質的排放,標誌著對機動車輛尾氣排放管理進入到較高層次。
5、霧霾防治未來展望
5.1、從法律入手
大量現實表明,霧霾汙染的根源是“人禍”,因此需要制定健全的法律來規範人們的行為等,應當基於生態利益優先的理念,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法》和《大氣汙染防治法》進行修訂,使各級政府樹立綠色GDP的發展思路,從而在源頭上控制霧霾的產生。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健全的監督機制,使法律法規能夠執行到位。
5.2、從技術入手
從國外治理霧霾的經驗來看,控制汙染物的排放和汙染物的監測預警都離不開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和應用科技部社會發展司司長馬燕合認為,在更加嚴格有效的環境管理要求及現代科技支撐下,霧霾可治,且需時短於歐美國家他認為近年來,973計劃支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結果,使科技界對霧霾的主要成因有了基本定論環境監測方面,科技部支援研製了批線上與現場大氣環境監測設各,應用於對霧霾的監測排放控制技術方面,針對燃煤、機動車、揚塵等汙染源,實現了除塵、脫硫、脫硝等關鍵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
5.3、從公眾意識入手
公眾是工業產品和服務的最終消費者,他們的消費理念和消費模式影響著工業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和發展方向,而這些消費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可能會成為霧霾汙染源,比如豪華大排量汽車等。因而公眾樹立綠色的消費意識並踐行低碳消費方式,對霧霾防治的實現具有決定作用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加強對青少年的宣傳教育是增強公眾環保意識的長遠舉措要鼓勵年輕人走出校園,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參與到社會公眾事務中,倡導低碳減排生活理念,引領全社會關注環境保護、參與環境保護,傳遞環保正能量。
總言之,霧霾的形成機理比較複雜,難以在短期內取得治理成效。治理霧霾既是迫切的也是長期的重大任務,必須要同城市發展、經濟轉型和能源變革、環境治理統一考慮,作為一項重大國家任務,納入總體規劃之中。其中轉變就地平衡的電力發展方式和過度依賴煤炭的能源利用方式是解決霧霾問題的關鍵。而要治霧霾,先治思想。思想霧霾不除,環境霧霾也難消除,需要改變的,不僅是官員、企業,也包括一般的民眾。如果沒有從思想深處颳起一場風暴,霧霾還將繼續停留在“等風靠雨”中。實踐充分證明,在治理大氣汙染問題上,法治並非唯一的良藥,綜合利用政治、經濟、財稅、法律等多種槓桿,才能更好地趕走攔路虎。伴隨著中國的發展,環境汙染事件頻發。我們已實現不了過去20年所講的“不能走發達國家先汙染再治理的老路”了,現實告訴我們,要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任重而道遠,面對霧霾,我們再也不能束手無策地等待北風救駕了,要重視它並採取合理有效措施,相信不需要太久,我國必將成為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1]尤曉彤.秦皇島市霧霾天氣成因及治理對策芻議[J].科技與企業,2014,13:154.
[2]江潔妮.關於我國霧霾天氣防治措施之探討[J].河南科技,2014,15:172-173.
[3]季鳴童,張春迎.秦皇島市霧霾成因及應對措施研究[J].辦公自動化,2014,13:32-33+47.
[4]鞏倩汝.北京市霧霾治理政策措施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2:128-129.
[5]周馮琦,劉新宇.霧霾的成因與治理[J].檢察風雲,2014,13:14-16.
[6]季鳴童,張春迎.霧霾防治現狀與展望[J].科技致富嚮導,2014,18:22.
