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廈門戰役
1937年9月3日,廈門首次遭到日艦日機轟炸,愛國將士們打響抗日第一仗 ,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廈門淪陷七年多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者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全國人民同仇敵愾,中國共產黨相繼發表多份檔案,號召全民保衛漳廈。
1938年5月4日,日軍登陸廈門,守軍堅持了3天的抵抗,老百姓也配合軍隊頑強抵抗,但由於武器不如人,導致犧牲慘重。5月10日,廈門淪陷,從此7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抗戰勝利,廈門才終於光復。洪老先生說,廈門是抗戰時期被日本佔領的城市中時間最長的之一,也是受害最深的城市之一。
胡裡山大炮打殘日艦
克虜伯大炮,正靜靜地矗立在胡裡山之上。這座現存於原址之上最古老的19世紀海岸炮,也曾是抗日戰爭的一員“猛將”。
1937年9月3日,日本海軍驅逐艦“羽風”、“若竹”等3艘艦船來犯,炮火隆隆,轉眼之間,白石、胡裡山炮臺和曾厝垵海軍機場頓時湮沒在硝煙中。“轟!”廈門守軍馬上反擊,打響第一炮。克虜伯大炮不負使命,擊中了日艦“若竹”號,使之失去了戰鬥力,首開中國戰區擊傷日艦的輝煌戰績,另兩艘軍艦見勢不妙,馬上掉頭就跑。
克虜伯大炮的威名傳到了東南亞,僑胞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在如雪片般紛至的祝捷電報中,也有時任新加坡福建會館主席的陳嘉庚先生的一份。他說,“敵視廈門為囊中之物,肆擾無忌,傳三日來攻,已為黃師擊退,全僑感奮。”
四個月空襲廈門37次
位於新華路的原工人文化宮,現在也早已改頭換面,在抗戰期間這裡曾經是漳廈海軍司令部。1937年9月3日,日軍的飛機對廈門第一次發動的進攻便在周邊開始:13架日機分成四排,帶著轟鳴聲低低地在上空徘徊,10多分鐘後,隨著掃射的投彈,頓時炮火紛飛。這次空襲,將近2個小時後才解除警報。自1937年9月3日,到1938年1月3日為止,四個月日機空襲廈門達到了37次,炸燬了大小樓房60多間。
抗戰勝利紀念日是如何定在9月3日的?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向公眾宣佈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
日本代表正式簽署投降書,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3日
為歡慶勝利,全國放假1天,懸旗3天,鳴放禮炮101響。
1949年12月
政務院規定8月15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1951年8月
政務院通告稱,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
1999年9月18日
國務院仍將9月3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2014年2月27日
全國人大會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尋訪遺蹟】
鼓浪嶼鹿礁路24號***日本領事館***
設關押抗日誌士的監獄
在鼓浪嶼鹿礁路上,導遊用高音喇叭介紹:“看!那就是日本領事館,它的地下室是曾經關押抗日誌士的監獄和水牢……”如今的日本領事館,依舊“藏在”大片三角梅背後,但扇扇玻璃窗已佈滿灰塵,看起來久無人居住。樓前更貼有黃色的告示:“此房危險,請勿靠近。”
洪卜仁介紹,1945年,日軍在鼓浪嶼展開了一場大逮捕,商人、在外國人手下做事的人、社會上有聲望的人,都成為了這場逮捕的目標,日本領事館的監獄裡人滿為患。但與此同時,日本失利的訊息已悄悄蔓延開來。
鼓浪嶼鹿礁路2號***海濱旅社***
侵廈日軍在這裡投降
位於鼓浪嶼鹿礁路2號的海濱旅社,現在大門緊鎖著,這幢紅磚的三層樓房,便是1945年9月28日,中國軍隊將領李世甲、劉德浦在此舉行受降儀式,正式接受侵廈日軍司令、海軍原田清一投降的地方。這是抗戰勝利後,廈門最高級別的受降典禮。
思明區信義裡***日俘集中所***
共住日俘29戶125人
信義裡的一位老居民告訴記者,幼時她聽長輩說起,似乎有日本軍官也曾經住在這棟樓裡。至於這是不是記者口中的“集中所”,她也無從得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廈門的日俘和日本僑民被集中看管。洪先生說,廈門的日俘共2778人,日僑910人。廈門的日俘起先分住6處,後來撤銷2處,改為新世界***廈禾路原感光化學廠舊址***、虎園路武德殿***今廈門賓館***、深田內***今二輕工業局***和信義裡4個集中所,每所各設有代表,由廈門市政府派員管理監護。坐落於信義裡的集中所,是最有代表性的一處,據說共住有29戶125人,無論男女老少,住的都是通鋪。每天五點半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除了下午的運動時間,晚上大家還可以一起讀書和唱歌,直到九點熄燈。
中國最後一場抗日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