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插圖的有效運用
插圖是初中語文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教學資源的一種,作為教師應合理的運用插圖資源,以插圖來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深入瞭解,進而有效的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運用語文插圖匯入引導學生感知文字
匯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有著啟下的作用,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形成。更直白的說,匯入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環節,是促使學生進入到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手法。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對插圖有著獨特的興趣,當發新書之後,學生會反覆的去看教材中的插圖,不好學生為了更好的瞭解插圖而主動的去閱讀文字的內容。鑑於這個現象,筆者在教學中運用插圖進行匯入,引導學生感知閱讀文字內容。
如:在學習《最後一課》教學內容時,學生本身對閱讀文字的題目並沒有多大的興趣,大都猜測是某個老師要離開了,上的最後一課。筆者不打亂學生的猜測,而是出示了閱讀文字中的人物形象插圖,讓學生通過圖來說說這個人物的表情是什麼樣的?插圖想要傳遞一個什麼樣的內容?這樣運用插圖,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說出插圖人物的悲痛,首先,營造一個情感氛圍來感染學生;其次,引導學生去閱讀文字,感知閱讀文字內容。這樣,帶著一定的情緒去閱讀,能夠更好的與閱讀文字產生共鳴,從而真正瞭解最後一課的內涵,瞭解人物悲痛、害怕等情感。
運用語文插圖講解強化學生與閱讀文字
插圖出現在教材中本身的用意在於對閱讀文字的一種形象化的解釋和補充。很多時候,學生對於單純的文字內容並不感興趣,對圖畫則不一樣,學生更願意去了解圖畫中的內容。簡單的圖畫裡邊融合了很多的內容,通過插圖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去了解和感知閱讀文字內容,進而產生一定的閱讀需求和交流慾望。而初中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在於讓學生實現自我與其他之間的對話和交流,諸如:自我與閱讀文字、自我與作者情感等等,而插圖講解無疑是最佳的途徑。對此,筆者在教學中運用插圖進行講解,強化學生與閱讀文字的對話形成。
如:在學習《木蘭詩》教學內容時,學生本身對於《木蘭詩》很牴觸,不願意學習古文,認為枯燥、單一。筆者則運用插圖來進行講解,讓學生說說插圖中的人物,通過文章中插圖的對比來引導學生以故事的形式進行講解:木蘭停機嘆息→替父從軍→去戰場→征戰沙場→回朝辭官→見親人→謳歌;之後再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以文言文的形式去感知木蘭這個人物,分析、總結木蘭精神。深化學生對閱讀文字的瞭解,進而與閱讀文字之間進行對話,最大限度的凸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用插圖來幫助教學、激發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苦學為樂學,是筆者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多數學生認為說明文枯燥乏味,學起來太苦,要變苦學為樂學,不妨藉助課本中的插圖。如在《看雲識天氣》一文中,筆者讓學生看課本中的插圖,教師提問:你能從圖中找出四種雲的名稱、特徵嗎?學生在議論了一段時間後,一部分學生會問:能否讓我們先看課文再回答?這樣就達到了變苦學為樂學的目的。
運用語文插圖空白昇華學生對閱讀文字
插圖從藝術的角度來說是一種別樣的語言,有著文字所不能夠表達的資訊內容。插圖是直觀的形象,是學生通過自我的視覺來感知的。而這其中就孕育了插圖本身的“空白”出現,空白是學生自我的想象空間,是自我對閱讀文字瞭解的一個昇華。葉聖陶曾說過“文章是無形的東西,只是白紙上的黑字,我們讀了這白紙上的黑字,所以會感到悲歡,覺得人物如畫者,全是想象的結果。”想象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插圖的空白,來放飛學生的思想,促使學生髮揮想象力,盡情的想象,而這個想象學生需要的是學生對閱讀文字的一種高層次的認知,或者是其想象的本身就是對閱讀文字的一個昇華,是自我與閱讀文字的深層次交流,有助於從根本提升和強化學生語文技能和素養。
如:在學習《口技》教學內容時,筆者運用插圖,讓學生就插圖中的內容說說這是在幹什麼?學生更多的說是說書,看著插圖中簡單的道具,而口技中豐富的內容是學生所瞭解不到的,對此,筆者運用插圖的空白,讓學生想象這個說書者說書的種種情景,諸如:早晨起床之後,人物、動物的種種狀態和聲音;發生意外時,人們的種種表現以及事物本身的神態等等。之後,結合閱讀文字的內容,運用插圖的空白,讓學生想象當時說口技人的動作、表情等等。
背誦課文時,許多學生都感到記憶困難,如何來突破“難記”這關呢?也同樣可以利用課本中的插圖。如學生在背誦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看蘇軾在中秋月下“把酒問青天”的畫面,讓學生看著畫面想象,按“蘇軾在月下做什麼?→問了幾個問題?→擔心什麼?”的思路記憶。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十分有效,學生由於有畫面的提示,有一條較為清晰的記憶思路,在短時間內就能記住。
猜你喜歡:
藝術設計插圖好看的作品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