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03日

  很多人對於博物館裡面的恐龍化石感到好奇,疑惑恐龍化石是怎樣形成的。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恐龍化石的形成原因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恐龍化石的形成

  恐龍死後,身體中的軟組織因腐爛而消失,骨骼及牙齒等硬體組織沉沒在泥沙中,處於隔氧環境下,經過幾千萬年的沉積作用,骨骼完全石化而得以儲存。此外恐龍生活時的遺蹟,如腳印、恐龍蛋等有時間也可以石化成化石儲存下來。當恐龍死去並很快地被沉積物或水下泥沙所覆蓋時,石化過程就開始了。

  這些沉積物中含有細小的顆粒,會在屍體表面形成一層鬆軟的覆蓋物。這條“毯子”可保護動物屍體免受食腐動物的侵襲,也可隔絕氧氣,抑制微生物的分解。恐龍的骨骼和牙齒等堅硬部分是由礦物質構成的。礦物質在地下往往會分解和重新結晶,變得更為堅硬,這一過程被稱為“石化過程”。

  隨著上面沉積物的不斷增厚,遺體越埋越深,最終變成了化石。而周圍的沉積物也變成了堅硬的岩石。這個過程是極其緩慢的。

  恐龍化石的形態特徵

  恐龍的體型、生活形態等可以通過發現的化石而進行復原和推斷,但恐龍的面板的顏色,無法找到化石的依據,所以只能根據對現有動物的認識來推測。根據古生物學家推測,大型恐龍可能會有斑紋或斑點作為保護色,顏色也會更鮮豔一些。交配期間,雄性恐龍的頭部與面板的部分割槽域可能會像現代鳥類一樣顯現出豔麗的色彩,這樣更容易獲得異性的青睞。

  在博物館裡能夠看到的恐龍其實只是庫存化石中的一小部分。例如在猶他州普羅伏楊百翰大學的地球科學博物館就貯藏了近100噸尚未剝除石膏外殼的化石。許多博物館地下室的架子或抽屜裡塞滿了貼有標籤的恐龍骨骼化石,其中大部分會原封不動地擺上好幾年,等待科學家來研究。有些古生物學家會從一兩根百年前出土沒人研究或鑑定錯誤的骨骼中,鑑定出全新的恐龍品種。

  恐龍化石的遺址

  索倫候芬

  德國的索倫候芬採石場在恐龍生活的時代是個熱帶淺海,當時還有島嶼散佈。索倫候芬的細緻石灰岩層中儲存有美頜龍屬的化石,另外還有魚類的纖細遺骸,以及早期鳥類始祖鳥等島棲動物的遺骸。

  火焰崖

  蒙古戈壁沙漠的火焰崖儲存了很多白堊紀晚期的動物化石,包括原角龍、竊蛋龍和迅掠龍等。從20世紀20年代發現火焰崖蘊藏著化石以來,人們已經在這裡挖掘了不少聞名世界的恐龍標本。

  科摩斷崖

  19世紀70年代,科學家們在位於美國懷俄明州的科摩斷崖發現了不少恐龍的骨骼化石,其中大部分都是蜥腳類恐龍的骨骼。美國自然博物館的科學家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就在這裡挖掘,已發現數百件標本。

  月谷

  月谷是一個位於阿根廷西部的荒蕪的峽谷,人們從這裡發現的化石中才知道恐龍的存在。從月谷發現的化石包括三疊紀晚期的喙龍類群和其他爬行動物類群,其中包括早期的獸足類恐龍始盜龍屬和埃雷拉龍屬。這個偏遠地點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卻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晚期人們才知道這兒的化石蘊藏量非常豐富。

  祿豐

  中國雲南祿豐縣恐龍山方圓10平方千米的地區,是聞名於世的恐龍之鄉。1938年考古學家在這裡首次發現完整的恐龍化石,之後陸續挖掘出數十具恐龍化石。經鑑定,其中有24屬30多種恐龍,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豐富、最完整的脊椎動物化石群。

  彭亨州

  2014年2月,考古學家在馬來西亞彭亨州發現第一塊恐龍化石。

  這塊長2.3釐米,寬1釐米的恐龍化石是棘龍科恐龍的牙齒。這種恐龍有類似現代長吻鱷的頜部和牙齒,以魚類為主食。

  馬來亞大學教授曾根正敏博士說,由馬來亞大學和日本大學組成的考察隊在彭亨內陸一個村莊,發現了這塊化石。

  這個牙齒化石應該出現在晚中生代,也就是說早在0.75億到1.45億年前的白堊紀就已經存在。

  棘龍科可分為鱷龍、重爪龍等種類,還不知道牙齒化石屬於哪個種類。

  恐龍化石的研究情況

  恐龍化石的發現是研究恐龍最關鍵的一步。化石大多儲存在沉積岩中,並且化石的出露也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在尋找化石時,需要先對各種沉積岩以及它們的地質年代有所瞭解。新技術的採用在發現恐龍化石方面也可以助一臂之力。