篇二
霧霾的物理解釋
摘 要:霧霾的形成,可以說是世界發展的必然,是人類活動、科學發展以及自然活動的結果。有專家指出,霧霾的三源頭為燃燒、汽車的尾氣、揚塵。但是PM2.5的第二次爆發原因非常複雜,其中還包括了一些化學反應。文章嘗試著從物理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霧霾的形成原因。
關鍵詞:霧霾;物理解釋;原因;形成
霧霾,簡單來說就是霧及霾的組合。多見於城市。中國現在很多地區都將霧併入到霾一起當成是災害性的天氣,並以此來進行預警預報,並稱之為霧霾天氣。這種特定的氣候條件和人類活動是相互作用的,特別是在高密度人口中,經濟活動、社會活動等都會排放大量的細顆物,即PM2.5,如果排放超過大氣迴圈力、承載力之後,這此顆粒濃度會不斷持續、積累,這時如果再受到靜、穩天氣等影響就會出現大範圍的霧霾。
1 霧和霾的區別
霧、霾有相同的地方,即是都會呈現出視程障礙物。但是兩者的形成原因、條件卻十分不同。
霾,也被稱之為灰霾、煙霞,空氣中的硫酸、硝酸、灰塵等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可讓大氣變得混沌,視野模糊前造成能見度惡化,當有見度小於一萬米時,把這種非水成物組成氣溶膠系統造成視程障礙稱為霾。霾的尺度比較厚,可達1-3公里左右,其與霧、雲均不一樣,和晴空區間未有明顯邊界,霾粒子分佈均勻且灰霾粒子尺度比較小,由0.001-0.1微米,d在1-2微米左右,用肉眼是無法看到這些漂浮的顆粒物。一般來說,因為灰塵、硝酸、硫酸等粒子組成的霾其散射波長比較長的光多,所以霾看起來是呈現橙灰色或是黃色。
霧是浮游在空中大量微小水滴或是冰晶,形成條件是要有比較高的水汽飽和因素。在出現霧時,空氣相對溼度常常要接近或是達到百分之百。並且會隨著空氣溼度的日變化而出現早晚比較常見或加濃,在白天相對減少甚至是消失的現象。在出現霧時有效水平的能見度小於1km。當有效水平的能見度1-10km時稱為霧。由物理角度分析,霧和雲均是空氣中的水汽所凝結或凝華的產物,因此,霧升高並離開地面就形成了雲,而云降低到地面,或是移動到高山時就稱之為霧。霧的厚度小,常見的輻射霧厚度約是1-200米左右。霧、雲一樣,和晴空區未有明顯邊界,霧滴深度分佈不均且霧滴尺度比較大,肉眼可看到空中所漂浮的霧滴。一般來說液態水或是冰晶所組成的霧散射的光和波長關係不大,所以霧看起來多呈現的是青白色或是乳白色。
2 霧霾形成的物理解釋
2.1 形成主要原因之一――無線傳播
有一個事實我們是可以看到的,即霧霾的形成一般在夜晚或是清晨,但是不可否認,夜間、清晨太陽光線弱,當太陽到中午後,仍不能下壓霧霾顆粒時其持續的時候會比較長,光是電磁波是眾所周知的,電磁波有可能影響霧霾的形成。無線傳播才是霧霾顆粒懸浮支持者之一。
無線傳播是電磁波粒子在空間各方向所運動的結果。通常,霧霾發生在人口密度比較大的城市,而原因之一就可能是無線傳播。在人口密度大的地方,電磁波發生器多且功率大,且幾乎人手一臺的手機可看作是小型的電磁波發射器。這樣就形成了密集、強力的電磁波網,且電磁波運動是推進粒子運動、托起粒子的原因。電磁波網在冷空氣活動弱、風速不大、形成穩定大氣情況下托起了霧霾顆粒而形成霧霾。
2.2 形成主要原因之二――溼度的變化
任何物體都輻射,輻射讓物體的質量在減少。物體因為輻射減少質量和物體密度、溫度、表面積、時間乘積成正比。簡單來說,輻射的強弱和輻射源的密度、表面積、溫度等有關。密度、溫度、表面積越大,其輻射就越強。地球密度則會遠遠大於地球周圍環境密度,而地球溫度、表面積以及地球周圍環境差不多時,其平均溫度大過地球表面周圍的環境溫度。因此地球本身輻射大於其所接受的輻射。換而言之,地球本身輻射是影響地球氣溫的一個主要原因。
