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場抗日戰役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9日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那麼你知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當時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接近尾聲,44年11月升任的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一直策劃一次大規模的軍事冒險——直搗中國抗戰大後方四川,他妄想通此一途,壓服中國,挽救日本失敗的命運。但這個有戰爭天才之稱的岡村與大本營在芷江作戰的想法卻不一致,無奈,他進攻四川的作戰計劃並未取得東京方面的支援,反而要他將注意力主要放在東部沿海,“全力準備應付美國在中國沿海登陸,以確保本土國防資源”,同時可以“相機削弱重慶的軍力”。但後來大本營出於摧毀美軍在芷江的空軍基地的目的與岡村方案的第一部分—進行芷江作戰不謀而合,在上一年“1號作戰”中,中美空軍在衡陽、零陵、寶慶、桂林、柳州、丹竹、南寧等地的7個空軍基地和30餘個飛機場,相繼被日軍佔領或搗毀。在1945年3月開始的鄂北老河口之戰中,那裡的美軍機場也被戰火摧毀。這樣,芷江機場就成了美國戰略空軍在華的唯一的前方機場。該機場經美軍擴建,規模巨集大,從這裡起飛的美重型轟炸機不但沉重地打擊了在華的日軍戰略目標,也直接威脅著臺灣一帶的日軍設施。東京大本營並且認為,在日軍進行抗擊美軍登陸中國沿海的作戰時,從側背芷江機場起飛的中美空軍,將會給日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必須拔除這顆釘子,大本營才同意他原方案的第一部分—進行芷江作戰,但批准的目的與岡村的想法並不完全一致。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日寇的芷江作戰序幕終於拉開。

  岡村寧次投入湘西戰役的兵力共4個半師團,八萬餘人。而其面對的中國守軍是由陸軍總司令何應欽親任指揮的7個軍19個師,這些都是中央軍的精銳嫡系,大部分由美軍教官訓練、美軍顧問指導,全部美械裝備的部隊。由於中國遠征軍反攻緬甸的勝利,重新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運輸線,使得國際援華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加上擁有絕對制空權,中國這一地區軍力無論從數量還是裝備上都不是同日而語,這自始至終都沒給岡村半點贏得勝利的可能。

  1945年4月11日凌晨,按預定佈置,日軍進攻主力從邵陽出發向西進擊。 4月27日,東安方面的日軍關根支隊進攻武岡城。在中國守軍的頑強抗擊下,雖然傷亡很大,但武岡城一直掌握在中國軍隊手中。與此同時,第四十四師一部從梅口急馳武岡城郊,從日軍後側發起攻擊,支援守城部隊。關根支隊腹背受敵,退走花園市,逃竄中被殲大部。

  再說湘西之南的武陽一線打得難解難分之時,作為主攻部隊的日軍第一一六師團也在湘西中部陷入中國軍隊的包圍之中。

  歷時兩月的湘西戰役,最終以日軍潰退而告終。據中國軍隊公佈的材料,此役共擊斃日軍12498人,馬1286匹,毀汽車292輛,另外俘虜日軍300多人。中國軍陣亡7737人,傷12483人。 湘西戰役是1944年以來,中國正面戰場上打得較好的惟一一仗。日軍經此次作戰受挫,不得不開始全面收縮兵力,岡村寧次一邊佈置部隊從廣西、廣東等地後撤。

  大家都知道,日本直到現在也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翻看他們的所謂中日事件的歷史隨處可見謊言。甚至連世界公認的臺兒莊大捷,緬北大捷,他們也認為是戰略收縮和自己的勝利。 但是在整個八年期間,有一場國軍的完勝日本自己也是承認的,這就是日本歷史的芷江會戰的完敗。 在這場戰役中,10萬日軍在和國軍硬碰硬的二個月拼死較量中,最終的結局是日軍兵敗如山倒的完敗。敗的如此徹底如此丟人,連日本歷史學家自己也承認是一場災難。

  芷江並因此被作為接受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的地點。國民黨一些高層人士設想把受降地點放在玉山、上饒等地,但後來認為:把受降地點放在這些地方不利於受降,因為仍還處於敵佔領區,大部分日軍還很頑固、傲慢,不服輸。其中包括侵華日軍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在廣播中聽到日本天皇的投降詔書後,還向日本大本營參謀總長梅津美治朗去電請示,稱日本駐中國派遣軍有百萬餘眾,且連戰連勝。在國家間之戰爭上雖已失敗,但在戰役上仍居於壓倒性勝利的地位,由如此軟弱無能的重慶軍隊來解除強大日本軍隊的武裝,實為不應有的事。並叫囂日本的投降僅是政治上的失敗,而不是日本軍隊的失敗。就在崗村寧次給蔣介石覆電的十七日清晨,他仍然叫囂:“必要時應行使武力自衛。”所以,如果在日軍佔領的範圍區內進行受降,不利於受降安全、順利的進行;也不利於在心理上給降使造成壓力。

  駐華美軍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徳邁對受降地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議把陸軍總部從昆明推進到湖南芷江,在芷江進行受降。

  他的理由有兩點: 第一、芷江是當時西南後方的軍事前沿重鎮,僅團以上駐軍就有近百個,全部美械裝備的新六軍也駐在芷江,芷江不僅是當時國民黨軍隊的重要軍事基地、部隊訓練中心基地和軍用物資集散地,而且有盟軍在遠東的第二大機場,有著雄厚的空中實力,還有便利的陸地運輸線。便於警衛,更便於今後受降部隊的機動。

  第二、今年春末夏初,日軍以八萬兵力發動了以奪取芷江機場為目標的“芷江作戰”***史稱“湘西會戰”***。這次作戰,日軍喪師折兵,傷亡三萬多人,慘遭失敗。是國民黨軍隊對日作戰以來在中國內地打的規模較大的一次硬仗,也是一次勝利的會戰,芷江是勝利的象徵。把受降地點改在芷江,既可殺殺日軍的傲慢,又可在心理上對日降使產生一定的壓力,有所戒懼。芷江將被作為接受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的地點,載入史冊,震古爍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標誌日本侵華戰爭結束的儀式,時間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時,受降地點位於湖南省芷江縣城東的七裡橋村磨溪口,史稱“芷江受降”。 正是在這裡,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在此地與中國陸軍領導人洽降,並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

  芷江侗族自治縣,位於湖南省西部,地處武陵山系南麓雲貴高原東部餘脈延伸地帶,東經109°17′-109°54′,北緯27°04′-27°38′。

  這本應該被我們深深記住的地方,現在卻因種種原因被輕描淡寫,甚至避而不談。但國人要記住,而且應該記住,記住這個古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地的芷江。

  有這特殊民族為吾之鄰,也許真是中國的宿命,有歷史的反覆證明,中日不可能永遠相安無事,何況現仍存島嶼爭紛,憂患意識如淡薄,國終有不寧之日。

  排除黨派異見,站在中華民族的高度,芷江一役是吾民族抗擊倭寇的最後一戰,是一場完勝,希望這也是第一戰,是吾民族對日勝利的開端!

抗日戰爭廈門戰役
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手抄報
相關知識
中國最後一場抗日戰役
中國著名的抗日戰役
中國最長一條高速公路
放假最後一天的日記
放假最後一天的日記
三國最著名的三大戰役
夏日裡最後一朵玫瑰中考閱讀題及答案
初中最後一天軍訓日記
初中軍訓最後一天日記
軍訓的最後一天初中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