  對恐龍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於已經發現的化石。如今,古生物學家已經能夠通過先進儀器不用破壞化石就可以看到其內部,而且也可以看到過去不可能檢視的內部細微構造。這可以讓人們瞭解恐龍的生活方式、食物、成長和行動方式等,並且得知恐龍的進化譜系。

  恐龍化石解剖學

  恐龍化石解剖學可以提供化石恐龍本身可能的生活方式或構造的資訊,還能提供該恐龍所屬的類群進化的相關資訊。古生物學家還可以拿某種動物的骨頭來與相似型別的骨頭做比較,從而闡述物種間的進化譜系關係。雖然化石恐龍的肌肉、器官等柔軟組織是不可能變成化石儲存下來的,但也可以用現代動物的解剖構造來與化石恐龍比較對照並推斷出來。

  恐龍的控制系統

  交感神經系統和荷爾蒙系統一起協調恐龍身體的功能。絕大多數蜥腳類恐龍的腦部都很小,有些小型的獸腳類恐龍的腦部卻比較大並且比較複雜。大型的獸腳類恐龍之一暴龍具有一個專門控制四肢運動、處理視覺與嗅覺訊息而設計的腦部,但它的大腦卻非常小。

  恐龍的心肺系統

  獸腳類恐龍或許擁有高效率的心臟,以保持較高的體溫。蜥腳類的恐龍龐大的身軀可以貯存足夠的太陽熱能,使它們在整個夜晚都保持溫暖。恐龍的心肺系統在執行功能上,可能類似人類的溫血系統或爬行類的冷血系統。

  恐龍的柔軟組織

  恐龍化石

  恐龍化石

  恐龍身上的柔軟組織主要包括肌肉、消化系統等。其骨骼之間以韌帶相連,成對而相抗衡的肌肉通常是由筋腱附著在骨骼上,以收縮和放鬆的方式使四肢來回移動。恐龍的消化系統由盤旋的腸子所組成。肉食性恐龍擁有相當短而簡單的消化道,草食性恐龍則需要長而複雜的腸子,以便分解植物纖維、身體的廢物等。精子和卵也都經由洩殖腔排出體外。

  恐龍的骨架

  恐龍骨架的功能主要在於支撐用來運動的肌肉,並保護大腦、心臟和肺部器官,以及安置製造血液的骨髓。不同類群的恐龍會有特化的骨骼,如獸腳類恐龍大頭顱裡巨大的顳孔,可以減輕不必要的重量。

  顱骨和牙齒

  通過觀察恐龍化石的眼球、鼻組織和耳部就可以瞭解恐龍的感覺器官。牙齒顯示出化石恐龍的生活方式,例如肉食性恐龍的牙齒通常有銳利的邊緣或具有圓錐形牙齒,植食性恐龍的牙齒則有葉狀或扁平的咀嚼齒。不同恐龍口中的齒列形態也可以提供恐龍覓食方式的資訊。

  古病理學

  古生物學家通過化石的研究發現,埃德蒙託龍會像人一樣得癌症。研究古代疾病和傷害的學問稱為古病理學,這種研究主要是通過儲存下來的骨頭進行的。比如說,如果化石動物的骨頭出現病變或特殊的增長,就代表這個動物生前可能曾經患病或受傷。如果某個化石物種有許多個體經常性地出現某些特徵,就可以推斷出他們某一方面的生活。

  考古發掘

  阿根廷現史上最大恐龍化石 相當於14頭大象

  2014年5月18日,阿根廷發現迄今為止已出土的最大恐龍骨骼化石。科學家們相信,這隻恐龍的品種為雷龍,重達17萬磅,有14頭非洲大象那麼重。

  中國東北發現新型有羽恐龍化石 體態特徵似鳥類

  2017年5月3日,中國、加拿大等國研究小組在英國《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稱,在中國東北地區白堊紀前期***距今約1.45億年—1億年前***地層發現新型有羽毛恐龍化石。該研究小組將其命名為“騰氏嘉年華”。


恐龍蛋化石怎樣形成的
恐龍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相關知識
恐龍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恐龍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恐龍蛋化石是怎麼形成的恐龍蛋化石的特徵分類
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麼形成的
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什麼是化石、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眼結石是怎麼形成的眼結石的預防措施
白化病是怎麼形成的
胃結石是怎麼形成的
龍鳳胎是怎麼形成的