大太陽的輻射讓大太陽質量、r在減小,密度在增長。恆星最後會變成中子星,且這個質量、體積等沒有原來恆星大,但密度卻有所增加。簡單來說太陽對於地球氣溫的影響會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慢慢減弱,影響最為明顯的就是高空氣溫。因此,地球的平均氣溫在降低,而且低空氣溫在升高。
垂直方向熱空氣總是向上活動的,這點從熱氣球就可以。形成地球平均氣溫在降低、低空氣溼在升高。在季節交替時,溫度適宜時熱空氣向上流動,而在流動過程當中向上托住霧霾顆粒則停留在上空或帶動霧霾顆粒向上運動而形成霧霾。
2.3 形成主要原因之三――人類活動、科技的共同作用結果
霧霾的三源頭為燃燒、汽車的尾氣、揚塵。但是PM2.5的第二次爆發原因非常複雜,其中還包括了一些化學反應。分析如下:
第一,霧霾的顆粒積累。霧霾的三源頭為燃燒、汽車的尾氣、揚塵。從物理角度分析,我認為這三源頭乃為霧霾形成的積累階段。同時,霧霾顆粒積累一般發生在冬季。這主要是因為在冬季除了燃燒、汽車的尾氣、揚塵,還增加了取暖燃燒。可以說幾大源頭都在產生顆粒,但是,霧霾卻非隨時形成,原因是什麼?通過研究分析可看出,霧霾顆粒密度比空氣密度大,多數霧霾顆粒形成後立刻下落,被大地進行積累,因此在一般的情況下,並不會形成霧霾。
第二,霧霾天氣的動力解析。因為地球以及太陽的輻射強度、輻射量的變化造成地球上氣溫的變化,即平均氣溫下降,低空氣溫上升,形成了低空氣溫度升高,高空的氣溫下降。地球對於氣溫的影響有一定時間,如一到兩年內基本是固定的,但總形勢為低空氣溫上升,高空氣溫下降。特別是在冬天、春天兩個季節交替時,太陽影響空氣溫度變化明顯,氣溫回升,低空氣溫升高也明顯,熱空氣的運動方面是朝上的,這就為冬季所積累的霧霾顆粒提供了向上的動力。同時,無線傳播也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因為所有物體都具有電磁波,只是強弱不一。燃燒、化學反應等等都可能加速電磁波輻射,有利於形成霧霾。強度以及密度增加,無線傳播也為霧霾顆粒向上運動提供了大於原來的動力,讓霧霾顆粒懸浮在空中並且開成了霧霾。
第三,未有風向、雪、雨出現。沒有持續風向可確保熱空氣持續穩定向上流動,這樣霧霾顆粒在向上流動熱空氣以及無線傳播共同作用力下才能向上運動並且懸浮在空氣中形成了霧霾。特別是在春天,因為冬天所積累的顆粒大量積聚在大地表面,而在所有條件共同作用下,就會形成比較重要的霧霾天氣。
2.4 冬、夏為何不易出現霧霾天氣
在冬天,平均氣溫低,空氣向上流動比較弱,無線傳播、空氣向上流動力不足,無法托起霧霾顆粒。雖顆粒在剛剛形成時比較熱,有向上運動之力。冬季則因為氣溫低,霧霾顆粒快速變成低溫顆粒,無法向上運動則被大地收藏。因此可看出,冬天,霧霾下沉,夏天霧霾上升,因此都不容易形成霧霾。
3 結束語
霧霾,是人類社會發展所帶來的產物。由於人類的生產活動形成了霧霾的顆粒,再者因為地球氣溫的變化讓霧霾有了上升的運動力,最後當霧霾到達空中後,因為無法及時擴散至高空分解,停留在空氣低端或是地球的表面從而產生了霧霾。在條件適宜時並在氣流、電磁一起作用下,把霧霾顆粒托起到一定的高度,最終形成霧霾天氣。
參考文獻
[1]許鈴.長沙霧霾成因探討及治理對策研究[J].科技風,2015***21***:76.
[2]程振林.淺析霧霾天氣的形成與解決對策――以新鄉環境氣候條件為例[J].科學與財富,2015,7***30***:35.
[3]譚譯,陳默.城市霧霾治理政策措施探討[J].環球人文地理,2014***1X***:88.
的人還:
關於外匯的政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